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滔:網際網路醫院未來讓中醫醫生這樣在線「望聞問切」

2020-12-20 岐黃文化

一個是傳承5000年的古代岐黃之術,一個是才在中國幾十年歷史的現代網絡科技。網際網路融入全行業發展的今天,中醫與網際網路能碰撞出怎樣不一樣的火花呢?網際網路醫院,線上問診,異地購藥,患者跟蹤管理······有一個人,他將整個中醫院搬到了網際網路,讓患者就醫更加方便快捷成為可能。

他叫「羅東滔」,江湖人稱「大羅」,是北京圓心科技有限公司(妙手醫生/圓心大藥房/圓心慧保)的聯合創始人和CMO(首席營銷官)。深耕醫藥行業二十年的「大羅」,曾在國內知名上市製藥企業擔任全國商務總監、電子商務總監等職務,對中國醫療、醫藥市場有著深刻的認識,對網際網路醫療及醫藥電商行業有著獨到的見解。

在中華中醫藥學會、雲南省中醫藥學會主辦的「首屆全國中醫藥網際網路大會」上,我們見到了羅東滔先生,聊到了妙手醫生這一平臺,並對「網際網路+中醫藥」這一話題展開了討論。

Q:

妙手醫生是在什麼樣的一個理念下創建的?請你介紹一下平臺的性質和功能?

A:是這樣,因為圓心科技的那個妙手醫生是我們原先預期的品牌,我們在網際網路醫療裡面主要是在關注醫患互動,醫患互動其實大家也聽得蠻多的,醫患關係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關係了,也有很多非常負面的一些報導。

用我們妙手醫生這個平臺,其實是提供醫生跟患者一個良好交流的、能夠實現無縫交流的一個平臺,那麼也是希望這個東西能夠給醫生診療,那麼又為患者的醫療需求提供這樣的一個平臺。

Q:網際網路時代,為了滿足百姓的就醫需求,應運而生了很多醫療服務類APP。妙手醫生如何在如此市場競爭中突圍的?A:我們這個平臺更加注重醫生和患者的橋梁作用,而不是服務於醫院或者某一主管部門,我們是定位服務患者的。讓醫生通過網際網路能夠形成非常深入的溝通,並且可以開出合法的電子處方,更好地指導患者用藥和治療。

Q:網際網路醫院的處方流轉是怎樣一種合作模式?能為百姓提供哪些方便和實惠呢?A:網際網路醫院其實是實體醫院的第二名稱,醫生能夠在網際網路進行診療。處方流轉其實是處方雙向流動,我們網際網路醫院已經有3萬註冊多點執業醫師,共有23個省,200多家藥店在使用我們這個平臺,院內進行處方處理,院內處方能夠流轉,為患者取藥提供便利。 特別是方便一些慢病長期服藥患者取藥,避免了患者和醫院浪費資源,患者不用拿處方藥來回奔波。在一些公立醫院,病人持續用藥期間, 去開處方藥需要排隊拿藥,這些人佔比30%,而用網際網路取藥則省時省力。 我們也可以實現異地購藥,擴寬院方的潛在市場。實現患者跟蹤管理,中醫注重養生,對慢性病的調理,療程往往比較長,在線面診服務可以方便患者就醫,可提高患者服從度和粘性。

Q:

傳統中醫看病有「望聞問切」四大要素,網際網路如何解決中醫看病體驗感問題?

A:相比較西醫,中醫其實更適合在線問診。因為中醫問診,不需要大量的檢測,化驗設備,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望神色形態,問病症病史完成。5G時代快來了,穿戴設置會更方便。另外,可以提煉出中醫看病的標準,包括症狀、處方等。比如,患者可以告訴網際網路醫生感冒流清鼻涕還是黃鼻涕,這是判斷風熱風寒的一個標準,再比如可以視頻查看患者的舌苔的顏色等,因為這些症狀都是具有一定規律性的,就可以找出網際網路中醫看病的一套標準。醫生可以在網際網路上進行線上開方,對患者進行指導,這些操作跟西醫一樣適合網絡化。

Q:

投身「網際網路+中醫藥」的事業,你個人最看好的前景是什麼?

