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終於結束了我多年的「滬飄」,在上海買了一套小房子,雖然是在偏遠的郊區,但好在總算有個安身立命的地方了,我來上海5年,搬了11次家,等我房子裝修好後,起碼10年,我應該是不會搬家了。
中介跟我說,他們接觸的業主一般5年左右就會換房,由小戶型換大戶型,由郊區慢慢往市區挪,我買這一套房子已經用了我的「洪荒之力」了,還欠著一身債,我想我5年內估計不會動,起碼得住了十來年吧。
來上海這一路從租住在:隔斷房、農民別墅的獨立衛浴房、毛坯房、帶裝修的房子,關於租房,我算是有很豐富的租房經歷了。
在我這個房子付了認籌金後,我就著手選裝修團隊了。說實話,世面上的裝修公司層次不齊,報價也是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的。找裝修團隊是個力氣活,我當時花了好多精力。我還遇到過,給我報價4萬塊的,我都震驚了,這裡是上海啊,居然有人裝一套房子只要4萬塊!不過他的這個報價是純人工,東西什麼都是業主買,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
在對比了N家裝修公司後,我最後選擇了獨立設計師+施工隊的合作方式進行裝修的。目前,我的房子已經快裝完啦,整個過程我都還挺滿意的。
我每一周都會去工地看看進度,尤其是到了快收尾的時候,看著一個毛坯房一點點地變成我想像中家的樣子,無比期待和欣慰。
昨天去正好項目經理和工人都在,作為一個自媒體人,對別人的故事就特別好奇,這倆人也是個愛聊天的,於是他們就邊幹活邊跟我們聊天。
這個項目經理是江蘇徐州人,原本是在老家做裝修的,他說:上海太大了,一個月接幾個單子就跑不過來了,老家做著輕鬆,要求也沒有這邊的業主高。自己還是更願意在老家做的。
我問他那為啥要來上海,他說:老家沒有活幹,追債也很難,所以就來上海了,雖然辛苦,還要跟家人分開,可沒辦法,為了生存,家裡孩子上學得花錢,上海這邊活多,只要肯幹,有幹不完的活,而且,這邊都是先付款,後幹活,不用去催債。
老家大部分訂單的來源都是熟人介紹,一般都是現幹活再結帳,很多時候,活幹完一年了,錢還沒有結出來,去要債的感覺真不好,明明是自己的錢,給業主裝修,出錢墊物資、出錢請工人,最後要去結帳了,業主就挑毛病。每一年過年我都是在要債中度過的,煩得很。
來上海這邊大家都是按合同辦事,先給一筆,完工一段時間,再給一筆,根據節點來付費,我不用催債,也不要擔心錢要不回來,而且,也不用自己墊錢,幹著痛快。
接著師傅說:我有點理解你們「滬飄」了,在上海人情世故沒那麼多,就好好把活幹好就行,有了一手漂亮的活,就能賺到錢,不用送禮、不用催債,簡單。
跟師傅聊完後,我挺感慨的,想到我自己,2010年來上海實習,2011年回老家,當時覺得上海高房價、高物價,自己太渺小,在老家待了有3年後,在2014年又來上海了,覺得,人這一生為啥要被高房價給嚇退了呢,喜歡哪個城市就待在哪個城市,生活是過給自己看的。
於是,我在2014年又來上海了,這一次來,就沒有準備再回去,一邊努力工作,升職加薪,一邊積極相親,最後在老同學的介紹下,認識了我老公,一個安徽人,他也喜歡上海,決定留在上海奮鬥,現在我們小孩都2歲啦,靠著自己的努力,在這個城市買了房,也算是有歸屬感了。
我當時要二度來上海的時候,老家的朋友問我:上海的高樓大廈跟你有關係嗎?老家的房子、車子、工作是現成的,為什麼要出去擠地鐵?
其實,我覺得,這就就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沒有對與錯,不同的人要的生活不一樣,選擇不一樣。就像我家的這位裝修師傅,他為了掙更多的錢,所以來上海了,待著待著反而喜歡上在上海乾活了,他跟我說,他們是一個小公司,他們希望能在上海,將公司做大!
所以,有的人其實並不是一開始就想來上海的,是為了生活,結果漂著漂著,喜歡上了這個地方、習慣了這個地方,這就是一種選擇,而選擇本身只是一種經歷,並沒有對與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