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與日語有什麼樣的關係?相同的日語漢字發音、詞義是否相同?

2020-12-11 歷史偵查處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我想沒有人比我更適合了。作為大學日語系畢業生,日本語水平通過JLPT(日本語等級能力考試)二級水平(分為五個等級水平,最高一級,最低五級)。在多年學習日語後,本人對日語及日本文化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下面就日語來源和日本與中國千絲萬縷的聯繫來談談我的個人看法。

在古代,日本尚未形成統一國家前,日本被東漢稱之為「倭國」,根據史料《後漢書·東夷列傳》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綬。

當時的倭國使者來到大漢後,看到天朝物質豐盈、等級威嚴、國力強盛,而對比尚處於蠻荒文明的日本,倭國使者心態可想而知了。

於是倭國使者入朝覲見漢光武帝劉秀,請求賜名。在倭國使者一再哀求下,漢光武帝劉秀見倭國使者皆身材矮小,遂以同形字「矮」為參考賜名日本使者「倭國」,日本人也自此被稱之為「倭人」。

漢光武帝劉秀並授予倭國使者「漢委奴國王金印」,好讓使者回去交差。

受到天朝聖賜的「倭人」感激涕零,便打道回府。

伴隨著此後倭人對華夏文明學習的漸漸深入,「倭人」對漢字的理解也日臻加深,他們終於明白「倭」通「矮」字,明擺著自己就是小矮人嘛,除此之外日本人認為「倭」引申之意有猥瑣、低等等之意。

明白了漢字高深的意境後,「倭國」君民自然不願意再被人稱之為「倭人」了。

於是在唐朝初年,夜郎自大的倭國在朝鮮海域白江口海戰中被唐朝軍隊慘虐後,倭國君臣深深體會到了與中原王朝大唐相比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等級。

為此,倭國派遣大量「遣唐使」赴大唐取經學習,並多次遣使懇求大唐王朝重新給倭國賜名「日本」。

當時主政的唐高宗李治並沒有理會倭國使者,但倭國使者並不放棄依舊多次向唐王朝求賜名。

終於在一次女皇武則天喝醉的時機,倭國使者抓住機會向武則天求取國名,武則天就隨口答應了。

倭國自此被稱之為「日本」了。

這就是日本國號的由來。

雖說國名有了,但日本在當時來說有自己的語言但根本沒有自己的文字,漢字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成為日本記錄本民族的歷史文化的最好的選擇了。

因此剛開始,日本所有的官方文件交流統一通行漢字,在日本皇室女性經常抄寫《萬葉集》和《源氏物語》等著作的過程,由於嫌繁體漢字過於繁雜,漸漸地在狂草的基礎之上,平假名誕生了,由於平假名是女性發明的,因此平假名在日本當時被稱為「女人的文字」,對於男尊女卑的日本社會,男性階層自然很鄙視「女人文字」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大唐留學歸來的皇室重臣吉備真備根據漢字楷書的樣式,取漢字楷書的偏旁部首獨創出了平假名。

自此男人就有了自己的文字。

平假名和片假名並行不悖流通於日本。

然而,當時的平假名和片假名並不完善,在抄寫一篇文章的過程中,往往會夾雜著不少漢字,可以說當時的日本社會,漢字、平假名、片假名魚龍混為一體。

後來隨著日本國民對中原王朝學習程度的逐漸加深,平假名、片假名逐漸成為書寫的主流,「男字」、「女字」依然互為壁壘。

平假名由46個假名構成,片假名也由46個假名構成,平假名與片假名一一對應,就如同英語中的大小寫對應關係。

除了平假名與片假名,日語中還保留了大量繁體漢字,除了繁體漢字,日本人為了適應需要別出心裁地根據日本文化本土性創造了一些日本本土漢字,簡稱「日本漢字」。

因此日語是由平假名、片假名和漢字三種符號構成的混合型文字,簡單的來說其實日語就是漢字與假名混合在一起構成的「拼音文字」與「漢字」的組合體。

除此之外,由於古代日本人向曾經的中原王朝歷朝歷代派遣過「遣華使」,因此在日語中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發音。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於深受以中原文化為主導而構築的東亞文化圈中的諸多鄰國之中,韓國、越南、日本古代文化薰染最深,因此這些國家語言中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發音。

尤其以日本保留的古漢語發音最為繁多,可謂保存最好、涉及中原歷朝歷代。

我們隨便列舉幾例:譬如「街」(jie),古代人肯定不會念jie,那麼他們怎麼讀「街」這個字呢?

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念gai,現在中國南方很多地方的方言中至今讀「街」為gai,這就很好的解釋了這一點。

日語中「街頭」(がいとう gaitou)初看之下是不是與中國南方方言發音gaitou毫無差別?

