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寧:現在推測川普對華政策為時尚早

2020-12-14 觀察者網

【政治素人唐納·川普的勝利讓不少民眾乃至專家大跌眼鏡,國際輿論也因此夾雜著期待與不安。他如何衝破美國兩黨的重重阻攔?其當選對美國乃至世界又會有什麼影響?觀察者網就此採訪了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房寧。】

觀察者網:我們知道您受美駐華大使館之邀,在美國駐華使館內觀看了大選投票日的情況,那邊氣氛怎樣?

房寧:很遺憾因為工作關係未能再次赴美做投票日觀察。但我還是希望在這個重要歷史時刻有一種現場感,於是接受了美國大使館投票日觀摩的邀請。美國大使館也算作是美國領土,算是在某種程度上的「美國觀選」。美國大選對於政治學者而言,實在是十分難得的研究選舉、研究政治現象的機會。將來人們會意識到2016年的美國大選有多麼重要。

以前每逢大選美國大使館都會組織觀選party,一般會在長城飯店等北京的大飯店組織活動,這次則是在使館內部,規模就小多了。在現場,大使先生發表了講話,內容非常有意思,他沒有高調宣揚美國大選所象徵的那種民主燈塔的典範意義,上來引用邱吉爾的話,說「民主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東西,但目前還沒有找到比它更好的」。聽後,我周圍幾位朋友臉上浮現會心的微笑。

美國大使館舉辦的2016選舉招待會現場

在會場,我和美國使館的熟人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使節交談,很巧還遇到了智利駐華大使,我馬上要去智利訪問,交談中感覺到他對美國大選十分關注。美國使館的工作人員由於是公務員,被要求政治中立,不能表態,但我能感受到大家顯然是有傾向的。有意思的是,現場組織了觀選者模擬投票——結果可想而知,希拉蕊獲勝。當然,作為政治學者,我沒有投票,即便投票,我也會給兩人各投一票。

投票進行中,東部一些州有了一些預估的結果,看著大屏幕上CNN的報導大家還是很淡定的。但到北京時間上午10點,氣氛開始有了變化。在看到佛羅裡達、賓州、維吉尼亞還有密西根的投票情況後,我開始意識到,今天川普可能要贏。那時全場的氣氛開始有點詭異了,所有人都仰著頭盯著大屏幕看。那天腦袋仰了三、四個小時,脖子都有點酸了。2016年大選兩黨都知道賓夕法尼亞很重要,民主黨特意把它的黨代表大會安排在那裡。可是最後賓州居然被川普拿下了,這太不可思議了。到現在我都覺得有點不真實,也確實出乎多數人的意料。

觀察者網:您認為川普為什麼會贏得大選?

房寧:我之前寫過分析文章,觀察者網也登過。在我看來,川普有兩大優勢,一是動員中間獨立選民的能力優於希拉蕊,也就是更能動員不怎麼參加選舉的那些人;二是誹謗選舉方面有點優勢,當然誹謗工作不能通過他本人。

但是,他也有兩大劣勢。首先是媒體一邊倒支持希拉蕊。美國選舉有句話「得媒體者得天下」,而像這次絕大多數媒體支持的候選人落敗的情況,在歷史上都是沒有的。這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看起來不可思議。美國十大傳播系統九個都支持民主黨,只有福克斯支持共和黨,但後來也含糊了。經此一役,美國政治教科書要改寫了。

川普再有一個劣勢,就是地面選舉薄弱。因為川普反建制派,同樣也反共和黨的建制派,因而沒有得到共和黨選舉機器的全面支持。而希拉蕊處境和他完全不同,得到了民主黨內全力相助。美國競選分「空中競選」和「地面競選」,這次希拉蕊的地面選舉實力十分了得。有消息說,民主黨以及希拉蕊競選團隊在最後一周動員了200萬名志願者為她掃街拉票。按美國選舉術語這叫door to door,即挨家挨戶拉人拜票。而川普幾乎沒有這方面的力量,至少我認為他不可能在那麼多的搖擺州一下子動員起大批基層輔選人員。他是怎麼衝破這個阻力的,現在是個謎,這不符合美國大選以往的常識,所以還需要研究。

