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悉混子談07 | 從「宗教」到「世界宗教」一對概念的產生

2021-02-08 一刀與貘奇

儘管從古至今世界上存在著許多種宗教,但現代意義上「宗教」即「religion」這個概念是17、18世紀基督教神學辯論的產物,也是西方社會對異文化日益了解的結果。 至於「世界宗教」以及由對它的科學研究而形成的「比較宗教學」則出現的更晚,是19世紀實證主義哲學指導下的產物。本文將梳理現代意義上「宗教」(Religion)與「世界宗教」的概念是如何產生,並探究二者之間的關係。


近代之前的「Religion」概念



「宗教」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religio」,其含義是多解的。它最初是指一種「宗教性」即「它對我來說是必須執行的」,否則會褻瀆神聖。 它既可以是一種外在的強制力量,亦可是主觀的內在情感。同樣的儀式性的禮儀也被稱為「religiones」 ,它指一種對神聖的崇拜形式,其對象指向神。


在羅馬時代,這個詞並沒有特別多得被使用。基督教出現後,在基督教的文典中「religio」開始頻繁使用,儘管他們稱自己為「教會」(ecclesia)或願意使用「信仰」(fides)這一概念。在公元4世紀之前,「religio」的頻繁使用暗示羅馬宗教的多元性,而基督教與諸多宗教一樣處於邊緣地位。當它在4世紀成為羅馬的國教之後「religio」一詞也幾乎在文典中消失。

 

奧古斯丁可能是中世紀討論「religio」最多的神學家,他曾著述「De Vera Religione」(論真宗教),這裡的「religione」同樣不是指涉任何具體的宗教,「真宗教」是人與神的愛真實相遇,個人對最高級的善即神的追求。我們自然認為他的「真宗教」就是基督教,但是這裡不涉及宗教制度性的層面。

三大一神教


中世紀人們長期使用「信仰」一詞,直到16世紀宗教改革家們又重新將「religio」拿了出來。茨溫利區分真正的「religio」和虛妄的「religio」,真正的「religio」是人與神之間的關係,而虛妄的「religio」則是對教皇和教會體制的過度神聖化。 加爾文則將「基督宗教」(Christian religion)一詞拿了出來,「基督宗教」並非指諸多宗教之一,而是對基督「虔敬」的含義。


宗教概念的形成


在17世紀之前歐洲人都沒有「宗教」的概念,在他們那裡只有「信仰」,真正的信仰或者虛假的信仰,其他宗教則被歸為「異教」、「偶像崇拜」是虛假的「信仰」,不是能與「基督信仰」平起平坐的「宗教」。歐洲人長期將世界各地的人分為四類——基督徒、猶太人、穆斯林和其他人。 這既是以信仰為中心的劃分,也是一個極為粗糙的分類體系。


17世紀後,歐洲人視野中的世界逐漸擴大,他們發現一個充滿宗教與神話的東方世界,原有粗糙的分類體系不足以支撐新的發現。面對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東方,一種現代西方-古老東方二元論的思維被歐洲人建立起來。從而形成啟示宗教-自然宗教對立的觀念。啟蒙思想家認為人類曾共有純樸的「自然宗教」 。護教學家在這基礎上發展出啟示宗教,並堅稱啟示宗教優於自然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同為三大一神教又是啟示宗教,因而它們在18世紀獲得了合法性地位,較其他東方宗教優越。


「東方聖書」


正是18世紀神學家在確立基督教優越論的過程中,「宗教」的概念產生。但除上述論點外,筆者認為「宗教」概念的出現與世俗化進程有關。當近代民族國家建立之後,在宏觀層面上,宗教由對社會生活無所不在的影響退縮至一個相對獨立的領域內。只有宗教相對獨立後,才能將包含信仰與制度的宗教區別於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宗教」概念才會產生。


《南方公園》(South Park)中各種各樣的宗教


「世界宗教」的確立


自然科學的發展終於將它的理論方法擴散到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19世紀上半葉孔德創立實證主義哲學,認為對現實的認識需要依靠科學與觀察才能獲得。歐洲人將現代西方社會劃分為政治學、經濟學和社會學三個研究領域。而針對非西方社會則出現了人類學和東方學兩個學科。 一個相對於歐洲的「他者」觀念建立起來。研究西方社會的三個學科是西方社會世俗化之後的產物,而古老的東方與部落社會依然被宗教所籠罩,所以宗教成為人類學和東方學研究的重要主題。


