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平行宇宙、受害者有罪論……你感興趣的社會熱點都在這

2020-12-14 莫跡文化

如果有一天,你擁有了一項特異功能,能夠在現在與過去間穿梭,你最想改變什麼?是嘗試重頭再來,挽回那個失去的愛人?還是重新做一次選擇,學另一個專業,做另一份工作?又或者只是單純地說出那句,一直都沒能說出口的話?

這樣的假設我們多多少少都曾做過,只不過生命總是在單向行駛,無論我們是否願意,過去的日子裡總是難免充滿各式各樣的遺憾,所以我們才會迷戀「後悔藥」,迷戀多啦A夢的時光機,迷戀「穿越」這個話題。

然而最近幾年,「穿越」似乎被文學界濫用了,題材小說越來越多,質量方面卻良莠不齊,漏洞大於腦洞,看著不覺得過癮,只覺得胡扯,遭人厭棄。

如果你也已經對穿越文學產生了厭煩情緒,不如看一看這本《未竟之夏》,它不是依靠腦洞的穿越,而是依靠科學的穿越,在這樣一次穿越中,它不僅情節連貫,酣暢淋漓,更加揭示了人類社會的普遍遭遇,以及人類終其一生都無法迴避的永恆話題。這看起來像是一次對穿越文學的拯救。

01/

《未竟之夏》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在性侵事件中生下來的孩子試圖回到過去,阻止悲劇發生的故事。

故事起始於2007年,主人公盧娜的媽媽因為抑鬱症自殺,只留給了她和妹妹幾卷錄像帶,錄像帶中記錄了媽媽與抑鬱症抗爭的痛苦經歷,這種痛苦不僅纏繞了她30年,剝奪了她的生命,同時也使他們的家庭一直蒙罩在陰影之中。受著錄像帶的指引,盧娜發現,這一切源於1997年的一場性侵事件,而她就是這次性侵的產物。

在母親的指引下,盧娜和妹妹一起來到母親的家鄉,想要揭開全部的秘密,就在接近老房子的時候,盧娜突然發現1997年與2007年就像是兩條平行向前的軌道,她似乎獲得了某種在軌道間跨越的能力,此外,她在「30年前」這一時段裡所做的任何事,都會給「今天」帶來變化。所以她決心阻止那場悲劇的發生。

但是,她是那場悲劇的產物,如果悲劇避免了,是不是意味著她將不復存在?那麼她愛上的那個「30年前」的男人該怎麼辦?這些問題始終困擾著盧娜,帶給她極大的痛楚。她似乎感受到了自己的身體與意識在一次次穿越中一點點地消解,她不願失去生命,不願離開那個男人,但在這場愛與生命的抉擇中,對媽媽的愛戰勝了一切。

02/

《未竟之夏》是一部很有吸引力的小說,這本書的亮點在於,它運用了三大核心理論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使整個故事的構思看起來十分完整、嚴謹,同時帶有很強的科學性與社會性。

NO1.抑鬱症。

在《未竟之夏》這部小說中,一切故事的起始源頭就在於盧娜媽媽的抑鬱症。因為始終無法從過去的陰影中走出來,媽媽在心理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不僅摧毀了整個家庭,擊垮了她致愛的丈夫,拖垮了她致愛的女兒,同時也使自己備受折磨,不得不選擇終結自己的生命。

現如今,抑鬱症已經成為了十分普遍的話題,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全世界已有3.5億人換抑鬱症,自殺死亡率高達15%。在如此嚴峻的患病形式下,我們似乎仍沒有做好應對的準備,對於抑鬱症的錯誤認識依然普遍存在。

90%的人不清楚抑鬱症會導致自殺,50%的人是通過明星八卦接觸到抑鬱症的話題,在患病群體中,僅有10%尋求系統的醫學治療,70%左右仍不清楚應該如何尋求幫助……類似的數據還有很多,這些數據都在告訴我們,抑鬱症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的災難,而我們還蒙在鼓裡,像個不懂人事的孩子。

所以如何對抗抑鬱症,能否掐斷疾病的源頭,又該如何專業地對待身邊的抑鬱症患者,及時發現患病的傾向,這些都是我們不得不思考和學習的內容。

NO2.平行宇宙

《未竟之夏》另一亮點在於,它並非將穿越推給了無釐頭的腦洞,而是將這一話題引向了科學的未知之域。主人公盧娜通過平行宇宙,在現在與過去中來回穿梭,她在過去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會在現在的時空裡留下痕跡,而這也構成了全書的核心脈絡,使情節得以自然發展。

