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宗教與科學的思考

2021-02-13 陳全林



(陳全林老師   禪畫作品   扇面24)

2016年4月22日,我在「新聞聯播」節目看了對習大大在「國家宗教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報導。對如此重大的講話,我認真聽取,但還是對某個觀點有點看法,覺得習大大也未能「免俗」,這個俗,是「約定成俗」之俗。

習大大似乎把宗教與科學看成是對立的(但願我的理解是錯誤的)。習大大講宗教問題時說:要加強對青少年的科學世界觀宣傳教育,引導他們相信科學、學習科學、傳播科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習大大為何如此強調科學問題?因為,在馬列主義或者我黨的一貫理論裡,科學和宗教是對立的。習大大講話裡也強調:共產黨員要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者,嚴守黨章規定,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絕不能在宗教中尋找自己的價值和信念。

宗教裡還是有價值觀可以被共產黨員所學習、所借鑑的。當年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瞿秋白在《俄鄉紀程》裡說,是「菩薩行的人生觀,無常的社會觀漸漸指導我一光明的路。」

毛澤東青年時代,給老師黎錦熙的信裡就用了佛教術語如「慈悲之心」、「慈悲為心」,毛澤東說:「立德、立功、立言以盡力語斯世者,吾人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也。」佛教的救世濟人的人生觀還是影響了青年毛澤東。

至於周恩來,讀讀他青年時的日記,可知他救世的思想也是從佛教起源的。《周恩來早期文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出版)裡收錄了他早年學佛的日記文獻。其中「丁巳年(1917年)十一月十九日」的日記裡寫到:「(修學)悟則為佛,迷則眾生。」「佛說報恩為無上,我連恩還未報,又怎麼能夠成佛呢?俗語說得好:『人要有志氣。』我如今按著這句話,立個報恩的志氣,做一番事業,以安他們的心,也不枉人生一世。」

至於朱德,早年和一代佛學大師袁煥仙先生是結義兄弟,朱德早期與僧人多有交往,與虛雲大師、映空和尚有交往。1922年朱德給映空大師寫了一篇文章,說自己「素喜泉林,厭塵囂」,說映空大師「無人無我,有相無相。府局如斯,令人想向。」可見朱德的佛學修養何等高深,「無人無我,有相無相」,其思想來自《金剛經》。中國共產黨的這些偉大領導者都在佛教佛學中獲得了很多對人生觀、世界觀有益的啟發,儘管他們的人生觀與世界觀的確與佛教徒不一樣,但在救世救民的人生理想上,以及哲學思想上還是受到了佛教的啟發。

宋真宗說過很精彩的話,說學《道德經》,治家治國,無所不包。說學佛能「制心治性,去貪遠禍。」中國當代政治生活裡一個很大的問題是貪汙腐化問題太嚴重。宗教文化裡都有「去貪遠禍」的教誨,無論對於普通民眾還是黨員幹部,從修身之道而言,這些教誨和方法都是有借鑑意義的,豈可輕易否定或輕視。這是認識論、實踐論、世界觀、人生觀方面對人類有益的智慧與方法。

宗教和科學是不是真的是對立的?不見得吧,讀讀美國科學家卡普拉的《物理學之道》,所探索的正是宗教裡的科學精神與科學內涵。具體的內容,閱讀此書好了。我還推薦被譽為「心理學界的愛因斯坦」的美國心理學大師肯·威爾伯的《萬物簡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許金聲譯),這本書裡就科學與宗教問題有很多非常深刻的論述。

現時代,宗教與科學不應該是對立的,也不會是對立的。這本書會告訴我們,宗教精神與人類精神生命的關係。宗教文化裡,有越來越多的思想能啟發現代科學的研究,不論是自然科學、生命科學,還是心理學、哲學,都會在宗教文化裡獲得有益的啟示乃至某些引導。

再者,科學本身,包括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兩部分,我們的國家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這樣的學術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裡,既有馬列研究院,也有宗教研究所。

宗教文化裡也包含著偉大的哲學思想,哲學思想自然包含著世界觀、人生觀方面對人類有益的教誨,比如行善積德、修身濟世,這是最基本的宗教觀念。宗教文化裡也包含著辯證法思想,毛主席的辯證法思想裡就有來自佛教的智慧,毛主席對《六祖壇經》、《華嚴經》、《金剛經》都有很深的研究,王興國著《毛澤東與佛教》(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年版)裡對毛澤東與佛教的淵源,佛教對毛澤東的影響都有詳細論述。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說過這樣的話:「佛教徒處在理性思維的高級階段。人類到釋迦牟尼佛時代,辯證思維才成熟。辯證法最初來源於佛教。」哲學歸屬「社會科學」,畢竟也掛著「科學」兩字。

