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差點惹出大禍來,嚇得曾國藩冷汗直流

2021-01-13 騰訊網

大家好,我是燕歸來,喜歡看歷史故事的女子,每天一篇,就是想把自己知道的講出來,如果您也喜歡歷史歡迎關注我,可以讓我知道更多獨特的歷史知識。

鹹豐十年(1860年)八月,八國聯軍逼近北京,鹹豐帝匆忙中逃出北京,名義上找了個好聽的藉口,是巡幸木蘭,去打獵,實際上是去躲難,畢竟是皇上嘛,要找個好聽的理由。對付外國人的事扔給了六弟奕訢,自己先跑了。

鹹豐宮廷畫像

此時正在安徽祁門縣平定太平軍的曾國藩收到了一封皇上的上喻,命各地手握重兵的大臣迅速派兵回北京興師勤王,說白了就是讓他們率兵來救援皇帝。

接到命令後的曾國藩有點煩惱,上喻說讓他派手下帶三千精兵回去,可是現在是鎮壓太平天國戰事的關鍵時期,要是調精兵北上,這裡平定太平天國就有點緊張,會有所影響。而且,英法聯軍已經離北京很近了,攻下北京是早晚的事,局勢很明朗了,未來只有議和一途,派幾千人北上,根本改變不了什麼,杯水車薪,遠水解不了近渴。

曾國藩

可是興師勤王這種事還不能忽視,也不能坐視不管。想來想去,曾國藩決定採納李鴻章的建議,拖了幾日後他才回復了一道奏摺,說皇帝指定讓他派遣回京的將領品級太低,不能勝任興師勤王的大任,應該由我本人或者胡林翼帶兵回去。

果然,還沒等到鹹豐再次發出回復,八國聯軍已經攻入北京城並且與恭親王奕訢達成和解協議。很快,曾國藩又接到皇上諭旨,告訴他不用派兵回去了。

鹹豐的六弟奕訢

但是素來做事周全的曾國藩還是做了多方準備。再給皇上的奏摺發出的同時,他也給他的九弟曾國荃寫了一封信,信上說萬一皇帝真的要他回去,他打算帶上曾國荃,並要曾國荃提前做好準備。

而此時的曾國荃也在安徽攻打太平軍,正是圍困安慶的關鍵時刻,萬一真的和曾國藩北上勤王,自己的圍城太平天軍就有了喘息之機。於是曾國荃火冒三丈的給哥哥回了封信,不但堅決反對勤王,還對天下大局發了一頓牢騷,估計把皇帝身邊的親密大臣都罵了一個遍。

左曾國荃 中曾國藩 右曾紀澤

這封信最後被曾國藩毀掉了,沒人看到曾國荃這封信的實際內容,但是後人根據曾國藩又給弟弟的回信中大概猜測他在信中說,現在我絕不能撤出安慶之圍,說不定大清亡了,沒了朝廷的瞎指揮,還能更快地平定太平天國。六王爺奕訢的才能比鹹豐強多了,如果鹹豐死在承德,奕訢當了皇帝,說不定更是好事。而鹹豐之所以有這個下場,就是因為他不會用人,身邊的大臣都是無能之輩,就會瞎出主意。

精通為官之道的曾國藩看了曾國荃這封信,嚇得當時直冒冷汗。如果這封信被別人看到了,不但曾國荃完蛋了,他們曾氏整個家族都會有滅頂之災。曾國藩馬上把曾國荃的來信用火燒掉了,然後在當晚趕緊寫了一封家書給自己的弟弟曾國荃,一頓嚴厲訓斥。在曾國藩家書中這封信出了名的嚴厲,算得上絕無僅有。

曾國藩書法

節選了信其中一段:接弟信,滿紙驕矜之氣,且多悖謬之語。天下之事變多矣,義理亦深矣,人情難知,天道亦難測,而吾弟為此一手遮天之辭、狂妄無稽之語,不知果何所本?恭親王之賢,吾亦屢見之而熟聞之。

曾國藩的回信,大概三個意思:

第一,不要輕言國事,滿紙驕橫,這是從政的大忌,以後不允許這樣不經大腦隨口胡說;

第二,皇帝用人自有皇帝的用人之道,你的分析不一定是對的,不能輕信奕訢;

第三,不能對朝廷不忠誠。以後說話言論要謹慎,減少自己犯錯。

曾氏家族

曾國荃看到哥哥這麼嚴厲的回信批評,也知道自己一時衝動,回信表示以後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

