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皮影戲亮相柏林少年宮木偶劇節

2020-12-16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柏林11月26日電(記者田穎)在德國第22屆柏林少年宮木偶劇節上,來自中國的4場皮影戲24日和25日在柏林少年宮上演,當地孩子得以親密接觸這一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中國民間傳統藝術。

  木偶劇節期間,柏林少年宮大廳內熱鬧非凡。參演劇團各自搭起戲臺,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時間表輪番演出,觀眾一天內可欣賞多個劇目。眾多年輕父母帶著孩子前來參加木偶劇節的活動。

  北京泓羽皮影劇團今年受柏林中國文化中心邀請參加木偶劇節,劇團帶來了《龜與鶴》《烏鴉與狐狸》和《哪吒鬧海》等兒童皮影戲,分兩天上演。

  兩天的皮影戲演出吸引了大量孩子和家長觀看。孩子們雖然聽不懂中文臺詞,但一個個都目不轉睛地盯著幕布,並隨著劇情不時發出笑聲。他們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席地而坐,還有的站在一旁,時而看著幕布上演繹的故事,時而跑到幕布後面觀看演員們操作。

  演出結束後,小觀眾們圍著謝幕的演員,近距離觀賞和觸摸皮影人偶,並和演員們合影留念。

  據柏林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陳建陽介紹,這是文化中心第五次邀請國內劇團參加木偶劇節,北京泓羽皮影劇團此行還走進柏林夏洛滕堡區的小學校園演出皮影戲。