平行宇宙理論簡單來說就是,世界並非由單一的宇宙組成,在我們生活的宇宙外,同時存在著其他的宇宙。科學家認為,在平行宇宙中,可能存在我們的其他版本,這些版本可能是現在的我們,也可能是過去的我們。

也就是說,平行宇宙中的我們,是我們在不同時刻的真實寫照。一旦發現跨越平行時空的秘籍,也許人類就能掌握改變命運軌跡的方法。

對於平行宇宙理論的應用,本書的作者不是第一人,早在2014年,轟動一時的《星際穿越》這部片子就已經將這一理論搬進了大眾的視野,並引發了十分激烈的爭論。

但在眾多平行宇宙理論的作品中,《未竟之夏》算是相當淺顯的一本,它用十分通俗的解釋將這一理論植入到我們的生活,激起了讀者的興趣和聯想。

至於平行時空是否真的存在,似曾相識以及第六感等「靈異」的現象,究竟源於某個未知的空間,還是僅僅是大腦的錯覺,科學家有科學家的說法,小說家有小說家的幻想。在一切蓋棺定論之前,也許我們可以允許,留一點暢想的空間給自己。

NO3.受害者有罪論

小說中,盧娜的母親之所以會陷身於抑鬱的狀態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她不敢說出她做過的事情,她認為這些錯誤來源於她,面對那樣一個有權勢且受人尊敬的施害者,所有人都會認為是她的錯,是她勾引了他。

這種受害者有錯論源於人類本能的認知偏差,認為受害者本身的行為存在問題,才會招惹這種不幸,這種非理性的認知在性侵事件中的存在最為普遍,旁觀者往往責怪受害人不夠檢點,穿著暴露、不正經等等,並用這些激烈的言辭給予受害者二次傷害。

但強姦事件的發生真的如同眾多旁觀者認為的,是受害者的錯嗎?美國堪薩斯大學曾舉辦過一場名為「what are you wearing?」的展覽,用以展示性侵事件發生時,這些受害者女性穿著的服裝,而展覽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受害者所穿的,只是普普通通的衣服而已,運動服、休閒服佔據了很大的篇幅,這些衣服就像受害者的一雙雙眼睛,在盯著那些語言暴力的使用者,在追問他們,「我們到底有什麼錯」。

所以,永遠不要試圖將原罪推給受害者,這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道德底線。

03/

本書的作者羅恩·科爾曼是英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榮獲過多項新人獎,她十分擅長利用細膩浪漫的文筆,來描繪人類之間的情感,用溫柔而堅強的筆觸,探討「愛與失去」這個人類永恆的話題。

在《未竟之夏》這本書中,作者延用了她以往的風格,用嫻熟的手法來描繪愛與失去之間的糾葛,它帶給了讀者最渴望的愛,又為讀者創造了一個虛擬的空間,使時光倒流,彌補失去所愛的遺憾。

作為一本略帶懸疑性質的小說,《未竟之夏》也有其不完善或者說存在爭議的地方,比如在一次次穿越中,兇手自始至終是不是同一個人,盧娜的媽媽為什麼突然復活,又如何擺脫了夢魘,盧娜究竟該不該消失,媽媽最後那句話又是什麼意思……這些都只能由讀者自己去發現。

