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概念是西方文化,劃分了文化生活,影響了歷史的發展

2020-12-13 陳娟帶你看電影

提到宗教文化,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而我們今天就一起聊一聊。如果有一位歷史學家說,他發現有證據表明,以色列和埃及在1600年爆發了一場此前未知的戰爭,那麼這種說法會遭到某種質疑。人們在反駁這種說法時可能會徑直指出,以色列和埃及這些國家在現代早期並不存在,無論衝突如何激烈,沒有任何合理的解釋能把它準確地描述成以色列與埃及的一場戰爭。

即使有人拿出中世紀的地圖,顯示耶路撒冷和亞歷山大裡亞等地的存在,並且包括了我們目前可能用來描述現代以色列的各種地形特徵,持懷疑態度的歷史學家也會不為所動。這裡的問題並不在於相關的地理領土是否存在,而在於是否有可以比較的邊界和自覺的國家身份。

否認存在著一個16世紀的以色列並不意味著否認目前該國領土的存在,而是拒絕以一種特殊的眼光將那塊領土看成被一組邊界所包圍,並且懷有特殊的建國理想。在這一時期,我們現在所說的以色列和埃及的領土都是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只有將我們現在的地圖誤用於過去的領土,才會出現中世紀的以色列和中世紀的埃及那樣的想法。

我的觀點是,對於「科學」和「宗教」來說,情況也是類似,更明確地說,關於歷史關係的許多常見說法是混亂不清的,其理由與關於以色列和埃及在16世紀發生衝突的說法大致相同:也就是說,這些說法把我們現在的概念地圖失真地投射於過去的思想領地。

「科學」和「宗教」概念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熟悉,通常被冠以「宗教」和「科學」之名的活動和成就對於西方文化來說是如此核心,以致我們自然會認為它們是西方文化的持久特徵。

但這種看法是錯誤的。誠然,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西方人就嘗試系統地描述世界,理解自然現象背後的基本原理,為宇宙中運作的原因提供自然主義解釋,但我們將會看到,這些過去的做法與現代科學之間的相似性微乎其微。

同樣,幾乎從有歷史記載以來,許多社會就有崇拜活動,闢出神聖的空間和時間,懷有關於超越之物和正確行為的信念,但直到晚近的時候,這些信念和活動才被「宗教」這一常用概念所涵蓋,並且與「非宗教的」或世俗的人類生存領域分離開來。指出「科學」和「宗教」概念是較為晚近的發明,我並不只是想作出一個歷史斷言,表明這些現代概念是被時代誤置地應用於過去的時代。

我不僅想講述「科學」和「宗教」這些範疇是如何在西方意識中出現的,還想表明它們的出現方式可以為我們如何看待它們目前的關係提供一些重要啟發。通過考察地理版圖中形成國家邊界的歷史進程,我們可以理解當代的一些國際衝突;通過大致相同的方式,我們也可以理解宗教與自然科學的各自領地。