相關焦點

  • 湖南木偶皮影亮相全國曲藝、木偶劇、皮影戲優秀劇(節)目展演
    11月11日至12日,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參加全國曲藝、木偶劇、皮影戲優秀劇(節)目展演。皮影戲《龜與鶴》演出後臺。皮影戲《龜與鶴》劇照。紅網時刻11月11日訊(通訊員 謝昕婷 記者 秦芳)11月11日至12日,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的皮影戲《龜與鶴》和木偶劇《小放牛》,先後亮相福建省泉州晉江戲劇中心木偶劇場,參加全國曲藝、木偶劇、皮影戲優秀劇(節)目展演。木偶劇《小放牛》和皮影戲《龜與鶴》都是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的經典劇目。
  • 孝義皮影戲在西安耀眼亮相
    黃河新聞網呂梁訊(李竹華)12月5日,由西安城牆管理委員會和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在擁有1400餘年深邃歷史文化的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開幕。當日,孝義市皮影戲第八代傳承人、省級非遺傳承人、孝義市皮影木偶藝術研究會會長侯建川,用熾熱匠心與精湛技藝在碗碗腔伴唱下,為現場專家和八方來客以及市民遊客,展示了孝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皮影戲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的皮影文化魅力。
  • 「湖南木偶皮影戲進社區」:60場表演輪番進行
    10月12日晚,「託起明天的太陽 ,弘揚民族文化----湖南木偶皮影戲進社區」公益演出,在長沙市雨花區新星小區啟動。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的演員,為小區的居民送去精彩演出。  10月12日晚,「託起明天的太陽 ,弘揚民族文化----湖南木偶皮影戲進社區」公益演出,在長沙市雨花區新星小區啟動。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的演員,為小區的居民送去精彩演出。
  • 湖南木偶皮影戲傳承創新 為古老藝術開拓新市場
    通過組織各種惠民展演來宣傳木偶皮影藝術,並通過創新管理機制和營銷手段積極拓展木偶皮影戲演出市場,使湖南木偶戲與湖南皮影戲這兩項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古老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張帆表示,體制未變、機制全新,這裡的「新」是指觀念上的更新,管理上的更新。  傳承中心在分配製度上制定了「演出項目負責制」和「藝術生產項目負責制」。
  • 皮影戲、兒童劇、木偶戲伴您過節
    由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創作的皮影戲 《哪吒與三太子》, 將於2020年1月1日和1月5日 根據傳統神話劇《哪吒鬧海》 改編的皮影戲《哪吒與三太子》, 講訴的是龍王強搶童男童女,
  • 中國皮影戲的歷史與演變
    皮影戲是現代電影的前身,是一種戲劇性的講故事的遊戲,其中,由動物皮革形狀製成的剪影被投影到白色屏幕上。表演者在演唱故事的音調和文字時,操縱屏幕後面的皮革角色木偶和光源。講故事通常將中國歷史和文化融合在一起,並受到兒童和成人的共同慶祝,伴隨著奇特的音樂,融合了中國豐富的歌曲和文字文化歷史。戲曲,講故事,美術和歷史作為皮影戲合而為一。所使用的皮影戲通常由透明塑料,水牛和驢皮製成。有才華的中國藝術家將設計的複雜輪廓雕刻到所選的材料上,然後將它們染成鮮豔的色彩。接頭採用輕螺紋製成,可靈活移動。
  • 中國福利會少年宮
    「星期木偶」國慶專場演出 「星期木偶劇場」為孩子們推出了一系列面向低幼年齡兒童的優秀木偶劇目,有《幫助別人最快樂》、《蛤蟆與鵝》、《聽話的媽媽》、《五彩小小雞》、《板凳上的釘子》等,並對廣大小朋友們免費開放,深受孩子們和家長的歡迎。
  • 非遺博覽會的濟南元素:皮影戲、魯繡、泥塑等5項非遺項目亮相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實習生 魏楚夢10月24日,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進入了第二天。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濟南皮影戲、泥塑兔子王、賈家窪村傀儡戲等5個非遺項目參加了本屆博覽會線下展覽。
  • 法媒:中國的皮影戲正失去觀眾
    法新社7月8日報導,原題:皮影戲在現代中國艱難生存令中國人著迷的皮影戲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但它的未來卻正受到現代化進程的威脅。觀看皮影戲曾是很多北京人學生時代最為幸福的消遣時光。皮影戲到上世紀80年代初曾一度得到復興,並在201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人看來,皮影戲就是電影的始祖,而在漢語裡,「電影」一詞就是「電動的影子」之意。但如今,電子遊戲、電影和電視都在爭奪那些「黏在」智慧型手機上的觀眾,皮影戲正在慢慢失去觀眾,演員們也艱難地維持生計。