又例如「意外」(いがい igai),現在讀作yiwai,實際上古人是讀作yigai的,並且日語中的「意外」與漢字的「意外」都是同義詞。

還例如「走」這個字,古漢語中「走」的意思就現在說「跑」,而日語跑的意思就是「走」(走る 羅馬字音:hashiru)。

可見日語不僅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發音,甚至連古漢語的詞義也保留了不少,畢竟日語曾經發源於漢語,深受中原華夏文明的影響根深蒂固,與諸多鄰國相比,日語的發音更接近古漢語。

相關焦點

  • 佛山蜻蛉日語:日語和漢語的關係都有哪些?
    其實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不會很簡單,但是相比較而言,中國人學習日語確實有很大的優勢,今天蜻蛉日語為各位同學詳細講解一下日語語言及它和漢語的關係。另一方面,我們現代漢語經常使用的詞彙中,也有很多是來源於日本的。比如人氣,空港,經濟,民主,哲學這些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詞彙。特別是現在年輕人用的一些流行用語,比如「宅」就來源於日本的お宅、卡拉OK來源於日本的カラオケ。那麼這些詞彙到底是日語還是漢語呢?日語和漢語又有怎樣的關聯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日語語言及文字形成的過程和特點。
  • 日語漢字發音規律(附表格)
  • 六張圖徹底搞懂日語漢字發音規律!
    本文為滬江日語教研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日語漢字的發音是有規律可循的。
  • 日語文字與中國漢字,令你意想不到的關係
    來源:日本全旅遊日本與中國一衣帶水之隔,日語與漢語的關係源遠流長.中國人學習日語比學任何一門外語都覺得容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於日語有漢字,讓中國人感到熟悉親切.然而,日語畢竟是日語,日語讓中國人感到易學的同時,也感到有很多難以掌握的地方,比如漢字的變異、假名的難寫,語法的謂語後置等等.
  • 日語和中國語完全相同的漢字,意思也相同嗎?(1)
    日語裡經常出現和中國完全相同的漢字,但是意思有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去了解一下吧!日語:「老婆」哈哈。「老婆」在日語裡是這個意思,沒想到吧。日語:「小人」這個「小人」有沒有很可愛。日語:「暗算」原來是:「心算」的意思。 怎麼樣?是不是了解一下,能夠避免產生一些誤會。
  • 日語入門發音怎麼學?日語學習有效方法
    複習時,建議您可以讀寫,一方面掌握書寫方法,另一方面掌握髮音,並儘可能記住翻譯內容。2.規律學習方法日語單詞主要分為音讀詞,訓讀詞,音譯外來單詞,擬聲詞和擬態單詞。漢字進入日本後,日本人根據漢字的原始發音讀漢字,即音讀法。例如,漢字「山」在日語發音中發音為「サン」,而「愛」則發音為「アイ」。漢字進入日本後,按照漢字的本義用相應的日語單詞發音。
  • 想要學好日語漢語發音,古漢語的小知識要知曉
    雖然日語中漢語詞相對前兩者比例雖然不算高,但是它卻保留了漢字的書寫體系,讓我們的在書寫的時候也省去了不少麻煩。也正是因為漢字詞,雖然能夠讓我們很快了解它的含義,但漢字音每個語言卻不盡相同。日韓越這些語言借用了大量的漢語詞,但是要注意的是,這些詞的意思和發音是和最早接觸時的的中文是一樣的,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中古漢語。
  • 日語的起源:漢語在日語起源、發展過程中的影響
    正因為日語有大量的漢字,所以日語的出現與漢字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漢字被引入日本之前,日本沒有固有的文字,這也是現在許多語言學家的共識自稱在日本沒有漢字傳入以前,有所謂的「神代文字」但據考證,這種所謂的「神代文字」不過是平安時代的發音體系古代日本人最先看到的漢字是刻在印章銅鏡兵器等上的簡單文字到了公元4世紀,漢字體系大量傳入日本教日本人漢字的第一個人不是中國人
  • 日文中的漢字大抵與中文的漢字意義相同,日語漢字的讀法技巧
    日文中的漢字大抵與中文的漢字意義相同,以下只列舉不同或非凡者: 近代產生的日文: 汽車(きしゃ):火車 人造人間(じんぞうにんげん):機器人 日語漢字的讀法技巧 日語詞彙
  • 日語中的漢字怎麼讀?如何記憶?
    日文中的漢字讀音,是每個日語學習者都必須掌握的知識點之一,但是有很多同學反饋說記不住。其實,想要輕鬆有效的記憶漢字詞彙,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音讀和訓讀。音讀是指模仿漢字的古代發音成形的一種讀法,基本上採用了漢字原有的「音」、「形」、「意」。