19世紀中葉進化論的提出對社會科學影響巨大。按照進化論的理論,社會由低到高分為多個層級。早期研究宗教的人類學家泰勒、弗雷澤等都在探究宗教的起源問題,並建立起從原始宗教到現代宗教由低級到高級的體系。


在實證主義哲學與進化論的影響下,馬克斯•繆勒建立起了一套新的世界宗教分類體系。他從語言學出發,將歐亞大陸的語言分為雅利安語言、閃米特語言和圖蘭語言。它們依次對應一個宗教體系,即由雅利安家族發展出來的婆羅門教、佛教、瑣羅亞斯德教;閃米特家族發展而來的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以及受圖蘭語體系影響的儒教和道教,八大世界主要宗教的劃分形成。 他建立了「比較宗教學」學科,認為必須通過不同宗教之間的對話與比較才能真正了解宗教。後來的宗教學研究也就分為了宗教史學和比較宗教學兩大領域。



馬克斯·繆勒(Friedrich Max Müller)

作者子銘認為是個美男子


繆勒領導編撰的《東方聖書》將東方的宗教經典翻譯成英文,50卷書涵蓋包括耆那教、伊斯蘭教在內的7種東方宗教。它不僅是19世紀東方學和宗教研究的重要遺產,而且界定了世界的主要宗教。


1893年為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400周年,芝加哥世博會上一群美國社會人士召集召開萬國宗教大會,《東方聖書》中的7個宗教加上基督教、猶太教和神道教十大世界宗教的宗教人士濟濟一堂,展示自己的教義,實現宗教間的交流。宗教多元主義的研究氛圍建立起來,世界宗教研究形成了一個學術領域。

世界宗教


結論與反思


從信仰到宗教再到世界宗教的形成,是一個以西方為中心視閾不斷向外擴張的過程。世界宗教概念形成於科學實證主義和進化論影響下比較宗教學的建立之後。對於這一概念還有諸問題需要澄清,如何界定世界宗教與地方性宗教,是按照信仰人口數量進行分類,抑或按照分布範圍進行劃分?世界宗教是否具有普世性,即民族性宗教是否是和世界宗教是相對立的概念?如果上述問題不能澄清,世界宗教就缺少準確的界定,如新興的巴哈伊教甚至虛擬宗教飛天意面神教能否被納入進來就成為疑問。

新興宗教飛天拉麵神教

參考資料

[1]包爾丹,宗教的七種理論[M],陶飛亞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

[2]彭牧.Religion與宗教:分析範疇與本土概念[J].世界宗教文化,2010,05

[3]威爾弗雷德•史密斯.宗教的意義與終結[M].董江陽譯.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6

[4]Tomoko Masuzawa, The Invention of World Religions[M],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5


千萬不要抄襲用於自己的

論文、課程作業或考試內容

你的老師可能也關注了這個公眾號


相關閱讀

知悉混子談04 | 究竟什麼是「深描」?(王子銘)

知悉混子談06 | 《禮物》對涂爾幹理論的繼承與超越(王子銘)

書單 | 宗教社會學入門(王子銘)


打賞作者

     王子銘:

