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1月6日訊】據國內媒體1月5日報導,為了吸引中國民眾到韓國旅遊,韓國旅遊局近日策劃了一項「韓國遠程旅遊」的宣傳活動,在該項目的宣傳片1分20秒處出現兩行漢字:「韓國有句古話叫『百聞不如一見'。意指聽一遍,不如親眼看一次。」但不少中國民眾看到後卻是紛紛吐槽韓國的「神操作」。
韓國旅遊局在照葫蘆畫瓢
據媒體此前報導,自發生新冠疫情以來,韓國旅遊業就一直深受疫情的打擊。為了滿足中國遊客在疫情期間也能看到韓國風景的心願,也為了「挽救」韓國的旅遊業,韓國旅遊局日前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心願之旅」的中文宣傳片。但該局在宣傳片「借用」中國的「百聞不如一見」成語時卻宣稱是韓國古話,解釋該成語的意思還是錯誤的。
相關資料顯示,「百聞不如一見」出自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趙充國傳》,該成語的意思是無論聽別人說了多少遍,都不如自己親自看一下,表示親眼所見比多聽可靠。而韓國旅遊局對此成語的解釋是「聽一遍不如親眼看一次」。在某種程度上,韓國旅遊局此番舉動可謂是「神一般的操作」。
韓國邊搶漢字邊說剔除
種種證據表明,這不是韓國第一次在漢字面前「出糗」。據悉,2020年12月,韓國語言學專家、韓國漢字研究第一人陳泰夏就曾試圖漢字「搶走」。陳泰夏妄稱,「漢字才是他們的文字,漢字並非中國文字,是韓國的」。因為漢字是由東夷族所創造的文字,而東夷族是韓國人的祖先,所以漢字實際上是韓國的。
雖然陳泰夏妄想把漢字歸於「韓國所有」,但韓國立馬就有很多人想要把漢字從教科書中剔除。韓國韓文協會曾表示,「韓漢混用會將原本平等的文字變得不平等,漢字阻礙了韓國實現信息化和科學化」,他們不同意在教科書裡使用漢字。韓國教育界不少人士也曾聲稱,在教科書中使用漢字會增加學生的負擔。然而,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曾指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
韓國政府「神操作」遭中國民眾吐槽
因為「搶漢字」的事情才發生不久,所以對於韓國旅遊局的「神操作」,許多看過該宣傳片的中國民眾都「生氣了」。有一些中國民眾表示,別的國家也有相似道理的諺語並不奇怪,但韓國旅遊宣傳片用中文成語,並解釋錯誤,這真的是「自作聰明」。
一部分中國民眾也指出,韓國旅遊局的宣傳片如果用的是韓語「糊弄」還能理解,但連中國名句都「搶」就有點過分了。更是有民眾諷刺稱:「本來覺得宣傳片挺好的,看到百聞不如一見就變成挺膈應的。」
校對:曹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