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大學用於外國學生來華留學教育的支出到底怎麼花的?

2020-12-17 騰訊網

按照教育部公布的《2018來華留學統計》顯示,「中國政府獎學金」的覆蓋範圍為63,041人,佔來華生總數的12.81%。也就是說均攤到每名受資助的在華留學生身上的費用大約為5.29萬元。

來華留學教育經費VS義務教育投入

過去一年我們用於來華留學教育的支出為33.34億元,佔教育部總支出的1.08%,而同期小學教育支出才6.45億元。

怎麼看這兩個數據的差異?

憑此判斷中國給留學生的經費已經超過基礎教育經費,是缺乏常識的。目前中國有1.03億在校小學生,如果6.45億元是全部花的錢,平攤到每位義務教育階段的小朋友才6.26元,顯然是不可能的。實際上,決算中提及的中小學教育經費僅僅是用於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附屬中小學校的經費決算數,並不包括中央財政中央財政轉移地方用於各地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教育專項。

中國在國內教育的總投入是多少呢?根據中國教育部前不久發布的統計快報,2018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46135億元,在各級教育經費投入中,義務教育投入最多,達20858億元。中國實行義務教育已經30多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4%已有7年,根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數據,當年財政性教育經費為34207億元,佔當年財政總支出的16.84%,而美國這一比值在14%左右,英國和德國徘徊在11%左右。

33億元和2萬億孰多孰少,一目了然。

外國人來華留學教育經費VS本國國民公費出國留學經費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負責人在本月20日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來華留學教育經費用於資助資助根據中國政府與有關國家(地區)政府籤訂的教育交流協議到中國高校學習或開展科研的非中國籍公民,直接撥付給高校,大部分由高校統籌用於來華留學生培養、管理等支出,僅生活費發放給獎學金生本人。

中國政府獎學金資助內容和標準

(註:一類包括: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二類包括:理學、工學、農學;三類包括:文學、醫學。)

「中國政府獎學金」是這筆經費的主要去向,它又分為全額獎學金和部分獎學金,前者包括了一名在華留學生在規定資助期限內的學費、住宿費、生活費和醫療保險費。按照教育部公布的《2018來華留學統計》顯示,這筆獎學金的覆蓋範圍為63,041人,佔來華生總數的12.81%。也就是說均攤到每名受資助的在華留學生身上的費用大約為5.29萬元,其餘87.19%的留學生則不在這筆經費的資助範圍內。

相較之下,2018年我國出國留學教育經費為38.88億元,主要用於資助3.12萬名公派出國留學學生和1.28萬訪問學者,人均經費為11.3萬元,接近來華留學生人均經費的兩倍。

外國人來華留學人員組成:非洲學生VS發達國家

那麼享受資助的留學生是怎樣一個群體呢?我們可以來看一組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18年共有來自196個國家和地區的492,185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全國31個省(區、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學習。其中亞洲學生最多,佔59.95%,歐美學生總共佔22.22%,非洲學生佔16.57%。並且在來華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前15國列表中,來自韓國、日本、美國、法國等發達國家的留學生人數佔到了19.6%

數據來源:教育部2018年來華留學統計

56所高校來華留學教育支出比較

數據來源:56所高校2019年部門預算

為了弄清楚33.34億元到高校後如何分配,本文分析了56所高校2019年部門預算。發現不同高校在該類經費數額方面相差懸殊。一般來說是否是211工程大學,是否是985工程大學,是否是雙一流高校直接影響了高校能從教育部財政支出中獲得的撥款。不同高校獲得的財政撥款相差懸殊,相對應用於來華留學教育的預算也相差較大。

來華留學教育經費預算最多的三所高校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8648.69萬元)、浙江大學(7913.87萬元)和上海交通大學(6920.04萬元),而三所較少的高校分別是中國礦業大學(734.98萬元)、中國美術學院(313.96萬元)和中央戲劇學院(237.39萬元),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央戲劇學院在來華留學教育經費上相差近36倍。

數據來源:56所高校2019年預算

我們又比較了56所高校2019年用於來華留學生教育的經費在總支出預算中的佔比,佔比排名前5的高校有4所為語言類、師範類高校。北京語言大學2019年支出總預算為11.74億元,來華留學教育支出則達到了5550萬元,以4.73%的比重領先其餘高校。而清華大學用於來華留學教育支出為6684.99萬元,比北京語言大學高出1000多萬元,但因為年度預算支出達到243.46億元,該款項佔比僅0.27%,排在了高校來華留學教育經費佔比榜單的倒數第二位。

山東大學2019來華留學教育經費預算為5950.72萬元,排在來華留學教育支出經費榜單第6位;佔到該校當年總支出的0.75%,在來華留學教育經費佔比榜單中排在第16位。

