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信息技術類教師學情分析的現狀研究

2020-12-11 職教圈APP

教學設計是教師的教學基本能力,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中的重要一環。使用Atlas.ti 8質性分析工具對來自27所中職學校信息技術教師教學設計方案進行編碼分析,分析結果發現:學情分析內容方面,缺乏對個體差異、動機與情感、環境的分析;方法方面,較少使用實證方法分析學情;目的方面,缺乏對學情分析目的的有效認識;理論方面,學情分析缺乏一定的理論支撐。

本次研究樣本來自2018年浙江省教育廳主辦的浙江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技能大賽,比賽選手來自全省各個縣市。從中選取了有效的27份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以學情分析為主題進行文本分析。

研究的對象主要以文本形式呈現,採用ATLAS.ti 8對27份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部分進行內容分析。

獲得的教學設計是紙質版,第一步是把這些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部分的內容進行電子化轉錄,得到27份學情分析電子文稿。第二步是由2位研究者利用ATLAS.ti 8工具對學情分析文稿進行編碼分析。在對學情分析的內容與目的兩個維度進行編碼時,採用的是紮根理論對27份學情分析的文稿進行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選擇式編碼。在對學情分析的方法與理論依據進行編碼時,採取的是對27份學情分析文稿涉及的方法與理論進行編碼,然後進行統計。

一、學情分析的內容

對27份教學設計中學情分析的內容進行開放式編碼,一共形成包括知識基礎等29個節點,接著進行主軸編碼進一步形成包括元認知與認知等5個節點,最後經過選擇式編碼形成一個核心範疇,即學情分析的內容。其中,紮根程度指的是編碼的參考點數,即每一節點出現的頻數。

表1開放式編碼結果顯示27篇教學設計學情分析主要關注的學生維度是知識基礎(25篇,佔比92.59%),專業類別(16篇,佔比59.26%),學習動機(14篇,佔比51.85%)等。對自我監控、學習水平差異、專業認知、班級氛圍等維度的涉及很少,均為1篇,佔比3.7%。

二、學情分析的方法

對教師進行學情分析時所使用的方法進行統計編碼,形成27份教學設計學情分析的方法統計圖。

從圖1可以看出,27份教學設計在進行學情分析時較多使用的分析方法為基於已有經驗(27篇,佔比100%)與觀察(20篇,74.07%),較少使用查閱資料、測試、調查問卷、作業分析等方法(均為1篇,佔比3.7%)。

三、學情分析的目的

對27份教學設計中學情分析的目的進行開放式編碼,一共形成包括選擇教學方法等8個節點,接著進行主軸編碼進一步形成包括方法選擇等3個節點,最後經過選擇式編碼形成一個核心範疇,即學情分析的目的。

從表2中開放式編碼結果可以看出,27份教學設計學情分析中對於學情分析的目的主要是選擇教學方法(13篇,48.14%),明確教學目標(8篇,佔比29.63%),選擇學習方法(5篇,佔比18.52%)等。紮根程度比較低的節點是選擇評價方式、展示交流、師生互動,均為1篇,佔比3.7%。

四、學情分析的理論依據

對每一份教學設計中學情分析所涉及的理論進行編碼,形成27份教案的學情分析理論依據統計圖。

從圖2可以看出,27份教學設計中在進行學情分析時使用頻次最高的理論為建構主義理論(4篇,佔比14.81%)與最近發展區理論(3篇,佔比11.11%),此外對於其他如學業成就動機等理論的使用雖有涉及但是所佔比例非常小,基本上均為1篇,佔比不足4%。

五、討論與建議

(一)學情分析的內容要多維度

對27位中職信息技術教師學情分析的內容進行主軸編碼結果顯示,在進行學情分析時教師主要關注專業與技能、元認知與認知、動機與情感、環境、個體差異5個大的維度。開放式編碼結果顯示每個維度的紮根程度差異較大。其中,專業與技能維度所佔權重為33.57%,元認知與認知維度所佔權重為32.86%,動機與情感維度所佔權重為20%,環境維度所佔權重為11.43%,個體差異維度所佔權重為2.41%。這說明27位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情分析時最關注專業與技能以及元認知與認知兩個維度,其次關注動機與情感維度,缺少對環境以及個體差異兩個維度的分析。