但無論如何,正如毛姆所說,「好的小說不是沒有缺點,而是缺點很少。」對於這樣一部小說,讀者怎麼看它,更重視閱讀過程中的哪種體驗,這就是見仁見智的事了。

相關焦點

  • 從強姦,看受害者有罪論的本質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揉揉人人,ID:rourou-renre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社會上有一種普遍存在的情況,就是當一個年輕貌美的女性,被強姦了,社會輿論會有一部分聲音指責女性,認為她穿著暴露容易招惹犯罪分子,這就是受害者有罪論。
  • 抄襲與借鑑,受害者有罪論,這個世界瘋了?!
    這種論據看到後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很多刑事案件下面評論中的受害者有罪論,是什麼讓你們認為剽竊以及傷害他人是一種對的事情呢?!以此論打一個比方:「假如你完完全全自主開發研究出的成果,被他人據為己有後以此獲利名利雙收,而身為研發者的你依舊不被人所熟知,那麼你在電視上看到他的時候你的內心是怎麼樣的?!」再以此論,許多的粉絲打著「我喜歡我擁護的。」
  • 抑鬱症和心理疾病痛苦中的人們:你才是自己內心平行宇宙的主宰!
    抑鬱症和心理疾病痛苦中的人們:你才是自己內心平行宇宙的主宰!目前,也只有平行宇宙這個概念能與之相比了。宇宙到底有多大?這些所有時間和空間就構成了宇宙。什麼是平行宇宙?平行宇宙是一個全新的科學發現,簡單的說就是,在同一個時間內有無數個同時存在的空間。相互不影響,各自發展。可以想像一下,整個平行宇宙加起來有多麼巨大。如果依靠科學可能我們永遠也不可能知道那是多大,但我們的思想,也就是內心世界卻可以這麼大。
  • 「量子波動速讀」騙局之下,「受害者有罪論」不可取
    點開各大新聞媒體的報導,你會發現:獲贊最高的熱評大多是同一種聲音,變著花樣指責家長被焦慮控制了智商——這是「受害者有罪論」在詐騙事件中的體現。不可否認,「量子波動速讀」的存在離不開家長急功近利的心理,但輿論矛頭本不該對準他們。首先,嘲笑、指責受騙家長無助於他們走出困境。此事曝光後,受騙家長定然已經認識到自身的問題,飽受自責困擾。
  • 「受害者有罪論」重現?
    一提到性侵案、猥褻案,我們首先聯想到的受害者群體便是女性,每一件類似案件發生的背後,都有一個甚至多個身心被嚴重摧殘的女性。近日一則登上熱搜的新聞引起了我的關注,原因不僅僅是這件事太過讓人匪夷所思,其後的評論更是讓人毀盡三觀,只見事態發展視頻下面的評論區儼然成為了一個網絡暴力的現場,顯然「受害者有罪論」是這群「鍵盤俠」的中心指導思想。
  • 男子約未成年女生開車散心,後在車內將其侵犯,受害者有罪論出現
    我們都知道感情是你情我願的事情,任何違背對方意願的行為都是錯誤甚至違法的。而在生活中,因為感情死纏爛打最後因愛生恨的案例有很多,很多人將這些行為歸結於交友不慎,甚至還出現了「受害者有罪論」,這是極其不負責的觀點,對受害者而言無疑是火上澆油,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 越來越多的惡性事件裡,「有罪的」都是受害者
    比拳打腳踢更傷人的,是你說受害者有罪。/《摩天大樓》「受害者有罪」的潛臺詞,就是「施害者情有可原」。「嵩縣男子當街打死前女友」事件,大概是這兩天最令人憤怒的一條新聞了。早在警方通報出來之前,記錄下行兇現場的視頻就已經在網絡上熱傳。
  • 女性受到傷害,可悲的是:還要遭受「受害者有罪論」二次傷害……
    在這一類的事件中,施暴者當然是應該受到譴責或者懲罰的,這應該是理所應當沒有疑問的事情,但是在實際情況中,有很多人卻在受害者身上找原因,認為是受害者在某方面不自愛不檢點才造成了自己被騷擾的結果…… 青島即墨的一位姓王的小姑娘,有事叫了一輛計程車,沒想到卻在車上被司機騷擾侮辱,在反抗拒絕之後更被司機持刀威脅,造成身上多處淤青
  • 受害者反變被告,難以置信的不是案件,而是受害者有罪論
    當全世界都站在你的對立面,不相信你,你是選擇承認自己說謊,還是堅信自己說的就是真的?這是十八歲女孩瑪麗要面臨的選擇。她報了案說自己被強姦,但隨後又改了口供,承認自己說了謊,是她做夢被強姦了。警察指責她口供不夠完美,親人朋友指責她是個騙子,絕不原諒她,她崩潰想自殺,卻在自殺的一瞬間收回腳,活了下來。
  • 畸形的「受害者有罪論」
    1.受害者「有罪」有人說,一個巴掌拍不響。當有女性被性侵後,那些人言之鑿鑿地表示:肯定是她穿著暴露,行為挑逗。大冬天包裹嚴實,也不見得犯罪率降低。合著拼命掙扎,死命抵抗,在他們看來其實是在挑逗?希望這些人自己(這些人中有不少女性),自己的女兒、妻子、母親在遇到這樣情況時,他們(她們)也能讓她們好好享受,並且大義滅親,肯定是自己的女兒、妻子、母親勾引那罪犯的!先前我說過,只要是個女的,就有可能被性侵,無關穿著、長相。決定性因素不在受害者身上,而在罪犯身上,他想犯罪。
  • 20歲年輕女孩公交站臺被捅死,難道又是受害者有罪論?
