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果曾國藩聽取弟弟曾國荃建議,起兵推翻大清王朝,結局會怎樣?

2020-12-22 鮮花暢談歷史

曾國藩出生時,祖父曾經夢到有一隻巨蟒纏在他家的柱子上,所以認為曾國藩就是巨蟒轉世。湊巧的是曾國藩患有類似「牛皮癬」一類的皮膚病,渾身上下都是像蛇的鱗片一樣的癬,所以曾國藩也相信了巨蟒轉世這一夢語。

在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其弟曾國荃率湘軍合圍天京(今南京)。7月,湘軍攻破天京,已經攻佔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徹底剿滅。同年,朝廷加曾國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襲罔替,並賞戴雙眼花翎。曾國藩走向人生的巔峰。

收復天京不久後,曾國荃在哥哥曾國藩的手掌心上劃出了一個「」字。毫無疑問,這指的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袍加身的故事。多年之前,祖父夢見巨蟒的故事,也許是一條「龍」。

已經獲得人生巨大的成功的曾國藩,在當時環境下,如果曾國藩聽從弟弟曾國荃的建議,黃袍加身,改朝換代,讓曾家人替代滿清坐天下。

如果曾國藩起兵推翻清朝會怎麼樣呢,我們分析一下。

一,首先曾國藩師出無名。

曾國藩是一介書生,他本人僅幹過10個月的兵部侍郎,並沒有什麼帶兵經驗。他故以「書生帶兵」自詡。他在家鄉辦「團練」,抗擊太平軍建立新軍「湘勇」,為什麼叫勇而非軍,為的是和國家正規軍區別。當年,他在家鄉起兵時號召天下這樣說道:「今天子憂勤惕厲,敬天恤民,田不加賦,戶不抽丁,以列聖深厚之仁,不待暴虐無賴之賊,無論儘速,終歸滅亡,不待智者而明矣。」他已經把滿清皇帝誇成聖人了,滿清政府的合法統治不可動搖。他如何再喊出「驅逐韃虜,歸政漢家」的口號,再罵清朝政府無道呢,老百姓會怎麼看他。

曾國藩從小讀聖人書,聽聖人言,自己的內心支撐就是忠君愛國的思想,如果造反,首先第一關就是自己的內心接受不了。出爾反爾的人,最沒有政治基礎。吳三桂就是最好的例子。

二,曾國藩的部隊將出現譁變。

曾國藩當時的手中不過有湖南、江西、浙江、江蘇四省的地盤,遠不足以養活12萬的湘勇,在清朝政府的要求下,各省都有協響支應。如果真的選擇造反,這些周圍省份人家未必會放棄自家的前程來支持曾國藩。湘勇本身就是臨時工,沒有軍餉的支撐必須譁變,到時可能自己會變成光杆司令。這些湘勇全靠省界收取釐金來養活,這四省百姓已經被釐金壓榨的怨憤在心,如果湘勇造反,戰事一起,釐金又要加重,苦了百姓。到那時,如果四省百姓無一支持,豈不成了喪家之犬。

不當家不知油鹽柴米貴,他的兄弟曾國荃只看到表面現象,並不知道當家的難度。

三,曾國藩會在政治上、軍事上遭到雙重打擊。

倘若與朝廷分庭抗爭,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便是湘勇內部的人。而這個就是目空一切的左宗棠,因為在湘勇當師爺時,左宗棠就不甘心居人之下,現在曾家打下天京,如日中天,已經讓左宗棠氣憤在心。左宗棠肯定會站到朝廷一邊,集全國兵力糧餉,消滅湘勇比打太平軍要容易的多了。到時候,曾國藩拼命得到的榮譽都會加到左宗棠身上。再說,李鴻章靠得住嗎,打太平軍時,曾國藩找李鴻章從洋人那裡買軍火,李鴻章明顯表現出了防範心理。以後,軍事上必須要依靠洋人的軍火,如果得到李鴻章那邊在洋人的支持,曾國藩的實力又會減三分。

