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攻入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國滅亡。不得不說,這曾國藩引領的湘軍,確實為大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一戰之後,曾國藩是被封為侯爵,他的九弟曾國荃也因為一直身處在最前線,也被賜為伯爵。這慶功宴上,眾將士喝酒言歡,曾國藩也是十分的高興,酒過三巡,曾國藩正在書房休息,此時九弟曾國荃來到書房,找到曾國藩,並在他的手心寫上一個字,就這一個字嚇的曾國藩是立刻酒醒,心跳不止,身上是直冒冷汗。
寫的什麼字呢?寫的是一個「趙」,這還不是一般的「趙」,是趙匡胤的趙,此字何意,當時曾國藩肯定心中明了。想當年,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從而黃袍加身,搖身一變,成了北宋的皇帝。曾國荃是這樣對曾國藩說道的,當時胡林翼去年勸你自立為王的時候您不同意,是對的,因為那個時候時機還未成熟,但你看看現在。我們是攻下的南京,士氣正旺,名揚天下,朝廷哪還有什麼軍隊可以抵抗得了我們。再說朝廷之中,難免不會有許多大臣對我們眼紅,背地裡讒言不斷。如今我們手握12萬大軍,只要你振臂一呼,我們定會忠心相隨。這不是我們要反,反而是朝廷逼我們反,朝廷不信任我們,我們何必再為他們賣命?
曾國荃的這一番話,確實讓曾國藩有些猶豫。但畢竟事關重大,他還是先讓九弟也回房,自己再思考一番。雖然大逆不道,但九弟的話聽起來並非沒有道理。但是曾國藩斟酌再三,認為還是有三點不能造反的理由。
其一,清廷雖然看上去病入膏肓,但是對於漢人,他們還是十分防範,你向朝廷中的那些馮子材、都興阿等人可是一直瞅著湘軍的動態,再說朝廷手裡還有僧格林沁的蒙古鐵騎,非要和清廷硬碰硬的話,還不是時候。
其二,九弟曾國荃比曾國藩野心更大,即使曾國潘學了趙匡胤,黃袍加身,難不保曾國荃就是那趙光義,這也不得不防啊。
其三,曾國藩怎麼也算從一個寒門學士一步步走到這個位置的,如今的這個地位不僅僅是自己努力得來的,也是朝廷賞識自己。自己平日裡也經常教導眾人忠君愛國,報效祖國的思想,這萬一造反了,不是自己打自己臉了,又怎麼叫眾人信服。
想通了這個道理,曾國藩也就拒絕了曾國荃的建議,雖然還有人一直提起這件事,但曾國藩也是下令,再敢有提及此事者,殺無赦。漸漸的,也就沒人再敢有這個心思了。人除了要會審時度勢,也要認清自己,才不會做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