正如民族國家的邊界往往更多緣於帝國的野心、政治上的權宜考慮和歷史上的偶然事件,而不是緣於對地理、文化、種族等更「自然的」邊界的一種有意關注。

同樣,對產生了「科學」、「宗教」等不同概念的現代西方文化的劃分也並非緣於理性或冷靜地思考如何沿著自然的斷裂線對文化生活進行劃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與政治權力和歷史偶然事件有關。而對於這件事情,你又有著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基督教對西方文化的影響甚重,甚至可以說西方文化就是基督文化
    方文化的發展演進與基督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說,基督教構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精神根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基督教與希臘文化、希伯來文化有著深刻的淵源關係,並且與羅馬文化和日耳曼蠻族文化有著極其複雜的互動交融關係。
  • 古代希臘文化的特點及其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古代希臘文化,是對其豐富多彩的分支文化特色的概括和總結,這些文化又更加清晰明確地襯託出古代希臘文化整體的燦爛輝煌。 從宗教和神話方面看,古代希臘雖然是泛神論的國度,但它的宗教神話卻有鮮明的特色。一是以人形造神形,將神擬人化。
  • 西方思想與宗教的歷史結構
    西方的思想與宗教的歷史結構基本可以分為01雅典的希臘神話時代這一時代除了希臘神話的體現更加有亞里斯多德03基督教時代看了之前的也許你會問如果論起西方思想和宗教還有埃及的影響呢,沒錯,不過其實埃及的影響不只是埃及的主流文化、思想、宗教對西方與世界的影響
  • 知悉混子談07 | 從「宗教」到「世界宗教」一對概念的產生
    當近代民族國家建立之後,在宏觀層面上,宗教由對社會生活無所不在的影響退縮至一個相對獨立的領域內。只有宗教相對獨立後,才能將包含信仰與制度的宗教區別於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宗教」概念才會產生。《南方公園》(South Park)中各種各樣的宗教「世界宗教」的確立自然科學的發展終於將它的理論方法擴散到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
  • 一面科技,一面宗教,西方發達如斯,為何無法跳出宗教思維?
    宗教在西方社會仍然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對民眾有巨大影響力。西方是現代科技的開創者和引領者,是人類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但在科學背後,西方多數國家仍然是宗教國家。這種獨特的社會結構對西方造成什麼影響?西方國家雖然名為一個國家,但更像是由不同群體拼湊而成的拼圖,宗教、種族、膚色將全體國民劃分成幾十幾百個大大小小的群體。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訴求,一個處理不好,就會地動山搖,不可收拾。只要宗教、種族、膚色存在,西方很多深層次矛盾就不會終結。
  • 解題「文化浸潤宗教」
    廣泛地說,可以認為是指人類社會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全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特指地說,可以認為是相應民族、相關國家安身立命、傳續古今的文化特質。關於這一真正的國家寶藏,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決不可拋棄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恰恰相反,我們要很好傳承和弘揚,因為這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丟了這個『根』和『魂』,就沒有根基了。」
  • 西方文化五百年史丨讀《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
    事實上巴爾贊的基本論點之一就是要強調,把西方現代性簡單歸結為「啟蒙運動的後裔」乃是非常片面的,因為西方現代性同時更包含矯正和批判啟蒙運動的強勁傳統,這就是廣義的浪漫主義——其源頭始於蒙田和帕斯卡,大成於盧梭,而暢行於18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葉的藝術、宗教、政治、哲學等一切文化領域。
  • 從原始崇拜到宗教信仰的文化傳承與演變
    所以,宗教的起源及演變問題到底是一種歷史文化的發展結果、還是「神」的安排?就成為了必須要回答的問題(也是回答邪教)。當涉邪教人員脫離邪教後,是繼續到宗教中信奉神靈還是擺脫有神論的影響而完善「自我」的人格?這些都涉及到宗教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宗教的發端是怎樣來的?故筆者從這一問題出發,對宗教文化與宗教演變之關係進行一個簡要地論述。
  • 西方雕塑文化對中國雕塑近代文化發展的影響真的很大嗎?
    本人就是一名雕塑工作者,對中西雕塑文化發展有一些認識。下面我就舉例說一下西方文化對雕塑藝術,甚至是整個世界的影響。我不去給大家說什麼專業術語,什麼年代什麼雕塑名人,先說一下國內受到的影響吧!就是這一系列的文化交流對國內以後甚至百年內的雕塑行業影響很大,因為很多雕塑行業的教授老師都是那次文化交流的受益者。典型的人物比如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的曹春生老師。
  • 中國的武俠文化與西方的騎士文化有何異同?
    中國的武俠屬平民階層,游離於社會邊緣,而西方騎士卻屬於社會上層,是制度化的、模式化的,思想上表現出強烈的宗教狂熱。中國武俠文化和西方騎士文化既有共同之處,但差異又是如此明顯,值得人們思考和研究。東方俠士一、武俠文化與騎士文化的共同點中國的武俠文化與西方的騎士文化的形成是根植於中西方兩種文化大背景之下,文化的形成源於民族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
