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素人唐納·川普的勝利讓不少民眾乃至專家大跌眼鏡,國際輿論也因此夾雜著期待與不安。他如何衝破美國兩黨的重重阻攔?其當選對美國乃至世界又會有什麼影響?觀察者網就此採訪了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房寧。】
觀察者網:我們知道您受美駐華大使館之邀,在美國駐華使館內觀看了大選投票日的情況,那邊氣氛怎樣?
房寧:很遺憾因為工作關係未能再次赴美做投票日觀察。但我還是希望在這個重要歷史時刻有一種現場感,於是接受了美國大使館投票日觀摩的邀請。美國大使館也算作是美國領土,算是在某種程度上的「美國觀選」。美國大選對於政治學者而言,實在是十分難得的研究選舉、研究政治現象的機會。將來人們會意識到2016年的美國大選有多麼重要。
以前每逢大選美國大使館都會組織觀選party,一般會在長城飯店等北京的大飯店組織活動,這次則是在使館內部,規模就小多了。在現場,大使先生發表了講話,內容非常有意思,他沒有高調宣揚美國大選所象徵的那種民主燈塔的典範意義,上來引用邱吉爾的話,說「民主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東西,但目前還沒有找到比它更好的」。聽後,我周圍幾位朋友臉上浮現會心的微笑。
美國大使館舉辦的2016選舉招待會現場
在會場,我和美國使館的熟人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使節交談,很巧還遇到了智利駐華大使,我馬上要去智利訪問,交談中感覺到他對美國大選十分關注。美國使館的工作人員由於是公務員,被要求政治中立,不能表態,但我能感受到大家顯然是有傾向的。有意思的是,現場組織了觀選者模擬投票——結果可想而知,希拉蕊獲勝。當然,作為政治學者,我沒有投票,即便投票,我也會給兩人各投一票。
投票進行中,東部一些州有了一些預估的結果,看著大屏幕上CNN的報導大家還是很淡定的。但到北京時間上午10點,氣氛開始有了變化。在看到佛羅裡達、賓州、維吉尼亞還有密西根的投票情況後,我開始意識到,今天川普可能要贏。那時全場的氣氛開始有點詭異了,所有人都仰著頭盯著大屏幕看。那天腦袋仰了三、四個小時,脖子都有點酸了。2016年大選兩黨都知道賓夕法尼亞很重要,民主黨特意把它的黨代表大會安排在那裡。可是最後賓州居然被川普拿下了,這太不可思議了。到現在我都覺得有點不真實,也確實出乎多數人的意料。
觀察者網:您認為川普為什麼會贏得大選?
房寧:我之前寫過分析文章,觀察者網也登過。在我看來,川普有兩大優勢,一是動員中間獨立選民的能力優於希拉蕊,也就是更能動員不怎麼參加選舉的那些人;二是誹謗選舉方面有點優勢,當然誹謗工作不能通過他本人。
但是,他也有兩大劣勢。首先是媒體一邊倒支持希拉蕊。美國選舉有句話「得媒體者得天下」,而像這次絕大多數媒體支持的候選人落敗的情況,在歷史上都是沒有的。這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看起來不可思議。美國十大傳播系統九個都支持民主黨,只有福克斯支持共和黨,但後來也含糊了。經此一役,美國政治教科書要改寫了。
川普再有一個劣勢,就是地面選舉薄弱。因為川普反建制派,同樣也反共和黨的建制派,因而沒有得到共和黨選舉機器的全面支持。而希拉蕊處境和他完全不同,得到了民主黨內全力相助。美國競選分「空中競選」和「地面競選」,這次希拉蕊的地面選舉實力十分了得。有消息說,民主黨以及希拉蕊競選團隊在最後一周動員了200萬名志願者為她掃街拉票。按美國選舉術語這叫door to door,即挨家挨戶拉人拜票。而川普幾乎沒有這方面的力量,至少我認為他不可能在那麼多的搖擺州一下子動員起大批基層輔選人員。他是怎麼衝破這個阻力的,現在是個謎,這不符合美國大選以往的常識,所以還需要研究。
從現在對出口調查的分析看,川普的潛在優勢第一方面有了答案——他的確把一部分獨立選民動員出來了,另外在負面選舉方面做的也不錯。川普陣營以及反希拉蕊的力量巧妙地反覆利用「郵件門」,相當成功地把希拉蕊塑造成一個兩面三刀、神通廣大的無良政客。我認為,川普陣營最後階段的負面選舉策略是奏效的,確實起到了損害希拉蕊形象,降低民主黨選民投票率的作用。
當然,希拉蕊陣營也在極力黑川普,但如事先分析和預計的,一直有放蕩不羈局外人形象的川普具有天然的「脫敏」效應。就連「錄音門」也讓他輕鬆化解,居然有女性站出來為他說話,說所有男人都那樣,私下裡就喜歡吹噓怎麼玩姑娘,所以這並不新鮮。至於希拉蕊,則被打到痛處。被反覆操作的「郵件門」讓大家相信希拉蕊在美國政治大染缸裡浸淫太久了,非常虛偽,是個標準的建制派政客。
總之,川普陣營黑希拉蕊的策略是有效的。但是,至於他怎麼能衝破媒體阻力,如何彌補地面選舉的短板,這還需要到美國去深入地做現場調研。
觀察者網:川普的當選,會給美國政治帶來什麼影響?
