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傳播者

2021-02-08 中國經濟網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牢固樹立政治機關意識、加強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政治建設重要論述,是對政黨發展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根本遵循。中央黨校出版集團作為中央黨校思想文化宣傳陣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載體,身處踐行「兩個維護」的第一方陣,要深刻學習領會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政治建設的重大意義和核心要義,深刻學習領會帶頭做到「兩個維護」是加強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的首要任務,深刻學習領會「走在前、作表率」的具體要求,切實增強貫徹落實強化政治機關、政治學校意識的政治自覺,做到思想堅定、行動精準。

  準確把握政治屬性,深刻領會強化政治機關、政治學校意識的基本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央和國家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不懈推進黨的政治建設。」加強政治建設,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機關,什麼是政治機關,為什麼要講政治。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因黨而立、因黨而興、因黨而強,姓黨是校(院)與生俱來的基因,也是校(院)作為政治機關、政治學校的標誌,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校(院)辦學治校的靈魂。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第36條規定:「黨校(行政學院)出版機構及報刊等出版物、新媒體是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重要陣地,應當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切實發揮思想引領作用,為教學科研服務,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服務。」該規定指出了黨校出版的根本定位、根本方向、根本要求和根本任務,這就決定了作為校(院)直屬單位的中央黨校出版集團是「政治企業」,它的第一屬性是政治屬性,要堅持黨管出版、黨管意識形態,強化黨的政治建設,時刻繃緊政治之弦、校準政治之標,時刻把講政治擺在首位,把旗幟鮮明講政治貫穿業務工作全過程和事業發展各方面。黨校出版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把政治建設作為根本性建設,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服務。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質量第一,以多出優秀作品為中心環節,加強內容建設。堅持黨管出版,不斷完善黨領導出版工作的體制機制,不斷推動黨校出版事業持續繁榮健康發展,更好承擔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堅定忠誠政治品格,牢牢堅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重要陣地

  「兩個維護」事關黨的全面領導能不能堅強有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作為意識形態主陣地的中央黨校出版集團,必須把做到「兩個維護」作為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兩個維護」,從根本上講就是要做到對黨忠誠。忠誠必須體現在對黨的信仰的忠誠上,體現在對黨組織的忠誠上,體現在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忠誠上。黨校出版是黨的理論與實踐的宣傳陣地,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黨性原則,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做到愛黨、護黨、為黨,這是黨校出版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堅持。

  對黨忠誠必須始於足下,要充分認識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出版業務工作的靈魂,是出版集團發展的內在動力,是解決問題的金鑰匙。作為中央黨校思想文化宣傳陣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出版集團必須始終堅持不忘初心、忠誠履行職責使命,以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忠誠於馬克思主義為底色,以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為靈魂和統率,以服務校(院)「四個建成」發展目標為中心工作,不斷加強黨對出版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黨建工作體制機制,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集團公司治理統一起來,形成推動黨校出版工作的強大動力。

  要堅決把黨校出版工作做好,牢牢堅守意識形態主陣地。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就指出,革命要靠槍桿子和筆桿子。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宣傳思想陣地,我們不去佔領,人家就會去佔領。」不管時代怎麼變,圖書出版行業始終是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重要陣地。強化陣地意識,必須始終堅持黨管意識形態不動搖、黨管出版不動搖,要增強戰略定力、站穩政治立場,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誘惑幹擾面前,保持「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政治定力,決不能發表同黨中央不一致的聲音,決不能為錯誤思想言論提供傳播渠道;要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對容易誘發政治問題特別是重大突發事件的敏感因素、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對意識形態領域各種錯誤思潮、模糊認識、不良現象,保持高度警惕,做到眼睛亮、見事早、行動快;要充分發揮黨校出版在理論研究和宣傳中系統深入的優勢,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最新成果的出版,讓黨的創新理論成果廣為傳播、深入人心。

  切實提高政治能力,擔起傳播中國先進政治理論的文化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關鍵是要提高各級各類組織和黨員幹部的政治能力」。政治能力是把握方向、大勢、全局的能力,是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範政治風險的能力。出版集團全體黨員幹部要深刻領悟加強政治機關、政治學校意識的重要性,明確職責使命,提高政治能力,走在前、作表率。一是持續加強理論武裝。政治上的堅定源於理論上的清醒。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學理論,要在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持續發力,充分發揮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努力提高理論水平,努力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二是深化理想信念教育。要始終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堅持「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等制度,突出政治學習和教育,突出黨性鍛鍊。要經常對照黨章黨規進行自我檢視與相互提醒,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和正視問題的自覺,逐一、全面查找各種違背初心和使命的問題,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三是聚焦主責主業,堅持實幹精神。黨校出版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在「幹」字上做文章,要將傳播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出版工作的政治任務,大力加強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出版傳播;要立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推動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講好當代中國故事讀物的出版傳播;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出版事業發展的深刻影響,積極出版促進人類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作品;堅持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大力開發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特色產品,打造原創品牌和獨特標識,努力把集團建設成為以圖書出版為主業,包括圖書、影視製作、新媒體宣傳、融媒體營銷、文化藝術展演交流、實體書店經營等在內的多元化大型企業。四是樹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功成不必在我」並不是消極、怠政、不作為,而是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後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這次在校(院)委領導下的出版集團的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希望通過改革創新,激發企業活力,促進集團發展。作為黨員領導幹部要爭當幹事創業的排頭兵,敢打硬仗、敢啃硬骨頭,在關鍵時刻勇於挺身而出,要有擔當,要有「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奉獻精神。

