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旁邊總有肯德基 這背後有什麼樣的商業邏輯?

2020-12-20 搜鋪網

肯德基在中國已有超過4800家店,麥當勞門店也超過了2000家。這對看似競爭的「冤家」,市場表現無論是好還是壞,總被人們同時提及,就好像你會經常發現,一條街上,一個麥當勞旁邊必定有一個肯德基。這只是一個偶然的現象嗎?背後有著怎樣的商業邏輯?

首先講一個故事:話說有一對兄弟賣豆腐,兄弟倆各自都開了一家豆腐店,而且是在相鄰不遠的路段,但弟弟賣的豆腐柔軟酥口,哥哥賣的豆腐硬質飽滿。

剛開始人們都希望吃弟弟店裡的豆腐,後來發現軟質的吃久了就漸漸乏味了,於是哥哥的店開始生意興隆起來,後來前往兩家店的顧客漸漸達到了一個平衡點(當然顧客也願意到這來買豆腐,畢竟選擇空間更大一些)。

麥當勞和肯德基應該也算是這種關係,既是競爭,又是互贏。

商圈理論——看似競爭銷量卻不低

這裡面的理論是一種商圈理論,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他們三個如果開在同一條街上的相鄰,就會構成快餐的一個小型的商圈。

大眾往往對於「哪裡有吃的」這個問題較為敏感,而對於「哪裡有麥當勞/肯德基」這個問題就沒有那麼上心了。而他們三個共生的小的商圈恰好會給大眾一個印象「我們這裡賣吃的,而且有很多家賣吃的的店!快來買呀!」

於是大眾在想要找吃的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那條街,想到那條街上有n家店。

這不但不會使彼此產生競爭,使對手銷量降低,反而會使二者的銷量多於各自開店的銷量。

如果單獨開一家店話,顧客往往會擔心,會不會沒座位了,會不會排隊的人很多,會不會今天不開門等等;相比較那邊n家店,顧客總會想那邊反正有個店,總有一款適合我——去那邊。

所以,一般情況下,麥當勞和肯德基是要開在一起的,構成一個小的商圈。

劃分商圈——通過打分來確定類型

麥當勞和肯德基總開在一起,首先源於他們對於商圈劃分的「英雄所見略同」。以肯德基為例來看一下這類西式快餐店的嚴格選址過程。

最被看重的劃分商圈。肯德基計劃進入某城市,會通過自己的選址決策小組來收集這個地區的資料。有些資料是免費的,有些資料需要花錢去買。把資料買齊了,就開始規劃商圈。

商圈規劃採取的是記分的方法,例如,這個地區有一個大型商場,商場營業額在1000萬元算一分,5000萬元算5分,有一條公交線路加多少分,有一條地鐵線路加多少分。這些分值標準是多年平均下來的一個較準確經驗值。

通過打分把商圈分成好幾大類,以北京為例,有市級商業型(西單、王府井等)、區級商業型、定點(目標)消費型、還有社區型、社區商務兩用型、旅遊型等。

選擇商圈——保證開一家成功一家

選擇商圈即確定目前重點在哪個商圈開店,主要目標是哪些。在商圈選擇的標準上,一方面要考慮餐館自身的市場定位,另一方面要考慮商圈的穩定度和成熟度。餐館的市場定位不同,吸引的顧客群不一樣,商圈的選擇也就不同。

例如馬蘭拉麵和肯德基的市場定位不同,顧客群不一樣,是兩個「相交」的圓,有人吃肯德基也吃馬蘭拉麵,有人可能從來不吃肯德基專吃馬蘭拉麵,也有反之。馬蘭拉麵的選址也當然與肯德基不同。

而肯德基與麥當勞市場定位相似,顧客群基本上重合,所以在商圈選擇方面也是一樣的。

商圈的成熟度和穩定度也非常重要。比如規劃局說某條路要開,在什麼地方設立地址,將來這裡有可能成為成熟商圈,但肯德基一定要等到商圈成熟穩定後才進入。如果說這家店三年以後效益會多好,但對現今沒有幫助,這三年難道要虧損?肯德基投入一家店要花費好幾百萬,當然不冒這種險,一定是比較穩健的原則,保證開一家成功一家。

採集數據——進行嚴格聚客點測算

什麼是聚客點測算?例如,北京西單是很成熟的商圈,但不可能西單任何位置都是聚客點,肯定有最主要的聚集客人的位置。肯德基開店的原則是:努力爭取在最聚客的地方和其附近開店。

