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寫作:過渡與照應

2020-12-12 閒讀與苦讀

文章的結構要做到嚴謹完美,還必須注意過渡與照應。

過渡主要是解決層次間、段落間的銜接問題,目的是為了使文章前後連貫,全文貫通一氣。文章的層次與層次,段落與段落,不僅要有內在的聯繫,並且在文字上也要前後銜接。這就要注意過渡。本來已經銜接得好的,不必另外加過渡的文字,銜接得不緊的,就需另加文字過渡

過渡的方法有:

一、承上啟下

二、提問

三、用關聯詞語

四、專設一個過渡段

五、在第二層次(或第二段)的開頭用兩句話過渡。

究竟用哪一種方法好,這要根據表達上的需要和自己的寫作習慣而定。

魯迅先生的《一件小事》第二自然段,便是承上啟下的過渡段。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將第一段也寫出來,並將有關語句加粗:

「我從鄉下跑到京城裡,一轉眼已經六年了。其間耳聞目睹的所謂國家大事,算起來也很不少;但在我心裡,卻不留什麼痕跡;倘要我尋出這些事的影響來說,便只是增長了我的壞脾氣,——老實說,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卻於我有意義,將我從壞脾氣裡拖開,使我至今忘記不得。」

我們看得很清楚,上段加粗的與下段加粗的語句有著密切的聯繫。有了第二段,才使上下文緊緊聯繫起來,再往下記敘那「一件小事」和「我」的感受,才順理成章。否則,就會使人難於理解。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這篇文章,當講到文藝批評那一部分,前面一段裡講文藝批評有兩個標準:思想標準和藝術標準。下面一段的開頭便用一句話以提問的方式來過渡,文章這樣寫道:

「又是思想標準,又是藝術標準,這兩者的關係怎麼樣呢?」

這樣一提問,便使上下文自然而然地聯繫起來了。

照應,主要是解決文章前後的呼應問題。其目的就是為了使文章結構嚴密緊湊,渾然一體。我們寫文章,前面說的話,後面要有個著落;後面說到的事,前面要有所交代或暗示(也叫伏筆)。前面寫的,如果後面沒有著落,那就會架空,成為多餘的東西;後面寫的,如果前面沒有交代,那就會令人感到突然,不易理解。

照應,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開頭與結尾照應,使文章的結構給人以圓滿完整的感覺。這在前面已經講過(見開頭與結尾那一部分),不再贅述。二是圍繞中心思想或中心事件,在文章中多處互相照應,使文章結構更加緊湊。比如《「那個人」的發刊詞》一文就是如此:

這篇文章共十九個自然段。作者在九、十、十一、三個段落裡提到了那個人在革命中的三個基本問題,即:一條戰線問題,武裝鬥爭問題,家園建設問題。接著第十二段寫道:

「在這裡,讓我們對於這三個法寶,三個問題,分別地大略地說一下吧。」

下面十三、十四、十五三段每段講了一個問題。接著第十六段寫道:

「這就是那個人在十八個年頭中的主要經歷和面臨的主要問題。」

十三、十四、十五這三個段落都很長,佔全文二分之一還多,讀者讀了這三大段,很可能將第十二段交代的話忘記了,因而看不清這三段文字在全文結構中佔什麼樣的位置。於是用第十六段與第十二段照應一下,就點明了這三個大段的起止,收到了前後呼應,層次清楚的效果。

還有的文章,一次交代,多處照應。這種方法,可以使寫的人物、情節或觀點更加鮮明突出。比如,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開頭一段中就交代:

「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士,我們感覺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當作者講完了第一個故事——松骨峰戰鬥後,作者照應道:

「朋友們,當你們聽到這段英雄事跡的時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最可愛的人嗎?你不以為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嗎?」

當作者講完了第二個故事後,說明他們有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時,作者又照應道:

「朋友,當你聽到這段事跡的時候,你的感覺又是如何呢?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最可愛的人嗎?」

當作者講完第三個故事——志願軍過著艱苦的戰鬥生活時,作者又一次照應道:

「朋友們,用不著繁瑣地舉例,你已經可以了解我們的戰士是怎樣的一種人,這種人是怎麼一種品質,他們的靈魂是多麼美麗和偉大。他們是歷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戰士,第一流的人!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善良的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優秀之花!是我們值得驕傲的祖國之花!我們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驕傲,我們以生在這個英雄的國度而自豪!

