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吟秋聲:蔬菜之王——洋薊

2020-12-13 稚吟秋聲文化

今早上菜市場,意外發現了花苞狀身影孤零零地躺在攤位上,上面寫著一塊牌子:巴王花,估計是「霸王花」的簡寫或者錯誤寫法。一向喜歡嘗新和獵奇的我,駐足仔細觀賞,初步判斷其為洋薊。兩年前曾嘗過其味,但眼前這幾個顯然個子小太多。

為了進一步確認,趕緊問攤主:

「這個怎麼吃?」

「直接用油炒了吃。」他說。

「你確定外面這一瓣瓣都能吃?」狐疑中追問道。

「保證都能吃!」他非常肯定。

我還是有些將信將疑。印象中的洋薊,能吃的部分很少,外面裹著的綠色花瓣,只有底部綿軟部分可以蘸醬吃,最精華的是裡面乳黃色的花託,可以加調味料品嘗。為什麼這個攤主卻說他可以全部清炒吃光?

「這個其實應該是洋薊吧?」為了驗證自己的直覺印象,我試探著拋出心裡的判斷。以前我還曾把此物與水果釋迦搞混過。

「沒聽說過。」攤主馬上否認。

我知道了,對於眼前的蔬菜,他這個出售者的認識也並不見得比誰多。

於是,毫無來由地,我就認定它是洋薊的幼嫩版。回家水煮後用黃油煎了,撒上海鹽和胡椒粉,果然口感不錯,綿軟中有種特殊的清香,比之前買過的大個頭滑嫩不少,還黏黏的,滑潤得很,心裡感覺撿了個大便宜。因為洋薊原是較為名貴的蔬菜,如今嫩苞初長即售,對於商家來說不甚合算,並且價格非但沒有上抬,反而因為無人問津,故而價格略低。

興奮之餘,趕緊溯源,還真有很多新發現。洋薊,又叫朝鮮薊,但與「朝鮮」基本沒有緣分,之所以叫朝鮮薊,也許是因為中藥材「大薊」主要產於朝鮮(其實在我國野地裡經常見到)。又據說它還與我們熟悉的向日葵同屬一科呢!

洋薊原產地中海沿岸, 2000多年前的羅馬人就發現並種植了它,後來被法國和西班牙的探險家們帶到歐洲,它在那裡種植普遍,猶如中國的大白菜。曾經流傳,西方上流社會通過觀察一個女人懂不懂得吃洋薊,吃得優雅與否來判斷其是否為理想的兒媳婦,甚至還有種說法,吃洋薊就能打入歐洲上流社會,但我對此二說始終抱有懷疑。也許是其料理過程相對複雜,又可食部分較少,它被作為西餐中的高檔蔬菜倒是坐實了的。

洋薊的乳黃色花託獨具風味,但入菜時必須將花心上的絨毛(被稱作「choke」)去除,這部分不能食用。洋薊味美,其營養價值亦甚高,屬於低熱量、高纖維的綠色食品,女人應該一聽就會喜歡,說是此物清肝明目,健身養顏,食用之有助於保護肌膚、潤澤顏面。它可以清煮、煎烤,口感介於鮮筍和蘑菇之間,有人還吃出了核桃仁的香味,可惜我沒有這樣發達的味蕾。料理洋薊時,必須不斷擠上檸檬汁,或者馬上浸入滴了檸檬的清水裡,以防氧化。

洋薊的另類吃法,那就是可將花苞直接生食,而其花蕾外包的花瓣可曬乾直接泡酒,亦可製成菜薊茶飲用,有人說口感清爽,甘味持久,但我沒有試過,不能妄下定論。

最想嘗試的,其一為清煮,有人描述其味有蟹肉的鮮香味,僅憑這點就足以吸引我;其二為燒烤,於花苞內填入蒜末、橄欖油、奶酪,甚至牛肉醬、香草油等,最後出爐前撒上香芹末,以其自身異香,再加入調味料,自然應該更加芬芳;其三,與肉類同煮,想來應該湯水濃稠香甜。

另外,有人建議連花莖都不要扔掉,可以切塊燉湯,味道清甜。我也想一試。

對於今日以略微低廉價格買到如此幼嫩的洋薊,不免於慶幸之際,為此高檔蔬菜在中國沒有銷路而久思原因。大概因為我國地大物博,蔬菜品種繁多,而此菜料理複雜,本身又無法供食客大快朵頤,與它相搭的也以國人以為肥膩的奶酪、黃油為主,中國胃比較排斥吧!