    我們一貫認為,在大庭廣眾之下的行為多多少少都會受到一些約束,我們渴望社會的公平正義,可現實有時候就是狠狠地打了自己幾個巴掌。圍觀的人有的冷漠,有的害怕,有的逃跑....我們沒有理由說他們做的不對,畢竟連夫妻大難臨頭都是各自飛,更何況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換位思考,當你在街上看見一個持刀捅人的「殺人狂魔」,你又有多少勇氣上前制止?
  • 孩子的抑鬱症都是父母的錯嗎?作為受害者的孩子有責任嗎?
    文章非常長,所以在開頭給出我的結論:孩子的抑鬱症不都是原生家庭父母的錯,但與父母有相當大的關係。作為受害者的孩子本身不具備任何責任,但當孩子成人後,就應當與父母一起分擔這些責任。下面將問題分為兩個部分來解答:1.孩子患有抑鬱症都是原生家庭父母的錯嗎?2.作為受害者的孩子,就完全沒有責任嗎?
  • 廣西大學「女生安全攻略」引爭議,受害者有罪論何時休?
    有網友質疑:為什麼只限制女生的穿著,而不要求男生遵紀守法呢?新學期伊始,學校關心學生安全問題,發布安全攻略是無可非議的,可內容為何變成了「女生穿衣指南」?服裝的選擇是女性表達自我的方式之一,用「誘惑」來形容女性穿衣風格,某種層面上,是將行為失當和著裝劃上了等號。
  • 抑鬱症會讓人變得很脆弱?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
    網友提問:抑鬱症會讓人變得很脆弱?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就比如說,明明知道這件事對我自己是有好處的而且是有用的,我應該去做,但總是提不起精神去做,總想放棄,每天很痛苦,不想做,但現在只想放棄,一點決心都沒有,而且現在每天情緒也不好,做事沒勁頭,也沒什麼胃口,真擔心自己就這樣下去了!我該怎麼辦?抑鬱症有什麼症狀?我怎麼確定自己是否患有抑鬱症呢?
  • 有沒有可能存在一個平行宇宙,那裡有另一個自己?
    平行時空中的另一個自己我們在許多科幻電影中都經常會聽到平行時空、平行宇宙這個詞語。目前而言,這是一個相當熱門的話題,平行宇宙論也就是多元宇宙論,這個理論認為,在我們的宇宙之外,還可能存在別的宇宙。多元宇宙,最初是由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士在1895年提出的。中國古代道家的思想其實也間接地提出了多元宇宙這個概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很好地解釋了平行時空是怎麼產生的。一陰一陽謂之道,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因此,既然有我們所認知的宇宙的存在,就一定還存在我們未知的宇宙與之對立。
  • 【閒翻書】帶你認識星空:《平行宇宙》
    這讓他的作品總是全球暢銷,《平行宇宙》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前者橫亙於無垠的宇宙時空,而後者貫穿於整個人類社會。」我十分認可這句話,人類重要的本能之一就是好奇。面對浩瀚的宇宙,它的神秘、深邃和未知,無時無刻不深吸引著我們。宇宙學的形成,就是人類好奇心驅使下,研究宇宙的誕生和它的最終命運等等問題的整體科學。關於這方面的書籍,很遺憾,在此之前較少接觸過,大部分的知識基礎來源於學生時代的物理、數學、地理、哲學等基礎知識,還有零星的、簡單的科普書籍和科幻電影。
  • 《蜘蛛俠:平行宇宙2》定檔2022,你想看的都在這
    結合第一個彩蛋,即邁爾斯聽到格溫的聲音,第二部的故事線,極有可能是邁爾斯主動穿越到其他宇宙,與更多蜘蛛俠聯動。【平行宇宙】第二部看點預測《蜘蛛俠:平行宇宙2》的劇情,很有可能基於平行宇宙大門隨意打開這一原點展開:1.
  • 什麼是平行宇宙?它和多重宇宙有何區別?
    至少,我在這一切中都沒有看到矛盾。」1952年,在都柏林,埃爾溫·薛丁格(Erwin Schrdinger)作了一次演講,他開玩笑地警告聽眾,他要說的話「似乎很瘋狂」。他說,當他的方程式似乎描述了幾個不同的歷史時,這些「不是可供選擇的事物,而是所有這些都是同時發生的」。
  • 什麼是平行宇宙?
    很快他又對理論物理產生了興趣,一邊跟著魏格納(196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學習數學物理方法,一邊完成了軍事博弈學論文,取得了碩士學位。到了博士期間,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於是他投身惠勒門下研究量子力學基本原理。他的同學如此評價他:「他太聰明了!從化學工程到數學,再到物理,其實他整天都在看科幻小說。我想說,這就是天賦。」
  • 被性侵女童回憶錄:最傷人的是親生父母的受害者有罪論
    我怎麼也沒想到,這就是噩夢的開始。此後半個月左右,他常常以賞花送花邀請我去他們家,並且沒有做過上次的舉動。漸漸的我放鬆了警惕,直到我一次他突然親我,驚慌失措的我害怕極了,落荒而逃。回到家告訴我媽,她卻狠狠地罵了我:他親你是喜歡你,招人喜歡不好嗎?非要別人討厭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