從現在對出口調查的分析看,川普的潛在優勢第一方面有了答案——他的確把一部分獨立選民動員出來了,另外在負面選舉方面做的也不錯。川普陣營以及反希拉蕊的力量巧妙地反覆利用「郵件門」,相當成功地把希拉蕊塑造成一個兩面三刀、神通廣大的無良政客。我認為,川普陣營最後階段的負面選舉策略是奏效的,確實起到了損害希拉蕊形象,降低民主黨選民投票率的作用。

當然,希拉蕊陣營也在極力黑川普,但如事先分析和預計的,一直有放蕩不羈局外人形象的川普具有天然的「脫敏」效應。就連「錄音門」也讓他輕鬆化解,居然有女性站出來為他說話,說所有男人都那樣,私下裡就喜歡吹噓怎麼玩姑娘,所以這並不新鮮。至於希拉蕊,則被打到痛處。被反覆操作的「郵件門」讓大家相信希拉蕊在美國政治大染缸裡浸淫太久了,非常虛偽,是個標準的建制派政客。

總之,川普陣營黑希拉蕊的策略是有效的。但是,至於他怎麼能衝破媒體阻力,如何彌補地面選舉的短板,這還需要到美國去深入地做現場調研。

觀察者網:川普的當選,會給美國政治帶來什麼影響?

房寧:這次川普的當選,可以被看作是美國所謂的「改革」(change)的又一個開始。八年前,歐巴馬總統就是以「改革」為口號登上總統寶座的,但現在看來這更像是一個競選口號。很遺憾,八年來歐巴馬可以說是一事無成。不過,責任也不完全在他,而在於美國的政黨惡鬥,在於行政權和立法權之間的牽扯。美國體制現在太沒效率了,所以很多事情都耽誤了。這次許多美國人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治素人來衝擊建制派,衝擊美國的體制,希望能給美國帶來一些根本性的變化。但是川普能不能做到這點,人們還要拭目以待。

川普當總統後想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首先要在一定程度上改革美國的政治體制。所有的體制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但選擇哪種制度、體制,是由一個國家所處階段面臨的任務和形勢決定的。我的政治哲學觀點是相對論,或稱適應論。具體言之,就是不能抽象說一個制度好不好,不能從政治價值觀出發進行評判,而是要看在某一特定階段、特定條件下的制度的實踐表現,再根據實踐效果判斷優劣。

觀察者網:美國很多人對於選舉結果很不滿意,選舉結束至今,各地陸續有抗議人群上街。您認為川普上臺後能夠彌合這些尖銳矛盾嗎?

房寧:他需要通過改革實踐來彌合社會分歧。這次選舉之所以如此激烈,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意外不斷、奇葩紛呈。從根本上看,這些都反映了當代美國社會矛盾上升、社會分歧加劇的趨勢。這種趨勢實際上從2000年美國大選就明顯地存在,並日益發展了。對此需要認真地進行全面深入的觀察和研究。

至於說到川普,他在主觀上肯定希望彌合日益上升的社會分歧,但他也必然受到他所痛恨、所攻擊的建制派或利益集團的制約。

從選舉政治的一般規律看,新當選領導人總還是會處於比較強勢地位的,至少在最初階段會是那樣的。畢竟川普的背後還是有著廣大的社會階層和利益集團的支持,他的獲勝並非偶然。我注意到他勝選演說中也強調了這點。他現在首要的任務是要注意彌合好共和黨黨內的分歧,然後處理好共和、民主兩大政黨的關係,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我認為他還是會有所作為的。還有一個因素是國會多數現在都在共和黨手上,新大法官任命對共和黨也有利。

觀察者網:川普是富豪,他真能代表美國底層的一些民眾?

房寧:首先應當澄清一下,從初選階段資料就顯示川普在歐洲裔美國人中的各個階層支持率是比較均衡的,大選結果也依然如此。所以,不能簡單說,川普代表下層。當然,川普在選舉中確實採取了所謂「民粹主義」策略。這就涉及政治學中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即上層權力精英直接訴諸下層民眾的問題。這也是近年來,我們在研究發展政治學、比較政治學中新近探討的一個問題。

從理論上說,政治體系是一個三層結構。基礎是利益結構,往上是國家利益格局下產生的一個權勢集團,或稱權力結構,掌握國家的實際權力,這群人包括總統、議會,及商界、政界、媒體界的精英。在這之上,還有一個憲政體制,也就是憲法、法律、機構等。

