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攻佔天京,九弟在曾國藩手心寫了一個字,把他嚇得直冒冷汗!

2020-12-17 野生史姬

想當年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攻入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國滅亡。不得不說,這曾國藩引領的湘軍,確實為大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一戰之後,曾國藩是被封為侯爵,他的九弟曾國荃也因為一直身處在最前線,也被賜為伯爵。這慶功宴上,眾將士喝酒言歡,曾國藩也是十分的高興,酒過三巡,曾國藩正在書房休息,此時九弟曾國荃來到書房,找到曾國藩,並在他的手心寫上一個字,就這一個字嚇的曾國藩是立刻酒醒,心跳不止,身上是直冒冷汗。

寫的什麼字呢?寫的是一個「趙」,這還不是一般的「趙」,是趙匡胤的趙,此字何意,當時曾國藩肯定心中明了。想當年,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從而黃袍加身,搖身一變,成了北宋的皇帝。曾國荃是這樣對曾國藩說道的,當時胡林翼去年勸你自立為王的時候您不同意,是對的,因為那個時候時機還未成熟,但你看看現在。我們是攻下的南京,士氣正旺,名揚天下,朝廷哪還有什麼軍隊可以抵抗得了我們。再說朝廷之中,難免不會有許多大臣對我們眼紅,背地裡讒言不斷。如今我們手握12萬大軍,只要你振臂一呼,我們定會忠心相隨。這不是我們要反,反而是朝廷逼我們反,朝廷不信任我們,我們何必再為他們賣命?

曾國荃的這一番話,確實讓曾國藩有些猶豫。但畢竟事關重大,他還是先讓九弟也回房,自己再思考一番。雖然大逆不道,但九弟的話聽起來並非沒有道理。但是曾國藩斟酌再三,認為還是有三點不能造反的理由。

其一,清廷雖然看上去病入膏肓,但是對於漢人,他們還是十分防範,你向朝廷中的那些馮子材、都興阿等人可是一直瞅著湘軍的動態,再說朝廷手裡還有僧格林沁的蒙古鐵騎,非要和清廷硬碰硬的話,還不是時候。

其二,九弟曾國荃比曾國藩野心更大,即使曾國潘學了趙匡胤,黃袍加身,難不保曾國荃就是那趙光義,這也不得不防啊。

其三,曾國藩怎麼也算從一個寒門學士一步步走到這個位置的,如今的這個地位不僅僅是自己努力得來的,也是朝廷賞識自己。自己平日裡也經常教導眾人忠君愛國,報效祖國的思想,這萬一造反了,不是自己打自己臉了,又怎麼叫眾人信服。

想通了這個道理,曾國藩也就拒絕了曾國荃的建議,雖然還有人一直提起這件事,但曾國藩也是下令,再敢有提及此事者,殺無赦。漸漸的,也就沒人再敢有這個心思了。人除了要會審時度勢,也要認清自己,才不會做錯。

