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心疼」沒用,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才是有遠見的父母

2020-11-04 西卡弟弟

前段時間武漢有則新聞,看了讓人很氣憤:

地鐵上一個媽媽雙手大包小包地拖著好幾個行李,旁邊站著讀初中的女兒卻兩手空空。不僅如此,因為坐錯了站,女兒接受不了就對媽媽拳打腳踢,連路人都看不下去了,過來勸架卻被女兒回懟。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心疼孩子,怕他們受到傷害,不讓他們吃一點苦。

等孩子長大了,當遭遇一點點挫折時,只會怪父母沒能力把他們留在溫室裡。

所以,真正有遠見的父母,不會捨不得讓孩子吃苦。

從小有意識地給孩子一點吃苦的經歷,孩子成長才會更順利。

第一種苦:自理的苦

之前看過一個報導,日本的孩子從小就被要求幫助父母做家務。如果住在鄉下,五六歲的孩子都會幫著爸爸媽媽去牛舍處理牛糞。

有人可能會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條件好的哪需要孩子去專門吃這種苦?

如果這麼想,可就錯了。

就連郭晶晶和霍啟剛這樣的家世,依然會帶著兒子到田地裡去插秧、幹農活兒。

這可不光是假惺惺地體驗下生活,在家裡他們教育孩子也不含糊,會鼓勵孩子洗碗、擦地,和父母一起做家務。

有遠見的父母從來不會想著,"孩子這麼小,這種事大人來做就好"。

恰恰相反,越是從小培養自理能力,越能把獨立自理的觀念灌輸到孩子腦海裡。等他們長大以後,靠自己生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而不會覺得是被父母拋棄、被社會拋棄了。

第二種苦:自律的苦

現在很多早教培訓機構,都是從培養孩子學習興趣開始,想方設法讓孩子對各種知識產生興趣,這樣就容易接受新鮮的知識了。

這對於培養6歲的以前的孩子來說,當然十分重要。

但父母也不應該被"興趣"一詞蒙蔽了,以為學習只需要有興趣就可以了。

當孩子真正踏上學習這條路時,要的可不僅僅是興趣,還需要自律精神。

因為任何學習是一件漫長而枯燥的事情,哪怕是孩子特別喜歡的東西。剛剛入門那會兒的興趣,很可能馬上就消失殆盡。如果沒有興趣就放棄了,孩子什麼都不能學好。

這時父母就需要狠一狠心,不要心疼孩子。那些在一個領域發光發亮的人才,哪一個不是經歷了艱苦的訓練?

郎朗小時候,每天坐在鋼琴前至少8小時;

張繼科發著高燒,鷹爸也不曾鬆口,依然讓兒子苦練;

小福原愛邊打球邊哭,萌翻了一眾網友,要知道那時候她才5歲多,卻早已習慣了訓練生活……

讓孩子在學習的路上吃點苦,挨過那段艱難的日子,培養出了自律精神,就不怕一事無成。

第三種苦:受挫的苦

回到開頭的那個新聞。

一個已經讀初中了的學生,當發現坐錯站了之後,卻將怒氣發洩到媽媽身上,怪媽媽沒注意、搞錯了,那自己幹什麼去了?自己就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地玩手機了?

這就是典型從小沒有吃過苦,遇到一點挫折就把責任往外推,哪怕沒有可推卸的目標,也總有父母這個固定的"靶子"去怪罪。

有遠見的父母絕不會允許孩子變得這樣。受挫、遇到困難、失敗,都是生活裡再常見不過的事情。

孩子的一件事遭遇不順,父母不要馬上去幫忙兜底,給他們一些時間自己去消化。他們可以會自己找到解決的辦法,他們也可能經過揣測,發現自己沒法解決,就會來找父母尋求幫助。

總之,這段時間不僅可以讓他們可以適應挫折,還能激發他們思考的能力。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聽起來好像很過時,都什麼年代了,還說這種套路的話。