一般規律是,利益結構中的主流集團能夠影響或決定權力機構,權力結構進一步影響及生成憲政體制,也就是政治體系最表層的政治結構——憲法、法律、機構以及其中的操作政權的「直接權力者」。在美國,行政機關中的總統、內閣等,立法機關中的參眾兩院的議員們,司法機構中的大法官等都屬於憲政體制中的「直接權力者」。

一般而言,憲政體制是建立在權力結構和利益結構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它們之間有一致性和聯動性,有因果關係。利益結構中的主流支配權力結構,權力結構中的精英階層支配憲政體制。所以,一般說來,處於政治體系頂端的憲政體制中,直接權力者要受到整個體系一層層的制約,並非獨立地自行決定國家的方針政策。

但是,政治活動中還有一種特殊現象,就是直接權力者運作下的憲政體制和利益結構的互動,也就是所謂"民粹政治"動員機制。這現象在拉丁美洲非常多,阿根廷的庇隆和委內瑞拉的查維茲都是典型代表。這並不是說草根決定一切,而是最高領導人通過動員民意的辦法來挾制中間層。這並非歷史的常態,是非主流現象,但也時有發生。中國十年「文革」即屬此類。毛主席作為最高領導人,越過整個執政黨組織,直接發動紅衛兵,發動群眾來挾制幹部層。

而川普若要推動美國的改革,我認為他確實可能會實行這種類型的政治動員方式,即民粹政治。他可以在民意的基礎上直接掌控群眾情緒,利用美國白人中下層民眾的訴求,來挾制位於中間層的權力結構,或者對權力結構進行整頓整合,以推動美國的政治改革。這條可能的執政路線是我現在的初步判斷。

觀察者網:有些人認為,因為川普是個商人,而中國善於與商人打交道。他們認為川普上臺會對中國有利,您怎麼看?

房寧:川普是商人出身就會用商業邏輯處理政務?!那如果是一個軍人呢?!這種認識難道不膚淺嗎?!這是典型的外行話。現在談川普上臺會對中國怎麼樣還有點早。我覺得這恐怕要一兩年甚至更久才看得出來。

對於中國學術界而言,現在要做的是認真深入地研究川普上臺的原因。深刻準確地了解川普上臺的原因,可以進一步了解美國社會的變化、了解美國社會變化的趨向,進而了解川普以及共和黨政策形成的社會背景和政治基礎。只有具備了這樣的認識,才談得上對美國川普政府可能的政策選擇進行預測。

