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閬中教科局
「現在好了,小賣部終於取消了。」千佛鎮初級中學校八年級二班學生家長趙永剛對學校取消小賣部表示高度讚賞。他認為,娃兒不住校,早晚在家裡吃,中午還在學校吃一頓。飯吃飽,身體好,沒有必要再去買零食。以前學校有小賣部的時候,孩子每天找他要十幾元錢買零食,如果不給孩子又哭又鬧。現在學校取消了小賣部,娃兒再也不每天找他要零花錢了,學習也進步了,天天唱唱跳跳,顯得陽光朝氣。
全市像這樣的家長、這樣的孩子還有不少。
孩子們的這些變化,得益於閬中市教科局2017年上半年開展的「淨化校園及周邊環境、規範整治小賣部」專項活動。
校園裡設小賣部,大家似乎習以為常。截止2016年底,全市99所公辦學校中,每所學校都有小賣部,有的還設有頗具規模的小超市。
在設有小賣部的學校,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種現象:還沒有下課,老師還在講臺上激情昂揚地講解,而孩子們的心思早已飛到了小賣部。他們小手緊緊攥住零花錢,腳步悄悄外移,身體漸漸傾斜,隨時準備衝出教室。下課鈴聲剛一響,老師的「同學們再見」還沒有說完,大家像箭一般地飛奔到小賣部,遞去帶著體溫、沾滿汗水、捏得皺巴巴的零花錢,買一大把「麻辣味」,放在嘴裡美滋滋的咀嚼著。孩子們只管吃得香,也不管食品過期沒有,也不看包裝袋上有沒有合格標誌或者生產日期、生產廠家名稱、地址、電話等,雖然老師也在教育、家長也在提醒、學校也在管理,但孩子們在吃的時候,完全把這些忘得乾乾淨淨。一時間,行為習慣良好的孩子將食品袋裝滿了垃圾桶,多出的便散落一地;行為習慣稍差的孩子則乾脆把食品袋扔在了垃圾桶旁邊,甚至操場上、過道裡、教室中,到處都有星星點點的彩色食品袋。不和諧的色彩、到處瀰漫的小食品特有的味道,使校園變得髒亂差。即使學校領導老師天天講,時時講,大會小會都在講,也難以抵擋辣條美味對孩子們的誘惑。
小賣部的存在與不規範管理,不僅嚴重影響著學校的環境衛生,影響著孩子的養成教育,更可怕的是,不安全食品直接危害孩子的身體健康。據網傳:深圳龍華三個小孩吃完五毛錢「辣條」中毒住院,其中,一名7歲男孩經搶救無效死亡,其他2名患兒經搶救脫離險情。
即使是證照齊全的合格食品,其添加劑和毒素還是存在,只是在規定的範圍之內。如果吃多了,必定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垃圾食品必須禁止,小賣部必須整治,必須讓所有校園都變得清清爽爽。這是學校師生、家長和社會各方人士的共識,這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領導多次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為此,市教育主管部門下了決心。
到底如何整治?一些棘手的問題擺在眼前。是全部取締還是全部保留?全部保留則整治困難,肯定不可取。非寄宿制學校學生在校時間短,學習時間寶貴,學校小賣部反而「嬌慣」了學生的胃,擾亂了學校的正常管理秩序。如果全部取締,那些整天呆在學校的寄宿學校學生,想買一些學習用具和生活用品該怎麼辦?那些熱愛體育鍛鍊、體能消耗大的學生,學校夥食團的基本口糧滿足不了他們,又該如何補充?如果取締一部分,保留一部分,又該取締誰,保留誰?
