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畢達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感受數學思維

2021-03-05 科學的故事

每個初中生都學過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兩直邊長度的平方和等於斜邊長度的平方。

這個定理在西方叫做畢達哥拉斯定理。

覺得它平淡無奇嗎?

然而,畢達哥拉斯定理是整個數學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畢達哥拉斯定理的發現是數學史乃至人類思想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其影響極為深遠。

這個定理最廣為人知的例子是:三邊長度之比為3:4:5的三角形構成直角三角形。

古埃及人在丈量土地的過程中很早就知道了這一點。這是故事發展的第1階段。

現在假設我們沒在學校學過勾股定理,假設有一天我們從別人那裡知道了:三邊長度為3、4、5米的三角形構成直角三角形。然後呢?

是的,這很有意思:第一,3,4,5,是不大的整數,第二,它們還是挨著的三個整數。

但是,其它三個挨著的整數並不能構成直角三角形,所以這不過是一個有趣得巧合罷了。有趣,但並沒更深的含義。用不著再花時間思考它。

但是,畢達哥拉斯聽到埃及人的這一發現後,被深深地觸動了。

3,4,5,是線段的長度;直角,是特定大小的角度。它們之間也許存在著內在的、隱秘的聯繫,而不僅僅是一個偶然的現象。

3,4,5,這三個數,除了是緊挨著的三個數之外,還有什麼關係呢?

畢達哥拉斯發現,3與3相乘得到9,4與4相乘得到16,5與5相乘得到25――正好是9與16之和!這是故事發展的第2階段。

這會不會是偶然呢?別的三個整數,如果其中兩個的平方和等於第三個的平方,是不是也構成直角三角形?

快去找其它的數!

試過很多數以後,發現:5,12,13,也是這樣的一組數,25+144=169!

用它們做成一個三角形,果然得到一個直角三角形!

再找!

哦,8,15,17也是這樣的一組數,7,24,25也是這樣的一組數,而用它們做出的三角形,確實都是直角三角形。

大家可以想像到,找出這些數,需要進行很多次計算,因為沒有什麼公式可以用,只能一個一個地試。

(後來,有人得出了產生「勾股數」的公式,可以找出直角三角形邊長的全部整數解。不過這與本文的主題無關。)

不管怎麼樣,試驗表明:三個整數,只要存在上面所說的關係,用它們做出的三角形,必定是直角三角形;這一聯繫不是偶然的而是普遍的。這是故事發展的第3階段。

現在是不是可以滿意了呢?

現在是發現了一種意外的然而普遍的聯繫。為什麼會存在這種聯繫呢?怎樣理解這種聯繫呢?在「知其然」之後,能不能進一步「知其所以然」呢?能不能找到對這種聯繫的解釋呢?

解釋被找到了。解釋意味著弄懂何以必然如此,而這就意味著證明。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記載下了對畢達哥拉斯定理的一種證明。

現在理解了,直角三角形中,兩條直角邊長度的平方和必然等於斜邊長度的平方。這是故事發展的第4階段。

然而故事還沒有結束!

因為,在對畢達哥拉斯定理進行證明時,利用的是幾何圖形的性質,而不是數字的性質。

幾何圖形,比如線段的長度,與數字的關係是怎樣的呢?絕不要以為這個問題是簡單的!

線段本身談不上數字,只有兩條線段長度之間的比值才與數字發生關係。

畢達哥拉斯(以及他那個時代的所有人)認為,任何兩條或幾條線段長度之間的比值,都可以用幾個整數之比表示出來。比如,3:2,再比如,432789602:432789601。

他們的意思是,任意給定幾條不同長度的線段,總能找到一個短線段,用這個短線段去量給定的幾個線段,每一條線段都可以經過整數次以後正好量完(術語是「可公度」)。

比如,以人的食指與中指的長度為例,雖然中指的長度不是食指長度的整數倍,但是,(古希臘人認為)可以找到一個很短的線段,中指和食指都是它的整數倍,中指的倍數略大一點。

對這種看法,你同意嗎?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是什麼?

總之這是古希臘人的看法,我記得我小時候也是這麼認為的。

如果你選的線段不能正好量完給定的幾個線段,他們會說,這是因為你用的線段還不夠短,你應該換一個更短的線段。

所以這種看法幾乎不可能駁倒。

但是畢達哥拉斯定理的發現,使這種看法站不住腳了!

畢達哥拉斯發現,正方形的對角線與它的邊長是不可公度的,就是說,它們的長度不能表示成兩個整數之比!

因為,假設正方形的對角線與邊長之比可以表示成兩個整數之比m:n,那麼,按照畢達哥拉斯剛發現的定理,m的平方應該等於n的平方的二倍。

而畢達哥拉斯發現這是不可能的:沒有哪個整數的平方,可以恰好等於另一個整數的平方的二倍!

我的神,他怎麼能發現這一點呢!

