世界讀書日,推薦一些《科學史》著作!

2020-12-17 哲學社

#科學史#

《科學史》對於讀者來說,不僅僅有利於從「知識」產生的背景來理解知識內容,是什麼樣的時代背景,催生了這一門學科?它產生之後具體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利於從整體的角度來了解現代科學知識的體系,我們所學的數學、物理、化學、光學、力學、電學都是被拆分後的學科,而整體科學知識的發展是交叉的。這些東西在科學知識產生的時候,是沒有區分的,有的科學家即是數學家,又是物理學家,同時還是天文學家。

《科學史》對於作者來說,要求是比較高的。這意味著,著作者不僅要了解科學知識的內容,還需要對歷史的發展深入研究,同時還需要一定的文筆功夫。能寫了《科學史》應該都是「文理通才」吧!儘管多少年來,許多人吐槽「文理分科」是不合理的,但是這並非沒有解決的辦法。你可以自己選擇交叉學習,比如很多理工科的大學生,考歷史、哲學專業研究生。

《科學史》是溝通文理的橋梁,不管文理科的分歧的大。都不得不承認《科學史》既是《歷史》又是《科學》,同時還闡述著《哲學》。純粹的文科生是沒辦法寫出《科學史》的,很多學術屬於他根本理解不了,很多公式他根本看不明白。純粹的理科生也沒辦法寫出《科學史》,即是他讀過很多文史哲的書,但是讀書跟寫作所需要的功夫是不一樣的。

世界讀書日,京東五折優惠

我最崇拜的既不是博而不精的泛泛之士,也不精而不博的尖端人才。古人講了:「致廣大而盡精微」,這就要求博學通覽方可「致廣大」,需要專攻一端才能「盡精微」。在筆者看來的,人才必須是既可以「致廣大」,又可以「盡精微」的。比如歷史學科的人才,不能總研究通史,必須在某一專業領域有突出貢獻的情況下,又可以對通史有著比較全面的認知。博而不精,精而不博,這都是不行的。

清華大學提出兩個貫通,一是要貫通中西,二是要貫通古今。季羨林老先生又補充了一個「貫通文理」,我覺得是很有必要的。一個人可以做到「三貫通」,博覽古今,學兼中外,文理雙修。在我看來,這是真的成才了。雖然說起來容易做來難,但是加上「終身學習計劃」呢?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幹這件事,還能有多難?

最後安利一些《科學史》的著作:

上個世紀,我國流傳比較廣的是丹皮爾著作的《科學史》商務印書館1975年出版的,和梅森著作的《自然科學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年出版。

2000年之後,引進翻譯了麥克萊倫的《世界科學技術通史》上海世紀出版社2007年出版,羅南的《劍橋插圖世界科學史》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年出版,阿里奧脫的《西方科學史》商務印書館2011年出版。

這些書的共性是,都是職業科學家寫的,意思是不夠通俗易懂。還有就是他們用語習慣跟我們區別很大,譯文讀起來很彆扭。優點是內容權威,大神級別可以直接讀英文原著。

《科學史》的書我有兩套,《劍橋科學史叢書》是用來收藏的,書架上吃灰。而真正看完了的是《科學的歷程》,作者是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吳國盛。他是83年的北大理工學士,86年哲學碩士,98年哲學博士。很顯然,這是一個貫通文理的學霸。也是我欣賞的那種「既能致廣大,又可以盡精微」的人才。

吳國盛教授著作等身,今天推薦的這本《科學的歷程》,從「史前文明」一直寫道「當代科學」,不可不謂是鴻篇巨著了。世界讀書日專屬活動,可以五折購買,我是去年原價在新華書店買的。從著作風格來看,語言樸實,通俗易懂,非常時候作為入門讀物。另外,B站有他講的《科學通史》課。是2009年北大的選修課,內容要比書中簡略的多,估計還不到一半的知識量。喜歡聽課的去聽課,喜歡看書的去看書,各得其所。

