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大家肯定很熟悉吧?他是央視的一名主持人,他在新聞當中憑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深受觀眾們的喜歡,不僅如此白巖松也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育兒方面的專家,他的育兒觀念更是走紅網絡。
白巖松,有個兒子叫白清揚,他在白巖松的教育下,從小就成為一名學霸。在初中的時候,白清揚就出版了一本自己的小說。
而白巖松平時很少在公共場合提起自己的孩子,他不想讓白清揚在自己的光環下成長,所以,白清揚所取得的成績基本是靠自己努力而獲得的,就連這些白巖松的兒子白清揚的消息,也都是網友們自己搜集找到的。
當然白巖松雖然不讓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光環下成長,但卻會努力的去教育孩子,在白巖松看來:教育孩子,最不怕的就是讓孩子「吃苦」,尤其是下面這三種苦!一定要狠心。
一、吃自律的苦
成功源於自律一個人若沒有果斷的品質,他就永遠不能算是一個獨立的人。——約翰·福斯特
自律的孩子往往都非常優秀,其實只要你平時仔細的觀察就能夠發現,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往往都很自律,他們總是在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從來都不會在學習的時候玩耍。
自律的孩子可以克服慵懶,為了自己的追求和夢想而努力拼搏,一旦你家孩子能夠成為一個自律的人,那麼我相信無論他以後無論幹哪一行都會非常優秀,無需父母的督促和操心。換句話來說自理能力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也許父母們可能會有疑問,怎麼讓孩子具備自律的能力呢?為什麼我的孩子就能做到自律,但有的孩子卻需要父母督促呢?
其實,孩子的自律並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後天培養逐漸形成的,而在孩子形成自律的這個過程當中,需要父母不斷的引導,一旦孩子形成自律的好習慣,那麼自律就會變成孩子身體甩不掉的一部分。到了那個時候,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有自己的規劃,那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的能力呢?
建議父母平時幫助孩子養成自律能力,建立起時間觀念,這樣孩子才會漸漸養成自律,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學習成績和效率!所以,父母要教會孩子管理時間,這樣才能逐漸形成自律。
二、吃失敗的苦
現在大多數孩子的承受能力都比較弱,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新聞,某某某校,某學生因成績不好跳樓自殺,這都是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一種表現,而導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吃過什麼苦。
所以,父母務必要讓孩子吃失敗的苦,人生難免會經歷失敗,從小就吃過失敗的苦,孩子在面對失敗的時候就能重拾勇氣,重新站起來面對,若是從小沒有嘗試過失敗的苦,一直被誇獎鼓勵,那麼孩子在經歷失敗的時候,將會一蹶不振。
三、吃缺錢的苦
現在的孩子花錢都是大手大腳的,前段時間和鄰居聊天,鄰居就跟我說了這樣一件事:他家孩子小王簡直就是一個「吞錢罐」,上學給他多少錢就能花多少錢,每次連回家的車費都不剩下。
這類孩子多半都沒有經歷過缺錢的苦,所以不懂得珍惜金錢,如果家長不想把孩子養成一個敗家子的話,那麼務必要讓孩子吃缺錢的苦,只有孩子吃了缺錢的苦,才能夠知道金錢來之不易,同時才能夠明白付出才會有收穫。
當然這裡只缺錢的苦,並不是讓你餓上孩子幾天,而是給孩子正常的生活費,但是在零花錢上儘量控制一點,這樣孩子才能夠明白金錢來之不易,如果過度的窮養孩子只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傷,所以家長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