過去古語說「一步差三市」。開店地址差一步就有可能差三成的買賣。這跟人流動線(人流活動的線路)有關,可能有人走到這,該拐彎,則這個地方就是客人到不了的地方,差不了一個小胡同,但生意差很多。這些在選址時都要考慮進去。

人流動線又是怎麼樣的呢?在這個區域裡,人從地鐵出來後是往哪個方向走等等,這些都派人去掐表,去測量,有一套完整的數據之後才能據此確定地址。

比如,在店門前人流量的測定,是在計劃開店的地點掐表記錄經過的人流,測算單位時間內多少人經過該位置。除了該位置所在人行道上的人流外,還要測馬路中間的和馬路對面的人流量。馬路中間的只算騎自行車的,開車的不算。是否算馬路對面的人流量要看馬路寬度,路較窄就算,路寬超過一定標準,一般就是隔離帶,顧客就不可能再過來消費,就不算對面的人流量。

肯德基選址人員將採集來的人流數據輸入專用的計算機軟體,就可以測算出,在此地投資額不能超過多少,超過多少這家店就不能開。

規劃商圈——用聚客點衡量成熟度

聚客點的選擇也影響到商圈的選擇。因為一個商圈有沒有主要聚客點是這個商圈成熟度的重要標誌。比如北京某新興的居民小區,居民非常多,人口素質也很高,但據調查顯示,找不到該小區哪裡是主要聚客點,這時就可能先不去開店,當什麼時候這個社區成熟了或比較成熟了,知道其中某個地方確實是主要聚客點才開。

為了規劃好商圈,肯德基開發部門投入了巨大的努力。以北京肯德基公司而言,其開發部人員常年跑遍北京各個角落,對這個每年建築和道路變化極大,當地人都易迷路的地方了如指掌。經常發生這種情況,北京肯德基公司接到某顧客電話,建議肯德基在他所在地方設點,開發人員一聽地址就能隨口說出當地的商業環境特徵,是否適合開店。

肯德基與麥當勞市場定位相似,顧客群基本上重合,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一條街道一邊是麥當勞,一邊是肯德基,這就是雙方採取的跟進策略。因為麥當勞在迭擇店址前已做過大量細緻的市場調查,挨著它開店不僅可省去考察場地時間和精力,還可以節省許多選址成本。反之,麥當勞也會在選址時做出同樣的考慮,從而跟進肯德基。因此,同一條街上,看見麥當勞又看見肯德基就不奇怪了。

觀點評說

同行之間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形成了一種利益共同體,因此,需要維護同行的合法利益,用正當手段和對手競爭。

競爭對手之間不是消滅競爭,而是走向「競合」,將競爭對手的資源為我所用。良性競爭才能做大市場蛋糕,共同發展。合作競爭並不意味著要消滅競爭,它只是從企業自身發展的角度和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出發,促使企業間的關係發生新的調整,從單純的你死我活的對抗競爭走向雙贏的合作,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競合」。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任何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弱處。「一山不容二虎」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當我們不能夠獨步天下時,就請選擇和對手攜手共進,就像麥當勞和肯德基一樣,大家在競爭中互相提升自己的實力,在競爭中甩開和其他對手的差距,使雙方在競爭格局中贏得先機。從更大視野來看,商業世界其實更應該是一種共贏文化,只有共同把蛋糕做大,才能實現多贏。小成功靠朋友,大成功靠對手。

(來源:新商界新餘)

轉載免責聲明:凡本站註明 「來源:XXX(非搜鋪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傳遞,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繫本站採編中心:0571-87015503-809,郵箱:zhousongping@soupu.com。

