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結構要做到嚴謹完美,還必須注意過渡與照應。
過渡主要是解決層次間、段落間的銜接問題,目的是為了使文章前後連貫,全文貫通一氣。文章的層次與層次,段落與段落,不僅要有內在的聯繫,並且在文字上也要前後銜接。這就要注意過渡。本來已經銜接得好的,不必另外加過渡的文字,銜接得不緊的,就需另加文字過渡。
過渡的方法有:
一、承上啟下
二、提問
三、用關聯詞語
四、專設一個過渡段
五、在第二層次(或第二段)的開頭用兩句話過渡。
究竟用哪一種方法好,這要根據表達上的需要和自己的寫作習慣而定。
魯迅先生的《一件小事》第二自然段,便是承上啟下的過渡段。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將第一段也寫出來,並將有關語句加粗:
「我從鄉下跑到京城裡,一轉眼已經六年了。其間耳聞目睹的所謂國家大事,算起來也很不少;但在我心裡,卻不留什麼痕跡;倘要我尋出這些事的影響來說,便只是增長了我的壞脾氣,——老實說,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卻於我有意義,將我從壞脾氣裡拖開,使我至今忘記不得。」
我們看得很清楚,上段加粗的與下段加粗的語句有著密切的聯繫。有了第二段,才使上下文緊緊聯繫起來,再往下記敘那「一件小事」和「我」的感受,才順理成章。否則,就會使人難於理解。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這篇文章,當講到文藝批評那一部分,前面一段裡講文藝批評有兩個標準:思想標準和藝術標準。下面一段的開頭便用一句話以提問的方式來過渡,文章這樣寫道:
「又是思想標準,又是藝術標準,這兩者的關係怎麼樣呢?」
這樣一提問,便使上下文自然而然地聯繫起來了。
照應,主要是解決文章前後的呼應問題。其目的就是為了使文章結構嚴密緊湊,渾然一體。我們寫文章,前面說的話,後面要有個著落;後面說到的事,前面要有所交代或暗示(也叫伏筆)。前面寫的,如果後面沒有著落,那就會架空,成為多餘的東西;後面寫的,如果前面沒有交代,那就會令人感到突然,不易理解。
照應,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開頭與結尾照應,使文章的結構給人以圓滿完整的感覺。這在前面已經講過(見開頭與結尾那一部分),不再贅述。二是圍繞中心思想或中心事件,在文章中多處互相照應,使文章結構更加緊湊。比如《「那個人」的發刊詞》一文就是如此:
這篇文章共十九個自然段。作者在九、十、十一、三個段落裡提到了那個人在革命中的三個基本問題,即:一條戰線問題,武裝鬥爭問題,家園建設問題。接著第十二段寫道:
「在這裡,讓我們對於這三個法寶,三個問題,分別地大略地說一下吧。」
下面十三、十四、十五三段每段講了一個問題。接著第十六段寫道:
「這就是那個人在十八個年頭中的主要經歷和面臨的主要問題。」
十三、十四、十五這三個段落都很長,佔全文二分之一還多,讀者讀了這三大段,很可能將第十二段交代的話忘記了,因而看不清這三段文字在全文結構中佔什麼樣的位置。於是用第十六段與第十二段照應一下,就點明了這三個大段的起止,收到了前後呼應,層次清楚的效果。
還有的文章,一次交代,多處照應。這種方法,可以使寫的人物、情節或觀點更加鮮明突出。比如,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開頭一段中就交代:
「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士,我們感覺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當作者講完了第一個故事——松骨峰戰鬥後,作者照應道:
「朋友們,當你們聽到這段英雄事跡的時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最可愛的人嗎?你不以為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嗎?」
當作者講完了第二個故事後,說明他們有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時,作者又照應道:
「朋友,當你聽到這段事跡的時候,你的感覺又是如何呢?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最可愛的人嗎?」
當作者講完第三個故事——志願軍過著艱苦的戰鬥生活時,作者又一次照應道:
「朋友們,用不著繁瑣地舉例,你已經可以了解我們的戰士是怎樣的一種人,這種人是怎麼一種品質,他們的靈魂是多麼美麗和偉大。他們是歷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戰士,第一流的人!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善良的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優秀之花!是我們值得驕傲的祖國之花!我們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驕傲,我們以生在這個英雄的國度而自豪!
這個照應不著什麼痕跡,作者對志願軍戰士的崇高評價,正是照應了志願軍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當文章結束的時候,作者又一次照應道:
「朋友,你是這麼愛我們的祖國,你一定會深深愛我們的戰士——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這也就點明了文章的主題。這樣一次交代,多處照應,使「最可愛的人」在讀者心中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每篇文章都是一個結構的整體,交代與照應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寫文章時,要注意的是:並不是前面任何一個意思後面都要照應一下,後面任何一個意思前面都要交代一次,而是要看你寫作上需要不需要,需要交代照應的就交代照應,不需要的就算了。我們還應注意的是:交代照應,不要顛三倒四,重複羅索。
總之,過渡與照應是作者寫文章時安排結構的方法,如何過渡,如何照應,寫文章之前要有一個全盤的計劃,精心設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但我們要切記:一是過渡要自然,不要拐硬彎子;二是照應要得體,不要有呼而無應。
未完待續……
大家都在看
文學小說《趟過男人河的女人》全本整理匯總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小學語文教材回憶匯總
全本《寫作技巧方法》整理匯總
全本小說《黎明的河邊》整理匯總
這兒是文學與歷史愛好者的聚集地。這有小說和散文,還有詩詞,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關注起來,一起讀書養性,方可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