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幸福的年味,純真美好的記憶,舊時春節老照片欣賞

2020-12-12 公社人瞿宇輝

1956年的春節,村民圍坐在一起,第一次聽到了收音機裡傳來的遠方的祝福。我國第一臺黑白電視機誕生在1958年,所以,在那之前收音機才是人們最愛的娛樂消遣之一。

除了餃子,北方人還會做包子、饅頭,待點心蒸好後,正中間再印個紅花、紅字,看著就喜慶!

除夕之夜,家人團圓,守歲圍爐,溫情四溢。上世紀50年代初的春節,天津一家人吃團圓飯的場景。

新年了,「總把新桃換舊符」,「學習先進經驗」是極具那個年代風採的橫幅。那個時候,「能不回家就不回家」成了新的宣傳口號,幹部們紛紛下到工農家庭給大傢伙兒拜年。一位老書記在去農家拜年時,幫忙張貼春聯的場景。

春節穿新衣,紅旗商場到後來的百貨大樓是最時尚的存在。以前,普通人家過年才會添新衣,所以每到新年,有新衣服穿,自然是開心極了!

春節穿新衣,紅旗商場到後來的百貨大樓是最時尚的存在。

逛廟會,那個時候,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是大串糖葫蘆。

單位發電影票,組織聯歡,街道組織打掃衛生,置辦年貨,貼上裝飾。許許多多的人,就結伴去購置年貨,大街上人頭攢動,個個笑容滿面的!

過年了,除了有好吃的,大人們還會給孩子們做做玩具,家裡有點餘錢的乾脆直接給孩子們買點。

過年貼窗花自是不能少的,那時候窗花都是家裡手巧的人剪的,小孩子喜歡的不得了。往被霧氣染得白茫茫的窗戶上,貼上紅紅的窗花兒,過年的氣氛,別提有多濃!

簡簡單單的「大刀」、面具、小風車,不算很精緻的娃娃,就足以讓一群小孩玩得不亦樂乎。

城裡過年買點響炮,那個時候,放鞭炮是最有意思的事情。

沒有禮堂,天做頂,石頭做椅,怎樣的環境都阻擋不了中國人歡慶春節到來時的喜悅。

商場賣的商品也越來越多樣化,八十年代中期春節時的北京王府井,人們在搶著買平時買不到的糖果。

三個穿著新衣服的兒童在放鞭炮,其中兩個小女孩正害怕地捂著耳朵。

以前正月裡看紅火小孩是有優勢的,可以隨意攀爬。

試穿媽媽剛做好的新衣,這一刻別提多幸福!

