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性原理,科學與宗教的又一次交匯和碰撞

2020-12-16 科學塢

從小編勵志在自媒體平臺做大眾科普以來,總是被一些問題所「騷擾」。這些問題無一不是那些宇宙、人類的前世今生這樣的大問題。

這種問題,對於我這樣的一個搬磚小工來說,想做出明確的回答,根本是無能為力的。但是,作為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在科教興國理念成長起來的一代,我更願意以一種近乎冰冷的態度,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盡我所能地對這種話題展開思考。

篇幅有限,今天先從不確定性原理引發的科學與宗教的碰撞談起。

什麼是不確定性原理

個人以為不確定性原理可以這樣去理解。所謂不確定性推理原理就是從不確定性初始證據(實證)出發,通過運用不確定性的知識,最終推出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但卻是合理或者近乎合理的結論的方法或理論。

其實我這種觀點,還是帶有了自己的主觀主義色彩的。這種表述應該是唯物主義的表述,畢竟是從實證出發,從客觀實際中收集證據,使用邏輯推理得到結論。這有可能對於宗教不公平,但是沒辦法,這就是我的信念。

人類本能地追求著確定性

從宇宙大爆炸到我們今天已知的宇宙,是什麼讓我們確定下來?從最早的原始單細胞生物,到我們今天擁有智慧的人類,又是什麼在左右著這個發展?

人類害怕了不確定性,因為不確定性讓我們對周圍和未來一無所知,我們的生存的威脅增大。人只要活著,就不斷地通過各種手段降低環境的不確定性。

追求確定性是科學的目標,科學把這種未來交給了概率,借用天氣預報的說法:今天的降雨概率是80%。這樣就減少了不確定性帶來的恐懼。

神學其實是把概率直接交給了神,一切由神做主。

在這裡,科學和神學的最終目的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都是為了降低不確定性。

科學對於不確定性原理的理解

可能很多人都跟我一樣,聽說或者是知道不確定性原理都是從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中了解到的。1927年,由海森堡年提出不確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這個理論是說,你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不確定性,必然大於或等於普朗克常數(Planck constant)除於4π(ΔxΔp≥h/4π),這表明微觀世界的粒子行為與宏觀物質很不一樣。

其實,還有其它科學的細分領域都是把不確定性原理作為自己的學科的理論前提的。比如進化論、經濟學、還有我們今天如日中天的AI人工智慧領域等等。這裡不詳述不確定性原理在這些理論中的應用,小編將在今後的文章裡一一解讀。

數學家們是最早在努力地鑽研著不確定性的一群人。數學中最深入地研究不確定性的分支就是概率論。

現代概率論的發展使人們擁有了不少數學工具,這樣我們在遇見不確定性時,可以在宏觀上做到心中稍稍有些數;然而在微觀上,人們在面對不確定性的時候卻仍然是一籌莫展。

概率無法告訴你下一個發生的樣本是什麼。如果我擲硬幣擲到字的概率是二分之一,這會告訴我下一次扔到的是字嗎?不會。它能告訴我我接下來五次能扔到幾次字嗎?不會。概率告訴你的是期望,是方差。接下來呢?你自己考慮怎麼使用這些數值吧。

從宏觀上來說,伯努利證明的大數定理讓人獲得了一些安全感,但是如果你只有一次擲硬幣的機會,賭注又是你特別在乎的東西呢?概率再大對你再有利,一丁點兒的不確定性都會把你交到那個不知道是誰的手裡。磁場?力學?還是又一次走到了科學和邏輯無法解釋的那個根本的「Let it be.」呢?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概率就是無知, 而不是事務本身是隨機的。事情有N種發生的可能,結果的發生以及影響結果的機理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我們不知道或是影響機理太複雜超過我們的運算能力。

宗教對於不確定性原理的解讀

在宗教信條中,不確定性是神的特質,人類無法理解也無需揣摩。用概率論的術語來說,宗教把概率空間裡樣本ω的決定權毫無保留地交給了神。

自古希臘起,人類就意識到了邏輯的局限性和生活中許多事的不可解釋性,於是信奉宗教的人們就毫不猶豫地將神認作「暴戾無常」;之後,基督教又教誨信眾們上帝的意志無法以人的理解能力去理解。宗教這樣做幫助人們尋找到了一個寄託,叫人可以說:「這是神的旨意。」。

其實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在某些宗教裡面通過神把不確定性變為確定性。這其實就是宗教的決定性理論。

