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以少惱怒為本——淺談曾國藩的情志養生

2021-02-25 九芝堂

養生以少惱怒為本,屬於情志養生範疇。被公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最後一位代表的曾國藩,是國學的集大成者。中國古代正規儒學教育從完成「小學」後起,就按《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來嚴格端正學生思想,強調德育為先,樹立學子正確的道德觀與人生觀。少惱怒,就屬於君子的「絜矩之道」,即「恕道」。曾國藩說:「作人之道,聖賢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所以曾氏強調:「善莫大於恕。」

曾國藩這個八本之一的「養生以少惱怒為本」,其實在勸誡九弟時用得最多。鹹豐六年1856年,曾國藩率領的湘軍在江西湖口慘敗後,被太平軍圍困南昌周圍的狹小地區,處境十分險惡。曾國荃為了救援其兄,與吉安知府黃冕勸捐募勇3000人,援救江西,連陷安福等地,進圍吉安。曾國荃的「吉字營」由此成為曾國藩的核心嫡系部隊,曾國荃的驍勇善戰也由此得到曾氏內外的肯定。以後攻安慶,陷天京,曾國荃都以外號「曾鐵桶」的豪強與霸蠻而終於成就打下金陵第一功。

本事大的老九,脾氣也同樣大得很。早年在京讀書與哥嫂不和便執拗回湘,歸途中引得曾國藩在北京夜夜擔驚。從軍後,用財、用人都很獨斷專寵,濫保隨弁,構訟同僚,好大喜功,功名心極強。《清史稿》評價他「國荃功高多謗」。倘若不是曾國藩一直苦苦叮囑訓誡,老九到不了功成名就的那天,曾國藩也可能成不了「勳高柱石」。

 

在奪下安慶大功後,自信心膨脹的曾老九以兩萬人之力,欲合圍天京金陵,儘管後來增至五萬以上,要知道六朝古都的南京城圍達九十裡之長,城中數十萬太平軍,顯然力不從心。以致圍城兩年之久,以病死季弟曾國葆為代價,最終僥倖成功。

 

破金陵之前的同治三年四月十三日,曾國藩給九弟信說「餘自春來,常恐弟發肝病,而弟信每含糊言之……此病非藥餌所能為力,必須將萬事看空,毋惱毋怒,乃可漸漸減輕。蝮蛇螫手,則壯士斷其手,所以全生也。吾兄弟欲全其生,亦當視惱怒如蝮蛇,去之不可不勇,至囑至囑。」緊跟著五月初十日又給老九信問「弟病今日少愈否?肝病餘所深知,膚疼則不知何證?屢觀《郎山脈案》,以扶脾為主,不求速效,餘深以為然。」從這些可知為了打下金陵,兄弟倆心血耗費之大,老兄對弟關心之切。不亂服藥的曾氏兄弟,歸脾湯成為他們常賴以休憩歸恬、皮膚病稍緩的常用中藥方劑。

 

然而萬事都不是一廂情願存在。因為李秀成保護幼天王逃走,將士搶奪金陵財物,朝廷上諭「惟所部諸將自曾國荃以下,均應由該大臣(曾國藩)隨時申儆,勿使驟勝而驕,庶可長承恩眷。」對曾氏有所指責。曾國藩因「沅弟溼毒與肝鬱二者總未痊癒。溼毒因太勞之故,肝疾則沅心太高之故」,立馬協商老九奏請開缺回籍。

 

金陵剛破,湘軍尤其是陸勇立即十撤其九,曾國藩自請裁抑職務,曾國荃請開缺回籍養傷,這些雖然都是曾國藩按部就班之題,為的是落實他那臨深履薄的「求闋觀」,就像祖父星岡公所說「曉得下塘,須要曉得上岸」,但老實說,這何嘗不是曾氏家族身體遺傳基因的一個通病——無長壽基因所致呢?體弱多病,又久耽事功,曾氏兄弟需要以眼前處境為慮,用道學涵養安慰自己,以耐制煩,停下來舔舐累累傷痕,餘生才能如願以償,平安從宦海上岸,追求自己文人的精神家園。曾國藩多次說過一生最遺憾的是沒有在文壇上獨樹一幟,哪料到後世文壇主流如錢鍾書的父親國學大師錢基博等公推曾國藩為古文湘鄉派宗主,這也許是曾文正公的不情之請吧。

 

