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家庭作業,所有作業都在課上完成,更有利於學生減負。好嗎?

2020-12-15 自在人生wub

教育「減負」成為國家基礎教育改革頻繁出現的一個熱詞,毫無疑問,教育減負的主體是中小學生。引發教育減負思考的源頭當然是應試教育,因為應試教育、過度追求中小學生的考試分數,所以呈現出幾個典型中小學生形象: 其一是小學生每天背負一個超大的書包,戴著厚厚的眼鏡,佝僂著腰;其二是中小學生每晚作業寫到0點以後,還總是寫不完,一副生無可戀懨懨欲睡的樣子;其三是家長帶著孩子每天奔忙於各種補課,令中小學生不堪重負,對學習毫無興趣;其四是家長輔導孩子家庭作業時被難到,或暴跳如雷,或痛不欲生,或呆若木雞,開始懷疑人生。

正是因為如此,「減負」粉墨登場,成為了新時期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中小學生「減負」運動從減少家庭作業和規範化考試作為開端,教育部連續下發了好幾道紅頭文件,令行禁止。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體育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強調要求:配合學校切實減輕孩子負擔,不要盲目參加課外培訓、跟風報班,應根據孩子興趣愛好合理選擇,避免學校減負、家庭增負。2018年12月30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也就是俗稱的「減負三十條」,通知要求: 要引導全社會樹立科學教育質量觀和人才培養觀,切實減輕違背教育教學規律、有損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過重學業負擔,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學生「減負」問題,成為了2018年至今的網絡刷屏話題!

作為教育主陣地的學校,究竟該怎樣幫助學生學習「減負」呢?「減負三十條」有明文規定。關於學生家庭作業是這麼具體規定的: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初中家庭作業不超過90分鐘,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 科學合理布置作業。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標要求,教師不得布置重複性和懲罰性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關於學生考試是這樣要求的:堅決控制考試次數。小學一二年級每學期學校可組織1次統一考試,其他年級每學期不超過2次統一考試。不得在小學組織選拔性或與升學掛鈎的統一考試。採取等級評價方式。嚴格依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基本要求確定考試內容,命題要符合素質教育導向,不出偏怪考題。考試成績實行等級評價,嚴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及排名。

為了徹底「減負」,有人提出「取消家庭作業,所有作業必須在課堂上完成」,是否可行?筆者的回答,和國家的政策完全一致,當然是不可行了!對此,近日教育部發言人呂玉剛強調:教育減負不能簡單地去降低課業難度,減少作業量,不能搞「一味的」、「一刀切」式減負。教育減負也不是讓學生沒有學習負擔,而是要減去強化應試、機械刷題、超前超標培訓等原因造成的不必要、不合理的過重負擔。而且,家長也要樹立科學育兒觀念,防止盲目攀比送孩子參加不必要的校外培訓。筆者覺得,中小學生「取消家庭作業,所有作業必須在課堂上完成」的想法,既是不科學的,又是行不通的,具體理由有三點:①學習是有規律的,我國古人說「溫故而知新」,西方智者講「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都突出強調了溫習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②現代中小學生家庭作業的形式有多種,除了必要的文化課作業以外,可以布置更多有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身心健康發展、文明禮儀教育、正當興趣培養、良好習慣形成等方面的活動性作業;③課堂時間有限,不能替代家庭作業,僅僅靠課堂,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不利於孩子學習進步和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取消家庭作業,所有作業必須在課堂上完成」,是不可取的,既違背教育教學規律,又不符合中小學生成長特點,非常不利於教育目的達成;有這種想法的家長或老師完全就是曲解教育減負,要麼是故意推卸責任、把孩子教育問題一股腦推給學校老師,要麼就是不負責任、自己貪圖輕鬆舒適!