「求打賞

       求女朋友」


投稿郵箱socizoo@163.com

相關焦點

  • 「宗教」概念的確立與「中國宗教」基本研究範式的形成
    即使是儒家,在現代的研究者中,也不乏將之視為宗教者。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本土的佛教、道教皆為合法的「五大宗教」之一,縱觀20世紀的有關學術成果,其主流仍是將它們視為「中國宗教」來進行研究的。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後,「宗教」這一概念也逐漸與「迷信」區別開來,即使是那些草根性的「民間宗教」,學界也逐漸重視起它們的歷史上的某些積極作用。
  • 愛因斯坦談宗教與科學
    那麼,將人引到最廣義的宗教思想和信仰的情感和需求是什麼呢?只要稍作思考,便不難明白,使宗教思想和宗教經驗得以產生的乃是各種各樣的情感。在原始人那裡,喚起宗教觀念的主要是恐懼——對飢餓、野獸、疾病和死亡的恐懼。因為在人類生存的這一階段,對因果關係的認識通常還不夠深入,人們就在頭腦中創造出一些與自己多少有些相似的虛幻之物,那些令人恐懼的事情都來自它們的意志和行為。
  • 科學與宗教的關係?關鍵在于澄清概念
    不過,在對其進行概念和方法論方面的批評之前(第2節),我認為就《科學與宗教的領地》一書的具體結論來講,首先,哈裡森誇大了今人和古人之間的斷裂。這種誇大和他對科學和宗教的定義失當或者模糊有關。哈裡森認為現在人們普遍把科學理解成一個和外在世界相符的「命題系統」,而這僅僅是科學的內容;現代科學還可以理解成一種方法,即「提出假說——經驗驗證」。
  • 儒家是不是宗教?宗教與非宗教的本質區別—兩種看世界的眼光
    這個國家民族宗教起源於原始宗教,後來在夏商周三代形成完善,漢到隋唐時期完備,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帝制垮臺為止,其間從未中斷。史料中記載的各種禮典、各種禮儀就是這種宗教的史實記載。不論是道教的創立、儒教的影響、佛教的傳入,都沒有使得這個國家民族宗教受到任何的影響。
  • 【宗教社會學】渡邊浩:從「Religion」到「宗教」
    不過,我並不準備討論「儒家是不是宗教」這個問題。正如葛兆光教授在《穿一件尺寸不合的衣衫:哲學和儒教定義的爭論》中所指出的,這個問題歸根結底是個「假問題」。①今天要談的不是這樣的「假問題」,而是想介紹當19世紀後半期的日本人遭遇歐美的「religion」時,是如何理解它的?在將「religion」譯為「宗教」一詞之後,又是在何種意義之上使用和理解它的?
  • 易中天談宗教和信仰
    以下內容根據易中天在中國科技大學演講整理:中國人有沒有宗教信仰?我的結論是沒有。為了證明這個結論,我們講邏輯講證據,我們是不是真的沒有宗教沒信仰呢?我們必須給宗教和信仰下一個定義。什麼叫宗教?宗教就是以信仰為中心的一整套價值體系和行為規範,以及生活方式。宗教的核心是信仰。什麼是信仰?
  • 傳統宗教·新興宗教·邪教
    同時,由於報刊上不斷出現與宗教知識相關的內容,因而也時常有人向專門從事宗教研究的學者「討教」,希望澄清一些認識。目前,人們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是,「法輪功」與宗教的關係問題。這裡,很有必要先澄清傳統宗教、新興宗教和邪教的基本含義及其相互關係問題。
  • 世界宗教研究所召開「網際網路宗教數據分析與統計方法」學術研討會
    世界宗教研究所召開「網際網路宗教數據分析與統計方法」學術研討會 網際網路宗教問題是我國宗教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之一,也是宗教學界面臨的新的研究課題。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宗教工作的講話,加強網際網路宗教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於2016年6月17日召開了「網際網路宗教數據分析與統計方法」學術研討會。
  • 從宇宙智慧和認知原理談宗教、哲學、科學之間的關係
    從宇宙智慧到人類認知,我們可以對巫術、宗教、哲學、科學之間的關係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圖景。從多神崇拜到一神崇拜,宗教誕生了。宗教成了完全純粹的觀念認知。宗教本身也有多神崇拜、一神崇拜、倫理宗教等等。儒教應該是一種倫理宗教。而國外的基督教從以前的一神崇拜也逐漸演變為今天西方國家的倫理宗教,從精神上維持著社會的秩序。無論怎樣,宗教都是作為宇宙智慧之人類認知的一個重要分類,對人類以及人類遍及的全部所組成的系統起到了熵減作用。
  • 宗教的起源是什麼?聽聽宗教學家怎麼說
    巫術與宗教有什麼關係呢?這是弗雷澤進一步追究的問題。但他清醒地意識到,如何定義宗教,這是宗教研究中最棘手的難題。每個學者在考察宗教和巫師的關係之前,都要提出自己的宗教概念,可世界上也許沒有比「宗教的性質」更眾說紛紜的研究課題了。顯然,要想擬定一個公認的宗教定義是不可能的,目前能做的只是:先說明自己所理解的宗教,再前後一貫地使用這個定義。
  • 第一章,宗教與人生 一.宗教的起源(二)——探求