  (作者系中央黨校出版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相關焦點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最新概括
    新華網訊  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伊始就致力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即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共產黨史,實際上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即在實踐中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並將實踐經驗進行升華,創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歷史。
  •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原標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行動指南,對構建中國特色
  • 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
    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靈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不僅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需要,而且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需要。
  • 毛概講義—第一章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2.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對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所作的理論概括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   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過程中,有兩次歷史性的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含義層次
    2015年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延安楊家嶺中共七大會址,六十年前毛澤東主席在這裡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在中央大禮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考驗磨難無往而不勝,關鍵就在於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中國化、時代化。」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範式的前提和核心
    由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由「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兩個關鍵結合對象共同構成的,自然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一定會通過「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兩個母體分別呈現出來,體現在「馬克思主義」意義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一定是理論形態的,也就是通過「相結合」之後,產生了中國形態的馬克思主義。
  • 毛中特複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敲門磚(全文)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科學內涵、歷史進程及其重要意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重點掌握提出的時間、人物、會議。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背景,有助於加深理解,這點跨考考研輔導班上課時老師也會講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內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顧名思義,一方面是馬克思主義,另一方面是中國具體實際。重點記住一個數字——3。
  • 金民卿: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與特質的思考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當今中國思想界是一個熱點領域和普遍性話語。人們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往往直接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演進和成果狀態談起,而對其命題形成、構成要素、展開機制、內在特質等元問題視為不必作深度探究的當然前提。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成果英譯術語庫」發布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娜 徐晶)去年12月,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首次對全社會公開發布「中國特色話語對外翻譯標準化術語庫」,其中包括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王傳英教授主持建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成果英譯術語庫」。
  • 「學思平治」顧海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徵的升華
    回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可以看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可以具體地分為「化中國」和「中國化」兩個方面:一是馬克思主義「化中國」,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於中國具體實際,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即如毛澤東所強調的「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並亟須解決的問題」;二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就是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於中國具體實際時,總結中國的實際經驗
  • 2014年考研政治考前預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2014年考研政治考前預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及其歷史進程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1)黨的早期領導人李大釗等都曾經提出過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應用到中國的實踐當中去的思想。
  • 黨的七大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貢獻
    在黨的七大上,劉少奇在報告中系統闡述、科學概括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的豐富內涵、本質特徵及其對中國革命的重要意義,使全黨對毛澤東思想有了比較完整的認識和更加深刻的理解。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促進了黨的思想統一,促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
  • 創造性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馮契(1915—1995)是我國當代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中國哲學史家。他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會通中西、兼收百家,建構了「智慧」說,為學術理論界增添了一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為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提供了有益啟示。
  • 2014考研政治:毛概考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習題
    1938年,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作的題為《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中,最先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毛澤東提出要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源於對中國革命進程中正反兩個方面的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1935年1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實際領導地位,開始從理論上系統地總結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經過延安整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成為全黨的共識。
  • 新中國70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與邏輯
    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體現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整個理論與實踐過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得以接續推進的理論邏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結合而成的21世紀馬克思主義。
  • 首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 薩米爾·阿明:無法繞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舉辦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有利於世界了解中國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狀況,提升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世界影響,有利於中國學者拓寬馬克思主義研究視野,推進中國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和發展。 在開幕式後的主旨演講中,北京大學中國道路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顧海良向與會學者發出倡議:「要營造一批國際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術交流、學術互鑑、學術分享的平臺,在中國鑄就國際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高地,推動國際馬克思主義學術界更加了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 正確認識列寧主義及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影響
    新時代,人們需要把目光回到列寧時期,重新認識列寧、十月革命和列寧主義,從列寧的思想和蘇聯建設經驗中總結規律、汲取養分,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向前發展。回到列寧,「這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且於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從事現實社會主義建設來說,也是極其重要的,特別是對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建設和鞏固執政地位尤為重要」[1]。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哲學基礎只能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哲學基礎只能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 2015年05月28日 08: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何萍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哲學基礎
  • 雙傳學: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流媒體擔當
    高舉21世紀馬克思主義思想大旗,是今天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的戰略定力所在。主流媒體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不懈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工作,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把偉大旗幟高揚在主陣地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不斷吸收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
  • 《共產黨宣言》首譯100年: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就當代中國的社會存在而言,《宣言》的時代價值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闡釋:一方面是方法論上對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啟示,另一方面是在實踐上如何更好地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首先,《宣言》對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建構的方法論啟示在於告別「拿來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