  • 【日語學習】日語發音規則
    與漢語不同的是,日語自然發音時,唇形變化比漢語小。而且,發音時口形和聲調的高低始終不變,這一點應特別注意。發音時,要注意「ん」的強度和長度與前後的音相同。促音日語中有一個實際上聽不見聲音的音節,叫做促音。它只發生在か、さ、た、ぱ行之前。發音要領是前面的音發完後,口形做好發下一個的準備,等一會兒再發下一個音。促音後面是か、た、ぱ行時與さ行時的發音方法不同。促音位於か、た、ぱ行前時,堵住全部氣流然後再放開,使氣流急衝而出。
  • 初學者如何正確理解日語漢字
    儘管日語和漢語發音聽起來完全不同,但日語的書寫系統卻是來自於漢語。日語漢字在整個日語體系裡佔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具有複雜的變化和構造。
  • 日語 這些日文漢字,你認識嗎?
    和製漢字是日本人根據中國漢字的造字法中的會意或形聲造字法所造出來的漢字,其中絕大多數屬於會意字。日語中引入漢語詞,稱為「字音語」,另外又創造出打新的詞,稱為「和製漢語」;二者皆用漢字和假名書寫。不僅這些,還有日本人依照漢字而創造的新字(漢字中原來沒有的字),稱為「和字」或「國字」。下面這些日本漢字,你能認識幾個?
  • 昆明日語教學中心,學日語入門可以通過看文章,先讀懂漢字意思
    日語教學昆明日語教學中心,學日語入門可以通過看文章先讀懂漢字意思來猜測主要思想。佩文教育告訴初級班學員,要學好日語,要夯實基礎,不忽視實用性。為了提高學習日語交際的整體性,有必要學習介紹中國社會文化背景的能力。第一個是小學的知識,你好,時間,日本的天氣和其他的場景,如果場景被搬到中國,豐富的主題和豐富的內容,可以導致很多交流和對話。當我們掌握母語時,為什麼我們不學習語法呢?孩子們可以像成年人一樣學習語言,這只是一張空白紙,你已經是調色板了。學習外語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語。學習日語的時候,必然會受到母語的影響。他們總是使用類比法。
  • 日語裡面的漢字是怎麼來的?發音有什麼區別?
    這些經書的漢字當初是模仿中國僧侶的發音來讀的,不過一套稱為「漢文」的書寫系統開始得以發展。漢文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語獨有的助詞,讓日語使用者可以依從日語的語法去閱讀漢字寫成的文章。中日兩國使用的漢字,本來都是漢字的繁體字。但後來兩都進行了文字改革,有的字我國簡化了,日本沒有簡化;有的字日本簡化了,我國沒有簡化。有的字兩國雖都簡化了,但簡化的卻不相同。所以要注意它們的區別。
  • 不同語言中意思相同的詞有相似發音?
    (原標題:不同語言中,意思相同的單詞有相似的發音?)
  • 日語對日語發展的影響
    古代朝鮮,古代越南,古代日本長期使用漢字作為中國。雖然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家已經取消了漢字,但日語中仍有大量漢字,可以說,沒有漢字,就沒有日語。與中國的漢文相同文本的日語眾所周知,語言文字是古代的日本文言文,與漢語相同,尤其是文言文,在大和奈良時代早期日本文學作品中,如古事記日本等早期日本文學作品中,漢字古事記的序言幾乎都是用漢字寫成的,正文是與漢語妥協的「天地政黨成立之後的首次發言時,高天原成為交心神天之御中主神高次御產巢日神神產次巢日神這三柱
  • 日語發音(13)-長音
    本節課是日語發音篇的最後一節新內容課程。學完這節課後,日語發音的相關知識算是暫時可以作了一個小結了。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上一節課作業的答案。拓展一個小知識點。看到這裡,很多同學會下意識地把日文的「漢字單詞」,與假名對應起來。比如:「切」字發什麼讀音?「手」字發什麼讀音?先說結論,這麼去想是不對的。
  • 日語似乎比學英語容易,漢字多,而這個特點正是日語中難的部分
    日語昆明日語培訓機構哪家好,日語高考培訓在佩文教育;日語學習中,日語句子由同一句子中的各種語法組成,有些學生說日語似乎比學英語容易,因為日語中有許多漢字,而這個特點正是日語中最難的部分,因為很多日文漢字和漢字是同形異義,作為一個中國人非常熟悉漢語,漢語的詞義轉成日文是最容易犯的錯誤,而考試,想考驗你這一點。
  • 日語像南通話?南通話與日語相似性分析
    日本人在創造日語時 , 直接借用了許多漢字和漢語的譯音(PS:就是抄唄)。 這些漢字的讀音 ,分為音讀和訓讀 , 音讀即中國的讀音。 東晉南朝時, 許多儒家著作輸入日本後都用吳語注音。 時至今日, 日語中還是使用南朝時的吳音讀法 , 可見吳音影響之巨大。六世紀後 , 在佛教傳入日本的過程中 , 因和尚讀經都用吳語 , 故至今在日語漢字音讀中吳音大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