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端午節啦
朋友圈出現了很多曬粽子的吃貨
作為吃貨省的大廣東
粽子當然也是五花八門的
現在來考考大家
廣東到底有哪些特色粽子?
1
鹹肉粽
廣東最常見的粽子就是鹹肉粽了。鹹肉粽呈三角形,餡料豐富,有鹹蛋黃、香菇、肥豬肉、雞肉、瑤柱等等。光是想想就讓人流口水啦~
▲以香菇、鹹蛋黃為餡料的鹹肉粽。
▲切開後的鹹肉粽露出鮮香的肉餡。
2
肇慶裹蒸粽
肇慶裹蒸粽是廣東肇慶的特產,製作過程非常講究。冬葉要色綠葉香,肉餡要肥瘦相間,還要加五香粉、麯酒作調料。正因如此講究,蒸熟後的粽子清香撲鼻,入口餡味醇香、肥而不膩。
▲選用肥瘦相間的豬肉作餡,肇慶裹蒸粽肥而不膩。
3
高州梘水粽
傳統的梘水粽不加任何餡料,只在糯米中拌入一些梘水。如今有的還會加入蓮蓉或豆沙,豐富口感。梘水粽不僅清爽好吃,還非常健康,可以平衡人體酸鹼度,祛溼健脾。
▲梘水粽代表粵西風味,高州梘水粽在其中非常有名。
▲豆沙餡的梘水粽。
4
客家灰水粽
客家灰水粽被稱為「最寡淡」的粽子,製作時要把糯米浸泡在過濾的豆苗灰水裡,再用尖竹葉包裹,不放任何材料。所以很多人第一次吃可能會覺得一點味道都沒有,甚至帶有些許的苦澀,但是偷偷告訴你,蘸了白糖之後吃,你會上癮的~
▲採摘的布荊,晾曬乾燥後可用來製作灰水粽。
▲客家灰水粽煮好後帶有金黃色,吃粽子的時候用糖油淋於去葉的涼粽上,或直接拿涼粽蘸糖油吃。
▲包好的灰水粽用杆草細繩紮好,放鍋裡煮1—2小時就可以品嘗了。
5
道滘粽
道滘棕是東莞道滘的特產,被譽為「天下第一粽」。道滘棕味道濃鬱,這源於它的餡料豐富、調料多樣,製作時還需要加入蒜蓉、沙姜、五香粉等調味品呢~
▲包裹好的道滘棕。
▲蒸熟後的道滘棕,色澤清亮、餡料豐富。
6
珠海鬥門粽
鬥門粽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是長條形的,體形也比較大,一個粽子有七八兩重。每逢端午節來臨之前,鬥門人都喜歡把自家製造的粽子送給街坊,人情味十足。
▲將包好後的鬥門粽紮緊。
▲製作鬥門粽所需要的配料。
▲蒸熟後的鬥門粽。
7
潮州鳳凰枕頭粽
枕頭粽,顧名思義,得名於枕頭般的形狀。枕頭粽可能算是最重的粽子,每隻有五六斤重,往往一家人一起吃一個就夠了。
▲一個個枕頭粽像小枕頭一般,依次排列。
▲枕頭粽個大餡多。
8
潮汕雙烹粽
雙烹粽在潮汕地區極富盛名,雙烹粽之所以稱為「雙烹」,在於餡料由三分之一的甜餡和三分子二的鹹餡組成。說到粽子的複雜性,在雙烹粽面前,甜黨和鹹黨還有啥好吵的?
▲雙烹粽的形狀非常特別。
▲潮汕雙烹粽甜味鹹味具備,口感豐富。
9
中山蘆兜粽
中山蘆兜粽可以稱為「最耿直」的粽子。製作時需要把糯米、燒腩肉、鹹蛋黃等的材料分層放入卷好的蘆兜筒裡,再用圓水草綁紮。
▲將煮好的蘆兜粽切成小塊食用。
▲製作蘆兜粽需要將糯米等材料放進卷好的蘆兜筒裡。
10
清遠駝背粽
駝背粽是清遠著名的傳統小吃,其包裹是兩頭扁平、背面中間隆起的形狀。因為形狀酷似一個駝背娃娃,因而叫「駝背粽」。
▲駝背粽的製作方式非常特別,包「駝背粽」前,要先將糯米洗淨後泡3個小時左右;餡料也要先醃一下,這樣才能入味。
▲在包的過程中,將兩片粽葉折成漏鬥狀,舀入適量泡好的糯米,然後放上餡料,再舀入適量的糯米,包合後以粽繩紮緊,通常選用鹹水草來捆綁。
11
雷州鴨乸粽
在濱海城市湛江,每年端午節,除了海上「扒龍船」的習俗以外,吃「鴨乸粽」(乸,音nǎ)也是必不可少的節目。「鴨乸粽」,因狀如鴨子而得名,也叫「鴨乸稞」或「鴨母粽」,是湛江雷州、徐聞等地的一大特色。
▲「鴨乸粽」最大的特色當然是在於奇特的鴨子形狀。
▲正宗的「鴨乸粽」要用簕古葉來包。新鮮的簕古葉不僅可以包住粽子的原味,吃粽子的時候還能嘗到簕古葉的清香。
▲能將葉子編織成「鴨母」形狀,匠人的手藝可見一斑。
12
臺山粽
臺山粽子,外形成四角多邊形,臺山粽屬廣府白粽的一種。粽子內置豐富的餡料,粽子葉卻被裹得嚴嚴實實,緊得連粽子角都是扭的,故此又叫扭角粽。
▲臺山粽的餡料也很特別,餡料裡的半肥豬肉是關鍵,裡面放了一種用鹽醃過的紅欖香草中草藥,藥名「紅絲線」,有清肺止咳、散瘀止血的功效。
各式各樣各種風味的粽子
把各地的風土人情也包了進去
廣東這麼多種粽子
你最喜歡哪一款呢?
來投一票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