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對於南京市雨花外國語小學3000多名學生來說,是特殊的一周,學校規定一周內每天下午不上課,學生們圍繞不同主題開展探究活動,低年級的學生探秘「神奇的葉子」,中年級的學生「穿越明朝集市」,高年級的學生「玩轉降落傘」。校方表示,「項目學習課程周」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
中午,在南京市雨花外國語小學校園內,穿過「集市門」,仿佛回到明朝。吆喝聲此起彼伏,十幾個攤位擺放著琳琅滿目的「商品」,有冰糖葫蘆,五彩的絨花,精美的團扇……三(2)班陳昱諾和小夥伴一起做著冰糖葫蘆,三顆山楂用竹籤串好,裹上現熬的糖稀,甜甜的香味吸引了很多小食客。陳昱諾說,老師帶著他們一起探尋南京小吃,學習白局,了解南京文化。「我以前覺得鴨血粉絲湯是徐州的,沒想到是南京的。通過這次活動,我對美食有很多了解,南京的美食非常多,比如赤豆元宵,桂花鴨,鹽水鴨,還有鴨血粉絲。」
一周內每天下午不上課,孩子們的時間表卻排得滿滿的。以三年級「穿越明朝集市,再現傳統文化」為例,確定主題,查找資料,還有實地探訪。三年級級部主任王晴晴說,「學程周」把課堂交給學生,增加了互動。「每個班根據自己選擇的傳統文化設定內容,有的班選擇團扇,有的班選擇臉譜,有的班選擇做糖葫蘆,還有剪紙。今天是我們全校展示活動,這個過程中還有一些非遺的欣賞,比如白局表演,包括用南京話吆喝。」
記者注意到,每個年級項目主題和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二年級「垃圾變變變」,四年級「玩轉課間遊戲」,五年級利用降落傘進行物資定點投放。五年級學生自創了各式降落傘,為了讓降落傘能完美地完成任務,大家也是開動腦筋。
一年級主題為「神奇的葉子」,可以用樹葉做帽子,也可以製作樹葉繪本。一(9)班吳小露老師說,他們班利用樹葉做書籤。「鍛鍊孩子的思維,正好和語文課文《四季》相關聯,讓孩子們感受四季的變化。每個書籤都很精美,孩子們把樹葉拼成不同造型,或是直接把好看的樹葉壓膜後做成書籤。前期我們以做禮物的形式發出邀請,讓孩子們為喜歡的人做一個書籤,比如送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今天義賣現場,孩子們又拿出自己的書籤,每個書籤定價1元錢,義賣的錢會捐給希望工程。」
近年來,「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備受關注,教育部曾發布「指導綱要」,提出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各年級全面實施,小學1——2年級,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小學3——6年級和初中,每周不少於2課時。
南京市雨花外國語小學副校長馬敏說,在國家規定的課程基礎上,學校「項目學習課程周」是升級版的綜合實踐課程。「以往我們把項目學習放在每周五下午,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體驗,從這學期進行改革,變成項目學習周。目的是讓孩子集中在一周內,去嘗試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問題,讓孩子們進行跨學科的學習。在鍛鍊的過程中,從被動吸取知識變為主動選擇,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動手實踐中成長。」 馬敏說,「親近自然」 「認識社會」 「觸摸歷史」 「學會生活」……每個學期,孩子們都有一周特殊的學習之旅。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沈楊 編輯/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