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說服某人做某事 你做的並不會比餐廳服務員更好

2020-12-25 199IT

我曾經因為在曼哈頓的一家壽司店給的小費太少而被趕出店門,但是根據英國的標準,我當時給的這個小費金額合適甚至還很大方,但在美國就顯得少了點。很明顯,各國小費文化習俗各不相同。但如果你是餐廳服務員,那麼你可以嘗試一些心理期刊中介紹的小貼士,拿到更多的小費。

當然小費的多少理應取決於服務的質量,但對14組研究的一項綜合評估發現,只有極個別的情況下,小費才和服務質量掛鈎,而其他的因素佔了很大的比重。

在1975年對飯店用餐者進行的一個分析報告表明,用餐團體人數越多,給的小費就越少。這項研究是由心理學家畢布·拉丹尼(Bibb Latane)主導的,他就是 讓「旁觀者效應」這一概念變得耳熟能詳的心理學家。這個時有爭議的概念認為對某一事件目擊者越多,就越不太可能有人願意站出來幫忙,例如目睹有人在大街遭襲擊的事件。

旁觀者效應也稱為責任分散效應,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期待別人承擔責任。在付小費的問題上,大家都會認為用不著他們給數目可觀的小費,團隊中的其他人會這樣做。但這也取決於具體的餐廳類型,例如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市(Columbus, Ohio)的煎餅屋(International House of Pancakes),團隊只給了大概餐費11%的小費,而單個用餐客人給了19%的小費,但是在相對更有品味的餐廳例如 Smuggler’s Inn,團隊和單個,成雙成對的用餐人員一樣慷慨大方。


服務員可以使用一些小伎倆提高小費收入。(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共同承擔餐費也是團隊用餐者給出更少小費的原因之一。當把每個人的份子錢全加起來的時候金額經常不足,這樣一部分小費實際上填充了這個短缺,這也是為什麼針對於團體客人,很多餐館會自動的算出一個加上小費之後的金額。

服務員無法控制他們所服務的團體人數的多少,但是他們可以採取其他一些伎倆獲得更高的小費。1978年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僅僅是保持微笑就可以獲得兩倍的小費。這個辦法行之有效的關鍵在於微笑必須真誠發自內心。

同樣的,在加利福尼亞南部的一家叫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的餐館進行的一項研究中,一半的服務員被要求在服務前向客人介紹自己,而另一半則不說自己的名字,而研究結果表明,告知客人名字的一組服務員得到了23% 的小費,而未告知的平均只得到15%的小費。

付款方法不同,獲得的小費也有可能不同。使用信用卡付費,人們傾向於給更多的小費。如果你是一位服務員,那麼你首先要確定僱主能夠把這個多餘的小費轉給你,然後再鼓勵客戶通過信用卡支付小費。

1995年做的一項很有趣但是從未發表的研究表明,只要客人知道可以使用信用卡付費,即便他們最後使用了現金,那麼也會留下更高的小費。當信用卡標示明顯可見的時候,即便參與研究的人員支付了現金,他們也會在小費上增加額外的4%。


服務員保持微笑可以獲得更高小費。(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最近幾年,心理學家們實驗了一些更為隱蔽的小技巧。法國心理學家尼古拉斯·古古恩(Nicolas Gueguen)和席琳·雅各伯(Celine Jacob)進行了多項關於小費的研究。他們發現,如果服務員穿著紅色T恤,女顧客給的小費數額不會發生變化,但是男顧客會給的更多。

這並不是首次性別差異出現在類似的研究中。在帳單上畫個笑臉,或者在背面寫一句謝謝更有助於女服務員,而不是男服務員,獲得更高的小費。

致力於消費者行為研究的米迦勒·琳恩(Michael Lynn)教授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畫笑臉這招在高檔餐廳是不合適的。他建議不如在帳單上畫個龍蝦。不過我覺得這對於忙忙碌碌的服務員可謂一個大的挑戰。在帳單裡加一張寫有小笑話的卡片也能產生作用。或者你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菜品的形狀上,因為心形的菜品往往比圓形或方形更能助你討得高額小費。

如果你夠勇敢,古古恩和雅各伯發現觸摸上手臂也能提高小費金額。20世紀80年代的研究發現,如果你要求某人做某事,並在某刻觸摸了他們的手臂,他們就會更有可能答應你。無論你是要求他們借給你10美分,籤署一份請願書或品嘗免費的比薩餅,他們會更容你答應你的請求。