另外清廷已經在積極部署,對曾國藩採取了防範措施。

令湖北總督官文守武昌,據長江上遊。

富阿明、馮子材守揚州、鎮江據長江下遊。僧格林沁率蒙古鐵騎以打擊捻軍為名南下屯兵皖、鄂交界,分明就是虎視南京。

這三股力量已經對湘勇有合圍之勢,再加上左宗棠的楚軍、李鴻章的淮軍,湘勇有什麼優勢能從這裡突圍出去呢。

四,曾國藩將會徹底失敗。

太平天國為什麼會失敗,大多都是因為他們內鬥消耗造成的。曾國藩比誰心裡都明白。自己領兵打仗並沒有任何良策,一敗再敗,只是自己堅持下來了。自己非是運籌帷幄之人,手裡也沒有韓信那樣的大將。打九江,用了16個月,打安慶用了15個月,打南京用了26個月,都是用笨法子一點點磨出來的結果。了解自己,人就能成功一半了,曾國藩應該是了解自己,並不是真正的將帥之才,只是勢造英雄罷了。

那麼湘勇呢,戰鬥力也不突出。其存在12年,主要靠裁舊建新這一手段才保證戰鬥力。但到末期,天京攻陷後,官兵都在戰爭中發了財,普遍思鄉厭戰,再無新兵可引,湘勇終於會陷入「獎之而不勸,痛之而不服」暮氣不堪用的絕境。這樣的士兵還怎麼衝鋒陷陣。這是敗軍之相。

假如曾國藩起兵推翻清朝,結果會敗的很慘,他們會將死無葬身之地。

五,即使成功,更對曾國藩不利

即使黃袍加身穿穩了,曾國藩又能怎麼樣。他的孩子都是忠厚之人,非人中龍鳳。那麼在曾國藩百年之後就會出現,自己兄弟曾國荃攝政的事,然後大開殺戒,曾家人為了皇位開始自我殺戮。也許等不了自己百年,這個蠻橫的曾國荃能把黃袍披在曾國藩身上,也可以隨時把黃袍取走。趙宋斧聲燭影,千古之謎。誰能保證曾國荃就不是趙光義。曾國藩將背上個亂臣賊子的千古罵名,曾國荃卻可以輕鬆子孫相傳,穩坐江山。

在這一點上,曾國藩看得比誰都清楚。所以曾國藩無論誰勸,也不心動,更不行動。

還是穩穩地聽候朝廷的命令進行裁軍,了卻帝王心思,曾國藩死後獲得文正公的封號,這是多少臣子們的追求,而自己的兒子也能世襲爵位。這樣結果,才是小心謹慎的曾國藩最願意看到的。

