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按摩店疫後復甦趨勢明顯 麗江「助盲脫貧」讓客流短時內恢復至...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和昌煌正在給顧客按摩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曉慧 麗江攝影報導

12月份的麗江,旅遊進入了淡季。

座落於束河古鎮鹿苑路的和氏盲人推拿院,被傾瀉下來的冬季暖陽籠罩著,安靜而祥和。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驟然傳來。一位身穿黑衣的姑娘,著急地尋找著一位名叫和昌煌的盲人按摩師傅。

五天前,這位名叫小鷗的姑娘從上海出差至麗江,不慎將腰扭傷。當時,她從一個團購平臺上看到了和氏盲人推拿院,隨即,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前來按摩。不過一個小時的時間,原本因疼痛無法直立行走的腰竟然神奇地恢復到了扭傷前的狀態,甚至,出差期間的到處奔波以及搬運重物均沒有再出現異樣。如今,她想在返回上海之前再請和昌煌幫她進行一次鞏固治療。

據記者了解,和昌煌並非是位業界的老先生,相反,他不過是個年紀只有34歲的麗江小夥子。初見和昌煌,他靈動的眼神與正常人無異,根本看不出是個盲人。事實上,和昌煌的雙眼全盲,僅剩微微的光感。

結緣盲人按摩

23歲前,和昌煌與大多數麗江青年的人生差不多,快樂地玩耍、安心地讀書。不過,和昌煌從小成績優異,一直是周圍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高中就讀於古城區一中民族班,大學就讀於雲南師範大學物理專業。

如果不出意外,如今的和昌煌應該是一名讓人尊敬的人民教師,娶妻生子、安逸地生活下去。

和昌煌從小視力就不好,戴著800度的近視眼鏡才能看清東西。大三那年暑假,和昌煌想進行近視矯正手術,希望以此在畢業時增加更多的工作機會。然而,一紙「眼底黃斑色素變性」的確診單擊碎了他所有的夢想。醫生的話沒有給這個即將踏入社會的青年一點希望,「這是眼底疾病,以後會逐漸失明」。

23歲的和昌煌,被命運硬生生地打了一記耳光。正如醫生所言,和昌煌的視力越來越不好,2009年大學畢業之時,便成了他的失明之際。一個風華正茂、對人生有著期許和規劃的大學畢業生,還沒接受社會的洗禮,便敗給了無常的命運。

「那段時間對我來說,最難的就是找到以後的路,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能靠什麼養活自己。」失明後的和昌煌一度一蹶不振,他深深感覺到自己墜入深海,卻無能為力。

2010年11月,和昌煌的人生出現了轉機。當時,麗江古城區舉辦了盲人按摩培訓,和昌煌在古城區殘聯工作人員的動員下走出家門參加培訓。這是一個新的天地。在盲按班裡,和昌煌發現,很多人的情況比他更糟糕和嚴重,但心態都很好,都在積極樂觀地學習和生活著。

和昌煌覺得自己沒有理由再迷茫和消沉下去,他學會慢慢地去接納真實的自己、慢慢與自己和解,並開始系統地學習按摩保健課程。

培訓結束後,和昌煌開始了在按摩店打工的生涯,每月可有2000多元的收入。不過,為了更好地深入這個領域,和昌煌考取了北京聯合大學針灸推拿函授班,開始系統學習中醫理論。2014年,經過2年多的學習,和昌煌終於把畢業證書和全國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資格證書這兩塊硬骨頭啃了下來。自此,和昌煌成了麗江市學歷最高的盲人按摩師。

從師範大學畢業生到推拿按摩師,和昌煌感覺自己的人生經歷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

「助盲脫貧」

如果,和昌煌的事跡到此為止,已然算是個勵志的故事。然而,和昌煌並未就此止步。

和昌煌的按摩技術越來越好,得到了不少顧客的認可,但他不滿足,他想找機會到北京去學習推拿按摩技術,為此,每次發工資,他都會把錢攢起來,希望有機會可以實現這個夢想。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18年,在七星街愛心盲人按摩店工作的他被雲南省殘聯選拔推薦到北京按摩醫院學習了2個月的推拿按摩技術,就在那時,和昌煌萌生了自己開店為客人提供更好服務的想法。