A:我國青年群體的網民佔比還是很大一部分,我們可以通過患者教育,品牌醫生等渠道積極推廣,吸納更多的年輕受眾,開拓更廣泛的市場。我們還進行院企共建、聯合運營,醫院為籠頭,以實體醫院品牌為主體來申請牌照,以醫院的醫生、護士資源作為保證,讓公司入住聯合運營,公司負責推廣宣傳、科室宣傳等,讓我們網際網路醫院這一平臺更好地發揮潛能。(雲南網記者 秦黛玥 實習生 龐雨璇)往期精彩回顧●首屆全國中醫藥網際網路大會在昆明召開

相關焦點

  • 中醫在線問診平臺「冬日中醫」,重新定義網際網路時代的「望聞問切」
    中醫是以古代中國漢民族的醫學實踐為主體的傳統醫學,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而如今患者在尋找中醫時,往往道聽途說,人云亦云,盲目扎堆所謂的名院名醫,而不是根據自身的病情和中醫的專業與擅長來選擇醫生。患者問診需求大,但是普遍看病體驗差。排隊費時費力、醫患交流不充分、治療斷斷續續、熬製中藥費時費力、缺乏跟蹤隨訪服務體系等,都是中醫亟待解決的問題。
  • 平安好醫生推動網際網路診療新模式 中醫在線問診一人一方
    線上問診如何實現望聞問切四診?在最新一期的安徽衛視《健康大問診》中,平安好醫生中醫院長,原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漆浩,為所有人揭秘了中醫線上問診的「新潮流」。 平安好醫生冠名的《健康大問診》,是一檔圍繞健康養生的知識節目,集結國內外優秀醫學專家,為廣大用戶提供專業且精準的健康養生乾貨。 鍾南山院士也對這次中醫在新冠病毒預防、治療、康復病程中的積極效果表示認可,中醫藥可以起到緩解病症、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在近期的節目中,漆浩院長重點講述了戰」疫」期間,通過網際網路醫療,中醫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 講究「望聞問切」的中醫如何突圍在線問診
    7月17日下午,中醫連鎖企業固生堂中醫集團(下稱「固生堂」)宣布與白露中醫網際網路醫療達成戰略合作,加碼線上問診業務。雙方將在中醫線上診療服務、中醫智能辯證開方領域等展開深入合作。固生堂創始人、董事長塗志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全國中醫診療人次每年以12%的速度在增長,2019年已達到了12億人次,目前中醫大量的服務需求集中在基層市場,而中醫診療機構可以通過連接網際網路平臺,進一步將服務延伸到基層市場。「中醫為什麼要結合網際網路?從中醫的特色來講,一是複診率很高,二是慢病佔比高,三是中藥藥性穩定。
  • 圓心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MO羅東滔受邀出席動脈網「未來醫療100強...
    大會現場,由圓心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MO羅東滔先生進行了「處方外流大形勢下的醫藥營銷模式新選擇」主題發言。(妙手醫生、圓心惠保獲獎獎盃)圓心科技為工業企業打通藥品銷售新型解決方案,迎接處方外流新挑戰羅東滔先生在發言中表示,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導致的國家醫保負擔沉重、藥佔比高所產生的民眾看病難、看病貴、醫療市場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不斷推動醫療控費、處方外流等政策的出臺
  • 首名進入海河醫院的中醫醫生孫宏源──他在「紅區」望聞問切
    &nbsp&nbsp&nbsp&nbsp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報&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中醫要通過「望聞問切」來辨證施治,對於像新冠肺炎這樣的新發疫病更是如此,進行舌診時必須讓患者摘下口罩
  • 中醫網際網路醫院上海開張 中醫藥飲片配送便利患者