可是,小時候不吃一點苦的孩子,長大也就享受不到人生裡更多的甘甜。

相關焦點

  • 有遠見的父母,一定會讓孩子吃這6種苦
    盧梭曾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誠然如此。現在捨不得孩子吃苦,將來他會吃一輩子苦。真正的愛,不是給他一個保護罩,而是教會他在暴風雨來臨前做好萬全準備。有遠見的父母,一定會讓孩子吃這六種苦。
  • 開學了,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5種苦
    讓孩子適當吃苦,不斷歷練,具有抵擋風雨的力量,有智慧有能力過好自己的生活,這才是為人父母最明智的選擇。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5種苦。望眼當下,無論是富豪家庭還是普通家庭,都不捨得讓孩子吃一丁點苦頭,甚至有部分的父母依舊在溺愛自己的孩子。
  • 白巖松: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你會捨得嗎?
    ,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你會捨得嗎?那些從挫折中重新站起來的孩子一定是具有堅韌不拔的精神,這種精神足以說明他們比那些被挫折打敗的孩子更優秀。關於教育孩子的「竅門」,白巖松直言父母也需要提升自己,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你捨得嗎?
  • 白巖松直言: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你捨得嗎
    ,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你會捨得嗎?那些從挫折中重新站起來的孩子一定是具有堅韌不拔的精神,這種精神足以說明他們比那些被挫折打敗的孩子更優秀。關於教育孩子的「竅門」,白巖松直言父母也需要提升自己,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你捨得嗎?
  • 白巖松:真正有眼界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可謂是全面發展的優秀孩子;在白巖松的教育觀裡,認為父母既要和孩子成為好朋友,又要狠心一點,真正有眼界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苦」,才能有正確的金錢觀現在的父母都特別捨得為孩子花錢,很多孩子從小衣食無憂,習慣了大手大腳地花錢,導致缺乏了正確地消費觀念,買東西都要追求名牌,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一種攀比心理。
  • 中國式巨嬰養成記,有遠見的父母必須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
    終於有一天,孩子爸爸意外離開了這個世界,家裡的頂梁柱塌了,家裡再也沒有經濟來源。而兒子還是一如既往地索取,他看中了一款電子產品,而這次媽媽卻搖了頭。兒子朝媽媽發脾氣,扔東西,而媽媽看著生氣的兒子,心如刀絞,就又一次滿足了他,但這一次媽媽把血淋淋的腎臟掏給了兒子,兒子用媽媽的腎臟換回了心愛的電子產品。
  • 白巖松:有格局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是啊,你捨不得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就會讓他更苦。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是早早放手,讓孩子獨立。你今天對他的「狠心」,只為換得明天他被世界溫柔以待。 01 大家還記得「28歲北大女博士獲聘名校教授」的消息嗎?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宣布,北大博士李琳任該學院教授,並擔任博士生導師。
  • 真正有格局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01自律的苦最近,一則的視頻上了熱搜。天之大,父母的愛最大。這世間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可鄭爸爸知道,嚴是愛、寬是害。接受採訪時,他說:「女兒一直把北京體育大學當作目標,我雖然不富裕,但我一定盡全力幫她實現夢想!」
  • 白巖松:想要孩子有出息,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白巖松對家庭教育的觀點也是非常「犀利」,句句精闢,一針見血,讓很多父母看完表示受益匪淺,在一次訪談中談到孩子的教育時說,孩子只有吃過苦,才能給他的成功鋪成路,孩子如果沒有吃過苦就會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經不起風吹日曬。
  • 有格局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 國慶精選