以前沒什麼可玩的好玩的,小孩坐在雙槓上看唱戲。

八十年代,彩電、冰箱、洗衣機、錄音機,這四大件開始走進尋常人家。過節的時候,人們紛紛上街採購大件。

趙忠祥老師在為春晚致開幕詞。那個時候聽到他的聲音,還沒有人會想到動物世界。

1987年,一個高大英俊的大男孩兒因為春晚一夜之間紅遍中國,他勁歌熱舞帶來一曲《冬天裡的一把火》,至今仍舊為人津津樂道,他就是費翔。

相關焦點

  • 50、60、70、80年代春節老照片,簡單而珍貴的年味丨可讀
    春節,中國人心裡最重要的節日。無論時間怎麼變,對於我們的意義依舊重大。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年味開始變得越來越淡了。今天給大家帶來一些舊時春節老照片,一起回味一下那時簡單而幸福的年味兒,撿起純真年代過年的美好記憶……
  • 福利|重拾舊時年味 浙江小記者手繪年畫扎染燈籠迎新年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01月08日訊 (記者 陳麗麗)期末考試快到了,離寒假和春節還遠嗎?過春節的氣氛,也漸漸濃起來了。貼春聯、貼窗花、掛紅燈籠、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不少爸爸媽媽記憶中,這是充滿年味兒的事兒!可就有媽媽來抱怨了「現在的娃常常穿新衣,少了那一份對過年的期盼!」
  • 老照片展覽走進高州市圖書館
    高州老照片專題展現場。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吳昊攝茂名網訊 近日,高州市圖書館開設「回眸歷史,品讀時代——高州老照片專題展覽」。老照片是一種可以真實記錄歷史,反映當時社會面貌的重要文獻史料。高州市文明辦、博物館、圖書館聯合舉辦這次老照片展覽,讓廣大市民有機會品讀遠去年代的精彩。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永不停息;歷史稍縱即逝,只有這一張張的老照片為我們揭開歷史的神秘面紗:舊時的生活習俗、人文風尚、建築風光以及一段段崢嶸歲月的往事,交織成一幅流動的畫卷。
  • 春節最值得一去的烏鎮長街宴,最濃的年味都藏在水鄉裡!
    長街宴·原始而純真的習俗古時,江南小鎮以「百戶為坊,萬戶為市」,「坊」是烏鎮的居民區單位,同時也組成了烏鎮人特殊的社會團體。平日裡走街坊,串鄰裡互增感情,而逢新春佳節,有錢的大戶人家,總是在坊間廣開宴席,廣邀鄰裡好友、往來過客,同享年福,街坊鄰裡們也沿街擺上桌椅,木桌相連,便形成了活色生香的長街宴,當地人又稱「坊宴」。
  • 【尋找記憶年味】退休教師記憶中的年味 盼望能吃上娘親做的白面饃饃
    編者按:跟爸媽走家串戶拜年、此起彼伏的鞭炮聲、熱氣騰騰的年夜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在城市生活的人都覺得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甚至有「雞肋」的感覺。但在我們的記憶中,關於年味兒的回憶總是美好的。即日起,萬家熱線陸續推出「尋找記憶年味」系列故事,帶你回味幼時年味,懷舊一把!
  • 老照片:關於春節的記憶
    01   關於春節的記憶――年夜飯  除夕之夜圖為1953年春節,天津市漢沽區蘆臺王德鑄(左一)一家人吃團圓飯。
  • 周海媚,12張年輕時的老照片,舉手投足之間盡顯十足的女人味
    周海媚老照片欣賞。周海媚,花名海味,1966年生於香港,曾就讀於麗澤小學及順德聯誼總會譚伯羽中學。1985年參選香港小姐,落選後籤約香港無線電視臺成為TVB旗下藝員。拍過多部電視劇、電影,亦曾推出過唱片、寫真集及參與廣告製作。1985年,周海媚參演首部電視劇《楊家將》。
  • 濟南記憶影像保護工程典藏作品展布展完成 百餘幅獨家老照片龍奧...
    11月30日起,濟南記憶影像保護工程典藏作品展將首次對外發布100多幅濟南老照片。這是穿梭古今的記憶寶庫,也是踐行古城保護的生動課堂。11月30日起,濟南記憶影像保護工程典藏作品展將展出,首次對外公開發布100多幅濟南老照片。
  • 農村90年代,6張過年老照片,年味滿滿,農民:這才叫過年!
    文/豬友巴巴農村90年代,6張過年老照片,年味滿滿,農民:這才叫過年!連續幾天的雨雪也影響了不少農民工返鄉的步伐,作為「百節年為首」的春節來說,即便雨雪交加,即便身在遠方,總會有適合自己的返鄉途徑!這難道不就是「嚮往」嗎?
  • 【年味在高新】今年春節我打算這樣過
    【年味在高新】今年春節我打算這樣過 2020-01-23 1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照片:你沒見過的北大清華校園舊照,圖4是舊時香港學生的校園