相關焦點

  • 如果曾國藩聽取弟弟曾國荃建議,起兵造反大清王朝,會怎麼樣?
    曾國藩造反?別扯淡了!打仗打得就是錢,曾國藩在財力人力上,根本沒辦法與滿清抗衡,如果選擇割據自立,最後的結果必定和洪秀全一樣,只剩下敗亡一途。更何況,曾國藩的膝蓋已經習慣了跪拜,沒有了主子他會精神崩潰的!
  • 從彭玉麟請求「誅殺」曾國荃看,為何曾國藩不敢起兵稱帝?
    1864年7月,湘軍戰鬥11年,終於攻克天京,滅亡太平天國,為大清續命數十年。此時,八旗、綠營正規軍腐朽沒落,不堪一擊,而曾國藩麾下湘軍人數眾多,戰鬥力強悍,是清朝新的武裝力量支柱。手握重兵,曾國藩卻沒有「帝王夢」,他屢屢拒絕部下建議,沒有起兵稱帝,甘願做大清忠臣,安守本分。
  • 假如曾國藩聽取弟弟曾國荃建議,起兵反清,結果會是怎樣?
    曾國荃勸說哥哥曾國藩稱帝只是傳言,如今並沒有確鑿的文字記載證實過這回事。當然,無風不起浪,除了曾國荃以外,傳聞彭玉麟、趙烈文、李秀成都曾勸說過曾國藩擁兵自立,反了滿清朝廷。按照傳言的說法,曾國荃認為朝廷歧視漢人,明明說好了克服金陵者封王,但卻只封了曾家兄弟一個侯爵和一個伯爵,距離王爵差得太遠,明顯就是過河拆橋。對此曾國荃非常不滿,進而勸說哥哥曾國藩反清,恢復漢人天下。
  •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差點惹出大禍來,嚇得曾國藩冷汗直流
    想來想去,曾國藩決定採納李鴻章的建議,拖了幾日後他才回復了一道奏摺,說皇帝指定讓他派遣回京的將領品級太低,不能勝任興師勤王的大任,應該由我本人或者胡林翼帶兵回去。 果然,還沒等到鹹豐再次發出回復,八國聯軍已經攻入北京城並且與恭親王奕訢達成和解協議。很快,曾國藩又接到皇上諭旨,告訴他不用派兵回去了。
  • 曾國藩出手營救曾國荃,慈禧再不情願也得給面子
    如此恩威並施的手段讓曾國荃很是憤懣不平,可憤懣不平又能怎樣?小胳臂你啥時候也擰不過大腿,很快他就被哥哥曾國藩勸回荷葉塘老家去養病。曾國荃不會明白,大哥曾國藩這樣做不是消極避世,而是屈身擇機。正所謂進一步陰雲密布,退一步海闊天空。
  • 彭玉麟號稱晚清包青天,是曾國藩提拔上來的,為何非要除掉曾國荃
    這麼一來你覺得他還會因為曾國藩是他的領路人,所以他就放過曾國荃嗎?當然不會,他至少三次建議曾國藩宰了曾國荃。 曾國藩再次將這次總攻的機會留給了自己的弟弟曾國荃。 曾國荃在天京周圍構築工事,以2萬人擊敗了太平天國20萬大軍。此後曾國荃攻入天京,又開始重複在安慶的罪過。 他縱容手下人在天京城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將城內所有的財富掠奪一空。上千條船載著財寶往曾國荃老家運,可見弄走了多少錢。
  • 曾國藩給弟弟曾國荃一個肥差,弟弟不幹,李鴻章替補,成就了晚清中興...
    曾國荃畫像。1861年秋,曾國藩意識到,必須從太平軍手中奪取江蘇浙江,保全這個財富重地,以解決湘軍的軍費困難。他知道,僅僅上海一地,每月就可濟餉20萬兩白銀。這是一個光榮的任務,也是立功的良機,曾國藩首先想到的就是讓九弟曾國荃去辦。恰好九弟剛剛克復安慶,有兵力前往上海一帶。
  • 湘軍第一悍將:曾國荃,「曾剃頭」寵愛有加,結局卻有一絲落寞
    眾所周知,曾國藩一手創建的湘軍,歷經無數慘烈戰役,最終一舉攻下天京,為搖搖欲墜的腐朽清朝又續命了幾十年。而在湘軍眾多悍將中,曾國藩其弟曾國荃的地位可以說是舉重輕足,這可並不是因為他是曾國藩弟弟這一特殊身份,而就是論戰功,曾國荃也是讓眾人所信服的湘軍第一悍將。
  • 曾國藩抓住了一個人,當知道他名字後,嚇得連夜將其處死
    其運籌帷幄,多次率兵打敗了清王朝軍隊的進攻,不僅如此,他還攻克了其他的省市地區,比如福建省等,讓太平天國的勢力範圍不斷擴大。可想而知,曾國藩必然與他多次交鋒,更是他的手下敗將,所以曾國藩必然會對他深惡痛絕。在金陵被攻陷之前洪秀全已死,那麼,在洪秀全死後忠王李秀成自然就成了太平天國的最高領袖,也可以說是太平天國最後的主心骨。
  • 曾國藩如果反清能成功嗎?
    如果曾國藩起兵反清,那可能他的下場比洪秀全好不到哪裡去,唯一的結果就是死的透。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曾國藩雖然創建了湘軍,但並不能說湘軍就是他的「曾家軍」,湘軍內部也並不是鐵板一塊,能夠完全服從他的指揮,如果曾國藩舉起反清的大旗,說不定湘軍內部就會有人反對他。
  • 曾國荃攻破天京後奏報朝廷請功 朝廷卻對他嚴詞警告
    有人寫《老婦行》詩歌,將曾國荃比喻成年老力衰的老婦;有人奏報朝廷,指責曾國藩、曾國荃兄弟養寇自重。曾國藩向來老成持重,倒也沒有什麼;曾國荃可是出了名的暴脾氣,聽了這些話也只能忍著。如今,終於苦盡甘來。曾國荃心裡的狂喜,溢於言表。他返回老營,顧不上休息,揮筆給朝廷寫了一封奏摺,報告了攻破天京的消息。