從北京學習結束回到麗江不久,一個在束河古鎮開客棧、經常請和昌煌推拿按摩的老客戶了解到他想開店的想法後,騰出了一部分自己位於束河古鎮客棧的門店,與和昌煌合作開起了和氏盲人推拿院。如今,推拿院運營了兩年半,和昌煌的收入比打工時翻了幾十倍,並且,聘請的員工同為殘疾人。從盲人學徒,到技藝熟練的按摩師,再到開店做老闆,和昌煌用了8年的時間。這8年來,他從跌落谷底的青年,變成了成熟穩重的納西男兒。

座落於束河古鎮鹿苑路的和氏盲人推拿院

不過,今年突發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和昌煌感覺到心裡沒底。因為,疫情使得盲人按摩門業成了重災區。這些問題,麗江市殘聯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很快,他們建立起了一套針對盲人按摩店的的臨時補貼救助機制。

5月20日,麗江市殘聯與市盲協會共同發起了「助盲戰疫」愛心活動,面向市內23家規範化建設盲人按摩店發放了「助助盲愛心卡」,以派髮結合銷售的形式發向社會。也就是說,客人只需花29.9元錢便可享受到價值80元的按摩服務,其中,每張卡麗江市殘聯補貼30元。

「助盲戰疫」愛心活動時發放的「助助盲愛心卡」

麗江市盲人協會志願者郭靜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活動截止到10月15日國際盲人節之時,派發出去的2300張「助助盲愛心卡」,已收回1700多張,眾多社會人士持卡走進盲按店進行消費,這些活動不光激勵了眾多盲人按摩店積極自助,同時,也讓盲人按摩行業的規範化建設事業走進了市民的視野。

疫情至今,麗江市23家盲人按摩店只關閉了一家,不久後,又開了一家新店。至此,盲人按摩店的數量依然維持在23家。同時,大部分盲人按摩店的客流量在短時間內就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據記者了解,「助盲脫貧」是具有雲南辨識度的殘疾人脫貧攻堅品牌。早在2016年初,雲南省殘聯、省扶貧辦、省民政廳、省人社廳就共同組織實施了雲南省「助盲脫貧」行動,由政府出資,依託企業培訓扶持貧困盲人,在「十三五」期間,培訓扶持貧困盲人示範帶頭人10000人,扶持建設500家盲人規範化按摩店。