從長期來看,還要觀察川普能否給美國帶來更大的變革。如果美國在未來幾年乃至更長時間裡發生比較大的變革,這會影響中美彼此之間的力量消長,進而形成影響中美關係的基本因素。總之,現在推測川普政府的對華政策為時尚早。川普贏得2016年美國大選需要深入研究,未來許多問題的答案將會在其中找到線索。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房寧:蔡英文訪日,大陸不必太敏感
    在9月末習近平總書記結束訪美行程前,觀察者網採訪了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房寧。他預測臺灣問題是兩國繞不開的話題,但絕非重點。他表示大陸對蔡英文訪日不必太過敏感,此舉更大程度上是為選舉服務。房所長對兩岸關係表示樂觀,「比起4年前,比起8年前,兩岸的關係好多了,向好的大趨勢不是誰能改變得了的。
  • 吳旭:川普對華政策十大高參
    吳旭教授整理出川普對華政策十大高參的相關資料,意在向讀者說明,川普政策看似「朝三暮四」,實則有其一貫性。 在重要的對華決策前,川普都會與漢尼提電話溝通; 在重要的內閣會議期間,川普會讓魯·道博直接將電話打進來,聆聽並評價最核心的政策討論;在每次魯·道博掛上電話後,川普還不忘讚嘆一句,「真愛他,魯」; 在每次決定對華貿易措施前,川普都會在白宮裡叫上納瓦羅密談——他的口頭語是「Where is my Peter?」
  • WTO裁定美國對華2千億關稅非法,川普宣布上訴:若不改判就退群
    為了打壓中美貿易往來,川普政府之前宣布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增收關稅,隨後中國向世貿組織(WTO)提起訴訟,世貿組織上訴機構法官最終裁定美國對華加徵關稅違反國際規則。不過美國總統川普對此裁定結果並不服氣,於10月26號宣布正式向世貿組織提起上訴,表示對華加徵關稅是為了尋求建立平衡和公平的世界貿易體系,上訴機構的裁決讓各國錯失了這個機會。
  • 拜登團隊公開反對川普「對華脫鉤論」,但這和「親華」沒有關係
    布林肯首先是預料之內的把川普的對華脫鉤政策徹底損了一遍,稱川普自以為是的對華貿易戰只是打擊了美國的農戶和製造業者,「(川普)試圖像一些人建議的那樣與中國完全脫鉤...這是不現實的,而且完全事與願違」。
  • 川普最後時刻加緊對華出手,我國嚴正警告
    據美國Axios新聞網站率先披露了川普政府「計劃在最後時刻發起對華打壓」的消息。報導稱,了解有關計劃的美國政府高級官員透露,川普將在任期最後10個星期鞏固自己的對華政策遺產。路透社稱,此舉是美國總統川普在「選舉失利」後推出的最新重大政策舉措,表明川普政府正在尋求利用任期剩餘的最後幾個月打擊中國。這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緊張不已的關係。此外,美國政府一名高級官員表示,川普政府還在進行「大清洗」,讓更多鷹派對華專家擔任政府各領域高級職務。
  • 川普的對華政策是一場慘敗,損害了美國經濟,幫助了中國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2月16日發表題為《川普的對華政策是一場慘敗而非勝利》的文章,作者為馬克斯·布特。全文摘編如下:如果聽聽川普總統拉拉隊的看法,那麼他開啟了「一代人時間裡美國最重大的外交政策轉變」。
  • 中美關係2020走勢 川普對華態度是不斷限制嗎
    其實之前也有一點變化,只不過並沒有「惡化」成現在這樣。據悉,自從川普上任美國總統之後,中美關係持續惡化當中,究竟中美關係2020走勢如何呢?這點也成為了兩國市民所關心的一點。如今的中國可以說是很強大了,因為各方面都是發展的很好,但是如果美國不限制中國任何方面,那麼中國發展將會更加容易,而且從今年的各種消息得知,川普對華的態度更是不斷在強硬當中,簡直令人憎恨。其實在之前,美國白宮發布一份長達16頁的《美國對華戰略報告》,直言要以全面施壓方式,遏制中國發展。
  • 川普做了這個決定,據推測他可能是看了《孟子》這本書
    最近幾天隨著新型冠狀肺炎感染人數在美國的節節攀升現在已經快接近了60萬人感染,經在這個疫情防控的當口,川普做出了一項令人瞠目結舌的決定。據推測川普有可能是看了中國的先秦諸子百家著作《孟子》。為什麼這樣說呢?在孟子中有一段話是,寡人之於國也。這段孟子寫的他與梁惠王的對話還曾經入選了高中的課本。那麼這段話當中寫了什麼呢?這段話的開頭就說,梁惠王說,我對我的國家也已經非常盡心了。梁惠王是什麼人呢?梁惠王就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國君他的都城在今天的開封市西北,所以又稱梁國,魏惠王又被人們稱為梁惠王。
  • 拜登談對華政策:不會立即取消川普對中國關稅
    華輿訊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當選總統拜登日前接受《紐約時報》專訪談及對華政策時表示,他不會立即取消川普政府對中國提高的關稅。在川普總統任期內,美中關係惡化。這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在過去幾年裡在貿易和技術上持續衝突,威脅到全球經濟的發展。2020年1月,雙方籤署了一項「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雙方的關稅戰就此暫停。這暫時消除了進一步提高關稅的威脅,但保留了早前對中國大約一半出口產品25%的關稅。