科學簡史:古希臘的天文「公理化」體系

科學簡史:古希臘的物理「公理化」體系

科學簡史:古希臘的數學「公理化」體系

相關焦點

  • 科學網—一部跨越兩岸的科學史著作
    在其傳世作品之中,有一種題作《臺海採風圖考》的描繪當時臺灣風物和習俗的著作,文獻價值甚高卻長期鮮有學者注意。 有鑑於此,張之傑多方聯繫之後,先是獲得了由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羅桂環先生提供的一份精抄本(缺序跋)掃描件,後又在廣西民族大學研究生張陽的熱情襄助下收到了此書乾隆刻本的序跋。
  • 科學簡史:科學史概論
    薩頓被譽為「科學史之父」,他用一輩子時間完成了十五部著作,為了廣泛的閱讀科學史料,還順帶學會了14門語言,其這種保護漢語。他的《科學史引論》從荷馬史詩一直寫道14世紀。在晚年的計劃中,是打算一直寫道1900年的,但是很遺憾他本人只完成了《希臘黃金時代的古代科學》和《希臘化時期的科學與文化》兩卷。薩頓的努力,開創了「科學史」這門學科。
  • 世界讀書日,10位校長推薦好書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邀請到鄭州10位校長,給大家尤其是孩子們推薦了10本好書,快來看看都是哪些好書吧。鄭州市中原區伊河路小學校長張嚴明 推薦書目:《昆蟲記》推薦語:《昆蟲記》是我喜歡閱讀的書之一,也是我向孩子們推薦的一套非常優秀的科學和文學著作。該叢書共計十卷,作者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
  • 劉偉老師入駐王穎教育,世界科學史與中文科技寫作開課啦!
    王穎教育丨自由人生世界科學史與中文科技寫作—課程計劃走進王穎教育▼高素質還要高能力王穎教育為素質高分牛娃請來名師深圳市高級教師批判性教學專家劉偉老師帶來「世界科學史與中文科技寫作」系列課程▼物理學家楊振寧當年在北京三十五中上學時,在學校閱覽室偶然讀到外國一位物理學家寫的《神秘的宇宙》,這本物理學史著作使楊振寧非常感興趣,他從此決定一生研究物理學,後來取得了傑出的成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引導學生讀科學史名著,能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從小受到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的薰陶,拓寬知識面,從被動學習者變為主動探索者,是典型的通識教育方式。
  • 世界讀書日 || 給你100本好書推薦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設立世界讀書日的建議是由西班牙提出的,而其靈感則來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美麗的公主被惡龍困於深山,勇士喬治隻身戰勝惡龍,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贈給喬治的禮物是一本書。從此書成為膽識和力量的象徵。
  • 世界讀書日,法學名家推薦這九本書……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收下這份書單,一起暢遊知識的海洋吧《刑法總論講義》著:前田雅英譯:曾文科推薦人:張明楷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推薦理由:看完這本書,你會有繼續讀書的衝動,甚至有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欲成大學大家,要提出創新性理論,必先掌握社會學方法。
  • 讀書有哪四種讀法
    讀書是學習和研究的必由之路,但天下書多如牛毛,如何選書讀書對於初探學術門徑的年輕學人來講尤為重要。本文作者袁江洋教授是科學史界的著名專家,他以科學史的學習和研究為例,分享了自己對於研究生該如何讀書的一些心得,想必對其他學科也多有啟發和裨益。
  • 劉兵 科學史與相對主義(二)
    【9】13-18儘管也恰恰因為科學知識社會學的社會建構論在學界還有一定的爭議,一些老派的學者對於夏平等人利用這種立場和方法進行的研究也有批評性的評價,但從此書出版後國際學術界的發展來看,對此書的肯定和引用越來越多,科學知識社會學對於科學史的影響也越來越普遍地滲透在後來的科學史研究中。
  • 新書推介 | 張卜天科學史譯著舉要
    致力於西方科學史的研究,是改變這種局面的重要途徑。然而我國的西方科學史研究剛剛起步,翻譯引介經典著作是深入的起點和關鍵所在,緊迫的任務是儘快翻譯出一批高質量的經典著作,儘可能地擴展學術視野,搭建起科學史研究的學術平臺。多年來,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張卜天致力於向中國學界介紹西方科學史著作,出版譯著40餘部,逐漸在國內建立起一塊西方科學史譯著的高地。
  • 世界讀書日 | 讀書不覺已春深