相關焦點

  • 廣西玉林市助盲脫貧2019年盲人按摩培訓班開班
    玉林市助盲脫貧按摩培訓班開班2019年8月29日,玉林市盲人按摩培訓班在玉林華港職業技術學校(暨玉林市首批國家級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開班。助盲脫貧按摩班學員在學習按摩技能近年來,玉林市殘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的重要指示要求,針對貧困視力殘疾人就業創業難的實際,多措並舉,加大對貧困視力殘疾人就業創業幫扶服務
  • 瀋陽盲人按摩師迎來聲控助手,AI是什麼?也太方便了吧!
    03「不明覺厲」的AI遇到盲人按摩師「小度小度,關閉窗簾」店內的盲人按摩師只需用語音輕輕喚醒,即可控制店內的燈光亮度、空調溫度、窗簾以及加溼器的開關這家位於瀋陽繁華街區大悅城的興瑞中醫盲人按摩店,有90平米、3個房間、5位盲人按摩師。成立一年多時間以來,一直以精湛的按摩手藝深得顧客的喜愛,此次人工智慧新助手——小度人工智慧音箱加盟的同時,對店內的窗簾、燈光、空調、加溼器等設備進行了對應改造。
  • 他雙目失明 卻從這家按摩店走出「光明路」
    位於文山市區的「善境堂永生盲人按摩診所」是文山市第一家、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一家盲人按摩院,也是「文山州盲人按摩實訓基地」。今年47歲的尹劍龍是該院的創始人。患先天性白內障導致雙目失明的他已有27年的按摩從業經歷。高中畢業後尹劍龍去到廣東打工,當拿到第一份工資的時候,他忍不住大哭一場。
  • 消費恢復趨勢觀察報告:五一奶茶店人氣暴增,相比清明節客流翻倍
    特別地,奶茶店的客流熱度表現出了一路飆升的勢頭,「報復性嗜甜」可能比廣泛期待的「報復性消費」要來得簡單直白。 宅在家中被迫下廚,廚房成了人們的新樂園,即使現已復工,菜譜類App仍有較高留存,開火做飯成為了認真生活的表現之一。「你餓不餓,我煮碗面給你吃」取代了一部分「突然好想吃雞翅,不如我們點個外賣吧」的飲食習慣。
  • 麗江首個盲人女大學生這樣追夢
    父母不願意看到她消沉下去,經多方打聽後,於2017年把她送到昆明華夏中專盲人按摩培訓班。三個月的培訓結束後,王燕還想進一步學習提高自己,於是到昆明市盲啞學校讀中醫康復專業。當父母聽到她要考大學的消息,起初堅決不同意,因為擔心繁重的學習讓她的眼疾惡化,希望她中專畢業後回家鄉開個按摩店能自食其力就行。王燕渴望像正常人一樣上大學,她的堅持最終打動了父母。 王燕每天除了吃飯和睡覺的時間,抓緊時間爭分奪秒學習,自學高中課程,上網買網課。英語、語文、數學、化學、生物(解剖)、物理,每一門課程學起來都不容易,一遍遍地聽網課和做題。
  • 購物中心如何「搶奪」疫後第一波客流?
    但疫情終將會過去,伴隨著復工復產步伐的加快,購物中心往日的客流也將會恢復。短暫的休整,是在蓄力,未來的購物中心必定迎來新的增長。在這個迎接復甦的關鍵節點,商場該如何提前「備戰」,以搶奪疫後的第一波客流?疫情結束後,又該如何根據消費變化與行業新趨勢,做出相應的改變與調整?
  • 鹽田街道這家盲人按摩店收到了防疫關愛禮包,原來是……
    5月20日是一個特殊而充滿愛的日子,深圳獅子會鹽田服務隊10餘人帶著生活大禮包來到了位於鹽田街道轄區東海麗景花園一樓的盲人按摩店,為店裡10多名殘疾人送上了關愛禮包和防疫物資。盲人按摩店老闆動情地說:疫情期間政府沒有忘記盲人這個特殊群體,定期安排工作人員上門探訪,解決了很多實際困難。獅子會成員慰問了解盲人群體工作生活情況。
  • 盲人按摩店內一男子順走手機 監控看得一清二楚
    新民晚報訊(記者 徐馳 通訊員 薛亮亮)自以為盲人按摩師由於視力障礙難以察覺,男子心存僥倖順走手機,殊不知這一切都被店內監控記錄得一清二楚。12月9日,中山派出所接到轄區一家盲人按摩店員工報案稱,放在店內前臺的手機被盜。
  • 河北省「我是你的眼,帶你看世界」文化助盲志願服務項目
    項目概述及亮點成效:  秦皇島圖書館於2003年成立河北省首家盲人圖書室,並開展「我是你的眼,帶你看世界」文化助盲志願服務。十六年來,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不斷購進先進設備,培育了300人的註冊志願者隊伍,逐步發展成為科技含量高,有一定規模的盲人信息交流平臺和盲人讀者的精神家園。  秦皇島圖書館始終堅持「一送二建三代四免」的立體化文化助盲志願服務,即:送書到家、建立圖書流動站、代購盲人用品、免費助盲服務。
  • 文山州這個盲人按摩師
    反覆考慮後,他回到雲南,先後到麗江、昆明等地邊打工邊考察。 2003年,他辭去昆明的工作,鼓足勇氣再次回到丘北創業,在縣城開辦了屬於自己的「永生盲人按摩診所。」這次創業,尹正龍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生活逐步富裕的家鄉父老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對盲人按摩的保健治療效果也有了更多的認識,光顧按摩店的顧客逐步增多,收入也逐漸增加。