  • 「帝國」概念在西方和中國:歷史淵源和當代爭鳴
    然而,一些西方學者無視西方「帝國」概念的歷史性及其文化獨特性,把「帝國」抽象為一種具有普遍性的國家形態或類型,並以此為標準來衡量世界歷史上豐富多樣並各具特色的大國,冠之以「帝國」之名,造成了「帝國」概念的濫用。但也有部分學者主張各國歷史的特殊性,強調西方「帝國」概念的獨特性,反對將這一概念運用於西方之外。一些學者尤其是西方的清史研究者,將西方含義的「帝國」概念用於中國史,中國學者對此也展開了討論。
  • 「封建社會」這個概念,為什麼中國與西方完全不同?
    文/阿波『高中歷史知識點解讀之「封建社會」概念』只要是讀過書的人,都知道一個簡單的歷史知識——人類社會5形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5個社會形態的劃分,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它將歷史的脈絡簡單而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而且直指本質。為什麼說它直指本質?因為它是以生產力的發展為依據來劃分的,從原始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仿佛讓我們看到了人類從蠻荒而原始的石器時代一直到機器時代、資訊時代的成長過程。
  • 學習傳統文化,有必要知道文化具體概念、含義、作用是什麼!
    學習傳統文化,有必要知道文化的大致概念、含義、作用是什麼,才會對學習有所幫助。傳統文化,顧名思義,傳有兩層意思,一是傳續,二是傳記。傳統文化每個民族都有,我們應該學習的自然是中華傳統文化!有人會問了,難道西方文化先進的地方我們不應該學習嗎?當然應該,但必須注意!一、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二、全盤接收絕對不行!
  • 什麼是文化?文化的內涵及其發展對社會有哪些影響和作用
    文化的內涵及其發展對人類社會有哪些影響和作用文化的概念及其內涵:文化是人類社會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動及其產物,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教育、科學、藝術皆屬廣義上的文化,而政治、經濟與文化互相交織。實際給文化下一個準確或精確的定義,非常困難。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
  • 概念文化的概念,人類文化的特質
    西方文化壁畫而蘇俄文化學則與馬列主義哲學緊密結合,力圖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解釋文化本質,較為注重文化的物質動因,認為社會需求是文化的動因,認為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出發點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機統一現代中國的文化學者,受蘇俄與西方文化研究影響很深,同時又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理念基礎,兩者互為融通,在兩者結合的基礎上許多學者也具有出色的文化界定和論述。例如:臺大黃文山教授,他認為「文化的內容,是由人類過去的遺業所構成。
  • 探析西方翻譯理論發展的特徵
    探析西方翻譯理論發展的特徵 2017年11月13日 12:0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劉軍平 字號 內容摘要:探析西方翻譯理論發展的特徵劉軍平翻譯的歷史與語言的歷史一樣久遠亙古,自從人類有了語言交往的能力
  • 俄羅斯文化中救世主思想是什麼?知識階層的概念是什麼?
    歡迎來到百家號:輕輕講歷史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黑格爾呢?他是德國19世紀唯心論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對於俄羅斯來說,黑格爾是人類思想的頂峰,在他那裡可以找到對世界的所有問題的解決。他影響了俄羅斯哲學的、宗教的和社會的思想。
  • 宗教是科學發展的社會背景
    中國有沒有宗教?從廣義的角度說,中國有科學,也有宗教。從狹義的角度說,中國既沒有科學,也沒有宗教。任何民族,特別是像中華民族這樣有著如此悠久歷史的民族,在其生活經驗基礎上,都會總結出一些科學思想或科學道理來。然而,中國人總結出的科學定理非常少。稱大象的重量對中國人而言屬於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智慧,算不上稀奇。
  • 世界史上最大的一次翻譯運動影響了人類歷史發展進程?
    在阿拉伯帝國初創時期,徵服異族和傳播伊斯蘭教為國家生活的主要內容。帝國穩定以後,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人們逐步萌發出新的精神層面的需求,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吃飽了撐的,需要找點樂子。為了滿足各階層對文化生活的需求,成為翻譯東西方科學文化典籍的重要驅動力。第四,宗教理論發展的需要。
  • 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究竟有什麼區別?
    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究竟有什麼區別?西方文化,我們通常說的就是歐美文化,其太祖是古希臘羅馬文化,其太宗是文藝復興。而這段文化的流變中,發生了哪些歷史大事呢?其歷史概括起來就是古希臘衰落,羅馬王國崛起,羅馬王國被日耳曼蠻族殖民,文藝復興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