不確定性原理觸及到因果律的問題我將在今後的文章裡繼續跟各位小夥伴探討,篇幅有限,今天不在這裡贅述了。

不管怎麼說,不論是科學還是宗教,都承認有些東西是我們人類無法了解的,都是用各自手段去降低不確定性。科學把不確定性交給概率、宗教則直接交給神,通過這樣的手段讓人類的內心更加的安寧。從這一點上看,科學和宗教的目標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我是郭哥論道,一個致力於科普相對論、量子力學、計算機、數學,讓深奧的科學理論通俗易懂起來、讓科學更有趣的科普搬運工。

相關焦點

  • 《達文西密碼》續作《天使與魔鬼》,宗教與科學的碰撞
    看過《達文西密碼》、《但丁密碼》的小夥伴,對羅伯特·蘭登教授這個角色應該不會陌生,這位專研宗教符號的教授,對於宗教符號擁有著敏銳的解讀能力,因而經常捲入各種與宗教有關的事件之中。圖片源自網絡,侵刪相較於這個系列的第一部《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中的宗教知識要淺顯很多,更容易讓觀眾理解其中的含義。只有讓觀眾充分的深入電影,才能提高觀眾的觀影體驗。
  • 傅立葉變換和不確定性原理
    既然時空解析度和頻率解析度不能同時無限小,那人們總可以去研究那些在時空分布和頻率分布都儘量集中的信號,它們在某種意義上構成了信號的「原子」,它們本身有不確定性原理所允許的最好的解析度,而一切其他信號都可以在時空和頻率上分解為這些原子的疊加。這一思路在四十年代被 D.
  • 從宇宙智慧和認知原理談宗教、哲學、科學之間的關係
    另外,我在《從愛因斯坦夢斷大統一理論談人類認知原理》一文中也列出了人類認知原理:1、人類認知包括經驗和觀念兩個大類2、很多種認知是經驗和觀念的綜合,是使用「思維工具」進行綜合3、對人類生產生活起實際作用的是經驗認知
  • 不確定性原理的前世今生
    既然時空解析度和頻率解析度不能同時無限小,那人們總可以去研究那些在時空分布和頻率分布都儘量集中的信號,它們在某種意義上構成了信號的「原子」,它們本身有不確定性原理所允許的最好的解析度,而一切其他信號都可以在時空和頻率上分解為這些原子的疊加。這一思路在四十年代被 D.
  • 對哲學和科學「相對性原理」的認識
    太空移民面臨了諸多疑難,比如:太空旅行技術和行星之間的天文距離,但是,一切皆有可能,地球人產生了對太空旅行的技術需求,太空技術對太空科學的作用和太空科學對太空技術的反作用符合哲學動力學的「等效原理」。不能僅將太空旅行和太空移民理解為「出走地球」,這是因為未來的太空技術和太空移民可能提貢解決地球人生存危機的高效手段。
  • 不確定性原理和薛丁格的貓與「觀察者效用」之間有什麼聯繫嗎?
    對於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在大多人的印象中都是很難理解的,並且時常會和「觀察者效應」等價起來。因此不確定性原理又被稱為測不準原理,這裡更多的強調了外在的作用,這樣看來這個不確定原理貌似沒有那麼高大上了,這不就是經典物理學中的實驗結果別人為或者環境因素所影響嗎?如果不確定原理這樣解釋的話,那麼愛因斯坦也不會和他們論戰了。
  • 科學與宗教的衝突
    當他學習科學方面的課程時,這個學生面對的第二個困難是,怎樣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好科學與宗教之間的衝突。因為當你接受兩種不同的教育時,你就必須面對這種困境。儘管我們可以從神學上和高度抽象的哲學上論證科學與宗教是不會相互衝突的,但是,實際的情況是,當這位來自一個宗教信仰家庭的年輕人學習科學理論和接受科學教育時,他自己將會經歷激烈的思想鬥爭,並且會與他的朋友們發生某種爭論。
  • 「宗教」與「科學」
    既有可能導致宗教勢力對科學行為的禁錮和迫害,又有可能誘發科學成果對宗教信仰的顛覆和批判。另一方面。如果宗教以理性為工具來追求信仰的話,就會在追求的動力和方法上與科學相聯繫。這種聯繫。既有可能促成科學的發生,又有可能促進科學的發展。在以往的研究中,人們常常只注意到宗教與科學之間相互衝突的一面,忽視了二者之問彼此聯繫的一面。
  • 不確定性原理的詮釋問題
    海森堡當初提出不確定性原理時,實際上用的是「不確定性關係」,並沒有使用「原理」一詞。不確定性原理的獨特的歷史與邏輯地位,來源於它的雙重身份。一方面,它是量子力學形式體系的數學推論。另一方面,它又是量子力學哥本哈根詮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互補性原理是獨立於量子力學形式體系的哲學詮釋,不確定性原理則是量子力學形式體系的數學推論和獨立於量子力學形式體系的哲學詮釋的某種混合。
  • 關於不確定性原理,海森堡錯了嗎?
    有觀點認為,不確定性的意思是這個世界具有某種我們無法確定的東西。但多數物理學家認為,不確定性是自然本身的一種固有性質。固有的不確定性是現代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海森堡的一個核心思想。他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表明,我們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所有性質。