相關焦點

  • 「蔬菜之王」洋薊,怎樣做更鮮美?
    洋薊?朝鮮薊?都是它!洋薊(Artichoke)也叫朝鮮薊,是一種在地中海沿岸生長的菊科菜薊屬植物,在中國分布於陝西、山東、雲南、中國臺灣省等地。在義大利和埃及,一般見到的則都是紫色的洋薊。不管是綠色還是紫色,洋薊都十分美麗。洋薊雖然長得象蓮花,但是外部的花瓣很硬。
  • 「蔬菜之王」洋薊,怎麼處理才能吃?在處理洋薊時,你需注意4點
    洋薊又名朝鮮薊,也叫亞支竹,洋薊在國內還不算普及,但在歐洲卻有「蔬菜之王」的美譽。對於這種「漂亮」的食物,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麼處理,今天就教大家如何處理洋薊,學會後你也可以買一個洋薊回來嘗嘗鮮啦!洋薊怎麼處理?
  • 稚吟秋聲:品嘗春之味
    長春不老漢王願,食之竟月香齒頰。」尾聯寫盡了此菜的與眾不同的春香。椿樹,在古代象徵著長壽,《莊子·逍遙遊》云:「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曾看到一副對聯:「應堂上椿萱並茂,與階前蘭桂齊芳。」 椿樹和萱草都茂盛,比喻父母都健康;芝蘭和丹桂全芬芳,指子孫一輩美名遠揚。這自然是中華民族每一個大家庭的共同追求。
  • 稚吟秋聲:神龜雖壽(原創散文)
    因搬家之故,將別人從河中釣得的一隻幾斤重的烏龜重新放生入河,到此地定居後,先生就鼓勵我再買幾隻龜來養。從網上購得兩隻迷你黃耳龜,活潑著,生動著,煞是可愛!那時正值酷暑,小心呵護著它們在家裡的大瓷盆中棲息,生怕室內晚上過熱,還特地讓其在院中納涼。哪知,第二天一早去看,竟然一起消失得無影無蹤。
  • 稚吟秋聲:清談之趣
    我亦湊趣,當場班門弄斧,將先生面授之詩詞格律以吳音方言吟誦一遍。蔣嘉寶老師曾自覺研習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的《漢語音韻學》《詩詞格律十講》《詩詞格律概要》《漢語詩律學》等,在詩詞創作中不斷探索修正。我笑言,「錢氏格律」比「王氏格律」更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先生趕緊聲明,王力先生是學者,他對詩詞格律是進行學術研究,而自己僅為個人愛好,完全是出於興趣所悟。
  • 洋薊有「蔬菜之皇」的美譽,其作用及禁忌該了解下
    洋薊又稱食託菜薊、菜薊、朝鮮薊、法國洋薊、球洋薊,香港又稱之為雅枝竹或亞枝竹,屬菊科菜薊屬植物。生長在地中海沿岸,現在中國上海、浙江、湖南、雲南、山東省等地均有種植。其花蕾的總苞片及花託即可作為觀賞蔬菜,調味蔬菜,亦可做保健蔬菜來食用,根部可作為藥物,有消渴解酒的功效,營養豐富,健身養顏, 食用價值極高,有「蔬菜之皇」的美譽。洋薊未成熟頭狀花序的肉質部分是美味的菜餚。可生食也可熟食,口感類似於鮮筍與蘑菇之間,有核桃的香味,清甘鮮潤,也可作火鍋燙等,相當美味。
  • 洋薊怎麼吃?大叔教你洋薊拌寬面,香氣撲鼻,清爽可口,家人喜歡
    本文由大叔下廚房發布,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分享是一種美德~在歐洲洋薊被譽為「蔬菜之王」,也是地中海本地廚師認為「最金貴」的蔬菜。聽了不禁感慨,這洋薊究竟有何神奇呢?下面跟大叔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在義大利和埃及,一般見到的則都是紫色的洋薊。不管是綠色還是紫色,洋薊都十分美麗。洋薊雖然長得象蓮花,但是外部的花瓣很硬。在中國的餐桌上基本是沒有見過洋薊的,誰能想到一個美豔的花朵竟然可以端上餐桌呢?洋薊最初是通過義大利料理傳入中國。洋薊可以入食的是它的花蕾,內部呈黃白色,口感像鮮筍,回味甘甜,有「蔬菜之王」的美譽。
  • 稚吟秋聲:2020中考教師示例作文(原創)
    《春秋·定公十四年》篇即有「五月, 於越敗吳於檇李 」之記述,魏晉時期學者杜預注曰:「檇李,吳郡 嘉興縣南檇李城,其地產佳李故名。」 檇,音醉zuì,其字義,據許慎《說文解字》云:「以木有所搗也」,搗即擊打,似有修整樹枝之意。清代嘉興詩人王逢辰在其《檇李譜》一書中,引述多部文獻後,認為「檇」然亦可作平聲讀也。檇李,即「搗李」之義也。
  • 稚吟秋聲:風味海蝦幹
    自小就對美食和烹飪興趣極濃的我,人到中年,卻越來越不喜歡深加工的食品,很多時候甚至拒絕各色調味料的使用,卻一味喜歡品嘗起食物的原味來,什麼清蒸南瓜、水煮花生、原味瓜子,我都食之極歡。
  • 稚吟秋聲:徜徉於雲南鬥南花市
    忙著拍照的我,心裡暗自想,假如以後在雲南生活,每天早晚到花市逛一圈,不花一分錢,覽盡人間花,實在是一件最愜意之事。再不過癮,花費數十元將花帶回家,每日可以讓鮮花裝點日常,這才是奢侈的生活。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是古代文人的精神需求。而對一個小女子而言,讓她在鮮花與美食之間作個選擇,大多也會選擇前者。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鮮花白菜價,想用車來裝。