經過反覆思考,反覆斟酌,反覆研究,2017年3月初,閬教科【2017】18號文件正式出臺並下發。「閬中市教育和科學技術局」微信公眾號的評論文章《還校園一個清清爽爽》,緊跟著對18號文件進行了全面解讀:
18號文件,為整治工作劃出了「路線圖」和「時間表」。文件明確規定:「堅決取締非寄宿制學校小賣部(校園超市)」,「嚴格規範寄宿制學校小賣部(校園超市)」,「嚴格規範學校小賣部(校園超市)經營範圍」,並就此提出了具體的工作措施。
這是一個明明白白、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充分考慮了城鄉學校的不同特點,考慮了農村學校寄宿學生較多的現實。各學校一定要根據各自的學校屬性,對號入座,提早謀劃,妥善處理好相關工作,在規定時間內達到教科局規定的整治要求。
教育引導
經過半年的緩衝,全市公辦學校小賣部(校園超市)取締了82個,保留了17個。
所有的非寄宿制學校小賣部全部取締,寄宿制學校的小賣部按照程序上報申批,嚴格管理。
所有取締了小賣部(校園超市)和保留小賣部(校園超市)的學校,在這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需要取締的學校,面臨著合同沒到期、商品庫存、小買部基礎設施處理等問題。「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校園的清清爽爽,為了管理的順順暢暢,再大的困難也要克服,再大的問題也要解決。學校與承包商反覆磋商,求得最大的理解和支持。相互讓步,有商有量,按照18號文件規定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穩步推進,在2017年9月1日開學前全部塵埃落定。
保留小賣部(校園超市)的寄宿制學校,按照文件規定,先是書面申請,層層報批。接著,引進社會化經營小賣部(校園超市),並要求承包企業必須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註冊資金在50萬元人民幣以上,具有獨立承擔食品安全風險能力,近三年在經營中無違法違規行為。承包企業必須通過公開招標進入學校,承包企業和學校必須籤訂食品衛生安全責任書,規範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學校工作的整體推進,為了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每所學校在小賣部(校園超市)管理上都下足了工夫。閬中中學古城校區和新城校區分別設有200多平方米和500平方米的兩個超市,在校園超市管理過程中嚴把招標關、質量關、經營關、管理關、消費關,漂亮、乾淨的校園超市成為學校一道靚麗的風景。
東風中學派專人對小賣部天天細查,時時抽查,學生助查,所有從業人員一律不準佩帶任何首飾,統一著裝上崗,並將小賣部和食堂緊靠在一起,既便於學生購買,也便於學校統一嚴格管理。彭城中心校在嚴格規範管理小賣部的同時,充分利用學生家長會、主題班會向家長和學生講解科學的食品衛生知識,提高鑑別能力和自制能力,強化環保意識和保健意識。
學校為了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對小賣部(校園超市)不僅在經營時間上規範,即在學生上課期間(包括上午大課間活動)學校小賣部(校園超市)不得經營。所賣物品上也要規範,禁止經營煙、酒、刀、玩具等危險品、有損學生健康和不需要的物品,杜絕「三無」(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以及無生產廠家)產品、假冒偽劣產品,並禁賣高添加劑、高色素、高紅油等有害食品。同時,多擺放一些學生必備的學習生活用具,大家喜歡的綠色健康食品。所有學校小賣部(校園超市)全面提高服務質量,進貨秩序、擺放秩序、購買秩序、管理秩序,每一個環節都規範有序。
非寄宿制學校取消小賣部,是大勢所趨,是民心所向,更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有的學校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並走在了前面。
2014年9月才掛牌招生的非寄宿制學校滕王閣小學校,在2016年春季學期嘗試開設了小賣部。開設不久,便發現了校園小賣部給學校管理和學生德育教育工作帶來了諸多隱患,甚至在下課或者放學後,小賣部成為最為擁擠的地方,很容易發生推攘、踩踏等安全事故。
家長的怨言、學生養成教育的困難、校園環境的髒亂差、教育質量提升的艱難,對於剛剛走上辦學之路的滕王閣小學來說,這無疑是致命的。又加上當時沒有操作性強的規範性文件,缺乏科學管理的制度和經驗,學校權衡再三,於2016年9月,也就是閬教科【2017】18號文件下發之前,就果斷關掉了小賣部。
關掉小賣部之後,學校集中精力在教育管理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豐富校園活動,大力提高課堂效率,全力美化校園環境,將學校建設成了真正吸引孩子們的花園、樂園和學園。
截止2017年9月1日開學前,我市千佛、老觀、河溪、思依、柏埡幾個片區,所有學校全部取締了小賣部。閬中中學、東風中學、閬中師範、河溪中學、柏埡中學、老觀中學、水觀中學、千佛中學、洪山中學、思依中學,以及保寧片區的保寧中學,二龍片區的二龍鎮小學校,水觀片區的水觀鎮初級中學校,江南片區的白塔中學、治平鄉中心學校、彭城鎮中心學校,洪山片區的石龍鎮中心學校等17所學校,根據要求並按管理程序保留了小賣部或校園超市)。
規範整治小賣部,目的就是為學生的學習和健康營造良好的學校環境,進一步提高學校的育人實效,讓每所學校都變得清清爽爽。
規範與取締必須「快刀斬亂麻」,但後續的管理註定是個長期的過程。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確保問題不反彈,我們還需努力!
小編掐指一算,
今日點的都是好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