中職學生相對於普通高中的學生有其不同的特點。它們當中大部分會有一定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學習興趣不足,缺乏學習動力。而教師往往忽視這種現象,或者僅僅在學情分析時用「缺乏學習興趣」「學習動機不足」等詞句進行描述,缺乏深入分析。馮茹等也認為目前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時對學情分析的理解混亂,出現對學情認識不到位,學情分析形同虛設的現象,對學情分析的表述簡單化即對學情分析的表述比較籠統地停留在比較淺層的表述,難以把握學生真實的學習起點。

此外,編碼結果顯示教師對環境方面的學情分析亟待加強,教師不僅要關注班級環境,更要關注孩子的家庭環境。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問題學生」,而這些學生的背後大都是生活在一個「問題家庭」環境中。

最後,編碼結果顯示27位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時對於學生個體差異水平維度的關注十分欠缺。安桂清等也指出目前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時「注重對學生群體共性的分析,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的考察」。耿歲民也指出學情分析一定要呈現與教·學效果密切相關的信息[14]。中職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時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如重點關注學習風格差異、學習水平差異以及技能水平差異等,針對這些差異特點實施分層教學,以便更好地改進教學。但是,學情分析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面面俱到,有些方面其實與教學無太大聯繫反而會畫蛇添足。

(二)學情分析的方法要多元化

數據顯示,27位中職信息技術教師一共使用了6種學情分析方法。大部分教師採用的都是基於已有的經驗與觀察進行學情分析,只有4位教師採用了較為實證的學情分析方法,例如調查問卷、查閱資料、測試等。通過教師已有的經驗與觀察進行學情分析固然重要,但是往往會使得分析內容停留在學生一些共性特點上,分析的角度太過寬泛而不深入。特別是對於一些剛入職的新教師而言,如果僅僅憑藉已有的經驗與觀察來分析學情就很有可能得到與實際情況有較大出入的「錯」的學情,從而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

要想深入全面地獲取學生的真實學情就要擺脫傳統經驗與觀察的束縛,在其基礎上採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如要獲取環境方面的信息,就可以採取訪談法來進行,可以對家長進行訪談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情況,對學生進行個別訪談來判斷當前班級的學習氛圍等。對於學生動機與情感的分析,可以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歸納中職學生一些共有的特點,然後採用調查問卷等方法來進一步詳細地獲取學生的一些信息。此外,為了更精準地判斷學生的學情還要採取一些實證分析的手段,例如,在課前對學生進行測試或者作業分析來精確把握學生目前的知識掌握情況,從而更好地設定教學目標,有效完成教學。

(三)學情分析的目的要明確

數據顯示,27位教師對於學情分析的目的大都停留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目標的確定上面,對學情分析目的的認識不夠全面,對待學情分析比較敷衍,沒有意識到學情分析的重要性。甚至有些教師所分析的學情完全沒有用,與整個教學設計的其他部分也沒有什麼聯繫,學情分析完全「無效」。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時首先要清楚「為什麼要學情分析」這個問題,這是教師進行整個學情分析的邏輯起點,只有目的明確才能談採取各種方式來獲取學生學情,識別教學起點,進而更好地實施教學。

(四)學情分析要有理論依據

通過對教學設計中學情分析所涉及的理論進行統計發現,27份教學設計中所涉及的相關理論總的頻數是14,平均每份教學設計中學情分析運用0.52條理論,大約每2份教學設計分析學情時運用1條理論。由此可見,中職信息技術教師在運用理論來分析學情的能力有待提高。

缺少理論的支撐,這樣的學情分析缺乏理性和深度,使得教師在分析學情時主要依據自己的已有經驗與觀察進而陷入一定的主觀主義。中職信息技術教師要切實提高學情分析的理論運用能力,在平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學習一些相關的理論知識,並把這些理論積極地運用到學情分析以及教學設計的其他環節中,經常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在此基礎上基於自己豐富的經驗建構自己的「理論」,從而做到「有理有據」地分析學情。這裡所指的經驗一定要是教師在大量的資料與事實的基礎上總結而來的。在理論的運用上要多元化,除了要關注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相關理論,還要注重信息技術學科領域相關的理論。此外,教師還可以把其他學科的理論遷移過來,只要有利於學情分析的展開都可以運用到學情分析中來。

六、總結與展望

不論是中職信息技術老師還是其他學科教師都要認真對待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只有把學生了解清楚才能更好地對其進行因材施教。科學有效的學情分析應該是運用相關教育教學等理論,藉助多元的分析方法展開全面且深入的分析,並把分析的結果充分地應用到教學設計的其他部分中去的過程。伴隨未來學習分析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學情分析會變得越來越精確,例如,可以利用教育大數據技術建立學生實時動態的「學生畫像」,為教師提供智能化、自動化、個性化的學情分析結果供任課教師參考,以便更好地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指導,進而實現精準而有效的教學。