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裡,也記下了對這一點的證明。這個證明是全部數學中最高等級的證明之一,雖然現在一個初中生就能夠理解它。

這一發現在古希臘數學家中引起了非常大的不安,因為他們發現,他們關於線段與數字的概念存在嚴重的問題,而他們完全找不到出路。這被稱為數學史上的第一次危機。這是故事發展的第5階段,也是本文的結束。

結束之前,再來回顧一下我們的起點,即古埃及人關於3、4、5的發現;再看看古希臘數學家的思考把我們帶到了什麼高度!

另外不要忘了這一切都是兩千四百年前的思維成果……

我們還注意到,引導畢達哥拉斯之流的,不是實用方面的考慮,而是純智力上的興趣很難想像只關心丈量土地或建造金字塔的人,會進行這個方向的探索。

這也是為什麼雖然在世界上別的地方也發現了同一個定理,但唯獨畢達哥拉斯對後世的數學研究發生了深刻的影響。

(說明:文中的畢達哥拉斯不應理解為畢達哥拉斯本人,而應理解為他以及他的學派。)

本文封面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相關焦點

  • 八年級數學,畢達哥拉斯定理,又稱為勾股定理
    於是一個偉大的定理從此誕生了!這個人就是數學家畢達哥拉斯,這個定理也以他的名字而命名,叫做「畢達哥拉斯定理」,在我國叫做「勾股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畢達哥拉斯證明勾股定理,用的圖形就是著名的「勾股樹」的樹根圖,就是如下的圖形。可是畢達哥拉斯是怎麼證明勾股定理的呢!聰明的你能做到嗎?
  • 中國社會科學報:勾股定理與畢達哥拉斯定理證明思路不同
    西方學者一直使用畢達哥拉斯定理的說法,少有勾股定理的用法。即便終身傾力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的李約瑟,在《中華科學文明史》中也採用「畢達哥拉斯定理」的稱謂,甚至有「《周髀算經》中對畢達哥拉斯定理的證明」的提法。而身處中國的我們,也認為勾股定理就是西方的畢達哥拉斯定理。
  • 數學中最著名數學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是不是畢達哥拉斯發明的?
    勾股定理是最為著名的數學基本定理。連前提都不帶的隨口問下:「a的平方+b的 平方等於什麼」只要有初中的數學知識,幾乎所有人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c平方」!勾股定理但是,能解釋直角三角形斜邊平方等於兩個直角邊平方和是為什麼的人大概就少很多。這個定理在西方被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這個定理的起源不得而知了。既然不是他幹的,為何還要以他的名字命名?是因為他長得帥嗎?看下圖這位大爺帥不帥?
  • 畢達哥拉斯與他證明的勾股定理
    畢達哥拉斯與他證明的勾股定理。構成萬物的基礎是什麼?泰勒斯認為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認為是永恆不滅的無限,總之都認為由實體構成。畢達哥拉斯則認為,「數」才是構成萬物的基礎,繽紛的世界都是數的表現。畢達哥拉斯還涉足神學,這使後世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在評價他時遇到了難題。畢達哥拉斯:公元前572年~約前500年身份:哲學家、數學家、科學家、佔星師貢獻:將「數」推向本體論層次,影響後世一系列學科領域。第一個證明勾股定理。證明了正多面體只有五種。
  • 勾股定理到底是中國人發現的,還是「數學之父」畢達哥拉斯發現?
    據說勾股定理現在大約有500種證明方法,是數學定理中證明方法最多,也是人類最早發現並證明的重要數學定理之一。 那你知道為什麼叫「勾股定理」嗎? 其實是因為,中國古代稱直角三角形為勾股形,並且直角中較小的邊為「勾」,較長的邊為「股」,斜邊為」弦」,所以稱這個定理為:勾股定理,也有人稱商高定理。為什麼又叫「商高定理」呢?
  • 勾股定理發現之謎,畢達哥拉斯為何要建立秘密社團
    勾股定理幾何學的勾股定理,又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畢氏定理):直角三角形中的兩直角邊的平方和一定等於斜邊的平方,也就是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正方形面積,等於另外兩邊的正方形面積的總和。數學上雖然存在著各種定理,但很少有定理可以像勾股定理這樣廣為人知、應用廣泛。
  • 趣味科普:畢達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介紹及其證明
    畢達哥拉斯定理,也稱為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三個邊之間的基本關係。給定一個直角三角形,即其中一個角度為90°的三角形,畢達哥拉斯定理指出,由直角三角形的最長邊(斜邊)形成的正方形的面積等於直角三角形的另兩個邊所形成的正方形的面積總和 :換句話說,假設直角三角形最長的斜邊長度為c,而另外兩條直角邊邊長分別為a和b,則a2 + b2 = c2這被稱為畢達哥拉斯方程
  • 數學小故事(1):畢達哥拉斯定理
    中世紀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克卜勒稱讚說:「幾何學中有兩件瑰寶,一是畢達哥拉斯定理,一是黃金分割律。」 在我國,把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這一特性叫做勾股定理或勾股弦定理,又稱畢達哥拉斯定理或畢氏定理(Pythagoras Theorem)。數學公式中常寫作a2+b2=c2。
  • 歷史上的畢達哥拉斯定理
    在成功證明了這個定理之後,畢達哥拉斯非常高興,並且舉行了一次盛宴慶祝,總共殺死了100頭牛。因此畢達哥拉斯定理也被稱為「百牛定理」。    事實上不是畢達哥拉斯最先發現畢達哥拉斯定理的,他是第一個證明這個定理的人。  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裡,有一個古巴比倫泥板(普林斯頓322),上面記錄著畢達哥拉斯群體的數量。
