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轉變 產業轉型 城市轉身
吉林遼源 老家底亮出新招牌(全面振興再出發)
本報記者 嶽富榮 祝大偉
在吉林省遼源市電子商務園區的展臺前,玫瑰、糖果、蛋糕等禮盒不時吸引著參觀者的眼球。「這些栩栩如生的玫瑰花、糖果,都是用襪子摺疊的手工藝品,通過微商銷售。」大學生創業者孫笑天說,每個節日都有對應的禮盒產品,提供私人定製服務,從去年2月到今年年初,線上銷售額就達800多萬元,利潤達30%。
這是遼源市推進產業結構轉型的一個縮影。遼源市曾是我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過去「因煤而建、因煤而興」的遼源,也因「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導致「因煤而衰」。近年來,遼源卯足勁頭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去年地區生產總值約750億元,是2007年的3.5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佔全省的7.4%。
無中生有 布局多元產業
遼源市的煤礦區與市區的財富大路,相距十餘公裡,景象殊異,見證了遼源人十餘年來的轉型「跨越」。如今的財富大路兩旁,從東北襪業紡織工業園到化學藥物的產業園區,再到新能源電池製造企業,匯聚了紡織、醫藥、新能源等新產業,成為遼源市財富噴湧的新地標。
目前,僅東北襪業紡織工業園內的入園企業就達810戶,去年襪子的產能達到23億雙,產值65億元。「中國棉襪之鄉」的城市名片越叫越響。
「遼源產業轉型,著力點就在於『無中生有、有中生新』,發展壯大新產業的同時對既有產業進行創新升級。」遼源市發改委副主任李長祥說,遼源已基本擺脫對資源開採的依賴,形成裝備製造、農產品深加工、高精鋁加工、醫藥、紡織襪業五個接續替代的優勢產業。
在遼源金翼蛋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成千上萬枚鮮蛋在自動化的生產線上「旅行」,經過清洗線,「鑽」進打蛋機,蛋殼、蛋黃、蛋清一一分離再進入不同的生產線。
「從養殖到蛋品加工、再到雞糞有機肥的生產,每個環節都把資源充分利用,連雞蛋膜都用來生產香皂和手術縫線。」金翼蛋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指著企業綠色循環產業鏈的示意圖說。
去年,遼源市裝備製造和農產品深加工兩大主導產業產值867.9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59.9%;高精鋁加工、醫藥、紡織襪業三個特色優勢產業產值234.1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16.8%。
有中生新 喚活產業基因
「襪業園剛建設的時候,我就入園創業,做襪子可是咱的老本行。」40多歲的李光輝,曾是遼源市第二針織廠的下崗職工,憑藉自身的技術和想法,如今他的企業已擁有自主襪子品牌,經銷商分布全國各地,年銷售額約2000萬元。
遼源的資源型產業,曾經帶動一批相關產業的發展,培育了一批產業技術工人。這些「老家底」,在遼源產業轉型中潛能得到充分釋放。
走進吉林麥達斯鋁業有限公司的車間,直徑1米多、寬2米多的圓柱形鋁鑄錠,經過巨大的擠壓生產線,形成不同的型材緩緩運出車間。藉助遼源原有的鋁業基礎,企業做大做強,如今已發展成佔地51萬平方米的廠區,並且成為了阿爾斯通、西門子、龐巴迪等公司的高等級供應商。
「遼源充分挖掘優勢資源,瞄向高端產品,激活了既有的『產業基因』。」據遼源市委負責同志介紹,「『十二五』期間,遼源市通過科技創新平臺,將企業與科研院所進行對接,促成了62項國際國內領先的技術項目成功攻關。」
「企業要想發展好、後勁足,就得手裡掐著東西,有核心技術。」遼源鴻圖鋰電隔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漢鴻深有體會。
《人民日報》(2016年05月04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