    如果以中國哲學中玄學方式繼續發揮,可以表述如下,在無限中,無限與有限統一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限就是無限,無限也是有限,此時世界來到最原始最原初也是最後的世界,混沌,太初的境界,也就是道,無的境界,道就是無,無中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於是人類世界就產生了,天地萬物都是由道,無,無限產生,它是宇宙萬物的母體。
  • 「宗教」與「科學」
    因此,在論述這一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對「宗教」與「科學」這對概念進行一番簡單的界定。什麼是宗教?從瘋狂放縱的酒神崇拜,到禁慾克制的日神崇拜;從主張超越輪迴的佛教,到祈求長生不老的道教……有神的、無神的、禁慾的、縱慾的、理性的、非理性的,古今中外歷史上的宗教真可謂是光怪陸離、五花八門。然而從人類文明的角度上看,這些宗教莫不是精神異化的反叛形式。辯證法告訴我們,人類的進化過程同時也是異化過程。
  • 宗教與科學:愛因斯坦談佛教.....
    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她的觀點,這就是佛教。(《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我不能設想真正的科學家會沒有這樣深摯的信仰。他還是個心不在焉的教授,經常丟三落四,專心於思考物理問題而忽視周圍的世界。他還是位素食主義者,他曾說:我認為素食者的人生態度,乃是出自極單純的生理上的平衡狀態,因此對於人類的理想是有所裨益的。
  • 宗教與科學——愛因斯坦談佛教
    科學是人類對佛學的驗證  「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他還是個心不在焉的教授,經常丟三落四,專心於思考物理問題而忽視周圍的世界。他還是位素食主義者,他曾說:我認為素食者的人生態度,乃是出自極單純的生理上的平衡狀態,因此對於人類的理想是有所裨益的。  愛因斯坦相信一種宇宙宗教感覺(cosmic religious feeling),但反對一個人格化的神。
  • 世界六大宗教人類文明之我見
    人類的意識形態在古代都是各自的宗教在對信仰思維起著主要的引領作用。整個世界在前進,各種宗教又沒有平心靜氣地討論過,宗教團體和教義開始是人類各自的居住地域產生的,後來就在全世界交流傳播。先進的宗教就產生了先進強大的國家,落後的宗教就使民族國家落後衰落,沒有宗教的國家一直都沒有文明強大起來。因為宗教的勢力非常大,過去都沒有人敢評論宗教。
  • 宗教的概念是西方文化,劃分了文化生活,影響了歷史的發展
    「科學」和「宗教」概念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熟悉,通常被冠以「宗教」和「科學」之名的活動和成就對於西方文化來說是如此核心,以致我們自然會認為它們是西方文化的持久特徵。但這種看法是錯誤的。誠然,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西方人就嘗試系統地描述世界,理解自然現象背後的基本原理,為宇宙中運作的原因提供自然主義解釋,但我們將會看到,這些過去的做法與現代科學之間的相似性微乎其微。
  • 從「Religion」到「宗教」
    據朱熹的《中庸章句》,可作如下解釋:產生出一切的「天」(大自然),將人之為人的本性賦予給了人。只要是人,無論誰都具備這種人之為人的樣態和本性。如果能嚴格根據天所命令的、人之為人的本性生活,就是符合人之「道」。反之,則近於禽獸。為了使民眾的行為一直能夠符合人之「道」,古代的聖人,也就是天子確定了適合各個人立場和狀況的具體行為規範——禮,以進行指導和統治。
  • 泉州留存著豐富的宗教文物 堪稱世界宗教博物館
    至今泉州留存著豐富的宗教文物,堪稱「世界宗教博物館」,正是這份珍貴文化遺產的形象見證。多種宗教一城共存,反映了中外人民友好相處,互相尊重殊方異域的民族風俗和宗教信仰的歷史事實,也是彼時支撐刺桐港繁榮的精神基石之一。
  • 世界三大宗教分別是哪三個?三大宗教的由來
    官方目前認定三種宗教,簡稱世界三大宗教,你知道三大宗教是哪個幾個嗎?下面筆者為你介紹。一、基督教1、簡介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宗教是一個一神論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教會。>雖然耶穌基督所建立的是一個合一的基督教會,但基督教在歷史進程中卻分化為許多派別,2013年全世界範圍當中有超過一萬個基督教派,主流的派別主要有天主教、基督新教、東正教三大傳統教派,以及一些在信仰人數上雖不如傳統教派多,但也有了相當的規模的非傳統教派,如:摩門教、耶和華見證人等2、創始起源按照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經典的說法
  • 論宗教
    而宗教在保持了幾千年的正面形象以後,卻能在最近幾十年成為負面更多的類邪教性質,也是後政黨對宗教的掌控、打壓、異化導致的。最主要的是秘密社團共濟會富人集團拉攏富商與高幹子弟,目前主導世界的金融、產業、媒體、娛樂等故意異化魔化人心、扶持其他教會的類邪教分支、搞世俗化無神論造成的。先知國際聯盟作為先知學術群體,對宗教有著絕對的指導權。因為教會都是先知創建的,也必須以先知書為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