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生物 轉基因技術 播種方式 BT毒蛋白 1970年 盲蝽 轉基因...

2020-12-20 東方網

  「歐美科學家都不敢斷定這項技術一定是安全的,中國科學家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拿下安全證書似不穩妥」

  「中國成為國外轉基因糧的生死試驗場」「民族的噩夢」……已經兩個月了,有關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的各種擔憂仍然在網絡上持續發酵,並逐漸蔓延形成一種恐慌。有的論壇還發起「反轉基因主糧」的籤名活動。

  2009年11月27日,農業部批准了兩種轉基因水稻、一種轉基因玉米的安全證書,獲得兩個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的是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教授及其同事。這是中國首次為轉基因水稻頒發安全證書。

  安全證書是轉基因作物品種上市之前最難的一個關口,這意味著該品種的生產性試驗結束並獲得農業主管部門認可,技術方面的障礙基本掃除,接下來就可以申請生產許可證了。

  作為全球最大的水稻生產和消費國,中國即將打開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的「閘門」,但這也引起了擔憂。

  「如果在全球還遠未達到共識的情況下,我們貿然去進行轉基因水稻大面積的商業化種植,這種『敢為天下先』是不是也太超前了?」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發出的疑問頗具代表性。

  真沒害處嗎?

  質疑主要是圍繞著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展開的。

  「我並不反對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種植,但是我擔憂背後的風險。」環境保護部生物多樣性研究首席專家薛達元告訴《國際先驅導報》,由於水稻是主糧,世界各國都比較慎重,「轉基因的大豆、玉米、棉花有商業化種植的,但是轉基因水稻,還沒有哪個國家進行商業化種植。」

  薛達元擔憂的主要風險是轉基因水稻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實際上,這也是很多專家提出質疑的主要原因。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蔣高明介紹,轉基因水稻是在水稻中引入抗蟲基因,使得水稻能分泌一種BT毒蛋白物質,蟲子食用後會被毒死,因而能夠產生防蟲效果。「但水稻是人類的主糧,昆蟲無法下口,人類長期食用難道就沒有害處嗎?」蔣高明質疑。

  近年來,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起很大的爭議。2007年,法國科學家證實,世界最大的種子公司美國孟山都公司出產的一種轉基因玉米對人體肝臟和腎臟具有毒性。2008年,美國科學家也證實了長時間餵食轉基因玉米的小白鼠免疫系統會受到損害,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同年《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上。2009年12月22日,法國生物技術委員會最終宣布,轉基因玉米「弊大於利」。

  蔣高明認為,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並沒有從根本上得以保障,「歐美科學家都不敢斷定這項技術一定是安全的,中國科學家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拿下安全證書似不穩妥」。

  一旦出問題……

  此外,對於環境的汙染也是很多科學家擔憂的事情。因為如果轉基因作物的基因通過授粉等途徑向四周「漂移」,可能會引發生態危機。

  國家環保部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官員曾發出警告:在生態系統中,轉基因生物是一個具有競爭優勢的外來物種,它可能破壞整個生態的平衡。

  國際上類似的案例並不少見:2001年的「墨西哥玉米基因汙染事件」、2002年的「轉基因玉米混進美國大豆事件」,2006年還曾出現「轉基因大馬哈魚逃逸事件」。

  蔣高明認為,轉基因至少存在三方面的不確定性:一是轉基因對生命結構改變後的連鎖反應不確定;二是轉基因導致食物鏈「潛在風險」不確定;三是轉基因汙染、增殖、擴散及其清除途徑不確定。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帶頭將轉基因引入13億人的主食,害莫大焉!轉基因生物一旦出了問題,根本無法控制。」他說。

  此外,薛達元認為,因為歐洲等國家對於轉基因食品有比較嚴格的限制,一旦轉基因水稻在中國進行商業化,還可能影響我們的糧食出口。

  「前幾年曾經在湖北進行過轉基因水稻的實驗性種植,當時管理沒有跟上,像轉基因種子就沒有限制,什麼人都可以買到。」薛達元擔心,轉基因水稻商業化後,也會出現管理跟不上的局面,轉基因水稻「也許會出現在不適合種植的地方,汙染當地農作物」。

  「轉基因水稻的潛在風險短期內可能看不出來,需要長期觀察。」薛達元說。

  「我個人認為,政府應該特別慎重批准轉基因植物商業化。科學家不能完全預知對生物進行轉基因改造有可能導致何種突變,而對環境和人造成危害。雖然實驗非常成熟,但其對人類可能造成的影響,或許要在未來幾代人後才顯現。」水稻專家袁隆平說。

  5年內上餐桌!

