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考綜合改革系列解讀⑤ 丨綜合素質評價,打破高考唯「分數論」

2020-12-13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訊 開展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並將其作為高考錄取的參考,是推進教育評價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

「江蘇省高考新方案對進一步規範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提出了明確要求,這也是江蘇省高考綜合改革的一項重要制度設計。」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說,高考新方案明確,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自我認識與生涯規劃等六個方面。

其中,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學生在愛黨愛國、理想信念、誠實守信、仁愛友善、責任義務、安全防範等方面的認知與表現。學業水平主要考察學生各門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情況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學生的健康生活方式、體育鍛鍊習慣、身體機能、運動技能和心理素質等。藝術素養主要考察學生對藝術的審美感受、理解、鑑賞和表現的能力。社會實踐主要考察學生的創新素養和在社會生活中動手操作、勞動技能、體驗經歷等情況。自我認識與生涯規劃主要考察學生加強自我認知、樹立專業志向、學會選擇課程、實現主動發展等情況。

為什麼要建立和規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有關專家指出,開展綜合素質評價,有利於促進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完善,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有利於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從過於關注學生成績向更加關注學生發展過程轉變,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和人才培養模式;有利於促進評價方式改革,轉變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的做法,為高等學校招生錄取提供重要參考。

綜合素質評價實施包括四個程序,包括真實記錄、整理遴選、公示審核、形成檔案。四個程序採用真實記錄方式,客觀記錄學生在綜合素質發展各方面的情況。學期或學年結束時,教師指導學生整理、遴選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動記錄和典型事實材料以及其他有關材料。遴選出來的材料,由學生本人確認,經學校審核後才能錄入省級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

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如何應用?有關專家指出,高中學校利用綜合素質評價,對學生成長情況進行科學分析,全面優化課程建設,引導學生發現自我、做好自我成長規劃,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成長。高等學校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要求,制定科學規範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並提前向社會公布,評價結果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在考生分數相同時,可作為優先錄取和優先安排專業的依據。在統一高考招生錄取、綜合評價錄取、高職院校分類考試錄取中,可依據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材料形成考生綜合素質評價等級或成績,並在考生錄取總成績中佔一定權重。經學生本人同意,其他社會機構或用人單位也可以通過學校或教育行政部門取得相關學生不具有隱私性質的綜合素質評價材料內容。

如何確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真實可信?江蘇省將建立健全材料審核、公示制度,抽查制度,申訴與複議制度,誠信責任追究制度,對弄虛作假者按國家有關規定給予嚴肅處理,確保綜合素質評價材料真實可靠。綜合素質評價是學生成長過程中重要活動記錄和典型事實材料的真實記錄,以事實材料為佐證,有據可查。用於招生使用的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必須進行公示,校級以上的獎勵在學校範圍內公示,公示時間5個工作日以上,最終結果須經學生確認。經公示無異議後由學生本人和學校相關負責人在網絡管理平臺上確認,學校最終審核把關。