相關焦點

  • 教育減負:可以完全取消學生家庭作業,全部變成學校作業嗎?
    「減負三十條」有明文規定。關於學生家庭作業是這麼具體規定的: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初中家庭作業不超過90分鐘,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 科學合理布置作業。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標要求,教師不得布置重複性和懲罰性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關於學生考試是這樣要求的:堅決控制考試次數。
  • 如果取消家庭作業,所有作業必須在課堂上完成,可行嗎?
    如果發一紙調查函:取消家庭作業,所有作業必須在課堂上完成作為兩個學生的家長,我舉雙手贊成。原因有3:1、從減負的角度來說,給家長省去了許多時間,省去了許多負累。在我看來,像一至三年級的學生,家庭作業在2個小時以內能夠完成的,就相當不錯了。如果加上讀書、背書、背筆記,那三個小時就不一定夠了。這從孩子放學到家庭作業完成,最起碼要3——4個小時,家長不能離身。(1)家長為什麼不能離身呢?
  • 家長輔導作業難,小學生作業太多?那為何不取消家庭作業?
    前段時間,家長退群,網上也紛紛跟風,輔導之難,孩子作業之多引起一大群人的關注,那麼,既然孩子的家庭作業帶來了這麼多題,為何不取消家庭作業呢?其實,有這種想法的不僅是在座的各位家長,連老師都是叫苦連天,孩子回家的作業老師要在上班時抽空批改也就算了,學生的作業真的可以用「千奇百怪」來形容了。
  • 家長埋怨孩子作業多,老師取消家庭作業可行不?
    課後作業儘量改到課內完成,同時也就減少課後作業。但是減少課後作業後,學生們的成績會不會掉下來,這個就不好說了。作業多肯定能顧及的面會多一點,像數學作業例題多做一兩道,肯定是有利於鞏固和消化。2、取消作業、取消所有的家庭作業,孩子回到家可以什麼事沒有,家長的時間也得到了解放。只是孩子沒有練習鞏固,課堂上的例題沒有被很好吸收,損失的還是孩子自己。
  • 為減輕家長與學生負擔:作業都在課堂上完成,不布置家庭作業?
    取消家庭作業或者說不布置課外作業,我肯定是沒意見的,大多數老師也不可能會有意見吧?所有作業都必須在課堂上完成,也不準布置很多課外作業,這很好呀!學生應該最高興,其次是老師;可是,家長們心裡會怎麼想呢?優秀的學生一樣會自覺完成手頭上所有作業,包括教輔資料上的,同時有剩餘時間還會主動找作業做,或加大課外閱讀量;優秀的家長一樣會督促自己的孩子多「刷題」,隨時檢查他的作業——尤其是理科的計算題、文科的探究題。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因為這樣才能熟能生巧,觸類旁通,同時也不讓孩子放養,歇懶心。完全不布置作業一定弊大於利。
  • 家庭作業:學生可否校內完成?家長或託管班輔導檢查籤字,好嗎?
    孩子上小學以後,家長就有了一項新任務:每天都要留心老師的家長群,要看老師的通知,要看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要看可否需要列印、檢查、籤字、批閱等等。驟然間,家長忙了很多,好多人都不適應起來。農村學校不很明顯,在城市學校表現較為突出。對於那些年齡較大、不太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或者忙於個人事務、無暇輔導檢查孩子家庭作業的家長,就只好把孩子交給校外輔導託管機構。
  • 家庭作業:學生可否校內完成?家長或託管班輔導檢查籤字,好嗎?
    對於那些年齡較大、不太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或者忙於個人事務、無暇輔導檢查孩子家庭作業的家長,就只好把孩子交給校外輔導託管機構。於是,類似的輔導託管機構越來越多,個個生意興隆。有家長就說,如果取消家庭作業,讓孩子在課堂上完成,以此減輕家長負擔與學生負擔,這不好嗎?
  • 取消學生的家庭作業可以嗎?
    教育部明確規定:「小學一至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做家庭作業時間不超過60分鐘。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標要求,教師不得布置重複和懲罰作業。不得要求家長布置作業或家長代改作業。取消學生家庭作業到底可不可以呢?答案是:不可以!
  • 作業類APP 如何為家庭作業「減負」?
    3月16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教育部長陳寶生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指出,要從學校、校外、考試、老師教學、家長社會五個方面「減負」。近年來,在學生、老師群體中日漸興起的作業類APP,因為智能化、便捷性等受到家長青睞。該類APP的廣泛使用是否能為家庭作業「減負」?如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
  • 取消家庭作業,可減輕家長和孩子的負擔嗎?
    如果取消家庭作業,所有作業都必須在課堂上完成,以便減輕家長和孩子的負擔,這樣說有道理嗎?不知道各位家長的童年是怎樣過的?是否終日不得喘息的讀書練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們玩耍放鬆遊戲就成了十惡不赦的大罪。
  • 大慶為學生「減負」 當天沒課學科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