來華留學教育經費VS科研經費

科學技術支出和來華留學教育支出的比較,也是公眾較為關注的話題,有文章表示,山東大學的來華留學教育經費是5958萬元,超過其科研經費5606萬元。實際情況是,高校間花錢方式相差甚遠。上圖中囊括了56所高校的科學技術支出和來華留學教育支出基本情況,標黃的高校有27所,其科學技術支出超過了來華留學教育支出,主要集中在總支出排行榜的前半部分。這類高校大致為以理工科見長的高校,如西安交通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以及國內頭部高校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不標黃的高校為來華留學教育支出超出科學技術支出,也是27所,多為師範類、語言類和財經類高校,其中有9所高校甚至沒有科學技術支出這一預算。但這並不能就冠以那27所高校「不重視科研」、「本末倒置」的帽子,只能說是不同定位高校的發展方向不同,讓語言類高校花大價錢去做科研顯然也違背了建校初衷,而且文科類專業的科研經費往往低於理工類專業。

相關焦點

  • 大學給外國留學生來華學習的費用是多少,支出又是怎麼花的?
    在我國很多學生想要出國留學的同時,也有很多學生想要來我國留學,不過貌似雙方的結果存在些許差異,比如學習費用。據教育部公布的《2018來華留學統計》中顯示,我國獎學金覆蓋範圍達到63041人,而來華的留學生就佔12.81%,這樣平均算下來的話,每名受資助的來華留學生費用大概在5.29萬元。過去一年我國對於來華留學生的費用支出為33.34億元,同年我國小學教育支出為6.45億元。當然這些小學教育的支出僅僅是教育部直屬的中小學經費,並不包括我國義務教育經費等。
  • 不少外國學生來華留學 中國成為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
    國際交流日益緊密 專業結構不斷優化 中國成為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對奈及利亞小夥韓懋宇來說,2017年是夢想成真的一年——他從奈及利亞納姆迪·阿齊克韋大學宗教與人類學專業本科畢業,踏進了南開大學的校門,成為該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一名研究生
  • 教育部介紹公派出國留學及來華留學工作有關情況
    參與選拔並負責管理來華留學生。在來華留學工作中,我們始終貫徹「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保證質量、穩妥發展」的工作思路,不斷改革和完善外國留學生教學、生活管理制度,提高外國留學生的教育水平。    近10年來,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人數從開始接受每年四千餘人發展到現在每年七千多人。2005年與1998年相比增加了80%。其中有來自亞洲的學生、也有來自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
  • 外國人來中國留學到底花不花錢?多所雙一流高校留學生收入為0
    外國人來中國留學,到底花不花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獎學金比例是多少,自費生又有多少,這些都不太明晰。從各高校公布的預算決算數據來看,竟然有多所「雙一流」高校在留學生項目上的收入為0!日前,有一起關於長安大學的不實信息。
  • 上海健全來華留學教育社會服務體系 吸引更多國際學生
    李立基 攝   中新網上海6月27日電 (記者 陳靜)上海國際學生服務中心、境外人員服務站27日揭牌,「留學上海」多語種網站同日開通。上海市教委方面表示,這是上海建立健全來華留學教育社會服務體系的重要標誌。據悉,「留學上海」多語種網站是中國首個為來華留學生提供除英文以外信息與服務的城市官方新媒體平臺。
  • 來華留學生獎學金怎麼花?82%用於旅遊和高檔消費品
    留學生獎學金是我們為了吸引國外優秀人才來華留學而專門設立的一種獎勵機制,其中包括中國政府獎學金,地方政府獎學金,孔子學院獎學金,學校獎學金,企業獎學金,其他獎學金等六類。留學生獎學金名目頗多,金額不低,我們好奇,留學生會怎麼花這一筆錢呢?
  • 疑似享有「超國民待遇」的來華留學生怎麼管?教育部:趨同化管理
    既要對中外學生一視同仁,也要看到來華留學生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化存在差異,以合理、公平、審慎為原則,幫助來華留學生了解中國國情文化,儘快融入學校和社會。在教育教學方面,建立有效的教學輔導體系,向來華留學生提供學業幫扶;在管理服務方面,組織和引導來華留學生參加健康有益的課外教育活動,促進中外學生文化交流和互相理解。來華留學教育支出太高?
  • 以內涵發展創一流來華留學教育
    ,努力創建以「平臺支撐、行業特色、範式創新、方向引導」為主要特點的一流來華留學教育模式,形成了自己在來華留學教育方面的特色。《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提出:實施留學中國計劃,建立並完善來華留學教育質量保障機制,全面提升來華留學質量。改變追求來華留學發展規模的「量變」,實現向提質增效的「質變」轉型,必須落實到來華留學教育的全過程質量管理之中。 一是嚴把招生關,實施國際學生生源質量提升工程,狠抓質量源頭。
