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1日,冬至。
夜幕下的高鐵無錫東站,寒意襲人。19時51分,5號站臺G1510次列車的旅客步履匆匆。一個面容憔悴的男子在2名辦案人員的押解下,低著頭緩慢走出站臺。
他叫彭惠忠,外逃22年後被抓捕歸案,成為江蘇省無錫市紀檢監察機關追回外逃時間最長的職務犯罪嫌疑人。
彭惠忠曾任無錫中視影視基地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1998年12月,因涉嫌貪汙犯罪出逃。2001年7月,被上網追緝。監察體制改革後,該案由無錫市紀委監委牽頭負責。
「因為我會說俄語,就選擇往黑龍江那邊跑。」彭惠忠曾認為只要到了俄羅斯,就有了自由,可以和朋友合夥做生意賺錢,過不了幾年就會東山再起。
然而,事與願違。初到俄羅斯,人生地不熟,讓彭惠忠難以適應;不敢聯繫家人,失去家庭的精神慰藉,更讓他接近崩潰。為了生存,彭惠忠在滿洲裡、漠河的中俄邊境口岸做起了「倒爺」,可好景不長,生意越來越難做,只夠勉強餬口,最終他選擇潛回國內。
一路向南,彭惠忠在河北、河南、湖南、江西等地,靠幹苦力活潛逃藏匿,在擔驚受怕中度過了漫長的22年。
「這22年來,對彭惠忠的追逃追贓工作從未停止。」無錫市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孫英說,「在中央和江蘇省追逃辦的指導下,我們成立工作專班開展綜合研判,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堅持追逃不鬆勁、工作不斷檔,專案組重新梳理當年案發情況,通過對彭惠忠家人的走訪調查,全方位查找他藏身的『蛛絲馬跡』。」
經過綜合分析,工作專班認為彭惠忠可能潛回境內活動,遂將視線轉向國內,擬定了以境內摸排為主、境內境外雙向用力的工作方案,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人臉識別等技術開展研判。
2020年12月18日,專案組與江西省九江公安機關協作配合,發現了彭惠忠的蹤跡,並順藤摸瓜,將其一舉抓獲。
「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我是過夠了,其中的痛苦只有自己能體會到。」落網後彭惠忠哀嘆。
逃到河北涿州農村,早出晚歸種蔬菜;竄至河南洛陽郊區,頂著高溫當燒窯工;潛入江西九江,靠在農民工市場攬活謀生,搬運、貼瓷磚、砌牆……最近幾年,彭惠忠年齡大了,身體每況愈下,攬不到活的情況常有,生活十分窘迫。
「路上一看見警察或聽見警笛聲就會心裡發虛,都要繞著走。」彭惠忠說,因為怕被警察抓,在九江時,他每到一個縣城都不會超過半年。
辦案人員搜查彭惠忠的租住屋時,發現其床頭擺放著安眠藥。長期的逃亡生活,讓彭惠忠備受精神折磨,夜裡經常做噩夢被抓,醒來後盯著天花板再也難以入眠。
追逃追贓的高壓態勢更加重了他的心理壓力。「我在電視裡看到不少外逃人員被追回來,看完後覺得外面真的越來越不安全,只敢在住的周邊方圓一公裡之內活動,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不斷變換住處。」彭惠忠說。
不是沒想過投案自首,彭惠忠的心裡一直在激烈鬥爭。逃亡的日子每天都是煎熬,尤其是到了過年,聽到窗外的爆竹聲他總會流下眼淚,想家,特別想老母親……可惜,他始終沒有下定決心。
「回想這22年的外逃生活,真是吃盡苦頭。外逃沒有出路,被追回是遲早的。」回想當初沒早點投案自首,彭惠忠後悔萬分。
「彭惠忠被成功抓捕歸案,是我們堅持有逃必追、一追到底的必然結果。」無錫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王喚春表示,將在中央和省追逃辦的統一指揮下,統籌各方力量,內外「合圍」、織密「天網」,持續擠壓外逃人員生存空間,徹底擊碎外逃人員「貪了就跑,一跑就了」的幻想。(本報記者 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