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來,支配西方國家的力量有兩股:一股是科學,一股是宗教。即使進入現代,宗教在西方的力量依然強大。根據2017年數據,美國無宗教信仰者僅佔總人口的24%,其它76%的人多數信仰新教和天主教,猶太教和摩門教信徒也不少。在歐洲,基督教、東正教人口的比例也非常高。宗教在西方社會仍然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對民眾有巨大影響力。
西方是現代科技的開創者和引領者,是人類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但在科學背後,西方多數國家仍然是宗教國家。這種獨特的社會結構對西方造成什麼影響?
1、社會矛盾
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之間有無形的隔閡,弱勢宗教群體為了獲得安全感,一般會聚居生活,有更強的凝聚力和互助精神。不同宗教的人對異教徒有天然的不信任,在和平時期還好,一旦動蕩,很容易就成為矛盾導火索。
西方國家雖然名為一個國家,但更像是由不同群體拼湊而成的拼圖,宗教、種族、膚色將全體國民劃分成幾十幾百個大大小小的群體。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訴求,一個處理不好,就會地動山搖,不可收拾。只要宗教、種族、膚色存在,西方很多深層次矛盾就不會終結。
2、影響科學發展
有人說宗教和科學並不衝突,信仰上帝的牛頓照樣成為偉大的科學家。但事實是,牛頓年輕的時候並沒有明顯的宗教傾向,是在晚年才皈依天主教的,而信仰天主後,他的研究就轉向了神秘學,在科學上再無建樹。
科學和信仰在某種意義上是對立和互相衝突的,在歷史上,宗教曾對科學人士進行過長達數百年的殘酷迫害。科學本質上是對「主」的否定,是對信仰的動搖。在人類科學史上,那些有巨大貢獻的科學家90%都是無宗教信仰者。說信仰和科學不衝突完全是自欺欺人,當你心中相信上帝創造了一切,創造了宇宙,你進行科學研究就如同在窺視上帝的秘密,這難道不是褻瀆嗎?科學家中的宗教徒本質上只是把宗教當作道德準則和傳統文化而已,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信仰者。
宗教氛圍越濃,相信科學的人自然就越少,投身科學研究的人就越少,科學發展自然越遲緩。東亞在古代雖然沒能進化出科學,但近代的迅猛發展,正是因為無神論者比例較高,社會世俗氛圍較濃,科學發展沒有太多社會阻力。
3、反智主義盛行
西方反智主義比中國要嚴重得多:新冠疫情蔓延如此嚴重,西方竟然還有接近一半的人拒絕戴口罩;英國有人認為5G基站會散播病毒;美國有數百萬人固執地認為地球是平的;全球有上億人仍然堅信上帝是真實存在的;很多難民受救助後,不是感謝救助者,而是感謝上帝賜予了食物。在西方,反智主義是如此普遍,讓人很難相信這是科技如此發達國家的國民。
4、意識形態之源
意識形態問題是當今世界對立最嚴重的問題,是很多衝突矛盾之源,意識形態源自哪裡?
意識形態本質上是宗教信仰的變種,是西方將宗教思維引入到哲學、社會學領域的結果,是用宗教思維定義社會人文思潮。因此,西方對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懼怕、打壓和宗教對異教徒的打壓、迫害如出一轍。
西方是典型的二元思維,不是好人就是壞蛋,缺少中庸精神。而中國有中庸傳統,對事物往往有更全面的看法,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壞,世人大多數是有小善小惡的普通人。在中國歷史上,宗教和意識形態從沒有成為太嚴重的社會問題,這是中國文化比西方先進的地方。
西方很多深層次問題都是源於宗教和意識形態,人類發展到今天,對世界,對宇宙,已經有了非常清晰的認識,何為真,何為假,早有定論。如果說一千年前宗教信仰造成不同人群廝殺衝突還可以理解,但科學如此發達的今天,大家還斤斤計較於虛無縹緲的東西,那就不可原諒了!
中國人對待宗教的態度值得西方借鑑。中國把宗教看作一種文化和傳統,而不是非黑即白的對錯,我尊重你的宗教,更多是出於尊重你的文化傳統,而非是非對錯。這樣就淡化了對立,求得了共生。這種態度就像有人喜歡吃甜食,有人喜歡吃辣的,有人喜歡吃鹹的,這有對錯嗎?沒有!
西方人就缺乏中國這種寬容、超脫的精神!如果世界之人,全如中國人這樣,那這個世界會比現在和平的多,和諧的多!
歡迎關注猴軍集,一個只會瞎掰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