  • 稚吟秋聲:溯源浙江省滿分作文創作主旨(原創)
    作為一名資深閱讀者,一名長期浸淫於中外經典著作與諾貝爾文學獎的語文教師,一名忠實的卡爾維諾作品愛好者,一名注重整體思考文章創作主旨與寫作意圖的老讀者,今天在此參與今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的討論,實在是感覺網上的一些評論性文章沒有涉及到該文的整體構思與立意,很多評判幾乎沒有涉及到關於寫作的實質性的問題,只在其語言等具體方面「打擦邊球」,討論的點過偏而顯得有隔靴搔癢之嫌
  • 稚吟秋聲:文化承載者——川師大附屬雲南昆明天嬌學校
    李校長帶領我們一路邁上學校教學樓對面的天台,這裡是學校的蔬菜基地,學生們利用課餘時間自己在這裡播種、澆灌,共同享受勞動的喜悅。站在天台上,湛藍的天空仿佛觸手可及,將視線投向遠方,視野開闊、風景秀美,中午的陽光曬得人穿著襯衫都嫌熱,而山風卻善解人意地及時送來陣陣涼風。
  • 稚吟秋聲:肖建軍老師和他的「鍵盤拼音」
    他最後期待的是,七月份名師工作室的北京之行,先生與我能帶他一起前行。可惜對此我們並不太清楚。我多麼想幫他,但我又知道,很多事,自己的確無能為力。
  • 管鮑遺風︱「詩卷」吟來不作英雄淚,猶望荒山霸氣吞
    舊籍中的管鮑遺風︱「詩卷」吟來不作英雄淚,猶望荒山霸氣吞
  • 鼠尾草黃油洋薊小寬面
    然後家裡新到了鼠尾草和洋薊,那就簡單點弄個爽口清香的素食麵。你們先看完,再說買不到材料的事。----------------------------------------配 料:小寬面、洋薊、鼠尾草黃油、橄欖油、鹽洋薊這個東西
  • 詩詞中的秋聲讓人遐想,此賦中秋聲讓人玩味、深思
    可秋天還有一樣景致——秋聲呢?他們該怎樣用詩行來表達,用文字來描摹?這秋之聲與其餘季節的聲音究竟有何不同?又能寄寓什麼樣的詩情呢?北周·庾信有「樹樹秋聲,山山寒色」之句。雖沒寫明這秋聲何狀,卻有一絲絲惆悵的意緒隱匿其中。
  • 這6種罕見的蔬菜,吃過3種的都是土豪!
    蔬菜是我們每頓飯都必不可少的,畢竟我們平時聽到媽媽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多吃蔬菜,要營養搭配,這樣才有營養。蔬菜種類太多了,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6種比較罕見的蔬菜,看看你吃過幾種?1、孢子甘藍孢子甘藍是原產於地中海地區的一種蔬菜,外型小巧可愛,就像一個個迷你捲心菜。孢子甘藍營養價值非常的高,一般將它做成沙拉生吃或者是和培根放在一起烤著吃都是非常的好吃。
  • 「多肉」蔬菜 可賞可食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洋薊,又名食託菜薊、菊薊、菜薊等,屬於草本植物,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地區。洋薊的外觀呈綠色,形狀如一個花苞亦如多肉植物,既可作為觀賞植物,也常作為蔬菜來食用,還是製作化妝品的一款天然原料。 洋薊含豐富營養元素,如洋薊素、黃酮類化合物、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及多種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
  • 薦讀:靜美秋聲,聲聲入耳
    秋聲,是歐陽修筆下「摧敗零落者,乃一氣之餘烈」的昂揚氣勢;秋聲,是白居易筆下「長風從西來,草木凝秋聲」的肅殺秋景;秋聲,是王維筆下「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的遼遠雁曲;秋聲,是劉禹錫筆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秋之心聲……蕭瑟中頗有靈動,肅殺裡不乏生機詩裡的秋聲,聲聲入耳,美輪美奐!
  • 稚吟秋聲:以溯源閱讀法解讀賈平凹《一棵小桃樹》
    此處由於篇幅有限,僅為解讀需要挑選部分文字出示:1、賈平凹自述取名緣由:姓賈,名平凹,無字無號,娘呼 「平娃」,理想於通順,我寫「平凹」,正視於崎嶇,一字之改,音同形異,兩代人心境可見也。生於1952年2月21日。孕胎期娘並未夢星月入懷,生產時亦沒有祥雲罩屋。幼年外祖母從不講甚神話,少年更不得家庭藝術薰陶,祖宗三代平民百姓,我輩哪能顯貴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