    圖為北京大學的前身老照片。北京大學一開始並不是叫做北京大學,而是國立北京大學。校門也沒有如今的莊嚴輝煌,就是一平平常常的私塾樣貌。圖為清華大學的校園活動舊照。1947年4月27日是清華大學三十六年校慶,清華學生們在玩傳統遊戲「打驢球」,即騎在驢上拿根棍子打足球。
  • 老照片:1986年的廣州,外國人鏡頭下的花城生活記憶
    廣州,別稱「羊城」、「花城」,這是一組外國攝影師拍攝的1986年的廣州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記錄了那時廣州的社會面貌和風土人情。圖為1986年交通繁忙的海珠大橋。海珠橋橫跨珠江,曾經是「羊城八景」之一。1986年的廣州,一對情侶站在廣州電視發射塔上瞭望廣州全景。
  • 年味是什麼味?16位攝影人分享珍藏的春節記憶美片,一起尋找年味
    年味,是什麼味兒?不同人或許有著不同的定義,且明顯受到年齡和地域的影響。年味於我姥姥,是一場熱鬧非凡的廟會;於我,是初一清早滿街的炮仗碎屑和硫黃味;於遊子,是一桌香噴噴的團圓飯;於戀人,是手牽手地一起到超市購買年貨;於學生,是放寒假拿壓歲錢……歲月之河,按照它的節奏,不快不慢地流淌著。年味是一種什麼味道呢?
  • 老照片!成武記憶,每一張都是滿滿的回憶
    跟大家一起分享這些,屬於我們成武人的,獨家記憶!如今,成武,這座千年古縣蝶變重生,煥然一新了:文亭湖兩岸高樓鱗次櫛比,鬱文閣古色古香,摩天輪對影成雙,柳青水綠花飄香,河湖相連,清水蕩漾,無不演繹著成武天翻地覆的變化,美好的藍圖,已被辛勤的汗水實實在在地寫在了成武大地上。讓我們永遠為家鄉——成武祝福!喝彩!
  • 老照片!成武記憶,每一張都是滿滿的回憶!
    跟大家一起分享這些,屬於我們成武人的,獨家記憶!如今,成武,這座千年古縣蝶變重生,煥然一新了:文亭湖兩岸高樓鱗次櫛比,鬱文閣古色古香,摩天輪對影成雙,柳青水綠花飄香,河湖相連,清水蕩漾,無不演繹著成武天翻地覆的變化,美好的藍圖,已被辛勤的汗水實實在在地寫在了成武大地上。讓我們永遠為家鄉——成武祝福!喝彩!
  • 老照片喚醒「原味」莞式記憶
    還有上世紀60年代的莞城運河,上世紀70年代的可湖舊貌……  每張老照片,都是一個故事,更是一段歷史。  2月16日,《莞城記憶——陳錦波莞城老照片收藏展》在東莞市人民公園展出。展覽匯集了30多幅專屬於莞城的老照片,這是用影像串聯起的莞城的回憶錄。
  • 海南日報數字報-春節去臺灣,體驗濃濃年味
    而如今,到臺灣旅遊已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過年去臺灣,體驗臺灣的濃濃年味,也成為一種新時尚。  臺北101體驗繁華熱鬧  臺北作為臺灣的核心城市,雲集寶島特色之精華。春節的臺北,到處是大紅燈籠高高掛,喜氣洋洋的春聯處處貼。吃圍爐大餐、看逼債戲、逛花市……過年何不來到臺北,融入當地人生活,過上一個臺式新年?
  • 老照片:80年代的江蘇鎮江,每一張老照片都承載著舊時的回憶
    下面的一組老照片拍攝於1980年代的鎮江,這些老照片承載著鎮江這座老城無數舊時的回憶。圖為1980年代的鎮江商業城,那時候的大市口是鎮江最繁華的地段,住在附近的人們記憶裡一定都有噴泉和商業城。80年代的鎮江,京口區青雲門附近的老街巷。80年代的鎮江,中山東路附近的街景,照片裡的老房子泛著舊時光的光彩。
  • 又是一年春來到——老家舊時的年味
    時光荏苒,轉眼又到了年關。不到一周就是除夕新年。去年回老家過年,有感於年味漸失,我曾寫了篇吐槽文,慨嘆「今不如夕」。其實,我本意並非是說現在不好。或許是由於年歲增長的緣故,開始喜歡回憶,故更多的可能是對舊時年味的懷念。兒時的老家,十分貧困,主要靠生產隊的田地產出生活。
  • 溫馨 一張老照片講述了新都40年巨變,找回了失散多年的閨蜜~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能忘懷的,是你感謝老照片,讓美好記憶永存「光陰的故事」老照片徵集評選活動開展以來,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大家紛紛找出承載著難忘回憶的老照片攝影愛好者雷忠昭、劉獻清近日就帶著近百幅老照片來到了投稿現場,向大家展示他們鏡頭下新都的變遷,分享他們作為一位攝影人幾十年來的堅持和執著。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有一段文字,記錄著當時發生的事,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段又一段難以忘懷的歷史!從起初只能拍12張的海鷗120相機到現在的單反,雷忠昭的攝影之路從未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