人有的時候真的是會幹出一時衝動的事,口不擇言,無法挽回,應該說幸好,曾國荃有哥哥能及時提醒他改正,畢竟古時候的言論不像現在那麼自由,一不小心身家性命都不保。

資料來源《曾國藩全集》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出手營救曾國荃,慈禧再不情願也得給面子
    曾國藩像曾國荃沒有從他率軍攻陷太平天國都城後,嗅出「兔死狗烹」的味道而有所收斂,反而在出任湖北巡撫時,更加囂張跋扈,差點惹下大禍。一年之後,清廷因剿捻所需,再次啟用曾國荃,任命曾國荃為山西巡撫。貧瘠苦寒的山西並非理想之所,曾國荃無動於衷,當然這是曾國藩的意思。
  • 若果曾國藩聽取弟弟曾國荃建議,起兵推翻大清王朝,結局會怎樣?
    曾國藩出生時,祖父曾經夢到有一隻巨蟒纏在他家的柱子上,所以認為曾國藩就是巨蟒轉世。湊巧的是曾國藩患有類似「牛皮癬」一類的皮膚病,渾身上下都是像蛇的鱗片一樣的癬,所以曾國藩也相信了巨蟒轉世這一夢語。在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其弟曾國荃率湘軍合圍天京(今南京)。
  • 從彭玉麟請求「誅殺」曾國荃看,為何曾國藩不敢起兵稱帝?
    《曾文正公全集》對此事有記載:「舍弟並無管、蔡叛逆之跡,不知何以應誅,不知舍弟何處開罪閣下,憾之若是。」曾國藩這話是啥意思呢?我弟弟曾國荃沒有管叔、蔡叔叛逆,沒有對朝廷不尊重,幹嘛要誅殺他呢?不知道我弟弟哪裡得罪了你,非要置他於死地不可呢?管叔、蔡叔,何許人也?周武王冊封在原商朝國都附近的諸侯,也是自己的兄弟。
  • 曾國藩給弟弟曾國荃一個肥差,弟弟不幹,李鴻章替補,成就了晚清中興...
    曾國荃畫像。1861年秋,曾國藩意識到,必須從太平軍手中奪取江蘇浙江,保全這個財富重地,以解決湘軍的軍費困難。他知道,僅僅上海一地,每月就可濟餉20萬兩白銀。這是一個光榮的任務,也是立功的良機,曾國藩首先想到的就是讓九弟曾國荃去辦。恰好九弟剛剛克復安慶,有兵力前往上海一帶。
  • 彭玉麟號稱晚清包青天,是曾國藩提拔上來的,為何非要除掉曾國荃
    這麼一來你覺得他還會因為曾國藩是他的領路人,所以他就放過曾國荃嗎?當然不會,他至少三次建議曾國藩宰了曾國荃。 曾國藩再次將這次總攻的機會留給了自己的弟弟曾國荃。 曾國荃在天京周圍構築工事,以2萬人擊敗了太平天國20萬大軍。此後曾國荃攻入天京,又開始重複在安慶的罪過。 他縱容手下人在天京城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將城內所有的財富掠奪一空。上千條船載著財寶往曾國荃老家運,可見弄走了多少錢。
  • 假如曾國藩聽取弟弟曾國荃建議,起兵反清,結果會是怎樣?
    曾國荃勸說哥哥曾國藩稱帝只是傳言,如今並沒有確鑿的文字記載證實過這回事。當然,無風不起浪,除了曾國荃以外,傳聞彭玉麟、趙烈文、李秀成都曾勸說過曾國藩擁兵自立,反了滿清朝廷。按照傳言的說法,曾國荃認為朝廷歧視漢人,明明說好了克服金陵者封王,但卻只封了曾家兄弟一個侯爵和一個伯爵,距離王爵差得太遠,明顯就是過河拆橋。對此曾國荃非常不滿,進而勸說哥哥曾國藩反清,恢復漢人天下。
  • 湘軍攻佔天京,九弟在曾國藩手心寫了一個字,把他嚇得直冒冷汗!
    想當年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攻入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國滅亡。不得不說,這曾國藩引領的湘軍,確實為大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一戰之後,曾國藩是被封為侯爵,他的九弟曾國荃也因為一直身處在最前線,也被賜為伯爵。
  • 如果曾國藩聽取弟弟曾國荃建議,起兵造反大清王朝,會怎麼樣?
    曾國藩造反?別扯淡了!打仗打得就是錢,曾國藩在財力人力上,根本沒辦法與滿清抗衡,如果選擇割據自立,最後的結果必定和洪秀全一樣,只剩下敗亡一途。更何況,曾國藩的膝蓋已經習慣了跪拜,沒有了主子他會精神崩潰的!
  • 曾國藩:名師指路,不如自省開悟
    這兩天通過看曾國藩與其弟弟曾國荃的故事,我倒覺得,名師指路,不如自省開悟。 曾國藩是家中長子,又科舉成功,古來就有長兄如父的情節,所以讓曾國藩在家中兄弟姐妹中更具權威。
  • 慈禧太后只用兩個字,就瓦解了曾國藩的四十萬湘軍,手段太高明了
    早在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倆攻打天京時,慈禧和朝廷的大臣們都認為,太平天國的國庫中堆滿了金銀珠寶。此時的大清皇宮,已經捉襟見肘,財政空虛,慈禧不止一次對身邊的太監安德海說道:「等金陵攻打下來了,就將長毛的非法財產運到京城來,重修圓明園。」小編寫到這裡,對這個禍國殃民的女人,憤怒的差點把電腦都砸了。