  • 川普確診新冠之際,美前高官突然重磅發聲,對華戰略出現重大轉折
    自川普上臺以來,美國政府便逐漸加大對華打擊力度,尤其是近段時間以來,川普政府舉全國之力打壓中國,在各大領域針對中國,在這一過程中,美國霸權主義也更加徹底地暴露了出來。
  • 川普對華策略:魚和熊掌可以兼得嗎
    如果我們把「中美第一階段協議」比作魚,把「香港和南海等政治籌碼」比作熊掌,我們不禁要問,川普能夠做到魚和熊掌兼得嗎?筆者認為,從這個角度去思考現在中美之間的博弈,能夠讓我們對未來數月的中美關係,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川普渴望之魚:中方加速落實第一階段協議。1-5月中方完成了對應採購目標598億美元的44%,距離目標差距不小。
  • 川普對華政策太糟糕太失敗了!拜登:我若當選,就取消對華加稅
    而他狠批的核心,就是對華關係。 就在7月22日,拜登就真的這麼做了:在當天一場競選活動上,拜登直言總統把新冠病毒稱作「中國病毒」的說法是「絕對有病」:「無論共和黨還是民主黨,沒有任何美國總統幹過這種事,直到現在這個『第一個被選進白宮的種族主義分子』如願以償」。
  • 對華態度空前強硬!川普開始最後一搏,只為讓拜登無法扭轉政策
    「敗選」的川普絲毫沒有認賭服輸的精神,儘管距離離開白宮只有不到十周,他卻依然在籌劃自己逆風翻盤的「大計」。11月15日,美國Axios網站援引政府內部人士消息稱,川普正準備用「人權」或是「危害美國國家安全」之類的名義,對更多中國企業、人員進行制裁與限制。
  • 美國疫情現在有多糟?「美版鍾南山」絕望直言,川普也話鋒突轉
    在美國專家眼中,新冠疫情的嚴重程度在他們心中早已有了預判,也提前做好了心理準備。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直言表示,如果情況照此持續發展下去,即使每天新增十萬感染數,他也不會感到驚訝。
  • 遭遇最嚴重背叛之後,川普最近總在問這個問題!
    忠誠與背叛,相信川普也早已經見慣不慣。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白宮裡面,就在他的身邊,竟然藏著這樣一個內鬼,真是讓他細思極恐。按照美國媒體的報導,以至於最近,心神不寧的川普總在問一個問題:那個彭斯,對我還忠不忠誠?弄得遠在巴新的彭斯,冷得一激靈,趕忙回應:別聽媒體瞎說,他和川普關係非常好,這不是一個問題。
  • 拜登上臺會否取消對華高關稅?川普最後的倔強:「碰瓷」中國
    事實上,蓬佩奧這次訪問的所有國家領導人都已經祝賀了拜登,而各國的外交官也都很清楚,蓬佩奧的任期只剩下60來天,他現在說的任何話都僅在這60來天中有效,因此不值得投入太多的外交資源。丨川普一要卸任美共和黨就試圖修補美歐關係?
  • 北京時間6月21日,美國疫情瘋狂爆發,川普宣布:我對華很失望
    這幾個月,有關於疫情的消息仍舊是大家熱議的重點,畢竟現在放眼全球,發生疫情的國家已經達到了212個,除了我們熟悉的美國﹑巴西等國家之外,這幾天智利的新增人數也是突然猛漲4萬多人,一度超過了巴西、美國,要知道智利本來就是個人口不多的國家,現在總的感染人數已經佔據了其中的百分之一。
  • 川普即將離開白宮,美媒:其對華政策是一場慘敗,沒什麼可吹的
    川普即將離開白宮之際,人們也紛紛開始總結他這四年來的成績。12月16日,《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文章,特意提到了中國。文章作者認為,川普的對華政策是一場慘敗,而非勝利。川普對華政策是一場慘敗文章指出,川普的對華政策明顯缺乏連貫性。上臺四年,在處理對華事務上,川普其實沒什麼可吹噓的,因為他經歷了一場慘敗。此外,他經常攻擊政敵"對華軟弱"。大選期間,川普曾為了給自己拉票,甚至造謠稱,如果拜登勝選,"中國將掌握美國"。
  • 川普去日本了,一大早心情不大好!
    作為令和時代的第一位國賓,川普似乎還是很高興的,連用了三個「從未」來形容美日關係:我可以就事論事地說,日本和美國的關係,從未像現在這樣牢固,從未像現在這樣有力,從未像現在這樣緊密。第三,川普也沒客氣:未來必須比較公平一點。這應該也是場面話,在川普的字典裡,比較公平,其實就是必須大幅度給美國讓利。以前你們日本佔便宜,現在必須我們美國佔便宜。日本人很高興地來歡迎川普,川普還是很得意地訓了日本人一通。
  • 川普對法新關稅,重傷時尚業,美國代購的法國鉑金包要再貴25%
    川普領導下的美國政府,不僅跟中國打貿易戰,跟法國的貿易戰也變得日益激烈,這一次,時尚產業就成了中間的附帶傷害。川普政府在美國當地時間7月10日晚間表示,將對價值13億美元的法國時裝徵收25%的關稅,作為對法國針對美國收取數字服務稅收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