  • 兩個90後 一對盲人夫婦 按摩「按」出幸福路
    李文和吳錦小兩口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首席記者 李 釗 通訊員 胡瑞琪 文圖閱讀提示|昨天一大早,記者走進正陽縣錦文盲人按摩店,見一樓大廳掛滿了錦旗,老闆娘吳錦樂呵呵地在吧檯招呼著在縣殘聯的指導和幫助下,她來到鄭州康利針灸推拿學校學習針灸按摩技術。畢業後,她在鄭州、深圳等地打工謀生。打工期間,她遇到了大她一歲從小眼睛有殘疾、視力不到0.1的洛陽小夥李文,兩人相識、相知、相愛。2013年,他們二人回到吳錦的家鄉正陽縣創業,開了這間充滿愛意的錦文盲人按摩店。
  • 假日消費回暖明顯 銀泰新零售率先釋放消費復甦訊號
    重啟之後,典型線下場景的恢復程度究竟如何?不同城市、不同場景是否存在不同特點?能否在行為表現中感知到些許背後的心態和動因?5月27日,友盟+聯合高德地圖、銀泰百貨等合作夥伴打造了《消費恢復趨勢觀察》報告,洞察線上線下行為大數據,探究消費恢復的趨勢,觀察疫情後的新世界。
  • 透過亞博科技中期業績看疫後國內彩市的復甦及新機遇
    彩票遊戲及系統業務同比增長25%,彩票硬體、分銷服務二季度復甦跡象明顯從分部業務來看,彩票遊戲及系統業務成報告期內最大亮點,收入不降反增。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彩票遊戲及系統收入約2338萬港元,同比增長25%,二季度更是大漲近51%至1745萬港元,目前佔比超過53%,是公司重要業務板塊之一。
  • 在盲人按摩店被按成肌肉粘連 相關部門:可向殘聯或消協舉報
    他要求店家拿出從醫資格證書以及營業執照,卻發現這家店根本沒有這兩樣起碼的「做生意之本」。他諮詢,和盲人按摩店發生糾紛,是否能夠直接維權呢?    據了解,12月27日上午,劉先生在齊河縣開發區一家盲人按摩店內做按摩,由於事先告訴按摩技師,自己的腰不太好,所以要求技師著重按摩腰部。「按摩的時候沒有太多感覺,腰上有點疼,我以為這是正常反應,就沒太在意。」
  • 「五一」假期富陽鄉村旅遊復甦趨勢明顯
    △新沙島 ■ 全區接待遊客32.75萬人次,鄉村旅遊復甦趨勢明顯 今年「五一」假期是近年來最長的,加上天氣晴好
  • 固始縣盲人夫妻學習按摩,靠雙手重拾生活信心
    隨著脫貧攻堅戰集結號的吹響,2016年5月,固始縣自然資源局開始對口幫扶趙崗村,在走訪調查中,局長曹志海來到了這個特殊的貧困戶家中,聽著盲人夫妻倆的哭訴,看著他們期盼的面孔,讓他立即決定自己承擔起這個深度貧困戶的幫扶,儘快讓這個盲人家庭從痛苦中解脫出來,走向光明美好的生活。從此,曹志海的心裡便多了一份牽掛,李加華一家則多了一個「空降」的親人。
  • 快餐店營業額恢復五成多:有燒烤店可日賣萬串,正餐類餐廳客流少
    濟南一些燒烤店營業額恢復到七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雲鶴 攝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好轉,各地餐飲逐漸復甦,今年3月初,濟南逐步放開堂食,如今已有月餘。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走訪濟南市十餘家餐館發現,餐飲復工以來,燒烤業備受追捧,偏快餐類、主打年輕時尚類的餐飲復甦較快,營業額恢復至五成以上,而正餐類恢復速度相對較慢。
  • 一二線城市mall客流「遲到的開年」,還是來了丨WIN DATA研究
    ▌東莞、成都、杭州商業預計復甦較快,北上廣深穩步「回暖」東莞、成都、杭州確診病例均在200例以內,且治癒率高,死亡率低,民眾恐慌程度較低,對商業復甦信心較高;四個一線城市雖確診病例數量較高,居民對出門消費仍較為謹慎,但購物中心已逐步恢復正常營業時間、恢復有序堂食,為後續穩步復甦做足準備。
  • 盲人按摩師 用愛築夢37載-按摩,盲人,手藝,自己,hellip,-佳木斯...
    由於長期依靠聽覺,盧亞全的聽力比正常人更加敏銳,店內的顧客只要來一回,他就能記住這個人的聲音,甚至是腳步聲。  意外受傷刻苦學藝  今年60歲的盧亞全從事按摩已有37個年頭了。盧亞全家中有六個孩子,他排行老三。在他三歲的時候,不小心被樹枝碰傷了左眼,導致眼睛漸漸失明。上了小學後,盧亞全學習比其他同學刻苦,成績也很好。
  • 4位基層殘疾人和助殘代表談脫貧心得:身殘志不殘 敢於創奇蹟
    10月16日,4位來自基層的殘疾人河南省桐柏縣付樓村黨支部書記李健、雲南省騰衝市的謝侶、黑龍江省蘿北縣太平溝鄉石虎溝村村民劉洪霞和助殘代表河北如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賈茹做客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廳,講述他們的脫貧故事。  李健原來是村裡的電工,在一次檢查變壓器時腳底梯子一滑,右手不小心抓到了高壓電上而失去了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