建國以來,我們國家的普及觀念裡,把科學和宗教對立,以為宗教是落後的,迷信的,乃至愚昧的,與科學的發展道路是相反的,甚至認為人類科學發展到一定階段,宗教會自然消滅。

1987年四川大學出版的高興華隨著《現代自然科學的哲學精神》一書的第二章《什麼是哲學的時代精神》裡談到了哲學和宗教,對宗教的結論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宗教將日益衰落。」「宗教與科學互為對立物,科學的成功和勝利,就是宗教的失敗和衰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宗教的教義越來越沒有市場。」

這是官方哲學的基本觀念,幾十年都如此。我說習大大「未能免俗」,就是習大大也堅持這樣的觀念。

宗教一定是科學的對立面嗎?這個問題值得中國的學者們思考、研究,也應該以他們的學術成果影響我們的領袖。

未來的社會是什麼樣的?誰能預言幾百年、幾千年之後的事情?誰能預言科學越發展宗教就越衰落?是不是科學越發展,越能揭示宗教文化所探求的宇宙人生的真相?這也未可知,因為宗教裡有科學,至少宗教有科學元素,有辯證法,有思維科學、有生命科學、有哲學。

中國的古代發明裡,有很多發明與道教有關,比如火藥與煉丹術有關。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裡對道教與中國古代科學成就的關係與事實做了很多深刻的論述與列舉。當代道教文化學者唐代劍在《王嚞、丘處機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裡說:「道教繼承道家的思想,把人類的思考範圍由人生擴展到整個宇宙,將社會和自然置於『道』這一大系統中來加以思索與認識,從而建立了自然主義哲學思想。

在思維方式上,道教注重整體性、直覺性和多樣性。它把認識自然的方法延伸到認識自身,認為人的生命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體內部生理機制構成了有機統一的小宇宙。」現在,思維方式、認識論之整體觀已經引起了國際科學界的關注和認可,而把人和宇宙聯繫起來的生命認知,比起西方「解剖式的生命認知」,也更深刻(微信公眾號:陳全林)。

當代學者蕭萐父在《道教文化之謎探微》一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中說:「道教思想文化在我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發展中,據有重要的地位,發揮過獨特的作用,對於當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有不容忽視的意義。」注意,蕭先生提到的「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錢學森的認識更深刻,認為道家道教的學說可以「豐富和發展馬列主義」。

習大大的宗教講話是國家戰略,在政治上是正確的,引領這個國家的宗教積極為國家建設與發展做出貢獻。學術上是否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呢?宗教真的和科學是對立的嗎?這個問題應該深入研究。如果國家領導人在講宗教問題的時候,把宗教和科學對立,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明說還是暗示,學者在研究宗教文化、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恐怕就會緣此而有很多障礙,就難以真正發揚宗教文化裡有利於國家人民,有利於人類發展的精華了。

習大大在4月19日的講話中說:「對網上那些出於善意的批評,對網際網路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幹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

願習大大的這番話能保護我等敢於忠言逆耳者的寫作自由。

淘寶小店網址:https://shop101899225.taobao.com/ (淘寶店名:益生文化)(長按店鋪網址可複製),本店出售陳全林手書各體《太乙金光神咒》及禪詩丹訣、禪畫、鑲名詩、《益生文化》、《悟道錄》、《生活禪》等(皆可籤名)著作,望喜愛國學者購買閱讀,支持博主在民間弘揚國學,是善舉,也是修行。因為,國學是大家的事業。歡迎加入「國學交流QQ群」:513770196。問題諮詢可以發至老師信箱:yishengwh@163.com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以直接進入陳老師的微店折扣專區。