相關焦點

  • 慈禧太后只用兩個字,就瓦解了曾國藩的四十萬湘軍,手段太高明了
    這讓慈禧大惑不解,左宗棠作為曾國藩提拔起來的人,怎麼會反咬一口呢?慈禧也不去深思這個問題,而是從左宗棠的奏章上,看出了湘軍的兇狠和殘暴。「現在天下匪患幾乎消滅,如果留下四十萬如狼似虎的湘軍,終究是大清的一大隱患啊!」慈禧暗暗嘆了一口氣,想想就脖子冒冷氣。
  • 曾國藩評價他13個字,字字戳心
    軍中領導見他年少有為,特意挑選了500名死士組成敢死隊,交給陳玉成指揮。經過考察,陳玉成察覺城東清軍的防守相對薄弱,於是他帶領敢死隊從梁子湖奇襲武昌東城,他親冒箭雨滾石,第一個衝上城頭,在他的帶領下,500敢死隊人人奮勇當先,一舉攻佔了武昌東城,打開了太平軍攻佔武昌的大門。
  •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差點惹出大禍來,嚇得曾國藩冷汗直流
    對付外國人的事扔給了六弟奕訢,自己先跑了。 想來想去,曾國藩決定採納李鴻章的建議,拖了幾日後他才回復了一道奏摺,說皇帝指定讓他派遣回京的將領品級太低,不能勝任興師勤王的大任,應該由我本人或者胡林翼帶兵回去。 果然,還沒等到鹹豐再次發出回復,八國聯軍已經攻入北京城並且與恭親王奕訢達成和解協議。很快,曾國藩又接到皇上諭旨,告訴他不用派兵回去了。
  • 大胃王浪味仙現身陳赫火鍋店,吃完後6字評價,嚇得陳赫直冒冷汗
    大胃王浪味仙現身陳赫火鍋店,吃完後6字評價,嚇得陳赫直冒冷汗。如今,美食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而娛樂圈中,有很多明星,也是因為喜歡美食,所以在閒暇之餘經營了自己的飯店,憑藉著明星的名氣,生意相當的火爆。
  • 自述書:石達開、陳玉成寫幾百字,為何李秀成能寫幾萬字?
    其中,李秀成《自述書》最為出名,9天之內寫下五萬字,被曾國藩刪改後還有三萬字左右,這是研究太平天國歷史之珍貴資料,學者多有引用。相對於林鳳祥、石達開、陳玉成、洪仁、賴文光等《自述書》,李秀成《自述書》在字數上可謂是碾壓。別人的《自述書》大多幾百字,多者千餘,但李秀成卻寫了五萬字,且9天之內就搞定。那麼,為何李秀成能寫這麼多字呢?他有那麼多「話」要說嗎?
  • 湘軍第一悍將:曾國荃,「曾剃頭」寵愛有加,結局卻有一絲落寞
    眾所周知,曾國藩一手創建的湘軍,歷經無數慘烈戰役,最終一舉攻下天京,為搖搖欲墜的腐朽清朝又續命了幾十年。而在湘軍眾多悍將中,曾國藩其弟曾國荃的地位可以說是舉重輕足,這可並不是因為他是曾國藩弟弟這一特殊身份,而就是論戰功,曾國荃也是讓眾人所信服的湘軍第一悍將。
  • 曾國藩一句「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放棄了黃袍加身
    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曾國藩率湘軍攻克洪秀全佔據的南京。當時,曾國藩擁兵30萬人,佔據中國半壁河山,他已成為滿清入關以來漢族官僚中持權最大的官員,超越了清初的吳三桂,足以功高震主。曾國荃、彭玉麟、趙烈文等曾國藩的部屬幕僚,他們約集三十多名高級將領深夜求見,欲將黃袍加身與曾國藩。曾國藩面臨一生中最重大的抉擇。
  • 梁啓超寫信給老婆說自己愛上了別人,老婆的回信讓他直冒冷汗!
    一個優秀的男人,總是會吸引很多女人來他身邊的。就像是一個漂亮的女人,誰都會愛都會想追求一樣。就連盛開著的花朵,都不斷有蝴蝶和蜜蜂前來呢。梁啓超是當時數一數二的風雲人物,才華能力更不用說,人也十分帥氣。因此他也有著一群仰慕者,只是他的做法卻和康有為不一樣。
  • 三戰三捷無傷亡,唱空城計,屢救曾國藩
    這一年,英法聯軍攻佔京城,火燒圓明園,鹹豐帝逃向熱河避暑山莊,社稷蒙羞;這一年,太平天國幹王洪仁與忠王李秀成採用「圍魏救趙」之計,第二次攻破圍困天京的江南大營,殲滅清軍總兵黃靖以下數千人,欽差大臣和春逃至滸墅關自殺,清廷依靠綠營官兵剿殺太平天國的計劃徹底破產;這一年,率領湘軍與太平軍奮戰七年之久的曾國藩終於苦盡甘來,被清廷授予兵部尚書銜,署理兩江總督,從此曾國藩成為手握實權的疆臣之首
  • 喋血「安慶」:湘軍「圍點打援」一年多,天京耗光了「有生力量」
    1860年春,陳玉成離開安慶前往天京,意圖和李秀成聯手拿下清軍江南大營,留下大將葉芸來鎮守安慶。但陳玉成前腳剛走,後腳曾國藩就親自坐鎮,湘軍兵分四路東進圍攻安慶城。湘軍傾巢出動,安慶城太平軍必救!曾國藩和湖北巡撫胡林翼,一起統率湘軍水陸師約5萬餘人,自湖北東進,連陷太湖、潛山。
  • 左宗棠寫信暗示曾國藩反清,回信16字被改了1字,他看後再無反意
    1864年7月19日,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率湘軍攻破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宣告失敗。此時的湘軍如日中天,不僅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而且搶掠了太平天國的所有財富,如果他們造反清朝勢必難以抵擋,以曾公的文治武功驅除韃虜、恢復漢人天下指日可待。