  在持續出現的質疑聲中,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的獲得者——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一改低調,在1月6日宣布,「轉基因水稻最遲5年內走上中國人的餐桌」。

  農業部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三名委員近期做客人民網時,則批評媒體和公眾的負面輿論,阻礙了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進程。他們宣傳的轉基因水稻的兩個好處,一是減少農藥用量,二是會增加產量。

  「綠色和平組織」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方立峰對此很是不解,因為他們廣泛搜集並且觀察相關的實際案例表明,有關轉基因作物減少農藥用量的結論為時尚早。

  以轉基因抗蟲棉為例,在剛推廣的頭幾年,對棉蛉蟲確實有效果。但好景不長,去年就有媒體報導,江蘇推廣轉基因棉第5年,棉鈴蟲雖然被基本控制,而盲蝽蟓、煙粉蝨、紅蜘蛛、蚜蟲等刺吸式「小害蟲」集中大爆發,「小蟲成大災」,用藥量反而猛增。

  據介紹,華中農業大學科學家研發的「BT水稻」產量可比普通水稻提高大約8%。對此,方立峰認為,從棉花的例子看,轉基因作物的產量並不比非轉基因的高,遇到災害天氣時,產量反而更低。

  蔣高明也指出:「美國擁有全球最先進的農業技術包括轉基因技術,為什麼其糧食單產反而不如中國呢?」中國糧食單產為278公斤/畝,美國只有125公斤/畝。

  蔣高明認為,由於種地不賺錢,農民不願意伺候土地,用地不養地,單純依靠化肥,造成地力下降才是造成糧食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過去30年來,中國耕地退化程度已遠超過過去幾百年,恢復地力需要大量有機肥還田,精耕細作。而轉基因是在大農藥、大化肥、專用除草劑的基礎上做「種」的文章,會讓人越來越懶,地越種越瘦,成本越來越高,導致農作物種植惡性循環。

  專利費恐成「定時炸彈」

  「如果轉基因產品主糧化的試驗失敗,滅絕的是中華民族,西方國家不受影響;如果轉基因產品主糧化的試驗成功,中國農業乃至整個經濟將控制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手中。」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張宏良說。

  「綠色和平」和「第三世界網絡」組織在最新研究報告——《誰是中國轉基因水稻的真正主人》中表示,我國正在申請商業化種植及在研的8個轉基因水稻品系沒有任何一種擁有獨立的自主智慧財產權,上述8個轉基因水稻品系至少涉及了28項國外專利技術。這些專利分別屬於美國孟山都、德國拜耳和美國杜邦三家跨國生物公司。

  此次頒布證書的兩種轉基因水稻,即屬於這8個轉基因水稻之列,至少涉及了11項國外專利。

  「這些涉及國外專利的轉基因技術用於科研沒問題,一旦商業化就會被索要高昂專利費,這就對我國的糧食主權埋下了『定時炸彈』。」方立峰說。

  審批者是哪些人?