房寧:這次川普的當選,可以被看作是美國所謂的「改革」(change)的又一個開始。八年前,歐巴馬總統就是以「改革」為口號登上總統寶座的,但現在看來這更像是一個競選口號。很遺憾,八年來歐巴馬可以說是一事無成。不過,責任也不完全在他,而在於美國的政黨惡鬥,在於行政權和立法權之間的牽扯。美國體制現在太沒效率了,所以很多事情都耽誤了。這次許多美國人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治素人來衝擊建制派,衝擊美國的體制,希望能給美國帶來一些根本性的變化。但是川普能不能做到這點,人們還要拭目以待。
川普當總統後想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首先要在一定程度上改革美國的政治體制。所有的體制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但選擇哪種制度、體制,是由一個國家所處階段面臨的任務和形勢決定的。我的政治哲學觀點是相對論,或稱適應論。具體言之,就是不能抽象說一個制度好不好,不能從政治價值觀出發進行評判,而是要看在某一特定階段、特定條件下的制度的實踐表現,再根據實踐效果判斷優劣。
觀察者網:美國很多人對於選舉結果很不滿意,選舉結束至今,各地陸續有抗議人群上街。您認為川普上臺後能夠彌合這些尖銳矛盾嗎?
房寧:他需要通過改革實踐來彌合社會分歧。這次選舉之所以如此激烈,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意外不斷、奇葩紛呈。從根本上看,這些都反映了當代美國社會矛盾上升、社會分歧加劇的趨勢。這種趨勢實際上從2000年美國大選就明顯地存在,並日益發展了。對此需要認真地進行全面深入的觀察和研究。
至於說到川普,他在主觀上肯定希望彌合日益上升的社會分歧,但他也必然受到他所痛恨、所攻擊的建制派或利益集團的制約。
從選舉政治的一般規律看,新當選領導人總還是會處於比較強勢地位的,至少在最初階段會是那樣的。畢竟川普的背後還是有著廣大的社會階層和利益集團的支持,他的獲勝並非偶然。我注意到他勝選演說中也強調了這點。他現在首要的任務是要注意彌合好共和黨黨內的分歧,然後處理好共和、民主兩大政黨的關係,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我認為他還是會有所作為的。還有一個因素是國會多數現在都在共和黨手上,新大法官任命對共和黨也有利。
觀察者網:川普是富豪,他真能代表美國底層的一些民眾?
房寧:首先應當澄清一下,從初選階段資料就顯示川普在歐洲裔美國人中的各個階層支持率是比較均衡的,大選結果也依然如此。所以,不能簡單說,川普代表下層。當然,川普在選舉中確實採取了所謂「民粹主義」策略。這就涉及政治學中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即上層權力精英直接訴諸下層民眾的問題。這也是近年來,我們在研究發展政治學、比較政治學中新近探討的一個問題。
從理論上說,政治體系是一個三層結構。基礎是利益結構,往上是國家利益格局下產生的一個權勢集團,或稱權力結構,掌握國家的實際權力,這群人包括總統、議會,及商界、政界、媒體界的精英。在這之上,還有一個憲政體制,也就是憲法、法律、機構等。
一般規律是,利益結構中的主流集團能夠影響或決定權力機構,權力結構進一步影響及生成憲政體制,也就是政治體系最表層的政治結構——憲法、法律、機構以及其中的操作政權的「直接權力者」。在美國,行政機關中的總統、內閣等,立法機關中的參眾兩院的議員們,司法機構中的大法官等都屬於憲政體制中的「直接權力者」。
一般而言,憲政體制是建立在權力結構和利益結構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它們之間有一致性和聯動性,有因果關係。利益結構中的主流支配權力結構,權力結構中的精英階層支配憲政體制。所以,一般說來,處於政治體系頂端的憲政體制中,直接權力者要受到整個體系一層層的制約,並非獨立地自行決定國家的方針政策。
但是,政治活動中還有一種特殊現象,就是直接權力者運作下的憲政體制和利益結構的互動,也就是所謂"民粹政治"動員機制。這現象在拉丁美洲非常多,阿根廷的庇隆和委內瑞拉的查維茲都是典型代表。這並不是說草根決定一切,而是最高領導人通過動員民意的辦法來挾制中間層。這並非歷史的常態,是非主流現象,但也時有發生。中國十年「文革」即屬此類。毛主席作為最高領導人,越過整個執政黨組織,直接發動紅衛兵,發動群眾來挾制幹部層。
而川普若要推動美國的改革,我認為他確實可能會實行這種類型的政治動員方式,即民粹政治。他可以在民意的基礎上直接掌控群眾情緒,利用美國白人中下層民眾的訴求,來挾制位於中間層的權力結構,或者對權力結構進行整頓整合,以推動美國的政治改革。這條可能的執政路線是我現在的初步判斷。
觀察者網:有些人認為,因為川普是個商人,而中國善於與商人打交道。他們認為川普上臺會對中國有利,您怎麼看?
房寧:川普是商人出身就會用商業邏輯處理政務?!那如果是一個軍人呢?!這種認識難道不膚淺嗎?!這是典型的外行話。現在談川普上臺會對中國怎麼樣還有點早。我覺得這恐怕要一兩年甚至更久才看得出來。
對於中國學術界而言,現在要做的是認真深入地研究川普上臺的原因。深刻準確地了解川普上臺的原因,可以進一步了解美國社會的變化、了解美國社會變化的趨向,進而了解川普以及共和黨政策形成的社會背景和政治基礎。只有具備了這樣的認識,才談得上對美國川普政府可能的政策選擇進行預測。
從長期來看,還要觀察川普能否給美國帶來更大的變革。如果美國在未來幾年乃至更長時間裡發生比較大的變革,這會影響中美彼此之間的力量消長,進而形成影響中美關係的基本因素。總之,現在推測川普政府的對華政策為時尚早。川普贏得2016年美國大選需要深入研究,未來許多問題的答案將會在其中找到線索。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