撲滅太平天國後,老九曾國荃在任湖北巡撫時期與湖廣總督官文鬧翻,連大哥曾國藩的話也不再聽,當然還是本性難移的衝動性格所致。加上剿捻無功,導致再次開缺,回家賦閒達八年之久,直到光緒元年才起用陝西巡撫,度過大哥死後自己波瀾不驚的十幾年宦海生涯。

相關焦點

  • 為學、為官、為人的智慧,揭秘曾國藩的「八本格言」
    曾國藩的日記裡寫道,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戒「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忘以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做官你不要錢為本,行軍,不擾民為本。其實和孔子說的「色男」,曾國藩說的是親以得歡心為本,是一個意思。第四句,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真正的養生採取的是內外兼修,外在是從飲食上,作息上,生活習慣上進行調理,但是起到至關作用的還是內修,就是有一個好脾氣,好性格好心態。俗話講百病由氣生;為了自己的健康,還是把自己的脾氣啊磨練的圓滑一些。
  • 八本:曾國藩最著名的一條家訓
    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養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治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曾國藩八本家訓解讀:看古書要考究文字、語言的由來和含義,這樣才可能融會貫通,熟練掌握,應用時才能得心應手 ;作詩和寫文章要講究平仄聲調,讀起來才能朗朗上口;服侍父母不僅僅是衣食無憂,更重要是開心、高興;養生要少生氣、少憤怒、保持平和心態;說話要分場合地點,了解利害關係,說出的話要入情入理
  • 中醫養生與情志變化
    祖國醫學認為: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情志變化,亦稱「七情」。其中怒喜思憂恐為五志,五志與五臟有著密切的維繫。《內經》有「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悲」等理論。此觀點被歷代醫家應用於養生學中,對於情志調攝、防病祛疾、益壽延年起著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 曾國藩:樸實無華的人生哲學,64字超長座右銘——八本格言
    作詩文以聲調為本,古人的詩詞歌賦,基本的要求就是對仗押韻,無韻不成詩,無偶不成文是文學功底,當然現代的白話文不再有這些要求,但現代的作文更要求語言凝練,表述明確,也是古人基本功的延伸。事親以得歡心為本,中華文化中的孝道是流傳最深最廣的思想道德,有很多個朝代都是以孝來治天下,盡孝的方式又多種多樣,包括物質和精神層面,再優越的物質奉養都比不上精神的愉悅而能夠帶來長久的快樂,陪伴為第一。
  • 曾國藩的「八本格言」,把為學、為官、為人的真諦講透了
    在曾國藩的日記裡寫道:「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戒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做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 我給大家一個一個的解釋一下.前面兩個是關於為學的:「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
  • 《曾國藩家書》:靜心獨處有益於養生,舒緩心情可治療失眠
    寫這封信時,正是曾國藩的吉字營在江寧城決戰的關鍵時期。據曾國藩的女兒回憶,他們當時住的兩江總督衙門,原本是太平天國的英王府。曾國藩在院內栽種了許多竹子,還在二樓加蓋了一間小望樓。這間望樓裡什麼都沒有,只在地上鋪了一張棉墊。曾國藩每天晚上都要來這裡跪在棉墊上,默默禱告,想來應該是在為身在前線的沅弟祈福吧。
  • 廣東驚蟄養生 湯湯水水不可少
    驚蟄養生應該怎樣進行呢?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從祖國醫學上說,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
  • 冬季養生宜斂陽護陰 調養情志動靜有度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實踐證明,冬天怕冷,終日緊閉門窗,戀床、睡懶覺,或在空氣汙濁的室內通宵打麻將、玩撲克,極易導致體質迅速衰退,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而堅持冬季耐寒鍛鍊的人,對外界氣溫變化適應能力強,不易患感冒、支氣管炎、肺炎、凍瘡等病,並能抵禦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侵襲。中老年人經常運動,還是預防骨質疏鬆的良方。
  • 【養生寶典】五臟五味與情志