世界各地小費文化各不相同,但是一些打動顧客的小技巧也能行之有效。(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輕輕觸碰可以體現你是一個善意的人,且關注於滿足客戶的需求。在那個法國教授進行的研究中,一些不知情的參與者獨自坐在布列塔尼( Brittany)海岸的瓦納(Vannes)小鎮的酒吧裡,那一天只有10%的客戶留下了小費。但如果服務員簡單地輕觸每一個客戶的手臂,詢問他們想喝什麼,付小費的人數上升到幾乎25%。

所以如果你是一位就餐者,你注意到女服務員穿紅上衣,向你介紹自己的名字,衝你微笑,給你端上一盤心形的菜時輕輕地觸摸你的手臂,帳單上畫著笑臉,夾著一張寫著笑話的小卡片,同時一邊揮舞著信用卡的標誌,那麼她一定學習了這項研究。當然,目前還沒有任何一項研究同時嘗試以上所有技巧,並且驗證是否小費能夠增加2%還是4%。

困難的是,雖然這些研究有對照組,並且是在真正的餐館,而不是在實驗室中進行的優勢,也就是生態環境有效性更高,在大多數情況下,服務員不可能無視他們所處的環境。因此他們知道他們的工作就是要觸碰客戶的手臂或者衝著他們微笑,這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其他行為,也可能有助於獲得更高小費。

但我仍然希望在我以前當服務員的時候能夠了解到這些研究成果。在一家人的小兒子拒絕讓父母嘗他碗裡的泡芙的時候,我曾經給這對父母提供了一些試吃的泡芙產品,而因此獲得了20鎊的小費。但這個數目的小費對那時的我來說並不常見。

http://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fut/2016/07/160719_vert_fut_the-mind-tricks-to-get-better-tips?ocid=socialflow_twitter

