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行業正在一場大變局中,ESG績效成為公司穩健經營的主要衡量因素之一,醫藥行業ESG信息披露水平還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根據商道縱橫對不同行業ESG的研究,2020年A股、H股高市值(指A股、H股市值前600的高市值公司)上市公司中,醫藥業上市公司ESG報告發布率為74%,而金融業、房地產業上市公司ESG報告發布率已分別達到94%、93%。
商道縱橫合伙人劉濤表示,中國醫藥上市公司在「創新化+國際化」徵程上必須考慮資本市場對ESG的日益關注,從理念出發加強ESG風險管理。在ESG方面取得良好的績效、贏得更高的評級,有利於企業在新時代成長為全球醫藥行業的領先者。
處於B級和BB級的公司累計佔比64.4% 僅有6家進入A級以上
近日,商道縱橫選取高市值的60家中國醫藥行業A股、H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其中45家公司的2020年度MSCI ESG評級結果已在MSCI網站上公開),對中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ESG評級現狀進行了分析。
分析結果發現,中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多數還處在B級與BB級,分別佔比為33.3%和31.1%; 11.1%的上市公司評級為A級;只有1家進入領先的AA級。
中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ESG評級呈穩定提升趨勢。在45家中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中,9家公司評級結果較上一年提升,21家公司級結果與上一年一致,5家公司評級結果較上一年下降。此外,有10家公司在2020年首次被評級。
從醫藥各細分行業看,醫療保健工具與用品業領先等級比例最高,生物科技業落後等級比例最高。具體來看,醫療保健工具與用品業1家公司為AA級,2家公司為A級;製藥業、生物科技業、醫療保健提供商與服務業公司最高評級為A級,分別有1家公司;2家處於MSCI ESG最低等級的公司均屬於生物科技業。
(圖片來源:商道縱橫)
中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在「腐敗及不穩定性、碳排放」議題中落後於全球同業
從披露的具體議題情況分析,中國醫藥行業部分上市公司在「產品安全與質量」議題領先於全球同業的表現,但在「腐敗及不穩定性、碳排放」議題中落後於全球同業,但這並不代表中國醫藥企業對相關議題不夠重視。
「實際上,我們接觸的中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普遍對環境管理非常重視,不僅建立符合ISO14000的環境管理體系,採取節能減排措施,而且還有部分公司參與了氣候變化行動,並正在建立公司內完整的ESG數據監測體系。我們認為中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優秀的部分並不落後於全球,例如三生製藥在MSCI ESG評級達到了A級,在CDP氣候變化評級達到了B-級,但中國醫藥上市公司中處於落後水平的公司也佔有絕大多數比例」,劉濤表示。
至於落後的原因,劉濤認為,一方面是中國上市公司對國際ESG評級的規則不了解,限制了公司將ESG管理實踐信息有效地傳遞給國際評級機構,所以中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應該提高ESG信息披露的質量,與國際評級機構關注的內容去對標;另一方面,多數公司對於氣候變化等重點議題不重視,缺少雄心勃勃的目標,ESG管理缺少高層的參與,也影響了ESG評級的提升。
提高ESG評級需要準確的認知ESG、有序的管理實質性議題
MSCI 針對不同行業會選擇不同的ESG評級議題。MSCI ESG評級中的醫藥行業劃分為「製藥、生物科技、醫療保健工具與用品、醫療保健提供商與服務」四個細分行業。對於醫藥行業,傳統觀點認為產品質量與安全是高實質性ESG議題,除此外,商道縱橫合伙人劉濤認為,中國醫藥上市公司還應該重點關注人力資本發展、研發創新、氣候變化議題,披露科研人員比例、學歷構成、員工流動率、溫室氣體排放等指標。
中國醫藥公司如何提升ESG評級?劉濤表示,「中國醫藥業上市公司提高ESG評級要從信息披露著手,以資本市場認可的方式披露與溝通。要做到這一點,公司應建立自上而下的ESG管理機制、規範ESG數據管理、明確的ESG管理績效目標。其次是要把公司各部門自發的ESG行為改變成為整體的有序管理,最後,行業內要樹立一批標杆企業,而新型科技醫藥企業最適合充當這個變革者的角色。」
此外,劉濤表示「除MSCI外,各類有影響力的ESG評級正在逐漸進入上市公司管理者視野,商道縱橫也持續對恒生、富時、CDP等多個ESG相關評級進行分析,希望期待幫助中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一起解決ESG評級方面的挑戰,提升ESG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