  對於諸多質疑,農業部對外的回覆非常簡短:證書發放是「經過嚴格的實驗研究、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和申請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等5個階段的多年安全評價,依據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下稱『轉委會』)評價結果」做出的決定。

  農業部答覆引起社會更多質疑,尤其是轉委會成員始終處於神秘狀態。方立峰曾多次通過郵件、電話、登門等各種方式,希望主管部門把轉委會專家的名單公布於眾,但都無果而終。

  「為何不公開這些專家名單呢?一個涉及民生的重大工程,公眾至少應該有知情權吧?」方立峰有些無奈地說。

  本報就此事發函對農業部進行採訪,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回應。

  據鄭風田透露,轉委會裡三分之二是轉基因科學家。「裡面的很多人是正在申請專利或申請通過者,環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成員非常少,這其中包含的利益是更讓人擔心的問題。」

  記者觀察:轉基因,一場新的鴉片戰爭

  【作者】金微

  美國學者說,中國需要保護自己的糧食安全,免遭美國轉基因的侵害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在關於轉基因水稻的採訪中,專家們的憂心忡忡讓人記憶深刻,很多人都提到了阿根廷的例子。

  阿根廷的農業是如何被孟山都控制的?《糧食危機》的作者、美國經濟學家威廉·恩道爾做過詳細闡述:

  20世紀90年代中期,為了償還外債,阿根廷決定實行糧食生產的基因作物工業化種植,實現高產多賣。在這之前,阿根廷農業自給自足,還能產生大量的剩餘。

  1996年,全球最大的轉基因種子和除草劑供應商——美國孟山都公司在阿根廷現身。2002年,孟山都轉基因大豆佔據了阿根廷大豆種植面積的99%。此後,孟山都開始收取種子的專利費。

  轉基因大豆的機器播種方式,使得害蟲和雜草泛濫。為了除掉雜草,農民不得不使用孟山都的除草劑「抗農達」。

  「『抗農達』不僅殺死了阿根廷的莊稼,還傷害了牲畜,造成動植物畸形。長期接觸那些農藥,人也頻繁出現噁心、腹瀉、嘔吐,造成皮膚傷害。」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蔣高明說。

  阿根廷的這種改造使得大規模的森林為大豆田讓路,傳統的作物為大豆讓路,機器替代人工,農民一貧如洗,不得不逃到大城市中的貧民窟。

  與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一同上升的是阿根廷的貧困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下的人口比例,在1970年僅為5%,1998年變為30%,到2002年增至51%。

  「我更傾向於把轉基因工程的推進比作新一輪的鴉片戰爭。」恩道爾說。

  在美國政治家眼中,糧食不僅是一種商品,還是一種戰略物資,一種政治手段。

  前紐約州州長納爾遜·洛克菲勒的機要秘書、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前執行幹事凱薩琳·貝爾蒂妮曾說:「掌握了轉基因技術就可以掌握對很多東西的控制權,尤其是糧食和人。糧食就是權力!我們用糧食來改變人們的行為。」

  去年11月,恩道爾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談及美國對華全方位主導戰略時說,中國需要從更廣泛的方面來看待中國的各種問題,尤其是糧食安全。非常重要的一點,中國需要保護自己的糧食安全,免遭美國轉基因的侵害。