  • 法德日國際學生教育投入的比較與思考
    2019年法國的留學生政策出現了新的變動:政府計劃大幅提高非歐盟國家外國留學生的大學註冊費用,但在實施新收費政策的同時,法國高等教育部長維達爾也表示,法國政府將把獎學金的數量增加三倍,並且國家仍將繼續負擔留學生學費成本的三分之二。在此基礎上,法國政府還計劃在2019年追加投入1000萬歐元,用於支持在高等教育機構中開展留學生接待的等級評定工作。
  • 教育公平無禁區——寫在教育部關於來華留學政策調整之際
    從某種意義上說,留學生既是教育國際化的受益者,也是促進世界和平、傳播各國文化/友誼的民間使者。因此,國家對來華留學一直秉持著鼓勵、支持的原則,在這方面無需過多贅言。通過幫助國內部分學生以所謂海外移民方式,然後在再以「國際生」的名義,申請回國到國內一流高校留學,以此來最終實現「曲線」上國內名牌高校的目的。
  • 幾十萬來華留學生,到底來我國學習什麼?
    這幾年,來華留學生總體上呈增長趨勢,因此也越來越受到公眾關注,每年都有留學生輿情的出現。那麼,國內到底有多少國際學生,這些留學生來自何方,第一大生源國是誰,主要又在國內哪些地區的高校學習,他們到底來我國學什麼呢?下面以能夠查到的準確數據為依據,簡單分析一下。(1)總量不到50萬人,並不算多。
  • 高招報告:出國留學增速明顯放緩,來華留學生人數穩定增長
    三、 高校國際生源吸引力增強,不斷規範國際招生規則  來華留學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種獨特的戰略資源。隨著我國教育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高校對於國際生源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已成為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留學目的地國。同時,我國高校也在不斷優化國際招生規則,確保來華留學生的生源質量,維護教育公平。
  • 外國留學生怎麼入讀國內的一流大學?入學標準過低引發的爭議!
    美國對留學生不僅要求較高的英語水平, 還對留學生和國內學生同樣要求學術能力評估測試 (SAT) 成績。SAT考試的特點是不關注固定在書本上死記硬背的知識, 而是鑑定學生的綜合能力。日本是亞洲最具代表性的實行留學生考試的國家。過去日本大學錄取的留學生要參加日語水平考試、自費留學統一考試、各大學獨自的入學考試。
  • 中國花大錢買留學生?這篇10萬+是這樣編造出來的
    原標題:中國擁有亞洲最吸引人的學校,有媒體發動攻擊,摸黑文章10萬+教育部撥款:小學4.1億,高中12.2億,給亞非留學生33.2億」,最近一則公眾號文章在朋友圈瘋傳,稱教育部給1.8億中國學生的錢,竟然只有外國留學生的一半兒,是花大價錢買留學生。
  • 青海民族大學來華留學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開始招生啦
    青海民族大學來華留學2021/2022學年度「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招生簡章2021/2022 學年度我校自主招收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留學報名工作現已開始,攻讀碩士、本科學位均可申請,被錄取者將獲得中國政府全額獎學金資助。一、招生類別及獎學金期限碩士研究生: 獎學金期限 3-4 年。
  • 2014年來華留學調查報告——中國教育在線
    這也符合全球國際學生流動規律,發達國家學生去相對教育發展落後國家求學時,往往不是攻讀學位課程。 2-1-1-3 韓國來華學生首要求學訴求是漢語學習,繼續深造人數比例大 韓國來華學生學習漢語比例明顯比發達國家高出10%。 由於韓國與中國經濟往來密切,兩國地理位置臨近且教育水平差別不大,韓國學生在學習漢語後有相當比例人數會繼續選擇在中國攻讀學位。 2-1-1-4 日本來華學生主要的求學訴求同樣是漢語學習
  • 外國人來華留學原來可以拿什麼獎學金|政策
    根據中國教育部發布的 2018 來華留學統計大數據:2018 年共有來自 196 個國家和地區的492,185 名各類 外國留學人員在全國 31個省(區、市)的 1004 所高等院校學習(以上數據均不含港、澳、臺地區)。
  • 外國人來華留學原來可以拿什麼獎學金 | 政策
    根據中國教育部發布的 2018 來華留學統計大數據:2018 年共有來自 196 個國家和地區的 492,185 名各類 外國留學人員在全國 31個省(區、市)的 1004 所高等院校學習(以上數據均不含港、澳、臺地區)。
  •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學歷教育:地位、問題與對策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學歷教育的結構性問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學歷教育雖然在來華留學學歷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培養層次結構、區域結構、國別結構和中國政府獎學金學生結構等方面存在著一些結構性問題,亟待研究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