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減負:可以完全取消學生家庭作業,全部變成學校作業嗎?

2020-09-03 自在人生wub

教育「減負」成為國家基礎教育改革頻繁出現的一個熱詞,毫無疑問,教育減負的主體是中小學生。引發教育減負思考的源頭當然是應試教育,因為應試教育、過度追求中小學生的考試分數,所以呈現出幾個典型中小學生形象: 其一是小學生每天背負一個超大的書包,戴著厚厚的眼鏡,佝僂著腰;其二是中小學生每晚作業寫到0點以後,還總是寫不完,一副生無可戀懨懨欲睡的樣子;其三是家長帶著孩子每天奔忙於各種補課,令中小學生不堪重負,對學習毫無興趣;其四是家長輔導孩子家庭作業時被難到,或暴跳如雷,或痛不欲生,或呆若木雞,開始懷疑人生。正是因為如此,「減負」粉墨登場,成為了新時期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中小學生「減負」運動從減少家庭作業和規範化考試作為開端,教育部連續下發了好幾道紅頭文件,令行禁止。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體育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強調要求:配合學校切實減輕孩子負擔,不要盲目參加課外培訓、跟風報班,應根據孩子興趣愛好合理選擇,避免學校減負、家庭增負。2018年12月30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也就是俗稱的「減負三十條」,通知要求: 要引導全社會樹立科學教育質量觀和人才培養觀,切實減輕違背教育教學規律、有損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過重學業負擔,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學生「減負」問題,成為了2018年至今的網絡刷屏話題!


作為教育主陣地的學校,究竟該怎樣幫助學生學習「減負」呢?「減負三十條」有明文規定。關於學生家庭作業是這麼具體規定的: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初中家庭作業不超過90分鐘,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 科學合理布置作業。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標要求,教師不得布置重複性和懲罰性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關於學生考試是這樣要求的:堅決控制考試次數。小學一二年級每學期學校可組織1次統一考試,其他年級每學期不超過2次統一考試。不得在小學組織選拔性或與升學掛鈎的統一考試。採取等級評價方式。嚴格依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基本要求確定考試內容,命題要符合素質教育導向,不出偏怪考題。考試成績實行等級評價,嚴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及排名。


為了徹底「減負」,有人提出「取消家庭作業,所有作業必須在課堂上完成」,是否可行?筆者的回答,和國家的政策完全一致,當然是不可行了!對此,近日教育部發言人呂玉剛強調:教育減負不能簡單地去降低課業難度,減少作業量,不能搞「一味的」、「一刀切」式減負。教育減負也不是讓學生沒有學習負擔,而是要減去強化應試、機械刷題、超前超標培訓等原因造成的不必要、不合理的過重負擔。而且,家長也要樹立科學育兒觀念,防止盲目攀比送孩子參加不必要的校外培訓。筆者覺得,中小學生「取消家庭作業,所有作業必須在課堂上完成」的想法,既是不科學的,又是行不通的,具體理由有三點:①學習是有規律的,我國古人說「溫故而知新」,西方智者講「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都突出強調了溫習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②現代中小學生家庭作業的形式有多種,除了必要的文化課作業以外,可以布置更多有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身心健康發展、文明禮儀教育、正當興趣培養、良好習慣形成等方面的活動性作業;③課堂時間有限,不能替代家庭作業,僅僅靠課堂,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不利於孩子學習進步和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取消家庭作業,所有作業必須在課堂上完成」,是不可取的,既違背教育教學規律,又不符合中小學生成長特點,非常不利於教育目的達成;有這種想法的家長或老師完全就是曲解教育減負,要麼是故意推卸責任、把孩子教育問題一股腦推給學校老師,要麼就是不負責任、自己貪圖輕鬆舒適!