    上海唯一一家中醫網際網路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網際網路醫院正式上線。 陳豪 攝  中新網上海4月10日電 (陳靜陳豪)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網際網路醫院的發展。記者10日獲悉,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網際網路醫院正式上線,成為上海唯一一家中醫網際網路醫院。  10日下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風溼免疫科王驍醫生通過網絡視頻為身在江蘇鹽城的患者陳先生複診開方。隨著王醫生的電子籤名躍然屏幕之上,上海第一張中草藥網際網路處方就此開出。
  • 妙手醫生亮相第二屆上海進博會,與德國百年藥企共創網際網路醫療...
    妙手醫生聯合創始人兼CMO羅東滔先生出席了此次籤約儀式並在會上講話。妙手醫生聯合創始人羅東滔先生與勃林格殷格翰大中華區人用藥品業務總經理馮耐德先生籤約圖(左:羅東滔先生,右:馮耐德先生)妙手醫生網際網路醫院與慢病管理系統,全面助力健康中國 2030羅東滔表示
  • ...張中草藥網際網路處方今開出,龍華醫院成首家獲網際網路牌照中醫醫院
    這也意味著,龍華醫院網際網路醫院正式上線。 據悉,迄今上海共有10家醫療機構獲得網際網路醫院牌照,龍華醫院是其中唯一一家中醫醫療機構。 這張線上處方,獲益者是來自江蘇鹽城的陳先生。陳先生患有多年強直性脊柱炎,長期在龍華醫院風溼免疫科診療。長期穩定的治療,使得他病情明顯緩解,關節功能不斷恢復。
  • 徐塏:面對網際網路,青年中醫的為與不為
    作為一名中醫博士,徐塏堅信線下是中醫的核心,中醫的精魂是信任、陪伴、共情,這是隔著屏幕不能實現的事情。治人而不是治病,看的是人而不是病。「面對疾病,醫患是共同體,不能缺少患者配合,配合的前提是對醫生足夠的信任。網際網路只是工具,不能完全取代線下。」「藥效只有三到四分,患者對醫生的信任狀態三到四分,醫生和患者如何溝通三到四分。」這是徐塏恩師郭志強教授說過的一句話。
  • 滬上首家網際網路中醫醫院上線 龍華醫院開出首張中草藥「雲處方」
    4月10日15時10分,上海首張中草藥網際網路線上處方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正式開出。這也意味著,龍華醫院網際網路醫院正式上線。據悉,迄今上海共有10家醫療機構獲得網際網路醫院牌照,龍華醫院是其中唯一一家中醫醫療機構。這張線上處方,獲益者是來自江蘇鹽城的陳先生。陳先生患有多年強直性脊柱炎,長期在龍華醫院風溼免疫科診療。
  • 為什麼孩子一發燒,醫生就要檢查血常規?常說的望聞問切呢?
    但為什麼到了現在,孩子一發燒,醫生就要檢查血常規,從而判斷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望聞問切呢?因此,能夠在短時間裡確定具體的病因,並且對症下藥以最快的時間來讓孩子康復起來,這樣才是對病情最好的治療。中醫在治療的速度上,往往都不如西醫的見效快,因此在急病治療上西醫更具有時間的優勢,對於孩子的身體調理,中醫就更能起到固本培元的效果。
  • 為什麼現在去看中醫,也要先看片子?傳統的「望聞問切」過時了?
    程女士的女兒抵抗力較差,一到換季的時間就會感冒發燒,最近女兒總是發燒,怎麼也不退燒,程女士聽朋友說某某醫院,有個老中醫調理身體很好的,便帶著女兒過去,到了那發現來看病的人很多,還有很多外地的人跑過來看病,程女士覺得人那麼多那估計靠譜,結果等了大半天,終於在臨下班前排到了程女士
  • 5G+數字中醫 聖愛中醫與中國電信合作打造網際網路中醫院
    供圖 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7月27日,華龍聖愛中醫集團與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雲南分公司舉行了「5G+數字中醫」合作籤約儀式。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數字中醫」的建設目標,致力於5G+中醫大健康產業領域的業務開展與創新,推動華龍聖愛中醫集團信息化建設在多業務板塊的創新應用和深度融合,打造「5G+數字中醫」融合應用標杆。
  • 【CHIMA 2020】京東健康王宇:科技+運營助力 全面助推網際網路醫院...