  • 皮影戲的困境與出路:曾是中外文化交流先驅
    據專家研究,皮影戲影響了中國地方戲曲的發展。評戲的創始人程兆才先生就曾把皮影的唱腔引進到評戲當中,著名評劇劇目《花為媒》中的核心唱段「報花名」就是脫胎於唐山影調音樂。一些電影史家認為中國古老的影戲是電影發明的先驅,「有聲電影的來源,不能不崇拜中國影戲為開山祖。」足可見中國皮影藝術在世界藝術史上的地位。  皮影戲還是諸多藝術品種中走出國門進行文化交流的先驅。
  • 皮影戲《西遊記 獅駝嶺》 周末將在寶貝劇場上演
    8月18日、19日,「第二屆中國兒童戲劇節·濟南第四屆親子劇節」在位於經五路223號的寶貝劇場,舉行了第六部劇目的演出——青島市話劇院為觀眾帶來世界著名童話劇《小飛俠》。由共青團山東省委聯合本報舉辦的「花YOUNG年華歡樂送」青少年公益文化行動,邀請貧困家庭的孩子,來到寶貝劇場觀看演出,不少孩子第一次零距離接觸舞臺,高興興奮,現場熱鬧非凡。
  • 中國家電創新成果亮相柏林國際電子展
    中國家用電器創新成果推介活動6日亮相第59屆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旨在以電子展為平臺將更多中國家電創新成果推向世界舞臺。第59屆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當天在柏林展覽中心正式拉開帷幕,吸引了包括約770家中國企業在內的全球1939家展商參加。TCL、海爾、長虹、美的等中國知名家電品牌紛紛攜最新產品和技術亮相電子展。新華社記者單宇琦攝
  • 「湖南文藝抗疫」端出文化大餐 木偶皮影戲首次集中推出線上免費觀看
    (木偶劇《留守大山的孩子》截圖。)華聲在線2月12日訊(記者 賴泳源)抗擊疫情還在繼續,不少孩子們通過網課的形式學習知識。如何讓他們在學習之餘,感受不一樣的藝術薰陶呢?近日,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製作了抗擊疫情的木偶短劇,還首次集中把優秀木偶皮影劇目搬到線上,邀請觀眾免費觀看。今天下午,華聲在線採訪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副主任馮微,讓她講講文藝抗「疫」的故事。木偶皮影戲,是一門古老的傳統藝術。在一代代文藝人的努力下,湖南木偶皮影戲得到傳承與保護。
  • 《新木偶奇遇記》17、18日中國木偶劇院演出
    中國木偶劇院用孩子們喜愛的藝術形式、全新的道具布景和服裝,經典的人物形象,把這一經典故事搬上了大舞臺,讓孩子們喜歡上了小匹諾曹、爸爸傑佩託。舞臺上演員惟妙惟肖的表演,讓觀眾看到小木偶的曲折成長,看到了憲兵隊長、馬戲班主的狡詐,和小木偶們一起體驗成長的故事。
  • 湖南木偶戲精彩亮相「國際木偶劇藝術節」
    新湖南客戶端5月30日訊(通訊員 袁思蕾)今天,記者從省文化廳獲悉,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藝術團於5月28日受邀訪問摩爾多瓦出席國際木偶劇藝術節,並在當地木偶劇院舉辦慶祝中摩建交25周年專場演出。
  • 各種戲曲、皮影戲、木偶戲,少唱多唱,奢靡汴京都市藝術表演盛開
    構蘭有很多種表演,如戲劇,諸宮調,木偶戲,皮影戲,雜技,講歷史等。這些演出一年四季都很受歡迎,幾乎到處都是演出場地,當他寫下市民在這裡度過的盛大時刻時,他說:「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此。」「兩個手廝挽著,正投桑家瓦子。
  • 廈門「木偶世家」以布袋木偶戲演繹「掌上大乾坤」
    詹皓晶熱愛戲劇藝術,熱愛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學習畫木偶臉譜與刺繡都是她主動要求的。2016年,她參加國家藝術基金皮影戲工藝與創作培養工程,同班的都是皮影戲藝術家,有的甚至已是省級工藝大師。但她非常努力,從磨刀學起,最後雕刻了6件作品參加展覽,其中2件還是她自己創作的。
  • 東莞莞城英文實驗學校--「木偶」再遇玉蘭
    《木偶奇遇記》 東莞莞城英文實驗學校原創兒童音樂劇《木偶奇遇記》再「遇」東莞玉蘭大劇院,獻禮第六屆中國·東莞音樂劇節!第六屆中國·東莞音樂劇節於2018年10月拉開序幕,以「不忘初心,精彩前行」為主題,進行多種劇目展演活動。
  • 孝義皮影戲:從三晉大地走進世界舞臺
    孝義皮影戲時代久遠,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據孝義皮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皮影戲)第八代傳承人、孝義市皮影木偶藝術研究會會長侯建川介紹,孝義皮影起源於戰國,發展於宋金,鼎盛於明清,一直流傳至今,因其在山西省孝義地域流行,故名孝義皮影戲。
  • 古藝有新姿,眾生萬象一線牽——泉州提線木偶戲亮相2020年戲曲百戲...
    為了讓戲曲百戲(崑山)盛典這一中華戲曲大家族的「大團圓」更為完整,今年百戲盛典新增了木偶戲、皮影戲展演。泉州提線木偶戲作為我國不間斷傳承史最長、文化積澱和藝術積累最為豐厚的傀儡戲劇,代表全國木偶戲參加了盛典。  七出折子戲,驚豔崑山  「英雄蓋世氣幹雲,金戈鐵馬佐聖君。妖魔鬼怪皆喪膽,華夏江山萬古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