本文摘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年第17期

相關焦點

  • 基於學情分析的高中數學單元教學的現狀調查與策略研究
    「什麼是基於學情分析的高中數學單元教學設計?」與以往的單元教學有什麼不同?本文將通過理論研究闡述在學情分析視角下進行數學單元教學的意義與優勢。2.「為什麼要基於學情分析進行高中數學單元教學設計?」就目前大教育環境下的時代要求和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本身的需求,探究基於學情分析下的單元教學是否能改善目前的一部分教學問題。
  • 基於學情分析的定製化大學英語泛在學習研究(一)
    這些方針與泛在學習「無一事而不學,無一時而不學,無一處而不學」的理念高度契合,為大學英語教育提供了嶄新的發展路徑,即定製化的大學英語泛在學習模式。本文將通過系統的學情分析,實現大學英語泛在學習的個性定製、過程實現及評價反饋。
  • 大家說語文 陳隆升:從「學」的視角重構語文課堂——基於語文教師「學情分析」的個案研究
    為了了解廣大語文教師對「學情分析」的基本理解和實際做法,筆者採取個案統計分析和問卷調查兩種方法對語文教師的「學情分析」現狀作了研究。以下呈現基於本次調查數據的分析與解釋,力圖勾勒出我國語文教師「學情分析」的現實圖景。
  • 教師如何做學情分析?
    教師在決定教什麼與如何教時,應當全面考慮學生的學習的需求、認知規律與學習興趣,著眼於輔助、激發、促進學生的學習。也就是說,教師要進行學情分析。  什麼是學情分析?為什麼分析?分析什麼?怎麼樣分析?  什麼是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是伴隨現代教學設計理論產生的,是教學設計系統中「影響學習系統最終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  學情分析通常稱之為「教學對象分析」或「學生分析」。是為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為學習者設計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 海南舉辦中職學校教師技能大賽 促進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我省舉辦中職學校教師技能大賽促進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海南日報海口8月16日訊 (記者陳蔚林 實習生李夢楠)8月15日至16日,2020年海南省中職學校教師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決賽在海口舉辦。本次賽事吸引了來自全省21所中職學校的57個參賽團隊共217名教師參與。
  • 基於學情分析的定製化大學英語泛在學習研究(二)
    4 大學英語泛在學習策略基於學情分析結果,有的放矢的進行泛在化學習,將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本文設置了4個泛在學習環節進行策略性研究:教師須引導學生根據學情分析結論在大學英語泛在學習體系中進行學習因素的選擇和搭配,制定自身的學習計劃並完成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產生的新數據會催生新的學習訴求和行為,從而實現大學英語從學習需求到泛在學習的良性循環。學情分析與泛在學習的對接同樣也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學英語教師要成為結合多元化、不斷更新的需求,成為學習課程的規劃者、研究者和管理者。
  • 學情分析中「學情」的理解
    關 鍵 詞:學情 學情分析 概念研究   標題注釋: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監測與公告機制研究」(11JJD880010)研究成果。  以「學」定教是理論研究者和一線教師老生常談的話題。
  • 教師論苑(三十一)| 淺談希沃白板在中職對口升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最新改革方案要求要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因此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已經成為大趨勢。希沃白板是眾多信息化技術中較為實用和方便的軟體平臺,它儲存的知識信息豐富多彩,配置的教學手段靈活多樣,特別適合英語課堂活動的開展從而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希沃白板以傳統教學和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方式為課堂提升了教學質量。
  • 信息技術與課堂融合應用:教師怎麼做(4)
    關於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微能力」,在多媒體教學、混合學習和智慧學習三個「環境」中,分別陳述為四個維度、30個能力點。(四個維度是: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學業評價)儘管,用四個維度30個能力點來列出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內容,還是不很全面的,但是,如果放在一個項目裡來實施,就顯得相當的「沉重」(理論上能力提升2.0是未來幾年要完成的培訓,而不應該是一次性地完成50學時的「任務」)。首先,讓我們來學習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學情分析」這個維度下的能力點:技術支持的學情分析。
  • 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行為的影響研究——基於42篇實證研究文獻的元分析