相關焦點

  • 取消家庭作業,所有作業都在課上完成,更有利於學生減負。好嗎?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體育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強調要求:配合學校切實減輕孩子負擔,不要盲目參加課外培訓、跟風報班,應根據孩子興趣愛好合理選擇,避免學校減負、家庭增負。
  • 成都早已明確:不得將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12月10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切實建立起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良好教育生態。從2018年至今,全國多地教育部門陸續出臺了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作業」。不少成都家長也在問:成都會出臺相關政策嗎?
  • 全面取消「學生家庭作業」可行嗎?留體育勞動作業,提升素質教育
    文/跳跳媽媽談教育應試教育前提下,學校、老師、家長都一心想讓孩子學習好,無形中給了孩子很多學業壓力,必須要學習好必須要考上大學,而這與現代社會所強調的素質教育完全背道而馳。那麼現在中小學生這麼累,可不可以「全面取消家庭作業」,這樣父母輕鬆了孩子也開心了,還進一步提升素質教育了?這種方式究竟可不可行?
  • 取消學生的家庭作業可以嗎?
    教育事業國家之未來,重中之重,我們必須認真對待!教育部明確規定:「小學一至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做家庭作業時間不超過60分鐘。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標要求,教師不得布置重複和懲罰作業。不得要求家長布置作業或家長代改作業。取消學生家庭作業到底可不可以呢?答案是:不可以!
  • 「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問題 解決了!
    會上,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教育部將嚴格落實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 【教育改革】​如何杜絕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教育部:家長學校...
    教育部今天在京舉辦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四場新聞發布會,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在回答記者有關如何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提問時說:「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
  • 新聞1+1丨家庭作業,為何變成家長作業?
    作業誰改?怎麼改?規定能落地嗎?《新聞1+1》連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共同關注:家庭作業,為何變成家長作業?QQ群等布置家庭作業,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代勞。」但還是有動力在驅動,比如進更好的學校就要看分數。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儲朝暉:深層次原因就在於當下評價權力過於集中,評價標準過於單一,在這個單一標準下面所有的學生都要排同一條隊,所有學生都想排更前面,這才是作業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 作業類APP 如何為家庭作業「減負」?
    3月16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教育部長陳寶生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指出,要從學校、校外、考試、老師教學、家長社會五個方面「減負」。近年來,在學生、老師群體中日漸興起的作業類APP,因為智能化、便捷性等受到家長青睞。該類APP的廣泛使用是否能為家庭作業「減負」?如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
  • 如果取消家庭作業,所有作業必須在課堂上完成,可行嗎?
    如果發一紙調查函:取消家庭作業,所有作業必須在課堂上完成作為兩個學生的家長,我舉雙手贊成。原因有3:1、從減負的角度來說,給家長省去了許多時間,省去了許多負累。在我看來,像一至三年級的學生,家庭作業在2個小時以內能夠完成的,就相當不錯了。如果加上讀書、背書、背筆記,那三個小時就不一定夠了。這從孩子放學到家庭作業完成,最起碼要3——4個小時,家長不能離身。(1)家長為什麼不能離身呢?
  • 家庭作業不可取消
    首先,家庭作業是什麼?家庭作業是課堂知識的延伸,為了學生能夠更好更徹底的消化吸收課堂所學知識,所以才會有家庭作業的出現,如果說僅僅是為了減輕學生和家長的負擔而完全取消家庭作業,是一種十分過激極端的想法和行為。學生去學校上學,本身就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哪有輕輕鬆鬆,沒有壓力的呢?!沒有壓力那就不是上學。
  • 作業類APP成傳統教學補充 如何為家庭作業「減負」?
    作業類APP 如何為家庭作業「減負」?  3月16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教育部長陳寶生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指出,要從學校、校外、考試、老師教學、家長社會五個方面「減負」。近年來,在學生、老師群體中日漸興起的作業類APP,因為智能化、便捷性等受到家長青睞。
  • 「小學生晚9點不作業」是教育減負還是加壓?老師:結局已經註定
    與「減負」密切相關的人:孩子、家長,還有老師。如果確實規定「小學生晚九點、初中生晚十點以後有未完成作業的,只要經過家長籤字確認後, 學生可以拒絕完成剩餘的作業,老師不得對有此類行為的進行懲戒」,孩子、家長和老師將會出現什麼狀態呢?
  • 家庭作業不得變為家長作業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曉蓓A減負大招關鍵詞:作業老師不得要求家長 批改檢查作業並籤字  《指導意見》首先針對作業有了更為明確的規定,嚴禁教師布置懲罰性作業,不得將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應要求學生抄寫所布置的作業項目。鼓勵教師布置重在促進運用與學生自我體驗的實踐性作業。
  • 天津等地教育部門發文控制作業時長,給學生「減負」,真有效麼?
    近期天津、南京等地的教育主管部門紛紛下文要求對學生的作業時間進行控制,保證學生又充足的睡眠時間,尤其是在2019年10月28日,《浙江省中小學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公布了33條減負方案。
  • 教育局動真格給學生減負,小學不留家庭作業,解散學科群!
    教育局動真格的給學生減負,一二年級不留家庭作業,其他年級各種學科群全部解散。小學生保證每天9小時睡眠,初中生家庭作業控制在兩小時之內,保證8小時睡眠。其實孩子們平時挺累的,可家長們坐不住了,各種擔心和焦慮。
  • 中國式減負:校內減校外增 暑假作業去留引熱議
    記者在河南、江蘇、安徽等地採訪了多名一、二年級學生。無一例外,學校都留有暑假作業。  記者:老師布置暑假作業了嗎?  學生1:布置了。  記者:都有什麼作業?  學生1:暑假語文大串聯,數學大串聯,然後是作文五篇到八篇。  記者:要用多長時間寫完?  學生1:上個寒假最後一天全部寫完。
  • 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教育部最新回應來了
    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12月10日上午,教育部在京召開第四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情況。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10日表示,將從健全作業布置的機制、提升作業的質量、加強日常監管等三個方面落實好作業的管理工作。
  • 河北浙江分別出臺學生減負方案,老師不得在家長群裡布置作業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含民辦學校)要嚴格落實均衡編班規定,嚴禁以重點班、快慢班、實驗班等各種名目違規分班。在職教師不得對學生實行有償家教、有償補課,不得在校外兼職兼課。在作業和考試管理上,各中小學要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學生每天書面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初中學生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量不超過90分鐘,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
  • 學校布置的作業多!每天都要熬夜寫作業。學校該不該給「減負」
    學校布置的作業多!每天都要熬夜寫作業。學校到底該不該布置作業孩子作業多,這個物理奶爸也深有體會,很多家長反饋說孩子寫不完作業!能不能少布置作業。奶爸呢,布置的課後作業比較少,大部分作業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尤其,剛入初中,一下增加了很多門課程。孩子明顯感覺作業量增大了。每天都要熬夜寫作業!那麼學校到底該不該布置作業!
  • 家庭作業,不能成「家長作業」!
    在教育部《關於做好2019年中小學生暑假有關工作的通知》裡,「嚴禁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最受關注。這一要求在不少家長中間引發共鳴,也引起我們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關係的思考。  近年來,「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情況時有發生。相較於平常,暑期則更容易發生「作業需要家長代勞」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