這個照應不著什麼痕跡,作者對志願軍戰士的崇高評價,正是照應了志願軍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當文章結束的時候,作者又一次照應道:

「朋友,你是這麼愛我們的祖國,你一定會深深愛我們的戰士——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這也就點明了文章的主題。這樣一次交代,多處照應,使「最可愛的人」在讀者心中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每篇文章都是一個結構的整體,交代與照應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寫文章時,要注意的是:並不是前面任何一個意思後面都要照應一下,後面任何一個意思前面都要交代一次,而是要看你寫作上需要不需要,需要交代照應的就交代照應,不需要的就算了。我們還應注意的是:交代照應,不要顛三倒四,重複羅索。

總之,過渡與照應是作者寫文章時安排結構的方法,如何過渡,如何照應,寫文章之前要有一個全盤的計劃,精心設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但我們要切記:一是過渡要自然,不要拐硬彎子二是照應要得體,不要有呼而無應

未完待續……

大家都在看

文學小說《趟過男人河的女人》全本整理匯總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小學語文教材回憶匯總

全本《寫作技巧方法》整理匯總

全本小說《黎明的河邊》整理匯總

這兒是文學與歷史愛好者的聚集地。這有小說和散文,還有詩詞,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關注起來,一起讀書養性,方可脫胎換骨。