相關焦點

  • 為啥有麥當勞的地方總有肯德基
    2014年以及2015年開年,對國際洋快餐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而言並不好過。   如今肯德基在中國已有超過4800家店,而麥當勞門店雖然稍遜一籌,也超過了2000家。這對看似競爭的「冤家」,市場表現無論是好還是壞,總被人們同時提及,就好像你會經常發現,一條街上,一個麥當勞旁邊必定有一個肯德基。這只是一個偶然的現象嗎?背後有著怎樣的商業邏輯?
  • 麥當勞和肯德基為什麼總是開在一起?
    這也適用於消費,通過某種方式將消費者期望值提高到一定水平,消費行為就會「爆發」,比如陳列產品時,當單品數量達到某個臨界點,就能刺激消費意願,讓消費者買買買!  同樣,如果一個地方只有一家麥當勞或肯德基,顧客為了一家麥當勞/肯德基專門出趟門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一個地方有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漢堡王等多種選擇,結果就會大不一樣。
  • 揭秘:為什麼肯德基、麥當勞會開在一起,背後的商業秘密你了解嗎
    現實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肯德基、麥當勞幾乎都是開在一起的,即使沒有開在一起,距離也是非常近的。同時,即使是在一些火車站,亦或是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方,也幾乎都能看到麥當勞、肯德基的身影。不得不說,這兩大西餐巨頭已經在國內市場站穩了腳跟。
  • 肯德基為什麼總是和麥當勞在一起?
    這說的就是肯德基和麥當勞。有人總結,有肯德基的地方,500米內必有麥當勞。作為勢均力敵的對手,他們為什麼能夠和諧相處呢?先回顧一下肯德基和麥當勞在中國內地開店的歷史: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內地的第一家餐廳在北京前門開業,盛況空前。
  • 職場百科:肯德基VS麥當勞,肯德基員工工資永遠比麥當勞貴一毛?
    相信不少小夥買針對麥當勞肯德基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然而大家有沒有發現肯德基的工資永遠比麥當勞高一毛,是什麼情況,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下。肯德基VS麥當勞兼職時薪!按照每月出勤24天192工時核算:白班,肯德基192×11.5+500=2708元;麥當勞192×11.4+130+210=2528.8元夜班全職工資對比:22-07班次肯德基192×(11.5×1.5=17.25)+500=3812.肯德基192×14.9+340=3200.8元。都有五險一金、法定三薪。
  • 農夫山泉、麥當勞、星巴克「只送不賣」背後的營銷邏輯是什麼?
    那麼品牌是否虧本做生意,只送不賣背後的營銷邏輯是什麼? 1 只送不賣,本質還是為了賣 只送不賣的關鍵,在「送」這個字眼背後體現的商業邏輯。「送」,意味著「免費」,抓住的正是消費者想佔便宜的心理。
  • 麥當勞、西貝等大牌爭做兒童餐 背後邏輯是什麼?
    提起兒童餐,有不少餐飲老闆覺得「運營流程過於複雜!定位太過細分,市場蛋糕過小!翻臺率低,不賺錢!」;但另一方面,麥當勞、肯德基、西貝、老鄉雞等國內外大牌又爭相推出了自己的兒童餐。為什麼會出現這兩種迥然相異的做法?大牌爭做兒童餐的背後邏輯是什麼?今天,內參君為你帶來關於兒童餐的思考。
  • 【總有大新聞】繼肯德基之後,麥當勞也被易主?
    而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1750多家直營餐廳將轉由該合資公司特許經營,期限為20年。從股權結構不難看出,中信方面將成為未來麥當勞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控股股東,而中信是不折不扣的國有企業。哎,這幾年麥叔叔在中國的日子並不好過,賣身也是早晚的事。只是,肯德基只賣20%股權,公司的事還是管理層說了算。這回,麥當勞異常絕決,只留20%麥當勞中國全由你們說了算!
  • 揭秘麥當勞、肯德基菜單的背後:高盈利菜單都有這4個特徵
    那麼什麼樣的菜單是好的菜品結構?我們今天將以麥當勞、肯德基等大牌餐企的菜單為例來分析菜單結構。(以下乾貨整理自課程《用大數據分析做菜單,教你通過菜品營銷提升門店利潤》,講師:邊江)如何判斷你的菜品結構出問題了?菜品結構指的是所有菜品中各類菜品的比例關係。
  • 麥當勞肯德基玩具收藏價值有多高?
    為了慶祝進入中國市場25周年,麥當勞帶著2530件來自全球的麥當勞玩具在北京三裡屯太古裡橙色大廳舉行「奇趣玩具廠」大型玩具展,自3月24號開展以來,這些玩具和狂熱的玩具藏家的故事陸陸續續登上了大小媒體——這是我們熟悉的麥當勞營銷味道。去年10月,同樣內容的玩具展曾在上海舉辦,但人們依然熱情不減、欣然前往。
