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同學是證券營業部的總經理,他能看到客戶的交易情況。據他觀察,很多賺大錢的散戶都是其貌不揚,行事低調的人。有些人平時幹著非常普通的工作,佛系得很。有一次他去銀行辦理業務,認出了一位櫃員大姐,她持有茅臺十幾年了,現在身價幾千萬肯定有的。
但這位大姐依然做著她的櫃員工作,賺著年薪七八萬的工資。我們聽到的都是虧錢人的哭聲,而賺錢的人偷偷憋住不笑出聲來。於是散戶在股市做韭菜似乎成了鐵律。究其原因,很多人都有「祥林嫂」氣質,特別是二八人群中的八。假如他受到的傷害不丟人或者這傷害不是由他個人的蠢引起的,那麼他會偏向於賣慘。
賣慘一來可以吸引眼球博取同情,二來可以滿足自己的內心自洽,避免認知失調,「我受傷不是我的原因,是別人造成的。」比如炒股,當他用到「炒」這個字時,基本就是韭菜的命了。當了韭菜,被收割虧了錢,接下來就是各種吐槽股市的黑暗,撩起傷口給眾人看,像是很光榮的事。博取了同情,爭得同樣命運的80%人群的共鳴。股市散戶並不滿足嚴格意義上「烏合之眾」的定義,但是只要當情緒起來時,暴漲或暴跌時,這一群人的買賣行為和「烏合之眾」的行為模式一模一樣。但凡形成「烏合之眾」,散戶就容易被操縱,追漲殺跌,割肉離場,或陰跌不止,越跌越補,最後成了股東。散戶受傷後,各自展示傷口,比誰更慘。
而真正在股市中賺到錢的人,他們往往是一聲不吭,堅持著自己的投資理念。巴菲特有句話說得直擊人性「沒有人願意慢慢地變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