相關焦點

  • 哲學科學宗教的關係
    理性主義強調只有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才能承認事實,如數學,邏輯學,理論計算機科學這樣高度抽象的學科才是對世界的描述。經驗主義認為通過對現實的歸納更能體現事物的屬性,如蟲魚鳥獸,草木之花能按照呈現出來的形象來認識,知更鳥和杜鵑鳥一定是不一樣的。於是從波普爾提出可證偽的對科學的定義,結合了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發展了科學,而後誕生於哲學的科學脫離了哲學範疇而自成一體。
  • 「宗教」與「科學」
    既有可能導致宗教勢力對科學行為的禁錮和迫害,又有可能誘發科學成果對宗教信仰的顛覆和批判。另一方面。如果宗教以理性為工具來追求信仰的話,就會在追求的動力和方法上與科學相聯繫。這種聯繫。既有可能促成科學的發生,又有可能促進科學的發展。在以往的研究中,人們常常只注意到宗教與科學之間相互衝突的一面,忽視了二者之問彼此聯繫的一面。
  • 科學與宗教的衝突
    不管怎麼說,我想從科學與宗教之間的衝突談起。我或多或少地描述了我指的科學是什麼含義,我也必須告訴大家我所說的宗教是指什麼。因為不同的人們有不同的理解,這個問題非常難以回答。在這裡我要談論的宗教是指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有關去教堂的這類事情,而不是宗教中優雅的神學理論;僅僅是指普通人相信的那種,或多或少是傳統意義上的,是關於人們的宗教生活方面。
  • 科學,宗教,與信仰
    舊文提到,在尋求心理疏導的時候,求助於宗教也是一種很常見的行為。我坦白說,我沒有宗教信仰,但對於那些虔誠的信仰者,我也表示尊重和理解。我個人覺得,宗教來自於古人對世界的解讀,在科學和知識不完備的時候,古人先哲們試圖解釋世界的緣由,並為苦難的人生帶來慰藉,從某種意義來說,宗教本身就有安撫情緒和治療抑鬱的功效,從古至今,很多人在塵世中走投無路,或者感到疲憊和厭倦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宗教作為最後的情感庇護。
  • 宗教與科學:愛因斯坦談佛教.....
    ,他曾研究過《大藏經》、《易經》,他知道科學是有局限的,在他的日記裡曾三次提到《易經》,並寫道:「如果將來有一個能代替科學學科的話,那麼這一學科唯一的就是佛教。」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她的觀點,這就是佛教。(《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我不能設想真正的科學家會沒有這樣深摯的信仰。
  • 宗教與科學——愛因斯坦談佛教
    ,思路廣泛無所不及,他曾研究過《大藏經》、《易經》,他知道科學是有局限的,在他的日記裡曾三次提到《易經》,並寫道:「如果將來有一個能代替科學學科的話,那麼這一學科唯一的就是佛教。」科學是人類對佛學的驗證  「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
  • 愛因斯坦談宗教與科學
    那麼,將人引到最廣義的宗教思想和信仰的情感和需求是什麼呢?只要稍作思考,便不難明白,使宗教思想和宗教經驗得以產生的乃是各種各樣的情感。在原始人那裡,喚起宗教觀念的主要是恐懼——對飢餓、野獸、疾病和死亡的恐懼。因為在人類生存的這一階段,對因果關係的認識通常還不夠深入,人們就在頭腦中創造出一些與自己多少有些相似的虛幻之物,那些令人恐懼的事情都來自它們的意志和行為。
  • 科學和宗教不能混為一談
    潘院士直言這種表述,對科學和宗教的關係的解釋是完全錯誤的。他說,曾當面聽楊振寧先生講過「科學往前進一步,宗教往後退一步,科學再進一步,神學又往回退一步」,而科學與宗教「屬於不同範疇」,比如你不能用佛學來計算氫原子能譜。因此他認為「別老是把量子力學跟其他的問題聯繫在一起」。科學和宗教關係撲朔迷離?可在當今社會上,科學與宗教總會被人們聯繫在一起。
  • 科學和宗教的關係
    一些古老的問題,比如科學與宗教的關係等問題,仍然存在。我相信在這類問題上,我們面臨著和過去一樣的困境,但是因為專業的制約,現在人們很少公開討論它們了。但是長久以來,我對這個問題一直懷有濃厚的興趣,所以很想來討論一下。
  • 宗教是科學發展的社會背景
    俠義的科學產生於古希臘,後在近代西方再度興起,我們所知道的全部科學定理都是西方科學發展的產物。狹義的宗教主要指以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為代表的一神教,也叫神啟的宗教。與它們相比,佛教(無論印度的還是中國的)只能算是準宗教,因此它從來沒有徹底地發揮真正宗教的功能。我們在這裡所說的科學與宗教,就是指在西方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科學和在西方佔主導地位的宗教——基督教。
  • 科學合理性與宗教合理性之間的紐帶