    於博士說健康 天津中醫藥大學 於春泉教授 程琦 中醫學認為,人體屬於一個整體,所以五臟、五味與情志關係密切,互相影響。
  • 分享養生經驗 倡導健康生活-珠江時報
    傳遞健康正能量 本次活動以「弘揚抗疫精神打造健康社區」為主題,邀請來自社區、醫院的抗疫模範分享心得,營造共同學習抗疫精神的良好氛圍,同時讓健康養生的理念深入人心,進一步提升生活質量。 「拳操合一,動作流暢;左右對稱,內外兼煉。」
  • 好的情緒是治癒的良藥——情志養生
    因此,情志保健必須重視,不可等閒視之。所謂情志,即指喜、怒、憂、思、悲、驚、恐等人的七種情緒七情六慾,人皆有之,情志活動屬於人類正常生理現象,是對外界刺激和體內刺激的保護性反應,有益於身心健康。中醫認為,人體的肺屬金,而秋亦屬於金,兩者相應,肺在志為悲,故秋季的悲傷情緒對人體健康有明顯的影響。所以,想要讓肺部保持健康狀態,在於保持開朗、自信的心情,切忌傷春悲秋,一個人沉浸在負面情緒當中不可自拔。本周日下午,長沙市圖書館特邀湖南中醫藥大學青年講師團嚴暄暄副教授,和我們一起聊聊如何運用中醫五行生剋的關係來進行情志養肺,從傳統文化儒釋道,到現代西方心理療愈。
  • 養生,即保養生命的意思,又稱攝生,中醫養生
    指出在指導養生中,應順應四時陰陽特點來保健。舉夏季為例,夏季「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形體保養是《內經》養生方法最初級的層次,以保證形體、體格的健康為主要目的,包括避虛邪毒氣、節飲食、慎起居、不妄作勞等,內養正氣以強身,外避虛邪以防病。形神共養是指思想安閒清靜,心無雜念,可保正氣調和,精氣和神氣守持於內,從而達到形體與精神的協調共存。
  • 養生名言藥補不如食補,後面還有二句才是養生精華
    人們有祛病延年,養生健身的需求,普遍寄希望於「藥補」與「食補」者多,而對「神補」的探討似乎不足。這主要是藥材和食材用取方便,而且藥補與食補的宣傳普及更廣泛,相比之下,神補就不那麼親民了,只好藏在深山無人識。
  • 曾國藩教子書091 蒔養花竹,飽看山水,以養身心
    今天我們讀《曾國藩教子書》第91節。歡迎你留言交流。 字諭紀澤紀鴻: 廿六日接紀澤排遞之稟,紀鴻舢板帶來稟件衣書,今日派夫往接矣。 澤兒肝氣痛病亦全好否?
  • 《疏調養生談》疏調養生——乳腺癌的預防
    」基本治療理念,即可促進肝之疏洩條達之功能,又能顧護先後天之本的腎脾氣機。師父的學術思想含弘廣博、與時俱進,為當代女性乳腺癌的預防指明方向。愚生末學以為,乳腺癌的預防,重在疏調養生,淺見如下: 一、順應四時,天人合一。
  • 惱怒造句和解釋_惱怒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使惱怒;惹怒。[這場惡作劇惱怒了他。]惱怒參考例句:1、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2、拖延時間是壓制惱怒的最好方式。3、養生以少惱怒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4、我就是不自信,你說得對,所以我才會惱怒。5、稍忍須臾是壓制惱怒的最好辦法。6、兒子又跟別人打架了,他異常惱怒。7、哭訴惱怒地或抽噎著抱怨;哀訴。
  • 曾國藩: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做對這四件事
    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曾國藩雖從政一生,日理萬機,但他非常注重對家庭的經營。 曾國藩一生著述頗豐,《曾國藩家書》流傳甚廣。在《曾國藩家書》中,曾國藩對子女、兄弟、族中子弟都提出了嚴格要求。曾氏家族長盛興旺,誕生出不少名家大師,與之不無關係。
  • 《養生隨筆》精摘
    《養生隨筆》又名《老老恆言》,是清代曹庭棟撰的養生專著,共五卷:前二卷敘起居動定之宜,次二卷列居處備用之物,末附粥譜一卷,借為調養治疾之需;作者主張養生要適應日常生活習慣
  • 曾國藩: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養生,而是折騰
    而曾國藩的一生,幾乎就是一部折騰史。祖上四代,努力考官曾國藩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耕讀家庭,兄妹九人,他是家中的長子,祖上都是靠種地為生的農民,靠天吃飯,家境自然很差。為官一任,心繫家國曾國藩的升遷之快,按常理來說,官大級高勢力強,應該舉家歡慶才對,可是曾國藩卻高興不起來,他很苦惱。
  • 立冬如何養生 - 首頁 -中國天氣網
    2、飲食:以滋陰潤燥為主「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養生,飲食可以適當厚重,食材以滋陰為主,可以適量多食沙參、玉竹、百合、無花果、銀耳、枸杞、甲魚、羅漢果等養陰的食物。水為陰氣之源,冬季宜多喝溫水,養陰的同時還可以潤燥。3、情志:恬淡安靜暢快心情養生要順應自然的變化,入冬以後,情志要恬淡安靜、寡慾少求,這樣可以使得神氣內收,利於養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