相關焦點

  • 寫作技巧方法:過渡與照應
    過渡與照應,是文章結構的重要部分。為了把文章的層次、段落、開頭、結尾緊密地聯繫起來,使文章「天衣無縫」,渾然一體,還必須注意文章的過渡和照應。層次、段落好比一件衣服的前襟、後擺、手袖,但僅有這些東西,仍不能成為一件衣服,還必須用線把衣服的各個部分縫起來,這種「縫」的工作,也就是文章中的過渡和照應。文章的過渡,可以使有內在聯繫,層次段落彼此自然地銜接起來,讓讀者的思想能夠順暢地由前者過渡到後者,不致感到中間有什麼空隙、中斷。
  • 七、嚴謹文章結構,八、得體過渡照應
    更多精煉實用的律師寫作技巧,敬請關注今日「樹英說」~   七、嚴謹文章結構,八、得體過渡照應   朱樹英   本篇要討論的是文章結構的謀篇布局和過渡照應。文章結構和過渡照應好比人的骨架和經絡,歷來是討論寫作技法技巧的重要課題。
  • 智慧多教育:小學生寫作技巧——過渡與照應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運轉正常的機器,文章中的一個個段落就好比機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這些零件不僅相互照應,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們連接起來。文章裡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應,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過渡段和過渡句把它們自然、緊密地連接起來。不然,文章就會顯得支離破碎。所以,寫文章時,一定要注意段與段之間的過渡和照應。
  • 語文閱讀理解基礎知識:結構考點之過渡和照應
    好的文章要求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安排合理,結構精巧,結構手法它屬於表達技巧之一,在歷年的考試當中,是常見的常考題型,上節課我們學了開頭結尾,這節課我們主要來學習結構手法中的過渡和照應。過渡過渡是使文章連貫、結構嚴謹的一種手段。
  • 寫作技巧:前後照應
    前後照應是小學語文課文中常出現的一種寫作技巧。什麼是前後照應呢?在課文中,前面提到的事情中間或者結尾有解釋,有說明。後面提到的問題在前面有鋪墊,這種安排方式就叫啊「前後照應「。前後照應的形式有三種。第一種是:題目和內容相互照應。第二種是情節之間的相互照應。第三種是開頭和結尾相互照應。這些照應的內容都是小學語文中常用的形式。例如:六年級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同時運用了兩種形式,即第二種和第三種。文中開頭寫到「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親的被難日,離現在已經十六年了」。
  • 跟著古詩學寫作|照應
    本期「莫愁家長智慧課堂」——《跟著古詩學寫作》,我們將通過賞析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詩,學習照應描寫手法。寫作技巧大盤點「照應」是指文章中出現在首尾、前後不同地方的,有關內容之間的照顧與回應。照應能使作品結構更加縝密,渾然一體,形成有機統一的整體。照應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題文照應:指標題與正文的照應。
  • 語文閱讀理解基礎知識:結構手法考點之過渡和照應
    好的文章要求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安排合理,結構精巧,結構手法它屬於表達技巧之一,在歷年的考試當中,是常見的常考題型,上節課我們學了開頭結尾,這節課我們主要來學習結構手法中的過渡和照應。過渡過渡是使文章連貫、結構嚴謹的一種手段。
  • 六年級上《燈光》:體會文章倒敘、首尾照應、前後呼應的寫作手法
    六年級上《燈光》:體會文章倒敘、首尾照應、前後呼應的寫作手法一、學習目標理清課文表達順序,體會文章倒敘、首尾照應、前後呼應的寫作手法。
  • 文章照應的常見類型、作用及例子
    文題照應的例子——《背影》題目:《背影》文章首段: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這篇文章多次照應題目,一照應——回憶往事,首段扣題;二照應——離別情懷,文中扣題,緊扣中心;三照應——往事追憶,首尾照應,末段扣題,點明主旨。
  • 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理解第二十一講:寫作手法之照應的分類和好處
    在語文的閱讀理解中,我們經常看到表達方式、表達技巧、寫作手法、修辭手法等等各種具體辨析手法和作用分析的題目,這些概念,讓人難以區分,有些作用之間也有聯繫。像鋪墊、伏筆、懸念、照應這四種表現手法,是我們平常在寫作中經常用到的手法,而且中考和高考的現代文閱讀理解中,也會經常考到。
  • 華語晨讀|寫作好方法,成就好文章!寫作知識,都在這裡了!
    ,以期對學生寫作有所幫助,趕緊為孩子收藏吧!確定中心中心就是文章的靈魂。教給大家確定中心的方法;第一,要根據題目要求確定中心。如《記一位值得尊敬的人》要明確題目的重點是「尊敬」。值得尊敬的原因,就是文章的中心,寫作時要緊扣這個中心。第二,要根據自己平常的生活積累和生活感受來確定中心。
  • 讀《小英雄雨來》,看文章的伏筆與照應
    伏筆和照應是作文中常常運用的兩種方法。伏筆就是上文用看似無關緊要的事物,對下文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的某種提示或暗示,或者說是前文為後文情節埋伏的線索(小說文體中的懸念)。伏筆的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結構嚴謹緊湊。讓讀者讀到下文內容時,不至於產生突兀疑惑之感。
  • 中考作文指導:初中寫作的基本思路
    審題就是分析文章的題目,弄清題目的意思。審題包括三方面內容(1)找出重點詞,有些題目,有一個關鍵詞,也叫「題眼」,題眼就是寫作的重點。如《一件難忘的事》中的「難忘」之類。(2)搞清寫作的範圍和要求,即時間、地點、人稱、數量、內容等限制範圍。(3)弄明白是寫人的,是記事的,還是狀物、寫景的。2、確定中心。記敘文總要表達一個思想,說明一個道理或表現某一方面的思想感情,這就是文章的中心。
  • 一寫文章就凌亂?如何避免文章結構混亂?不妨看看這3點
    對於邏輯思維混亂的作者,大多主要原因是因為事先沒有通盤考慮好文章的結構。而文章結構是作者思維運行路線即思路的外化,如果文章結構鬆散,誰又能說你的思路是清晰的呢?要保證文章結構的嚴謹,需要我們在寫作之前先理清思路,精心布局,即根據已確立的文章主旨,安排哪些材料要詳寫,哪些要略寫;哪些先寫,哪些後寫。
  • 《文章的過渡》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1、知道什麼是過渡.2、掌握文章過渡的基本技巧。3、準確把握過渡的時機,使用過渡來組接文章結構,適當的使用過渡,避免文章散亂淺。教學重難點:在寫作中運用過渡技巧,使文章連貫,渾然一體。其次,不能為使用過渡而用過渡。我們應該是在文章需要的時候才使用過渡,它應該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般地出現在段落中。一篇文章不能經常過渡,如果過渡太頻繁,一些本來需要細緻刻畫的重要地方還來不及展開,就給匆匆地「過渡」走了,勢必會出現凌亂而沒有中心,效果適得其反。
  • 語文同步學 小學生寫作段落之間過渡的方法
    從上學開始,學語文就有一部分是不可分撥的,那就是寫作,在1-2年級時初級鍛鍊看圖寫話,從3年級開始就正式接觸作文了,寫作文鍛鍊的不只是一個人的思想,其中還有邏輯,想法等等,而在寫作中同時有很多技巧,語文同步學給大家整理了小學生寫作段落的過渡方法,快來看看哦~(家長給娃收藏了!)
  • 第十講 前後照應
    本期朗讀者,我們請到的是著名才子、全國名師、省級普通話測試員
  • 小學生作文寫作9個小技巧
    其實孩子寫作差無非就是三個方面原因:1.孩子對學習本身沒興趣;2.孩子沒有掌握寫作技巧;3.孩子沒有積累寫作素材;其中第二點是大部分學生的薄弱點。正式因為他們掌握了寫作技巧。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寫作技巧。
  • 中考滿分作文寫作的十大技巧
    中考作文寫作指導中考滿分作文寫作的十大技巧。中考作文是對同學們語文綜合能力的考察,在有限的時間能內完成一篇高分作文,是每個同學整個中學階段最完美的收官之作。
  • 閱讀理解必讀——作鋪墊、埋伏筆、前後照應
    親愛的讀者,所有文章是針對中小學語文專題專項訓練,純手工製作,如有不妥之處,請給予指正!共勉!大家在課堂上經常會聽到老師說,這一段是為下文作鋪墊、埋伏筆或者是前後照應。有些還搞不清楚什麼時候作鋪墊、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