    對科學與宗教比較的視角很多,本文從科學史、共同體的一致性形成及方法論三個角度,討論科學合理性與宗教合理性之間的聯結關係或異同之處。公共導向的一致性(PC)並非完全由群體導向的一致性轉變而來,有時還受到科學家研究群體之外的因素的影響。譬如,20 世紀80 年代以來,科學知識社會學對公共導向的科學形象具有重要影響,索卡爾事件及科學大論戰的發生就說明這一點。2.
  • 彼得·哈裡森︱世俗化,源於科學與宗教的合意互動
    接下來我將對科學的這種參與做出簡要概述,指出就西方的確發生了世俗化而言,這個過程最初源於宗教與科學之間的合意互動,而不是日益分離和對立。也就是說,世俗化並非源於科學信念與宗教信念之間的簡單對立,而是間接源於與現代科學的成功相伴隨的信念條件。這個故事有三個要素:第一涉及對自然因果性和超自然因果性的重新思考。
  • 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
    原標題: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   我們首先要說清楚科學是什麼,特別是科學有三個要素,然後馬上就會明白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了。   宗教和偽科學也都聲稱掌握或者揭示了規律,但是由於並不符合科學的另外兩個要素,所以和科學有明顯的區別。   科學的第二個要素是科學的精神,包括三個內容:質疑、獨立、唯一。   「質疑」其實是最基本的科學精神,也就是對於以前的結果、結論,甚至廣泛得到證實和接受的理論體系都需要以懷疑的眼光進行審視。但是「質疑」並不完全等同於「懷疑」,更不是全面否定。
  • 不確定性原理,科學與宗教的又一次交匯和碰撞
    但是,作為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在科教興國理念成長起來的一代,我更願意以一種近乎冰冷的態度,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盡我所能地對這種話題展開思考。篇幅有限,今天先從不確定性原理引發的科學與宗教的碰撞談起。什麼是不確定性原理個人以為不確定性原理可以這樣去理解。
  • 怎樣判定真宗教?真宗教與科學又是什麼關係?
    因此之故,不能把真宗教徑直等同於基督教。隨著通過信念和實踐來理解的諸宗教首次出現,【103】真理問題可以被導向其命題內容。此外,如果以命題的方式來理解,那麼只有某些宗教——甚至可能只有一種宗教——是真的,而其他宗教則必定是假的。一旦宗教和科學都被理解為信念和實踐的系統,那麼諸宗教之間發生這種新衝突的可能性則預示著宗教與科學之間的潛在衝突。
  • 科學與宗教的關係?關鍵在于澄清概念
    傳統敘事的一個激進版本是,科學興起於古希臘,基督教在中世紀阻礙了科學發展,而17-18世紀的科學革命則衝破了宗教的束縛,為人類再次帶來了光明;而一個更加親近宗教的溫和版本是,科學研究的對象是外部世界,宗教探索的是人的靈魂和道德,二者互不相干,井水不犯河水。按照哈裡森《科學與宗教的領地》一書中的說法,傳統敘事和史實不符。
  • 科學、哲學、宗教與中醫(1)
    相信科學,是我們這一代人對自己的世界觀及其形成最普遍的一種解讀方式。       事實上,很多相信科學的人,其實並不懂什麼是科學,日常生活中打著科學的旗號反科學的大有人在。  什麼是科學?至今沒有人能夠給科學一個讓所有人都能信服的定義或答案。
  • 對我國當代宗教經典翻譯研究的幾點思考
    本文是南京大學許鈞教授為《宗教經典漢譯研究文集》寫的序言。序言強調了宗教經典翻譯的重要性,特此分享。======得知 「宗教經典翻譯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在廣州成功舉辦的消息,我既驚又喜。驚的是,國內有關翻譯研究的研討會雖說不少但是以宗教經典翻譯為專題、邀集不同學界的學者探討多種宗教經典的翻譯的研討會並不多見。
  • 科學和宗教到底有什麼關係?
    科學方法堅持以嚴謹、可重複的方式採取這一步驟,並給出對任何問題的科學答案。科學既是研究的方法,也是人類從提出這樣的問題中獲得的全部知識,而發現的樂趣和奇蹟對每個人都是開放的。儘管人們普遍認為科學和宗教相互衝突,但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經歷過這樣的衝突。
  • 藝術是對宗教、哲學和科學的綜合表達
    大愚說:「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有四條平行線:宗教、哲學、科學和藝術。如果說科學是探索求證,哲學是思辨,宗教是自覺,那麼藝術便是想像力和對精神的追求。」藝術和宗教早在人類社會早期,藝術和宗教便存在著某種伴生關係,而在宗教佔據統治地位的社會,藝術和藝術家們往往成為宗教的附庸,並從宗教中尋找靈感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