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的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偶爾會在一些訪談節目中談及他自己的家庭以及自己的教育方式。他認為,正確的教育觀就是兩個字&34;,要讓孩子學會吃各個方面的苦,這樣才可以提升他們的心理素質以及他們的綜合能力。不能吃苦的孩子,日後到了社會上也會被淘汰。
今天在新聞上看了一個新聞,讓我覺得很受震撼,同時也對教育這兩個字進行了反思。新聞的內容是一名大學畢業生,因為沒能夠在畢業的時候找到合適的工作,沒有頂住壓力,在教學樓的頂樓跳了下來,當場就死亡了。
評論區的人紛紛留言,現在的人都頂不住壓力了,特別的脆弱,只是沒有找到工作就選擇了結自己的性命,一點都不為父母著想,不負責任。想一想,確實是這樣子的,所以說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從小就讓孩子學習抗壓能力,不能夠做新時代如此脆弱的人。
類似於這樣的例子,現在在社會上越來越多。有的孩子甚至因為班主任的一次責罵,因為一次期末考試分數不達標,就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這都是因為沒有受過打擊,吃不起苦造成的。家長一定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要讓孩子們多吃苦。
1、學習吃挫折的苦
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家長是不敢罵也不敢打,因為很多孩子都是一路順風、順水長大的。在家裡,長輩們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孩子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道什麼是挫折。所以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也不敢責罵,怕孩子心裡受不了。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教育方式。
以後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到了社會上就更加承受不了任何打擊。要讓孩子多受挫折才能讓孩子成長,才能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成長模式,否則孩子的成長就是變態的。
2、學習吃學業的苦
學校是孩子的成長路上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之一,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往往更加的自信、更加的積極,所以說孩子們都嚮往自己成績好。有的孩子可能會因為一次兩次沒有考好就否定自己,認為自己很差勁,家長在這個時候應該要多多鼓勵孩子。
一方面要讓孩子們知道,學習本來就是一個長期的事情,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堅持。
另一方面也要多多的鼓勵孩子,一次兩次的失敗沒有關係,只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學習成績就一定不會差。
3、學習吃壓力的苦
現在社會人才越來越多,高學歷高素質的人也越來越多,所以說競爭力越來越大。有的人在學生時代還是學校的優秀人才,但是到了社會上之後可能就會被其他更優秀的人比下去,這時候人可能就會有心理落差。如果說承受不了這樣的心理落差,有些人就會變得抑鬱、自卑,甚至於有些人忍受不了這樣的心理落差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所以家長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教導孩子學習吃壓力的苦,有壓力就是有動力,壓力沒有什麼可怕的,慢慢地靠自己的意志力可以把它頂住。但是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是第一位。
孩子將來是否有出息,取決於父母從小的教育。讓孩子吃過缺錢的苦,才能學會正確的使用和管理金錢;讓孩子從小吃過失敗的苦,才能有強大的內心;讓孩子學會吃讀書的苦,才能有好的未來。所以,父母們一定要學會讓孩子吃苦,給孩子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這套《好孩子好品質和好習慣養成》,這套書讓孩子通過書中的內容,養成好習慣、學會自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學會交際、自信開朗、愛上學習等10個好品質、好習慣。想讓孩子將來成為有出息人,做父母的點擊下方!
其實,教育方式有千萬種個,但是優秀的教育方式,往往都是千篇一律的。正如著名的主持人白巖松所說,要想孩子有出息,就一定要讓孩子學習吃苦,要讓他們學習吃挫折的苦,吃學業的苦,吃壓力的苦。不要讓孩子在家裡過的富足的生活,就不知道外面的艱辛。這樣然後他們日後到了社會上就會毫無競爭能力,將來也一定會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