  • 林乾談曾國藩家訓:曾國荃也曾受不了曾國藩的嚴厲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曾國藩其人,很難一言以蔽之,他的身上,有著諸多標籤,譬如「晚清第一名臣」,「大清聖哲」,「官場楷模」等。他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有名的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是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是洋務派的領袖。
  • 慈禧太后只用兩個字,就瓦解了曾國藩的四十萬湘軍,手段太高明了
    早在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倆攻打天京時,慈禧和朝廷的大臣們都認為,太平天國的國庫中堆滿了金銀珠寶。此時的大清皇宮,已經捉襟見肘,財政空虛,慈禧不止一次對身邊的太監安德海說道:「等金陵攻打下來了,就將長毛的非法財產運到京城來,重修圓明園。」小編寫到這裡,對這個禍國殃民的女人,憤怒的差點把電腦都砸了。
  • 曾國藩:名師指路,不如自省開悟
    而他本人對這些弟弟們的教育、成長也都特別用心、嚴格,不厭其煩地給弟弟們講道理、布置作業、批作文,而對於弟弟們的犯錯、頂撞則特別的寬容與忍讓,甚至反過來還要去道歉、寬慰。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有這樣一位亦師亦友亦兄亦父的長輩,會是件很幸運的事情,可對於早年的曾國荃來說,並非如此,甚至覺得曾國藩這個哥哥有些囉嗦、磨嘰,提意見、講起道理時像個「唐僧」。
  • 人人都誇曾國藩是「半聖」,一個英國士兵的講述,卻將其拉下神壇
    根據儒學上的「忠君」思想,曾國藩憑藉自己的力量,為晚清政權延續了數十年。對大清王朝來說,其歷史地位和功績是不可否認的。同時曾國藩的人格修養、治家方略、學術成就等,也被後世廣為讚譽,稱之為「完人」。所以,這個以平亂戰功為主、仕途為輔的晚清地方軍閥,真有那麼完美嗎?也許無情才是曾國藩真正的形象。
  • 他如果答應了李秀成,清朝可能就是姓曾的天下了
    中國歷史上的很多王朝的滅亡都是從朝廷的腐朽開始的,朝廷的腐敗導致了百姓心生不滿而產生了反抗的心理,所以就會有那麼多的起義來對抗朝廷進而使這個王朝滅亡。而在清朝時候就出現這一農民政權,雖然他也曾打下很多的江山可是後來也是統治階級的混亂使得它也成了和清朝一樣終究要滅亡的政權。
  • 洪秀全悲慘的結局:臨終前已經精神錯亂,死後被曾國藩焚骨揚灰
    文/格瓦拉同志進入新世紀之後,對洪秀全及其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性質的研究,往往會走向兩個極端,持正面評價者有之,對其全盤否定者也大有人在。我們今天不討論性質的話題,只談談洪秀全悲慘的結局,看看他在臨終前及死後都有哪些遭遇?不可否認的是,儘管洪秀全在起兵時打出正義的旗號,但他的行為跟之前的農民軍領袖相比,其荒唐程度往往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至少在追求享受方面更是如此。此君剛剛佔領一個村(金田村),便迫不及待地宣布建國,自稱天王;剛剛佔領一座縣城(永安縣),便大封五王,並為自己挑選數位皇妃。
  • 《曾國藩傳》:一本書讀懂曾國藩的升級之道
    那兩年時間曾國藩到底在想些什麼,他到底是如何修心、自我管理,從一個笨拙、憨直、資質平庸的人,真正脫胎換骨,完成人生飛躍,最終成為大清王朝的最後領航人和儒家文化的最後一個偶像。在這本書中,作者都做出了詳細解答。 獲羅振宇餘世存等人集體推薦 據悉,張宏傑筆下的曾國藩得到了羅振宇、譚伯牛、餘世存、老六、劉瑜等人的大力推崇。
  • 曾國荃故居——雙峰大夫第
    「大夫第」是曾國荃(1824-1890年)修的宅子。曾國荃是清朝著名大臣曾國藩的九弟,湘軍主要將領,字沅甫,號叔純。鹹豐二年(1852年)舉優貢。1856年招募壯勇3000人增援江西吉安,助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所部稱吉字營,成為曾國藩的嫡系。1857年秋,奉命統領江西各軍圍攻吉安,12月擊敗增援太平軍之石達開部。次年9月陷吉安,升知府,加道銜。1859年佔景德鎮,升道員。
  • 用九型性格心理學再讀曾國藩
    洪秀全比曾國藩小三歲,參加了四次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覺得孔孟之道不可再倚靠,於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推翻孔孟的文化信仰,建立拜上帝教。曾國藩考了七次,到23歲才考到了秀才;之後又考了兩次會試,到28歲才考到貢生。就算是遇到種種現實困難,被朝廷種種猜忌,他還是不會像洪秀全那樣,直接走向另一個極端,而是堅持他忠君愛國傳統信仰。前面有說曾國藩因為奏摺的事情得罪了鹹豐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