相關焦點

  • 「Twist one's arm 」,說服某人做某事
    「Twist one's arm」,意思就是給某人施加壓力,說服某人做某事,你可別理解成擰某人的胳膊。「Twist someone's arm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抓住某人的胳膊然後扭轉,如果你的胳膊被扭傷了,那就意味著你被說服了。
  • 教某人做某事用英語怎麼說
    教某人做某事的英文表達為teach sb to do sth。 其它類似短語還有: invite sb to do sth(邀請某人做事) persuade sb to do sth(成功勸說某人做某事) teach sb to do sth(教某人做某事) tell sb to do
  • 2013高三英語第一輪複習:寧願、想要某人做某事
    2013高三英語第一輪複習:寧願、想要某人做某事 2012-09-13 23:40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高中英語:表示「寧願、想要某人做某事」
    下列句型均可表示「寧願、想讓某人作某事」:would like sb.to do sth.
  • 讓某人做某事英語
    讓某人做某事的英文表達:let/make sb do sth或者是ask sb to do sth。例句:Let/Make him get his own cup of tea.(讓他自己去倒茶。)I'm bored.
  • 想要做某事傾向思維模型-行動不一定會產生真正意義的結果
    一、 什麼是想要做某事傾向大多數人都有需要行動的傾向,即使他們的行動是不必要的,也想要去做些什麼事情。比如我們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也傾向於提供解決方案,想別人解說我們的看法。解決問題總是從確保你正在解決實際問題開始。
  • 聽聽 你是否曾對某人某事耿耿於懷 不肯放下
    今晚我們來聊聊:你是否曾對某人某事耿耿於懷、不肯放下?最近我有個朋友在裝修房子,收房之後一部分業主都陸續發現了一些不滿。大家就拉了一個群,想要維權。朋友尤其衝鋒在前,被選為了群主。經過一段時間維權,大部分業主的訴求都得到了解決。唯獨朋友提出的一些條件,沒有被正式納入規程。
  • 不要「為了………」而去做某事,只有愛才能獲得喜悅
    無論做了何等好事,都不應該是「為了……」而去做某事,否則那做的這些事情都將只是你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去做的事情。為了某人而做,為了某事而做,那就是你在失敗時想要將責任推卸給對方,情勢或者其他原因找的藉口。
  • 這個表達「說服」的短語,比persuade還要高頻
    、說服某人放棄做某事、說服某人不要做某事例句1:I tried to talk him out of giving you the cold shoulder, but he didn't even want to hear your name.
  • 「你說服我了」用英語怎麼說?
    「你說服我了」用英語怎麼說?Talk to someone,和某人說話,這個詞組我們都很熟悉了。那如果稍微變換一下:talk someone into something,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只要很形象地想一想「into」,就大致可以猜到:talk someone into something:說服某人做某事。You talk me into it.你舒服我了。(好吧,聽你的。)
  • 說服心理學——說服別人的6個捷徑
    一種是中心途徑(contral route),簡單的說,就是理性地分析事情本身做決定;一種是外周途徑(peripheral route),通過一些淺層的、表面的、外周的信號去做決定。 理想的狀況當然是我們理性地權衡利弊之後再做出一個無比英明的決定啦。然而...嗯...你懂得。在紛繁雜亂的日常裡,人們往往通過一些經驗和捷徑就做了決定。
  • 初中英語語法:used to do 「常常做某事」還是「習慣做某事」?
    表示「過去常常做某事」,只表示過去和現在對比,暗示現在不做了。to為動詞不定式符號,後接動詞原形。I used to be afraid of dark.我過去常常怕黑。某人習慣做某事(這裡的used 是形容詞,表示「習慣的」。)I am used to gettingup early.我現在習慣早起。
  • 願你所有好的改變都是發自內心而開始,而不是因為某人或某事
    一個超強的人際吸引力,決定了你事業,愛情,友情,甚至夢想的際遇。而能夠最大效率做到這一切的,就恰好是一個個好習慣的不斷堆積。想要養成一個好習慣,真的不難。只要能夠跨出想要改變自己的第一步,無論是想要改變什麼,先跨出去,然後將這一行為不斷重複再重複,也許不到十天半個月的時間,就有了這麼一個好習慣。難得是堅持,堅持到有成效,堅持到更卓越。為何大多數人都難以做到堅持?
  • 九年級英語不能搞錯的35個考點,can't stop doing忍不住做某事
    更喜歡某事、prefer doing/ to do 寧願做某事 、prefer sth to sth. 同…相比更喜歡… ,prefer doing to doing 寧願做某事而不願做某事。2.take … to … 帶…去….。3.remind sb. of sb./sth.
  • 英語美文:記住我們為什麼做某事(雙語)
    Remembering why we are doing something   記住我們為什麼做某事   Sometimes I forget why I'm doing, what I'm doing.   有時候我忘了為什麼我在做,我在做什麼。   Have you ever done that?
  • 馬雲的無人餐廳,機器人效率比人快10倍,網友:服務員都沒得做了
    馬雲的無人餐廳,機器人效率比人快10倍,網友:服務員都沒得做了馬雲可以說是當今網際網路行業的領軍人物,從最開始的阿里巴巴,到淘寶,到支付寶,每一樣都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而現在,馬雲又把「無人」的手伸向了飲食領域,推出了「無人餐廳」。很多小夥伴們都覺得不可思議,難道連燒菜的廚師都不需要了?當然不是,做菜的廚師還是要的,但是負責送菜的服務員就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的「送餐機器人」。
  • persuade、convince、induce、 prevail含有「說服、使人相信」意思
    ●表示勸某人做某事或不做某事,常用結構:persuade sb. to do sth.persuade sb. not to do sth.1)Wepersuaded him to give up his adventurescheme.我們勸說他放棄他的冒險計劃。
  • 你還在用be good at去形容擅長做某事?
    🔻 如果形容別人擅長做某事做起事來絕不含糊你肯定首先想到be good at sth.做某事很擅長,毫不含糊 Slouch在口語中表示「無能的人」No slouch自然就是「不無能的人」也就是「能人」你這麼聰明對新事物又感興趣那你對新事物接受的能力一定很強
  • 餐廳服務員這個職業真的很低級嗎?
    很多人都不太看好餐廳服務員這個職業,感覺沒有學習要求門檻很低,只要是一個正常人都可以做的職業。是的,確實門檻很低,沒有學歷要求,沒有年齡要求,沒有經驗要求,只要知道怎麼把菜順利地端到客戶面前就可以了。但是每個職業都有每個職業的專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沒有哪個職業是可以被瞧不起的。
  • 您的服務員已下線……
    在國外餐廳準備點菜的時候直接招呼服務員過來Waiter~ waiter~咱也就不說了,畢竟前面也講過這樣「直呼其名」是非常不禮貌的……還有的同學下面一開口說的話不會讓對方感覺你是在要求他必須做某事比如 would/could 常用來緩和命令想要別人給什麼不直接用please give me xxx而是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