  • 林乾談曾國藩家訓:曾國荃也曾受不了曾國藩的嚴厲
    曾國藩早年的時候,就立志要做一部家訓,這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時候在日記中提過,而且還跟他的九弟曾國荃(1824年-1890年)詳細地講過。」在林乾的新作《百年家族的秘密:林乾講曾國藩家訓》一書中,開篇便講述了曾國藩家訓的由來。
  • 湘軍第一悍將:曾國荃,「曾剃頭」寵愛有加,結局卻有一絲落寞
    眾所周知,曾國藩一手創建的湘軍,歷經無數慘烈戰役,最終一舉攻下天京,為搖搖欲墜的腐朽清朝又續命了幾十年。而在湘軍眾多悍將中,曾國藩其弟曾國荃的地位可以說是舉重輕足,這可並不是因為他是曾國藩弟弟這一特殊身份,而就是論戰功,曾國荃也是讓眾人所信服的湘軍第一悍將。
  • 《曾國藩家書》:以辦事能力識人,不遺餘力保舉賢才良才
    曾國藩帶過兵,當過官,所以練就了一身高超的識人用人本領。曾國藩用人有他的原則,那就是唯才是用,不任人唯親。他更看中的是一個人的能力和水平。這一原則在他用人過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01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曾國藩自鹹豐三年開始組建地方軍隊,徵戰沙場,開始他並不希望家中的弟弟們也卷進戰事中。
  • 曾國藩如果反清能成功嗎?
    所以說,如果曾國藩有反清的想法,也不一定能夠指揮得動所有的湘軍。據說,曾國荃就曾勸說哥哥反清自立,按曾國荃的說法,他的「吉」字營有五萬湘軍,彭玉麟和楊載福的水師也有兩萬人,還有鮑超、張運蘭、蕭啟江所部也有五萬人,足以保證曾國藩成事。
  • 曾國藩一句「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放棄了黃袍加身
    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曾國藩率湘軍攻克洪秀全佔據的南京。當時,曾國藩擁兵30萬人,佔據中國半壁河山,他已成為滿清入關以來漢族官僚中持權最大的官員,超越了清初的吳三桂,足以功高震主。曾國荃、彭玉麟、趙烈文等曾國藩的部屬幕僚,他們約集三十多名高級將領深夜求見,欲將黃袍加身與曾國藩。曾國藩面臨一生中最重大的抉擇。
  • 曾國藩:以勤勉報君,以愛民報親,做到忠義兩全
    在《致沅弟·忠義兩全》中,曾國藩說:「初九夜所接弟信,滿紙驕矜之氣,且多悖謬之語。天下之事變多矣,義理亦深矣,人情難知,天道亦難測,而吾弟為此一手遮天之辭、狂妄無稽之語,不知果何所本?」曾國荃在來信中到底說了些什麼,我們不知道。
  • 曾國荃攻破天京後奏報朝廷請功 朝廷卻對他嚴詞警告
    清廷急令曾國藩、曾國荃分軍救援,曾國荃全心全意撲在天京之戰上,堅決不動一兵一卒。曾國藩只好先後派遣左宗棠、李鴻章組軍前往浙江、江蘇。這也因此成就了左宗棠、李鴻章的一世英名。為了攻破天京,曾國荃想盡了辦法,殫精竭慮,以至於不到40歲的人,竟然白了一半頭髮。曾國藩聽說後,嗟嘆不已。
  • 蝴蝶飛飛曾國藩
    曾國藩閱而變色,急說:「不成話,不成話,雪琴(彭玉麟字)還如此試我,可惡,可惡!」然後把信團起吞下肚去;  攻陷天京後,曾國荃和湘軍其他將領們,欲效仿陳橋兵變,製造第二個趙匡胤,給曾國藩來個黃袍加身。曾國藩聽說後,「彷徨無措,躑躅徘徊於室中者通宵達旦」,第二天他告訴老弟說:「人家待我們還好,何忍出此?」  曾家子孫們也有類似的記載。
  • 曾國藩:最高級的評價,是對你的放心
    毛澤東說:「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公。」 縱觀曾國藩一生經歷,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成就,這與他做人做事之道有緊密關係,曾國藩深諳為人之道,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對方感覺舒服,放心,這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並不容易。
  • 《曾國藩傳》:一本書讀懂曾國藩的升級之道
    在閱讀、寫作曾國藩將近二十年之後,張宏傑將以前關於曾國藩的拼圖式寫作和研究整合起來,補足了其中的空白部分,形成一本簡明全面的《曾國藩傳》。可以讓讀者花不太長的時間,就能完成對曾國藩一生功名事業和心路歷程的了解。 作者也表示,這是他最重要的一本書,凝結了他二十年來研究曾國藩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