  • 不確定性原理:人工智慧的哲學基礎
    科學大體可以分為三層,從下往上依次是:基礎科學、應用科學、前沿科學。人工智慧(及其近親人工生命、機器人學)屬於前沿科學的範疇,相對於已經發展了幾百年的成熟的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人工智慧僅有幾十年歷史,尚處於起步階段,遠未形成堅實的基礎和完整的架構。研究人工智慧,應該從哪裡入手?這是個問題。
  • 科普進行時:不確定性原理
    今天繼續跟大家談談《時間簡史》,《時間簡史》第三章內容講的是宇宙的膨脹跟冷言在第一章的時候講的宇宙演化過程有點相似,可以說是一種包含的狀態,所以冷言就不講第三章了,直接跳到第四章講一下不確定性原理。不確定性原理冷言在很久很久以前講溫度的時候講到過,就是一個微觀粒子我們不能同時很精確地描述它的位置與速度。
  • 費曼:科學的不確定性
    在這個系列講座的第一講裡,我將討論科學的本質,特別是要強調其中存在的可疑性和不確定性。在第二講裡,我將討論科學觀點對政治問題特別是對國家的敵人的影響,以及對宗教問題的影響。而在第三講中,我將描述我是如何看待這個社會的——我想說的是,一個從事科學的人是如何看待這個社會的,但這只是我個人的實際感受——此外我還將談到未來的科學發現有可能產生什麼樣的社會問題。
  • 不確定性原理—人工智慧的哲學基礎
    作者孫二林,節選自《不確定性原理——人工智慧的哲學基礎》來源:c3同學共創空間原文連結:https
  • 宗教和哲學還有科學在很早以前就有「關係」了!
    宗教和哲學還有科學在很早以前就有「關係」了!,給予加強塑造出神的意志,讓很多人去相信去神,這樣就形成了宗教,其實這麼說也是不對的,宗教只是一個人對於神的信仰,我們這些人並不能判斷它的對和錯,只能去信或者不信。
  • 科學和宗教的關係
    一些古老的問題,比如科學與宗教的關係等問題,仍然存在。我相信在這類問題上,我們面臨著和過去一樣的困境,但是因為專業的制約,現在人們很少公開討論它們了。但是長久以來,我對這個問題一直懷有濃厚的興趣,所以很想來討論一下。
  • 科學和宗教不能混為一談
    可是,近日在「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暨未來論壇年會」上,朱清時院士的這番解釋,就遭到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現任副校長潘建偉院士的否定。▲2017年未來科學大會 圖片來自新華社10月28日,潘建偉院士和來自北京、天津的中小學生對話,有學生問起如何看待「物理學發展到極致就是哲學,哲學發展到極致就是宗教」這個表述。
  • 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
    原標題: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   我們首先要說清楚科學是什麼,特別是科學有三個要素,然後馬上就會明白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了。   宗教和偽科學也都聲稱掌握或者揭示了規律,但是由於並不符合科學的另外兩個要素,所以和科學有明顯的區別。   科學的第二個要素是科學的精神,包括三個內容:質疑、獨立、唯一。   「質疑」其實是最基本的科學精神,也就是對於以前的結果、結論,甚至廣泛得到證實和接受的理論體系都需要以懷疑的眼光進行審視。但是「質疑」並不完全等同於「懷疑」,更不是全面否定。
  • 愛因斯坦談宗教與科學
    情感和渴望是人類一切努力和創造背後的動力,無論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些努力和創造顯得有多麼高貴。那麼,將人引到最廣義的宗教思想和信仰的情感和需求是什麼呢?只要稍作思考,便不難明白,使宗教思想和宗教經驗得以產生的乃是各種各樣的情感。在原始人那裡,喚起宗教觀念的主要是恐懼——對飢餓、野獸、疾病和死亡的恐懼。
  • 最深刻的物理定律之一: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究竟是什麼?
    大家好,今天主要和大家聊一聊物理學家海森堡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不確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學中的一個物理定律,但是由於不確定性原理與我們的常識認知有些相悖,所以不確定性並不是很好理解的,很多人、也包括像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物理學家一時間都很難認同它,但是不確定性原理卻並沒有因為質疑而湮滅,反而成為了是物理學上可能是最深刻的物理定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