    本文採用元分析方法,以近15年間發表的42篇實證研究文獻為基礎,審視與分析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行為的影響效果,並對相關調節變量的效應差異進行了探究。結合研究結論及自身工作經驗,就教師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問題提出了若干條理論與實踐層面的策略建議與願望設想,以期能夠對學術研究與實踐有參考價值。.關鍵詞:信息化領導力;信息技術應用行為;元分析;教師培訓;技術採納;教育管理;信息素養;技術素養在「網際網路+」時代,人們對信息技術變革傳統課程教學、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寄予厚望。
  • 湖南省中職電工電子類專業舉辦首屆工業機器人技術師資培訓
    紅網時刻8月7日訊(通訊員 甘佳良)7月30日,為期15天的湖南省中職電工電子類專業首屆工業機器人技術師資培訓班在廣州現代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舉行了結業典禮暨2019年信科杯工業機器人技術全國教師技能競賽頒獎典禮。本次培訓由湖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學會中職電工電子類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牽頭承辦。
  • 申報書案例分析┃中職會計電算化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孫濤老師的這本專著是不可多得的適合一線中小學教師閱讀的課題研究類專著,如您對本書感興趣,可聯繫購買。財經類的學生更是如此,我在任課的過程當中發現他們中的多數人經常處於敷衍了事、疲於應付,甚至放棄學習的狀態,這些都是導致學生對所學課程不夠重視,學習成績不好,每次考試不合格者佔據多數的主要原因。要解決這些問題,不但需要任課教師一邊教學、一邊總結、一邊提高,更需要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興趣。
  • 【總第11期】做好教情學情分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楊村光明道中學組織畢業班教師教情學情分析會
    為了做好九年級畢業班的教學工作,加強兩校區各科任老師之間的交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強化管理,總結得失,查缺補漏,反思教學,全面掌握九年級的教情學情。    楊村光明道中學於2020年12月15日下午在行政樓多功能廳組織了2020屆九年級考情、學情分析會。會議由梁佳主任主持。
  • 【案例】陳隆升:「學情分析」的學理基礎與實踐探索
    這裡討論的「學情分析」,屬於課程與教學領域的實踐話語,貫穿於教師的日常教學實踐中。本文主要是簡述「學情分析」的研究進展,並結合筆者的親身實踐案例談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情分析」的價值和面臨的困難。「學情分析」指向的是課堂情境中的教學有效性。
  • 反思中促進步,研究中增效率——高三階段考試學情分析會
    通過分析考試成績,教師要分析期望分數和學生實際分數的差距及差距產生的原因,調整複習計劃複習進度。除了老師反思外,學生的反思也同樣重要,查失分原因,分析差距,建議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反思,班級開一個小型的學情分析會,把反思落到實處,班主任、科任、學生一起共同分析原因,找到解決辦法。針對原因對症下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EduBrain內參|老師如何利用AI做好學情分析?
    從國內外研究中可以看出,認知特徵、情感特徵和起點狀態被普遍認為是學情分析的內容,應該引起老師的重點關注。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學習風格、社會因素和生理特徵等應該納入學情分析。4、資料分析法資料分析法是教師通過已有的文字材料間接了解、分析學生的基本情況。檔案袋、筆記本、作業和試卷等都可以作為分析材料。藉助這些資料,教師可以比較系統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思想、個性以及社會背景等多方面的信息。
  • 經驗傳承促提升 交流分析明學情
    經驗傳承促提升     交流分析明學情
  • 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成功舉行河南省中職教育技能大賽信息技術...
    10月19日,由省教育廳舉辦、河南省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研究室承辦的2019年河南省中等職業教育技能大賽信息技術類專業技能競賽在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舉行。  10月19日上午,大賽開幕式在學院大禮堂隆重舉行。
  • 藏文信息處理技術的研究現狀與展望①
    通過對藏文作業系統、藏文信息技術標準、藏語信息處理、綜合應用等四個方面的歷史和現狀的介紹和評價,使我們得出如下的初步結論:目前狀況下要加速藏文信息處理的發展,應重點開展藏文信息技術標準制定、藏文作業系統研製、藏文資源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尤其是要把藏文作業系統的研製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 英語語言理據研究現狀分析
    徐盛桓(2008)認為,語言在其出現和變化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現象總體來說是有理據的,雖然不一定能預測,但是有可能通過反溯作出解釋。綜上,筆者認為,英語語言理據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地域中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身的長期關系所形成的人類知識對語言形式及其意義的影響過程及其解釋。英語語言理據研究與語言認知活動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