相關焦點

  • 轉基因棉田裡的新麻煩:棉鈴蟲走了盲蝽象上位
    吳孔明介紹,盲蝽象這種雜食性害蟲在中國的棉田裡一直屬於次要害蟲,以前噴灑農藥在殺死棉鈴蟲的同時,順便也就幹掉了盲蝽象,基本無需專門防治。  但隨著Bt棉花的大面積種植,用藥量下降了30%—40%,而Bt棉花只對標靶害蟲棉鈴蟲等鱗翅目生物有防治效果,對半翅目的非標靶害蟲盲蝽象不具防治意義。
  • 研究發現種植轉基因Bt棉會間接導致盲椿象泛濫
    新華網北京5月14日電中國研究人員14日報告說,他們歷經十餘年的一項大規模農田監測研究顯示,廣泛種植轉基因Bt棉花,雖然可以有效控制棉鈴蟲的危害,但由於農藥噴灑次數和用量都明顯減少,間接導致另外一種害蟲 盲椿象泛濫成災。  這一研究成果14日刊登在美國《科學》雜誌網絡版上。
  • 轉基因食品到底是危害健康還是有益健康?
    說到轉基因食品可能褒貶不一,到底什麼是轉基因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所謂轉基因食品, 就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一種或幾種外源性基因轉移到某種特定的生物體中,並使其有效地表達出相應的產物(多肽或蛋白質),此過程叫轉基因。
  • 評崔永元班門弄斧轉基因(8)
    網傳崔永元2014年12月中旬在中國政法大學的轉基因演講稿,朋友圈也轉發崔永元的長微信,題目都是《班門弄斧轉基因》。此題怎解?可否理解為「轉基因科學門前弄斧」?可是他的斧頭砍的卻是轉基因。適逢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轉基因科普」,那就給反對轉基因、懷疑轉基因、不懂轉基因的人群科普科普吧。本報評論員 康平崔永元在長微信中說:「轉基因抗蟲,只是一時之功。
  • 轉基因生物技術在爭議中前行
    轉基因和轉基因食品        鄧小平同志非常有遠見,在1988年就提出:「將來農業問題的出路,最終要由生物工程來解決,要靠尖端技術。」生物技術從那時起就開始作為國家技術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 盲蝽蟓:小昆蟲挑戰高科技
    近幾年,圍繞著李站雙提到的盲蝽蟓,一度爆發了中國種植多年的Bt轉基因抗蟲棉在經濟上還是否划算的問題。 2006年,美國科學家和農業經濟學家在美國農業經濟學會的年會上報告了一項研究,表明中國種植轉基因抗蟲棉後,盲蝽蟓等次要昆蟲數量開始上升,由此增加的農藥支出嚴重侵蝕了棉農們的利潤。
  • 大北農轉基因玉米獲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
    1月21日晚,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北農」)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持股37.05%)轉基因玉米品種DBN 9936獲得農村農業部頒發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該品種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將為每畝玉米種植增加綜合收益至少100元以上,今後,大北農將為該品種做好產業化準備,為上市銷售和生產推廣創造條件。
  • 科普解讀:轉基因技術目前應用在哪些領域
    21世紀以來,以轉基因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生物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農業、醫療、工業等各個領域,成為國際上研究應用的焦點,同時也由於環境和食品安全風險的爭議受到質疑。 從轉基因技術在作物育種上的應用與實踐來看,隨著科學技術進步,育種技術從最初的自然馴化、人工選擇、人工誘變、雜交育種,逐步發展到現在的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分子設計育種和轉基因育種技術。
  • 隆平高科旗下轉基因玉米獲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
    同時,公告還宣布,隆平高科全資子公司隆平生物技術(海南)有限公司也已開發出抗性表現優良的轉基因產品,該公司與杭州瑞豐將作為隆平高科轉基因技術的「雙駕馬車」,協同驅動生物技術創新發展。其中,玉米品種分別為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DBN 9936」、杭州瑞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學聯合研發的「雙抗12-5」。公示期限從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20日。
  • 轉基因食品是導致人類毀滅的潘多拉魔盒嗎?其實轉基因無處不在
    近年來,隨著生物技術在國內的逐漸發展,一個新名詞也開始進入大眾視野:轉基因。許多專家學者對轉基因食品持懷疑態度,而大眾也往往擔心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那麼,轉基因食品真的是危險而又不可觸碰的存在嗎?首先,什麼是轉基因?
  • 中國在售轉基因生物有多少種?你知道哪些是轉基因食物嗎?
    轉基因生物這個一直在中國一直都有著爭論性存在,那麼你知道中國在售轉基因生物有多少種嗎?這個你知道嗎?若是不知道的跟隨小編去看看吧!有的人相信轉基因食物安全可靠,有的人不論相關組織怎樣證明都不肯吃轉基因食物。選或不選,是每個人的自主權。不過,面對身邊琳琅滿目的食物,許多關懷健康的顧客發愁,怎樣知道是不是轉基因?日子中有無或許完全避免轉基因?