    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為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市教育局下發《關於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行學生作業管理日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規範學生作業管理出發,為學生「減負」。當天沒課學科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通知》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小學其他年級書面家庭作業控制在1小時以內,初中書面家庭作業量控制在1.5小時之內,並且要將背誦和綜合實踐活動作業納入學生作業日誌管理。
  • 家庭作業不可取消
    首先,家庭作業是什麼?家庭作業是課堂知識的延伸,為了學生能夠更好更徹底的消化吸收課堂所學知識,所以才會有家庭作業的出現,如果說僅僅是為了減輕學生和家長的負擔而完全取消家庭作業,是一種十分過激極端的想法和行為。學生去學校上學,本身就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哪有輕輕鬆鬆,沒有壓力的呢?!沒有壓力那就不是上學。
  • 「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問題 解決了!
    針對這一問題,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表示,家庭和學校在課後作業方面的職責,應該釐清邊界。必須要明確作業是課程教學的一部分,布置作業、組織孩子完成作業、批改作業等,是學校的職責。而家庭和父母應該給孩子做家庭作業創造好的環境,支持孩子自覺地完成作業。家庭和學校應該各歸其位,共同為孩子創造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 家庭作業,不能成「家長作業」!
    因為學校布置的,除了常規的課程作業之外,還有其他名目繁多的作業,沒有家長參與,學生難以獨立完成。此次教育部的「喊停」通知,有利於給學生減負,給家長鬆綁,讓家庭作業回歸本義。這不僅容易滋生孩子過度依賴、互相攀比的心理,甚至促使一些家長花錢找更專業的「代寫」「代工」。可見,科學設置作業內容、合理設定評價標準,才能真正為家長「減負」,更達到家庭作業鞏固學習成果、提升綜合能力的目的。
  • 家庭作業太多,孩子苦不堪言,所有的作業都要完成嗎
    現在的孩子們,上學的壓力比從前更重,學校老師施加的壓力,社會上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家長對孩子殷切的希望,恨不得把孩子變成壓縮餅乾。各地方教育部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寫作業,其餘年級的小學生,作業總量不能超過一個小時。
  • 全面取消「學生家庭作業」可行嗎?留體育勞動作業,提升素質教育
    全面取消家庭作業的好處與壞處好處:最直接的有利影響就是孩子輕鬆了,家長也輕鬆了,學生不單單只為學習,放學後有更多的時間,培養興趣愛好,如果留一些勞動和體育方面的作業,還能增強孩子的體質和生活技能,絕不會出現高分低能的書呆子。
  • 範小青:建議減少家長陪作業任務,大家都很難!
    如果所有這些本應該學校完成的工作,都要由家長輔導完成,那麼老師幹什麼?老師一定會說,在學校來不及完成。第四,如今小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家長未必都能了解,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夠完成的,這種「代做作業」的負擔,讓許多家長心力交瘁,苦不堪言。這個提案的初衷是非常好的,家長減負,但是從現在的教育現狀來看,實施起來頗有難度,很容易變成「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 成都早已明確:不得將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12月10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切實建立起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良好教育生態。從2018年至今,全國多地教育部門陸續出臺了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作業」。不少成都家長也在問:成都會出臺相關政策嗎?
  • 福建:「無書面作業日」為學生、家長減負
    據了解,該校從11月26日開展「減負不減責 童心育童年」系列活動,將每周四定為「無書面作業日」。該活動已開展近一個月時間。「一至三年級每周四為『無作業書面日』,四至六年級則每兩周一次。」25日,鯉城區第三實驗小學黨支部副書記許明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學校會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定製栽種蔬菜、做家務、了解非遺等不同的實踐活動供選擇,學生可根據各自喜好自行安排周四夜晚的學習生活。如今,二年級學生邱繼煒的周四晚上變得格外忙碌,因為他選擇種植蔥和蒜,為了照顧好它們,他可沒少花功夫。
  • 「小學生晚9點不作業」是教育減負還是加壓?老師:結局已經註定
    領導、老闆可沒那麼有耐心,你不是要一心一意陪伴孩子嗎?那好,從現在開始,不用回公司上班了,你工作不負責被「炒魷魚」了。如果所有孩子3:00放學後,回到家裡快樂地享受自由時光,倒也不是不可以。事實上如火如荼的補習熱潮,正是從上一輪校內「減負」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