  • 【走進數學】畢達哥拉斯定理
    這可真算得上是一個巨大的成就了,畢竟畢達哥拉斯這個人可能是虛構的,他同時還是一樁謀殺案的主要嫌疑人,甚至並沒有對這個使他彪炳史冊的定理進行過系統的陳述。在數學課堂上,除了乘法表和基本的算數運算之外,畢達哥拉斯定理應該是講授的最多的了。這條定理相當的簡潔,因此很容易記住:
  • 說文解圖|第一期:畢達哥拉斯定理
    勾股定理的證明是論證幾何的發端;是歷史上第一個把數與形聯繫起來的定理,即它是第一個把幾何與代數聯繫起來的定理;導致了無理數的發現,引起第一次數學危機,大大加深了人們對數的理解;是歷史上第—個給出了完全解答的不定方程,它引出了費馬大定理;勾股定理是歐氏幾何的基礎定理,並有巨大的實用價值.這條定理不僅在幾何學中是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被譽為「幾何學的基石」,而且在高等數學和其他科學領域也有著廣泛的應用
  • 你真的了解「勾股定理」嗎
    當我們談起直角三角形,一定少不了會想起一個定理,沒錯,就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作為初等幾何理論與實踐結合最有用的知識之一,至今已有超過五百種證明方法,大部分證明方法來自於數學愛好者,就連美國總統加菲爾德也參與其中,總統圖便出自加菲爾德。
  • [趣味數學]西方的勾股定理之父
    在古希臘早期的數學家中,畢達哥拉斯的影響是最大的。他那傳奇般的一生給後代留下了眾多神奇的傳說。  畢達哥拉斯生於薩摩斯(今希臘東部小島),卒於他林敦(今義大利南部塔蘭託)。他既是哲學家、數學家,又是天文學家。他在年輕時,根據當時富家子弟的慣例,  曾到巴比倫和埃及去遊學,因而直接受到東方文明的薰陶。
  • 誰是第一個發現勾股定理的人? 勾股定理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誰是第一個發現勾股定理的人? 勾股定理是怎樣推導出來的?時間:2016-04-13 20:1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誰是第一個發現勾股定理的人? 勾股定理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 2019年初中數學手抄報-勾股定理
    初中數學手抄報怎麼做?很多初中生都不太會,沒事,教育網小編來幫你!為大家帶來的初中數學手抄報圖片簡單又漂亮,希望大家喜歡。 舉個《初中數學手抄報-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在任何一個直角三角形中,兩條直角邊長的平方之和一定等於斜邊長的平方。
  • 《勾股定理》:在尋古研學中激發學生那一份數學情懷|復甦的城市
    《勾股定理》在全世界的通稱是「畢達哥拉斯定理」,因為很多人都認為是畢達哥拉斯最早發現了這個定理。但是我們國家的人更願意把它叫「勾股定理」,因為中國人普遍認為,是西周時期的中國人商高最先發現了這個定理,商高用「勾、股、弦」來表達了直角三角形的三邊,故稱之。因為商高比畢達哥拉斯早了1000多年發現它,又有人稱它為「商高定理」。但是,這絕不是我們了解的勾股定理的全部。
  • 用勾股定理拯救鯨魚!謝謝畢達哥拉斯
    這就是畢達哥拉斯關於直角三角形的古老定理:這個定理的簡單應用可以拯救鯨魚!我們先來說下畢達哥拉斯定理和證明!古老的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說,給定一個如下所示的直角三角形,面積C等於a+b。這個定理是以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名字命名的。
  • 2018初中數學公式之勾股定理的來源和歷史
    下面是《2018初中數學公式之勾股定理的來源和歷史》,僅供參考!   來源     畢達哥拉斯定理是一個基本的幾何定理,傳統上認為是由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所證明。在中國,《周髀算經》記載了勾股定理的公式與證明,相傳是在商代由商高發現,故又有稱之為商高定理;三國時代的趙爽對《周髀算經》內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詳細注釋,又給出了另外一個證明。埃及稱為埃及三角形。
  • 科學網—「勾股定理」的由來
    這個定理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幾乎所有文明古國(希臘、中國、埃及、巴比倫、印度等)對此定理都有所研究。 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相傳是古希臘數學家兼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於公元前550年首先發現的。但畢達哥拉斯對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已經失傳。著名的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在巨著《幾何原本》(第Ⅰ卷,命題47)中給出一個很好的證明。
  • 勾股定理竟然引發了第一次數學危機?
    根號2是否是有理數"這樣一個問題,引起了古希臘先賢們的爭論,並逐漸演變成一場巨大的風波,最終竟然引導古希臘的數學走向了一條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事件的起因,卻要從勾股定理說起。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的天才人物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創建了宗教、政治、學術合一的畢達哥拉斯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