    你看到她如今的衣食無憂、名利雙收,卻沒看到她十幾年來,吃盡了讀書的苦。老人們常說:「人這一輩子,吃多少苦,享多少福,都是有定數的。」今天你不吃讀書的苦,明天就要吃生活的苦。讀書的苦總有盡頭,生活的苦,卻是無邊的暗夜,無窮無盡。曾見過一些家長,在孩子讀書偷懶時一味謾罵責備,或者直接放任不管。
  • 有遠見的爸媽,都捨得讓孩子在這3方面「吃苦」,將來有出息
    ,都捨得讓孩子在這三方面「吃苦」可能很多家長會疑惑,我們常說有遠見的父母,什麼樣的父母才是有遠見的呢?一個有遠見的父母,往往會為孩子的以後做好規劃,不拘泥於眼前的利益,為孩子未來而著想,這樣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
  • 白巖松育兒觀走紅:要想孩子有出息,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他認為,正確的教育觀就是兩個字&34;,要讓孩子學會吃各個方面的苦,這樣才可以提升他們的心理素質以及他們的綜合能力。不能吃苦的孩子,日後到了社會上也會被淘汰。評論區的人紛紛留言,現在的人都頂不住壓力了,特別的脆弱,只是沒有找到工作就選擇了結自己的性命,一點都不為父母著想,不負責任。想一想,確實是這樣子的,所以說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從小就讓孩子學習抗壓能力,不能夠做新時代如此脆弱的人。
  • 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你看到她如今的衣食無憂、名利雙收,卻沒看到她十幾年來,吃盡了讀書的苦。老人們常說:「人這一輩子,吃多少苦,享多少福,都是有定數的。」今天你不吃讀書的苦,明天就要吃生活的苦。讀書的苦總有盡頭,生活的苦,卻是無邊的暗夜,無窮無盡。
  • 智慧的父母,讓孩子吃這兩種苦,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溺愛孩子不是愛。父母養育孩子時,對孩子照顧得事無巨細,包辦孩子的一切,不捨得孩子受點苦和委屈,並且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即使孩子的的要求不合理,他們也會儘自己所能來滿足,有的父母把這看作是對孩子的愛。這真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嗎?
  • 白巖松坦言:期望孩子能成才,父母就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有一些父母嘴上說著嚴格要求孩子,可行為上卻對他們過度的寵溺。這些父母從來都不讓娃吃任何苦,他們認為孩子年齡很小,等稍微長大以後就能自己懂得。而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在談及教育問題的時候也曾說過,若是父母期望孩子成才,就要狠心讓孩子吃以下這幾種苦。
  • 別指望孩子「自覺」,有遠見的父母,總是捨得對孩子「狠心」
    現在生活水平大大改善和提高了,當孩子有什麼需求的時候,家長多會選擇滿足孩子,特別是對於一些經濟水平比較好的家庭來說,不願意讓孩子吃苦,但是這從孩子的長遠發展來說,其實是不利的,將來孩子的生活走向可能會是先甜後苦。
  • 白巖松育兒理念走紅:有格局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總結了一些,家長們想要孩子有出息,那麼就一定要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1、捨得讓孩子吃守規則的苦孩子一哭一鬧,家長就心軟了,就允許孩子不遵守規則了。那麼孩子不會在下一次的時候乖乖聽話,而是知道哭鬧好用,繼續用這個招數不遵守規則。
  • 有遠見的父母會讓孩子承受這幾種苦
    隨著社會進步,孩子成為每個家庭的核心,就像人們常說的「全民富二代」,即便家裡條件不好,父母也會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孩子的「願望」,導致「白眼狼」越來越多,這樣既害了父母,毀了家庭,也毀了孩子的一生。 現在捨不得孩子吃苦,將來他會吃一輩子的苦。
  • 教育新理念:孩子能承受這3種苦,父母別心疼,孩子將來很優秀
    important}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的通病就是,小時候捨不得孩子吃苦,長大了更怕孩子會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流傳至今的話,似乎被現代的一些父母自動忽略了。,吃點家常便飯怕苦著孩子,在家沒事就盯著學校的監控看,生怕孩子有個閃失等等。
  • 要想孩子有作為,這3種苦必須讓他吃
    可以看出,劉阿姨望子成龍心切,然而,她這樣的方式方法無疑是害了孩子。正如《戰國策》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父母疼愛子女,不應該只體現在一時的溺愛上,而是應該為其計劃長遠,讓孩子無論何時,都不至於成為一個無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