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韓國旅遊發展局,在網上發布了一段旅遊宣傳片視頻,其中,赫然出現一句話,令中國遊客忍不住想笑。
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句話呢?下面,我們直接截個圖給你看。
上圖即為韓國旅遊發展局,這次發布的宣傳片截圖,從截圖中,我們不難看出,畫面中有這樣一段話。
韓國有句古話,叫「百聞不如一見」,意指聽一遍,不如親眼看一次。
怎麼樣?看完上面這段話,有沒有發現什麼破綻?
聰明的你,或許,一眼就看出來了,上面這段話,有兩個破綻。
01一:盜用咱們老祖宗的成語
很明顯,「百聞不如一見」是咱中國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成語,這是婦孺皆知的事實,什麼時候成了「韓國有句古話」!
中國老祖宗們,如果看到上面這段話,被韓國人盜用,肯定都看蒙了!說不定還舉起拳頭,怒喝:小子哎,小心我打你!
老祖宗們可能會想:咋地了,明明是我們先說的,咋還成你家的了?
事實上,百聞不如一見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書·趙充國傳》。
其中,有這麼一段內容,說:
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而《漢書》,成書於公元105年,作者是班固(主要作者)、班昭、馬續等。
公元105年,韓國那片土地上有沒有形成文明,還是個未知數呢!
所以,中國遊客看到這段話,捧腹大笑,也實屬正常。
02二:解釋成語,竟然解釋錯了
然而更令人感到好笑的,是下面的解釋!
在宣傳片中,韓國旅遊發展局,還對「百聞不如一見」這個成語,做了解釋。
這不解釋還好,一解釋,更令人哭笑不得!
他們解釋道:
意指聽一遍,不如親眼看一次。
這是「聽一遍」嗎?明明是「百聞」呀!
那麼大一個「百」字,難道置若罔聞嗎?
盜用咱的成語,也就算了,關鍵你別解釋錯呀!
百聞不如一見,正確的解釋,應該是:
聽到一百次,也不如親自去看一次,意指: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凡事要調查研究才能下結論。
你發現沒有?這些年,韓國盜用咱中國文化的例子,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而且,韓國還喜歡和咱中國搶註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之前的端午、火坑、中醫、拔河,據說,韓國還準備和咱中國搶註筷子、算卦等非遺。
然而,這些還並不是最令人感到可笑的,最令人感到可笑和氣憤的是,韓國一邊在與中國搶註非遺,一邊還不斷「去漢化」。
舉個例子,你就知道了!
韓國的首都,過去,我們管它叫做:漢城,但是2005年之後,韓國正式宣布,將首都「」的中文譯名改為首爾,並通知咱中國,意思是:以後你別叫我漢城了,叫我首爾。
很明顯,這是「去漢化」呀,一邊和我們搶非遺,一邊還去漢化,你說可恨不可恨?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待韓國旅遊發展局的舉動?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更多旅遊地理見聞,歡迎關注我。
#揮手寒暄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