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白巖松,不少人都會想起「央視名嘴」、「高情商」 這幾個標榜,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學霸兒子的父親。
白巖松在央視主持人當中,當屬一位真正的實力派,無論主持什麼樣的節目都給人帶來滿滿的正能量,讓人不禁為之信服。
而白巖松除了在事業方面取得了偌大的成就之外,在經營家庭當中也十分的順利,例如將他的兒子白清揚培養成為了一位優秀的學霸,不僅學習成績優異,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是英國名校的預備生了。
很多人都羨慕白巖松有這樣一位優秀的兒子,紛紛向他進行討教育兒方法,而白巖松也曾公開談論過他教育孩子的方式,最終被別人總結成一套育兒觀。
1、讓孩子吃獨立的苦
《少有人走的路》當中有這樣一段話:人生苦難重重。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一定的苦難,方能感悟到人生的甜蜜。
很多人都將家長比作孩子的「大樹」,能夠為孩子遮陽擋雨。
所以不少家長都成了「直升機式的家長」,在一天當中恨不得二十四個小時都陪在孩子身邊,包攬孩子所需要做的事情,替孩子打理一切。
但事實上,即使家長再愛孩子,也不可能一輩子替孩子進行遮陽擋雨,孩子終歸要學會獨立地面對這個世界。
所以,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吃獨立的苦,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
2、讓孩子吃毅力的苦
很多教育家都表示: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於是不少家長都開始進行摸索,孩子對哪些事情比較感興趣,之後系統化地對孩子這些興趣進行培養。
但是家長們卻不知道的是,這些教育家在這句話之後還有一句重要的話,就是:興趣固然很重要,但是比興趣更為重要的是孩子需要有毅力。
一位美國教育學專家的研究小組,在調查了多名企業高管之後發現,這些高管成功的最關鍵的秘訣既不是高智商,也不是擁有高情商,而是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因為教育專家發現,即使一個孩子情商和智商再高,如果他沒有堅持的毅力,那麼最終也收穫不到成功。
同時在經過大量的研究數據驗證之下,美國教育認為:如果孩子有毅力的情況下,那麼孩子的興趣完全是可以通過後天建立的。
但是如果孩子沒有毅力的情況下,即使孩子一開始對某些事物感興趣,後期如果遇到困難之後,也很容易丟掉這一份興趣。
所以家長如果想要更好的教育孩子,首先需要讓孩子吃有毅力的苦,培養孩子堅持不懈的毅力,只有孩子擁有了毅力之後,才能對一些事物持之以恆的堅持,最終收穫成功。
3、讓孩子吃失敗的苦
現實生活當中,很多父母都不願意讓孩子經歷失敗,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家長都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取得最終的勝利。但事實上,家長一味地讓孩子取得勝利而從未經歷失敗,這樣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太大的益處。
在2010年9月份開學季,一則新聞引起了群眾的心痛。
上海的一位高中畢業生成績十分的優異,曾經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各類比賽,但是卻在高考之前,因為沒有提前被清華大學進行錄取,最終選擇了輕生。
除了這一點之外,更令人感到心痛的是雖然這位孩子沒有被清華錄取,卻被北大心理系進行錄取了,但是這位孩子還是沒有承受住被清華拒絕的心痛,最終選擇從高樓一躍而下。
很多人都為他感到惋惜,因為這種人都認為雖然沒有被清華錄取,但是也被同樣優異的北大錄取也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怎麼也想不到這個孩子會因為一時的失敗而放棄更好的未來。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如果每一個孩子都沒有經歷過失敗,一直取得不斷的成功,那麼在這一個孩子經歷過一次失敗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輸得一塌糊塗,最終陷入失敗的牛角尖而無法自拔。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有必要讓孩子吃一些失敗的苦,這樣才能夠讓孩子知曉生活當中並非只有勝利,也存在一時的失敗。
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將生活的甜給孩子,但是也別忘記讓孩子吃一些生活的苦,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好的感悟生活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