  • 你有麥當勞紀念幣 我有肯德基「比特幣全家桶」
    8月7日晚間,微博熱門話題驚現「麥當勞紀念幣遭瘋搶」的詞條,打開一看更是讓人震驚不已,因為麥當勞的麥克幣在發行一個小時的時間中,幣價就漲了30倍,當你在被麥當勞的麥克幣吸引的時候,卻不知道肯德基在之前就已經推出了比特幣炸雞桶套餐。
  • 肯德基和麥當勞的秘密你知道嗎?比如他們為什麼總是開在一起?
    上個星期一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都是被麥當勞給刷屏了。原因是麥當勞在會員日這一天推出了「半價家有金桶」優惠。其實被麥當勞和肯德基的優惠刷屏已經是常態了,年年有活動,每每有新招。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看見了麥當勞,附近總會有一家肯德基,這可不是他兩提前商量好的,也不是相親相愛誓要做鄰居。那麼,為什麼他們總要黏在一起呢?在這裡我們就要提及到一個著名的經濟學原理——「納什均衡」,又稱為非合作博弈均衡,由諾貝爾經濟學家博弈論創始人約翰·納什提出。
  • 為什麼在日本麥當勞比肯德基有人氣?
    來日本後,慢慢的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日本的麥當勞比肯德基多,而且更受歡迎。來之前,在國內我也很少去肯德基或麥當勞,因為很貴,偶爾吃一次,但是比起麥當勞,大家說的更多的是肯德基。當然,不管是麥當勞還是肯德基大家都有自己的喜好,可是來日本後發現肯德基真的很少,專門找了一家吃過一次,裡面也非常冷清,和麥當勞完全是兩種氛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關於這個問題也問過周圍的日本人,他們說不知道什麼原因,因為周圍的人都去麥當勞,所以他也喜歡去。所以我就試著在網上查了查,發現不只是我有這個疑惑,不少人也都好奇。
  • 麥當勞與肯德基:可以搞學術,但是沒必要
    那個紮起長發的流浪漢站在垃圾桶旁邊,和店員嘮嗑。       然後他會看一眼窗外,隔著一條小路就是一個廣場:四根燈柱和一個廁所圍住了中間的一個雕塑,石椅上並沒有人,整個廣場只有兩輛快遞車。雖然這並不奇怪:這個天氣在戶外坐石椅,怕是要和旁邊的公廁配套使用。但一碗湯仍然有一種奇妙的感覺:似乎屁股下面這個麥當勞,更像是一個廣場。
  • 麥當勞和肯德基為什麼總是開在一起|【經緯低調分享】
    巨頭之間「相愛相殺」的情節總是人們所熱衷探討的話題,而其中最具有代表的CP當屬肯德基與麥當勞了。 隨著這兩巨頭在中國市場的迅速擴張,無論在中國的什麼城市,從商場、火車站、飛機場,到旅遊景點,幾乎是有肯德基的地方,附近就有麥當勞。
  • 星巴克咖啡真的比麥當勞、肯德基的好喝嗎?有喝過這三家的嗎?
    和肯德基、麥當勞的現磨咖啡相比,星巴克就一定好過它們嗎?其實三家品牌店用的咖啡豆都差不多,都是阿拉比卡咖啡豆,雖然同一豆種有好壞的區別,但星巴克的咖啡豆品質不見得比肯德基和麥當勞高!原因是星巴克在中國有2800多家門店,要想保持味道統一,咖啡豆的產量才是第一要求,品質肯定是第二位的!而且星巴克號稱採用深烘技術,深烘不就是快烤糊了嗎?烤糊了所有的咖啡口感肯定就統一啦呀!前兩年,網上曾有篇文章,說美國星巴克的咖啡價格比國內便宜了三分之一!
  • 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的薯條有什麼差別?
    麥當勞和肯德基兩巨頭的戰爭經年不休,後起之秀漢堡王也來勢洶洶。到底誰是業界NO.1,至今沒有答案,那麼三家薯條到底有啥不同?你是叔叔派,還是爺爺黨,或是漢堡王的後宮呢?今天從體型、油膩、味道進行三輪PK,來看看誰是你的心頭好。
  • 麥當勞在肯德基旁邊打廣告,消防官微:姓m的這位違法了
    麥當勞在肯德基旁邊打廣告,消防官微:姓m的這位違法了 2018-04-21 1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萊士香過麥當勞肯德基?不服!
    這些時候,和兩家口味有一點像、直接免配送費或者意思一下收個五毛錢的——華萊士,立刻舉手下場替補。美團的《中國餐飲報告2019》顯示,2018年華萊士的全平臺總訂單量排名第一,超過正新雞排、麥當勞和肯德基。
  • 關於肯德基麥當勞,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肯德基有辣子粉……
    夏天不想吃東西的時候,去麥當勞和肯德基成為不少人的選擇,那麼,關於肯德基麥當勞,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1、外賣的中薯分量跟平時的大薯差不多,不過外賣的薯條容易變軟。2、麥當勞隔上幾年就會用的一個經典營銷套路,一次推出3-4款新醬,然後對麥樂雞做一次主推,記得去年好像是榴槤醬啥的。3、和可樂不同,奶茶不管你要的是冷的還是熱的,實際上區別都不大,主要區別是給你加五分之三的冰塊還是給你打一半的開水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