  • 歷史將選擇轉基因
    為了使轉基因技術為人類利用,世界各國技術機構與農業、衛生、食品、環保等監管部門緊密合作,按照安全等級對轉基因生物實施嚴格的安全評價和監管。我國根據國際通行規則,按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對人類、動植物、微生物和生態環境的危險程度,將安全性劃分為四個等級,並從受體生物、基因操作、轉基因生物、轉基因產品等五個方面進行嚴謹的安全性技術評價,對上市產品實施嚴格管理。
  • 哈佛大學遺傳學家:轉基因食品安全之我見
    1994年,轉基因西紅柿在美國加州上市。從1996年美國開始大規模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作物,其中種植最廣泛的是玉米、棉花和大豆。其他包括油菜、土豆、西紅柿、南瓜、木瓜等。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美國2013年種植抗除草劑作物佔播種面積的比例,玉米為85%、棉花為82%、大豆為93%;BT抗蟲作物播種面積比例玉米為76%、棉花為75%。
  • 轉基因食品和轉基因藥品的危害真相
    聽得最多的是大家反對轉基因食品,卻很少有人反對轉基因藥品。這個現象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到底轉基因食品和轉基因藥品對人體有害嗎?二者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先來看看轉基因食品與轉基因藥品是什麼!轉基因食品:指利用轉基因技術獲得的轉基因植物、動物性和微生物加工而成的食品,這種食品有可能還含有轉基因成分(外源基因或者外源基因表達的蛋白質),也可能不含有或者轉基因成分含量極其微量(比如轉基因大豆油)。在這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轉基因食品的主要成分(至少99%以上)還是非轉基因成分。
  • ...轉基因食品風險100天就夠嗎? 遺傳「絕後」風險可能是幾代人...
    文首段是這樣寫的:項棟梁從報社辭職,開始從事轉基因科普的公益項目,連吃100天轉基因食品並在網上直播。他自嘲自己是最怕死的人,菸酒不沾。但卻天天吃大家談虎色變的轉基因食品,他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對轉基因食品表白:「我全家都在吃,而且會吃一輩子。」許多人對轉基因技術都抱著懷疑甚至拒絕的態度,他希望通過吃100天轉基因食品,讓大家了解轉基因。
  • 農業深度報告:轉基因玉米商業化漸行漸近,關注轉基因標的
    美國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管理基本是在原有的食品和藥品管理體制下,通過增設 轉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流程,以及制定相關的轉基因食品管理輔助法律法規來實現的。在管理制度方面,為適應轉基因生物快速發展的要求,美國於 1986 年頒布實施了 《生物技術管理協調框架》。協調框架規定美國農業部、食品與藥品管理局、環境保護署 是農業生物技術及其產品的主要管理機構。
  • 看網友分析轉基因的利弊以及發展前景?
    轉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形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們所需要的目標轉變。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或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 ...轉基因技術 鹼基序列 轉基因作物 轉基因成分 玉米種子 老鼠藥...
    長長的專利資料文件顯示,PH4CV的開發包括了使用BT和HT轉基因技術——這是用於商業化大宗農作物的僅有的兩類轉基因技術。「先玉335的出粉量大、蛋白含量高,它是優質糧。」  由於農民的熱捧,先玉335種子的價格不斷上漲。2006年,購買一畝地所需的種子要花40元錢,而今年,就要花60元了。漲價讓蘇家村農民有點不安。「以前種子都是按斤賣的,現在都按粒賣。」於彥輝說:「國家在農業上的補貼,差不多就(只)夠買種子了。」
  • 轉基因水稻 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據報導,作為全球最大的水稻生產和消費國,中國政府已經批准首個轉基因水稻品種投入商業化種植。消息人士稱,其商業化種植可於2-3年後開始,這意味著我國將成為全球首個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國家。Transgenic technology(轉基因技術)指運用科學手段從某種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將其轉入另一種生物中,使與另一種生物的基因進行重組,從而產生特定的具有優良遺傳形狀的物質。
  • 2個國產轉基因玉米1個轉基因大豆將獲安全證書,十年來首次
    農業農村部12月30日擬批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安全證書。這是10年來中國首次在主糧領域擬向國產轉基因作物批准頒發安全證書。農業農村部科教司當日在官方網站公示了192個擬頒發「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植物品種,其中包括189個棉花品種、2個玉米品種和1個大豆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