記者 王拓

相關焦點

  • 問教丨綜合素質評價錄取,不要再陷入「唯分數論」
    *來源:騰訊教育(ID:qq_edu),作者:熊丙奇上海11校綜合素質評價錄取名單8月6日公布。本來,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是為了打破「唯分數論」,在高考分數基礎上,再關注學生的個性、興趣、綜合素養。要真正通過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打破「唯分數論」,建立多元評價體系,需要高校首先擯棄「唯分數論」,即便社會輿論依舊會比較各校綜評的投檔線,也應該以正確的理念,向社會公眾進行解讀,不要再炒作、聚焦投檔分高低、平均錄取分高低。在筆者看來,上海今年的綜合素質評價錄取,從往年的高考成績佔60%,調整為高考成績佔85%,就是某種程度的倒退。
  • 專家解讀高考改革:綜合素質評價會否流於形式?
    ● 學生自主選擇3個科目的成績計入總成績  ● 成績按比例分等級,破除「唯分數論」  ● 綜合素質評價將作為高校錄取的重要參考  12月16日,教育部網站發布《教育部關於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和《教育部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
  • 聊城中小學綜合素質評價改革走在前列
    頒獎現場打破唯分論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評價在會上,第三方評價機構負責人解讀了初一年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及成果反饋。據了解,在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期間,每位學生平均記錄77條。如進行學生綜合素養展示、開展主題教育月等活動,對孩子進行多元化評價,打破唯分論。學校還開設多元課程,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讓孩子們多元發展,完成從「分」到「人」的育人全過程。「比如,我們學校的楊依琳同學,在剛入校時,各方面表現都不突出,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徐俊峰說,但這個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強,學校請了專業的語言表演老師,給孩子們上課。
  • 清北綜合評價招生啟動,綜合素質評價進入高考錄取籃子還有多遠?
    清華北大作為國內頂尖高校,其綜合評價招生帶有更多的「掐尖生源」的性質,是兩校之間的人才爭奪戰,抑或是帶有對復旦浙大武大等次級高校的預防範舉措,我們不得而知。高校綜合評價招生啟動,是否直接代替原來的自主招生,與新高考改革的綜合素質評價又有何關聯,顯然後者才是家長和考生們關心的。
  • 教育部發布高考改革配套方案:量化綜合素質評價
    原標題:教育部發布高考改革配套方案:量化綜合素質評價  教育部昨天發布《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和《關於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按照意見,計入高考的3門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以等級呈現,位次由高到低為A、B、C、D、E。學生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
  • 問教丨中傳研究生教育改革,是破除「唯分數論」和「唯論文論」的...
    問教丨中傳研究生教育改革,是破除「唯分數論」和「唯論文論」的具體探索 作者:熊丙奇 發布時間:
  • 高考錄取方案改革:2020年高考成績只佔60%?綜合評價錄取或成主流
    也有很多網友反映:高考綜合改革正在推進中,這一舉措是不是在透露出以後高考錄取的新改革趨勢?是不是以後這種錄取模式會成為主流?其實,綜合評價錄取是改革後高考錄取的一個模式,這種模式依據統一高考的成績、學業水平考試的成績、學校的面試成績以及各中學對考生作出的綜合素質評價等多個方面,組成一種新的選拔方式。
  • 觀點丨劉磊明:從大眾視野看唯分數論評價改革
    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將「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正式定性為「頑瘴痼疾」,要從根本上解決。既然是頑瘴痼疾,意味著唯分數論既非誰之過,更非朝夕之功。自20世紀90年代實施素質教育以來,關於降低分數在基礎教育考試招生中優先性、唯一性的政策文件層出不窮,作為糾正「應試教育」,創新高考改革的主要方面得到廣泛聲援。
  • 綜合素質|綜合素質評價到底是什麼?高中生必看!
    綜合素質評價作為一個新詞,很多考生和家長還是不太明白,它對高考有什麼影響?綜合素質評價在什麼時候填寫?又由誰填寫呢?本文就為各位考生及家長一一揭開迷霧,讓您瞬間搞懂「綜合素質評價」~綜合素質評價到底是什麼?
  • 政策掃盲|綜合素質評價和綜合評價有什麼不同?一定要分清楚
    此項改革旨在改變傳統改變傳統高考中的「唯分數傾向」,用多把尺子「量」人才。綜合評價:綜合評價錄取是高考改革逐步推動後興起的新招生模式。這種模式依據高考成績、高校綜合測試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以及各中學對考生作出的綜合素質評價等多個方面,組成一種新的選拔方式,在這種選拔方式中,統一高考成績佔比原則上不低於總成績的60%。
  • 高考「唯分數」的形成機理與破解之道
    可見,「唯分數」的現象在我國由來已久。時至今日,高考作為我國大學招生最為重要的渠道,雖然歷經數次改革,尤其新一輪高考改革更是對「唯分數」現象採用了諸如「綜合素質評價」「選考科目等級賦分」「多元錄取」等改革措施,但其「唯分數」的特徵並不是短期就可破解的,「唯分取人」「應試教育」及「狀元熱」等典型現象依然存在,可以說問題在教育,根源在社會。
  • 上大學也看綜合素質評價?高考改革方案在制定中
    新的全國高考改革方案或將實行高考、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三位一體」。昨日,「全國中心城市第四屆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協作會議」在廣州召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高中處處長劉月霞在會上透露,作為新的全國高考改革方案重要內容的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當中。與此同時,在新的全國高考改革方案當中,綜合素質評價在高校招生錄取考試中也將佔有較高比例。
  • 教育部:推進高考綜合改革 2022年前全面實施新課程
    但是,當前普通高中教育還存在著素質教育實施不全面、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嚴重、唯分數唯升學率評價教育質量等突出問題,亟需通過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加以破解和應對。當前,普通高中教育正處於普及攻堅、課程改革、高考綜合改革三項重大改革同步推進的關鍵時期。
  • 湖北高考改革方案公布 錄取參考綜合素質評價
    湖北省首屆高中課改生將於今年迎來「新高考」。近日,省教育廳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與往年相比,「新高考」有四大變化。   據省教育廳介紹,「新高考」方案的具體變化為:仍以高考分數為主要錄取依據,但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提供給高校,在考生高考分數同等的條件下,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高校選拔新生的參考依據;高考考試內容根據課改後高中課程標準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試卷模式有微調,設置選考題供考生選做,反映了課改新要求;錄取中職生的高職統考,從公共文化課紙筆測試模式改為以專業技能操作考試為主,文化測試為輔,「技能高考
  • 怎樣看待綜合素質評價
    改革內容涉及高考理念、高考模式、考試內容和形式、招生錄取等方方面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高考改革。  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確定,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框架為「兩依據,一參考」。「兩依據」是指高校招生錄取依據的考生總分,由統一高考3科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科組成;「一參考」是指錄取時要參考考生在中學的綜合素質評價結果。
  • 山東聊城破解教育評價唯分數論,構建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新生態
    全文1600字,閱讀約需3分鐘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高考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統、明確的部署,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基本模式,
  • 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平臺?中考要和高考接軌啦?
    日前,從遼寧省2020年教育工作會上了解到,遼寧省從今年秋季入學的初一學生開始,實施多元化評價。從義務教育到大學階段全面推進教育人才評價改革,推進人才分類評價,克服「五唯」頑瘴痼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 多元評價 素質培養 新高考要用多把尺子「量」人才
    《通知》提到,「要進一步完善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制度……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改變簡單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方式。」此後,上海、浙江、北京等地區相繼啟動新高考改革。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14個省市成為新高考綜合改革試點。
  • 新高考來臨,綜合素質評價將影響高校錄取
    新高考來臨,綜合素質評價成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2018年9月起,河南、河北、山西、吉林、遼寧等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市、區)將進入高考綜合改革實施階段。兩根據一參考根據統一高考成績(語數外);根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6 科或 7 科中任選 3 科);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其中3+3的考試成績呈現方式也有一定變化,不單純以分數來表示,而是以等級進行區分。
  • 江蘇省高考綜合改革政策解讀50問
    為幫助廣大考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全面學習、系統了解、準確把握我省高考綜合改革的各項政策措施,我們組織起草了政策問答,對高考綜合改革所涉及的有關問題進行解讀,供大家參閱。我省高考綜合改革實行依據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積極推進高等職業院校考試招生改革。到2021年,初步建立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校考試招生制度。4.我省高考綜合改革的特點是什麼?一是遵循國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