    王宇表示,從形態上來說,網際網路醫院是就醫流程和醫療服務的在線化,是從醫療機構為核心向以患者健康為核心的轉變,而服務、醫療、運營、技術支撐、管理保障、支付配套六大要素是網際網路醫院建設的關鍵。科技+運營助力 專業服務設計能力促網際網路醫院縱深發展據王宇介紹,京東健康與天津南開醫院聯手打造的「南開京東網際網路醫院」於今年 4 月上線,通過構建全面覆蓋診前、診中、診後全流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模式,為天津及全國用戶提供包括在線複診、健康諮詢、隨訪管理等服務。
  • 中醫數位化 系統基於大數據向醫生推薦處方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很多醫院都已配備現代化的便捷診療方式,通過電腦軟體開藥方、進行醫院管理早已屢見不鮮。信息化的介入,顛覆了傳統的就診和醫院管理模式。但是,由於目前很多中醫院使用的都是西醫信息化軟體,中醫特色的辨證論治無法形成數位化體系,因此需要打造有中醫藥特色的診療系統和平臺體系。7月28日,第五屆中國中醫藥信息大會在成都舉行,記者在會上獲悉,成都中醫藥大學數字醫藥研究所中醫專業診療系統,通過規範記錄中醫望聞問切的規律,症候信息快捷採集,經過系統算法和分型,自動向醫生推薦處方。
  • 福布斯Forbes雜誌重磅丨平安好醫生王濤:如何下好網際網路醫療這盤棋
    在專訪中,王濤深入淺出的剖析了平安好醫生是如何在錯綜複雜的網際網路醫療棋局中走出獨特的商業模式,並富有前瞻性的描繪了醫療健康產業未來藍圖。以下為報導全文:《平安好醫生王濤:如何下好網際網路醫療這盤棋》——當網際網路遇到穩健保守的醫療行業,考驗著執棋者的智慧和勇氣。
  • 平安好醫生網際網路醫院院長謝紅:未來醫療是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平安好醫生網際網路醫院院長謝紅 資料圖隨著移動醫療的興起,也催生了第一代全職網際網路醫生這樣的職業,平安好醫生網際網路醫院院長謝紅就是最早投身這一群體中醫生之一。近日,謝紅在位於上海的平安好醫生總部接受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的專訪。
  • 聖愛牽手中國電信 「5G+數字中醫」 開啟「雲」時代
    掌上春城訊 當傳統中醫插上5G的「翅膀」後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7月27日下午,華龍聖愛中醫集團與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雲南分公司舉行了「5G+數字中醫」全面合作籤約啟動儀式,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數字聖愛」的建設目標,充分發揮各自領域優勢,致力在全面深化5G智慧應用、網際網路金融服務、網際網路+智慧養老、中醫遠程共享數字傳承雲平臺、網際網路醫院合作、5G實驗室合作、5G產業示範區、基礎通信及基礎應用合作領域八大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 廣西望聞問切公司於「大健康投資促進論壇」探討移動醫療
    論壇上,南寧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唐馳指出:廣西有獨特的壽鄉文化和豐富的民族醫藥資源,歡迎各界企業家來考察投資,國醫大師韋貴康教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學術流派傳承推廣基地辦公司副主任賀振泉教授、美國責任醫師協會臨床營養學專家、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博士、《非藥而愈》作者徐嘉博士、廣西名中醫韋英才、農澤寧、廣西望聞問切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胡忠強、華商國醫堂集團董事局主席李來東等十多位專家
  • 動脈網發布中醫數位化報告:中醫數位化將迎來大發展
    以中醫診療過程難以標準化來說,傳統中醫診療講究「望聞問切」,診療結果因人而異,對醫師經驗有較高要求。因此,不同醫師對同一病例的診斷可能有較大差異,較難實現標準化。基於大數據技術整理的名老中醫的經典醫案,可以為醫生對相似病例制定治療方案提供參考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