  • 養生以少惱怒為本——淺談曾國藩的情志養生
    被公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最後一位代表的曾國藩,是國學的集大成者。中國古代正規儒學教育從完成「小學」後起,就按《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來嚴格端正學生思想,強調德育為先,樹立學子正確的道德觀與人生觀。少惱怒,就屬於君子的「絜矩之道」,即「恕道」。曾國藩說:「作人之道,聖賢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所以曾氏強調:「善莫大於恕。」
  • 若果曾國藩聽取弟弟曾國荃建議,起兵推翻大清王朝,結局會怎樣?
    曾國藩出生時,祖父曾經夢到有一隻巨蟒纏在他家的柱子上,所以認為曾國藩就是巨蟒轉世。湊巧的是曾國藩患有類似「牛皮癬」一類的皮膚病,渾身上下都是像蛇的鱗片一樣的癬,所以曾國藩也相信了巨蟒轉世這一夢語。在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其弟曾國荃率湘軍合圍天京(今南京)。
  • 身居高位的曾國藩能得美諡「文正」,真該感謝這六個字!
    曾國藩是湘軍統帥,著名的「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歷任數地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封侯拜相他都做到了,可以說是位高權重了。言歸正傳,毫無疑問,作為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延續清朝國祚的湘軍領袖,曾國藩就是這樣功臣。但但為什麼曾國藩不止沒出事,反而能獲得「文正」這麼個非常珍貴的美諡呢?他做了什麼?其實皇帝並非沒有忌憚過曾國藩。
  • 湘軍攻克天京第一功臣,作戰勇猛,還被賜黃馬褂,進城不久卻去世
    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在當時那個兵荒馬亂多戰事的年代異軍突起,成了聞名全國的戰隊,其中太平天國一戰更是讓曾國藩名聲大噪。提到曾國藩的弟兄,很多人自然而然會想到曾國荃,即曾國藩的九弟。這是一個極具軍事天賦的將領,為曾國藩獻出過不少良策,立下諸多戰功。
  • 李鴻章因貪睡遲到,曾國藩說一字,嚇出李鴻章一身冷汗,再不貪睡
    李鴻章在鹹豐九年(1859年),進入了老師曾國藩的湘軍幕府,作為一名幕僚為老師為鎮壓太平天國而出謀劃策,並起草文書。 當時的曾國藩幕府中還有一名叫做薛福成的幕僚,我們對薛福成此人應該並不陌生,他作為洋務運動的代表之一,在中學的歷史教科書中有出現過,他寫了一本叫做《庸庵筆記》中的書,專門記載自己的種種見聞
  • 太平軍與湘軍相比,哪一個更為殘暴?洪秀全的兒子就是最好的證明
    1862年5月,曾國藩圍攻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太平軍和湘軍總共幾十萬人,雙方奮戰了兩年,終於以湘軍的勝利告終。湘軍炸開了天京的城牆,將士們瘋狂湧入,將天京城夷為了平地......都說太平軍殘忍,曾國藩的湘軍更是殘忍。他在奏摺中就說道:「生擒老賊二百二十一名。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湘軍之父」羅澤南
    羅澤南,字仲嶽,號羅山,也是湖南湘鄉人,曾讀於長沙城南書院,和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並稱湖湘學派代表,也是程朱理學的鐵桿擁躉。和那個時代的所有經世派一樣,鑽研洛閩之餘,他還究心匡時濟世之略,天文地理,「無不探其原委」,「百家述作,靡不研討」。羅家世代耕讀,卻無一人仕達,其祖父羅拱詩也沒讀過什麼書,「生平深以不學為憾」,清苦自勵,勤勞重教,對澤南影響最大。
  • 歷史人物故事:湘軍拿下小池口和湖口
    曾國藩出山前,李續賓部剛拿下九江,為曾國藩去了一塊大心病。李續賓平生最大的功勞就是攻克九江。早在鹹豐三年,太平軍佔領九江,幾度頂住湘軍攻擊,塔齊布病死九江城下。羅澤南在九江城下攻過一陣,攻不下,戰死在湖北。對湘軍來說,九江簡直是一根粗大的肉中刺。
  • 湘軍創建伊始,曾國藩給皇上的奏摺,玩了一個移花接木的文字遊戲
    而曾國藩等人是以捍衛儒家信仰、儒家道統為使命,使湘軍和太平軍的戰爭上升為一種意識形態之戰。1852年的夏天,曾國藩41歲,他奉旨到江西主持當地的鄉試。當他走到安徽太湖縣時母親去世。這樣,主持鄉試的使命就變成了回家奔喪。按照朝廷官制,他要為亡母守制3年。剛剛4個月以後,朝廷一道上諭改變了大清帝國的命運,曾國藩也成了洪秀全的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