    今天(2020年4月23日)已經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
  • 世界讀書日 | 今天,圖書館館長邀你讀書一小時
    世界讀書日,今天你讀書了嗎?明燈常作伴;益書常為朋。窗明几淨,心情明朗,此時不讀書,問君更待何時?恰逢世界讀書日,我們與內蒙古大學圖書館一起發起了讀書一小時的活動!對此,我們特地邀請了內蒙古大學圖書館館長劉實老師與我們分享他的讀書故事,而且劉實老師還在讀書日給大家推薦了幾本有意義的書!
  • 作為科學史的文明史
    關於薩頓的價值,譯者魯旭東在前言中說,「讀科學史不能不讀薩頓的著作,就像讀哲學不能不讀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一樣。之所以如此,不僅因為薩頓是科學史這一學科的傑出奠基者和一代巨匠,他的著作已經成為這一領域的經典,而且因為他告訴了我們如何正確理解科學史以及科學史對於溝通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重大作用。」
  • 世界讀書日,請收下這份知乎書單
    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近日,知乎推出鹽選會員日特別活動,聯合讀客、磨鐵、博集、上海譯文、人民郵電、果麥六大出版社,馮章魚、傅渥成等知乎各領域用戶,共同發布「世界讀書日」系列推薦書單,為網友嚴選高價值內容,提供閱讀參考。
  •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你準備讀書了嗎?
    人間四月天,正是讀書好時節。現在由於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很多人閒下來就捧著個手機。雖然手機也可以讀書,但還是缺少那種讀書的韻味,讀書的感覺。在讀書日,我們應該好好的看看書,重拾讀書的感覺。在安靜的閒暇時間裡,一杯清茶,一本書,細細地品讀,靜靜地回味,在閱讀中洗滌內心的浮躁,收穫一份寧靜。
  • 《現代科學史》出版,迅速了解現代科學的全貌
    開篇介紹了過去三十年間科學史的發展以及對科學史的積極研究所引發的爭議,隨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討論了現代科學史上發生的重要事件,包括17世紀顛覆性的科學革命以及科學家在物理學、化學、地質學和生物學等領域取得的個人成就。
  • 2016年世界讀書日推薦的幾本好書
    經別人提醒才反應過來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有不少讀者讓推薦書,以前推薦過不少的,推薦幾本最近1、2年看過的經典好書,大都是以前沒提過的。
  • 世界閱讀日活動方案模板範例 小學大學世界讀書日活動推薦
    2019年世界讀書日活動方案精選範文3篇小學第24個「世界讀書日」主題教育活動總結  為慶祝第24個「世界讀書日」活動,進一步推動書香校園建設,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發展學生個性,增長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學藝術修養和欣賞水平,營造良好的書香氛圍,xx小學多途徑開展開展主題教育系列活動
  • 世界讀書日的來歷 世界讀書日背景知識普及
    「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譯「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閱讀和寫作。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1616年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和中國著名戲劇家湯顯祖的辭世日。
  • 胡恩海︱科學史絕非科學的註腳:科學革命的人文理解
    到十九世紀,現代科學的基本模式逐漸定型,一些學者便回到現代科學的源頭做起了編史和整理工作。科學編史學之父、英國學者威廉·休厄爾(William Whewell)的三卷本巨著《歸納科學史》(History of the Inductive Sciences)是歷史地理解科學進程的開端。
  • 世界讀書日|讓孩子在快樂中讀書
    世界讀書日世界讀書日——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11月15日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其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智慧財產權。莎士比亞說過:「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