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提起「央視名嘴」白巖松,很多人都會想到焦點訪談、新聞周刊、新聞1+1、對白等央視經典節目,在主持界功成名就的他迎娶了同事朱宏鈞,生有一個兒子取名白清揚。
1998年出生的白清揚22歲了,他並沒有成為世人眼中的「富二代」、「啃老族」,而是一直憑藉自己的努力闖出了一片天地。
小時候,白清揚一直堪稱班級裡學霸般的人物,還成為了校足球隊的隊長,可以算得上德智體美勞俱佳。
高三那年,自主創辦了草根足球賽事,白清揚憑藉著卓越的成績,成為了美國一所名校的預備生,也開啟了開掛的一生。
大學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世界前十的倫敦國王學院,但是沒有跟隨父母的主持道路,而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歷史學專業。他利用假期時間回國發展自己的賽事,還成為了一名小有名氣的賽事主播,很多人不知道他就是白巖松的兒子。
看完白清揚的前20年,網友們都好奇白巖松的「育兒觀」,怎樣才能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孩子呢?
白巖松自己曾表示過,並沒有給孩子過分的幫助,家庭環境只是基礎,自身優秀才是真的優秀,不能一味的「富養」,要從小允許孩子吃「三種苦」。
養育兒子,要讓他嘗「缺錢的苦」
著名歌唱家李雙江和白鴿老來得子,從小養尊處優「富養」出來的李天一最終走上不歸路,也給廣大父母提了醒,滿足了孩子的「金錢需求」,孩子很容易自私自大、不體諒父母的辛苦付出。
建議父母們學習外國的「金錢教育觀」,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帶他參觀父母工作的地方,讓孩子擺攤體會賺錢的不易。
孩子進入學校後,不能孩子張口就給,要讓他體會「缺錢的苦」,對金錢有渴望才能有動力,這也是「寒門貴子」的真諦。
養育兒子,要讓他嘗「分別的苦」
兒子和女兒不同,女孩出遠門父母總是會擔心,可對兒子來說「分離」恰恰是成長:
與父母分離進入學校,是兒子社交成長的開始;
離開學校進入社會,是男孩子真正成年承擔責任的開端;
與戀人分手告別一段感情,是男孩子認識自己不足的歷程。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有時候父母不必過於擔心孩子的離開,分別是最好的成長機會。
養育兒子,要讓他嘗「讀書的苦」
曾經一位作家說:
孩子,我希望你能好好讀書,不是為了炫耀成績,而是有一天步入社會,你能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是被迫調劑。
父母們都是「讀書」路上的過來人,學習是一件枯燥又重複的事情,比起工作更加無聊乏味,但是只有學習能夠磨練孩子的心性,提高孩子的智商,獲得高出別人的起步位……
白巖松的「三苦」育兒觀值得每位家長深思,養育女兒重點是「呵護」,而養育兒子要讓他學會「吃苦」。想讓孩子成為有出息的人才,就要從小開始鍛鍊男孩子的自主獨立、堅毅剛強,將來長大了他會感激你的選擇。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