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等地教育部門發文控制作業時長,給學生「減負」,真有效麼?

2020-12-12 騰訊網

近期天津、南京等地的教育主管部門紛紛下文要求對學生的作業時間進行控制,保證學生又充足的睡眠時間,尤其是在2019年10月28日,《浙江省中小學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公布了33條減負方案。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的司長也明確表示,「減負」≠「製造學渣」,並且應該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查研究,這樣的減負才能做到真正的「減負」,單純的取消作業或者減少作業並不能夠真正的「減負」。

一、作業是什麼?為什麼要布置家庭作業

常人都明白一個道理,上學學習,並不僅僅是上課聽講就能學會的。為了鞏固課堂上所學,同時檢驗孩子的學習效果,作業就產生了。

古時的家庭作業只是背書、寫文,現在孩子們所學習的科目多了,作業的項目也就自然而然的多了。但作業本身的作用並沒有發生改變。

布置作業,就是為了鞏固孩子們當天所學,並在實際的作業的過程中將學習中不明白的地方暴露出來,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古人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裡所說的「習」就是練習,也就是應用實踐或者說是做作業了。

之所以會覺得現在的作業量大,和現在孩子所學的科目增加也有一定的關係。科目增加,作業的總量也就增加了。

一直以來,社會上對於「減負」的呼聲比較高,主要緣由是很多孩子每天晚上作業完成的時間比較晚,比如我的孩子才上初一,每天完成作業的時間基本都在22:30左右。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加之讓很多家長覺得苦不堪言,所以關於「減負」的呼聲也就越來越高,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像南京、天津等地的相關部門下文件明確要求各個年級的家庭作業時間,大概也是出於這方面的原因吧。

但是,只是一道行政命令,就可以真正達到「減負」的目的麼?還是只減了學校的「負」?卻加重了家長的「負」?

當人口越來越多,教育資源的增長(包括數量的增長和質量的增長)遠遠不能夠跟上人口增長的趨勢時;

當基礎教育資源(幼兒園、小學、中學)的數量增長遠遠大於高等院校數量(僅僅指數量,不談教育質量)時;

當高等院校的教學質量仍然得不到有效提升,學生畢業就意味著失業,促成考研大軍越來越龐大,但招生人數卻遠遠有限時;所謂的「減負」就是一句笑話而已。

其實,現在的孩子作業量比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上課沒有聽懂,下課後作業拖拉

老師布置的作業,基本上就是對當堂課程以及之前學習內容的考核,正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如果孩子做的比較慢,很有可能是孩子沒有聽懂,沒有掌握老師所講的知識點。

2、學習目標不明確,缺少主動性

有很多孩子在放學回家後,不知道抓緊時間寫作業,而是不停的乾乾這,做做那,把時間耗得差不多的時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開始寫作業。

3、時間管理欠缺,時間浪費

有些孩子雖然看著是在寫作業,但可能專注力已經不在作業上面,而是在其他方面。也有一部分孩子雖然看著在書桌旁坐了好長時間,但孩子一會兒撓撓頭,一會兒上個廁所,一會兒又吃個水果,但真正學習的時間並不長。

4、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缺少篩選

現在學生的學習科目相比之前要多了許多,尤其是很多剛上初中的學生。雖然每科老師都認為自己布置的作業並不多,也就是一個小時左右就可完成。但一周內的某幾天,孩子可能要完成三門以上的作業,一門作業一個小時,三門作業就是三個小時了。

針對這種情況,真心建議老師多花點時間,將孩子的作業內容進行優化,如果能減少作業時間,同時由不影響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那就太好了。

5、家庭環境的影響

現在很多孩子的父母往往都因為忙於工作,無暇孩子的作業問題,只有爺爺奶奶長輩在照顧孩子的作業,而老人本身對孩子的愛有可能會對孩子的專注力方面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弱化孩子的專注力。

而正是因為以上幾個方面的原因,孩子的作業顯得「越來越多」,寫作業的時間「越來越長」,就其本質上來講,並非是學校單一方面的問題,而是學校、家庭和孩子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

三、行政命令的「減負」,只會讓家長「更為焦慮」,從而促進課外輔導班的「蓬勃發展」

當學校的作業減少,家長或老師不能通過「作業」來發現學生的學習狀態,不能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一個正確評估的時候,家長就會陷入一種焦慮的狀態。同樣對於學校老師而言,也沒有辦法通過作業以及周期測評的結果來把握學生的學習效果。

但在行政命令之下,這一步有可能會缺失,學校老師、家長不明白孩子學到什麼樣的程度,孩子也無法對自己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有較為明確的認知,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對於某些目標感強、接受能力強、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而言,也許「減負」是一件好事情,讓自己有更多的空閒時間可以自由安排,做一些自己喜歡做、卻沒有時間做的事情,可以說真正的「減負」,但對於除此之外的大多數學生,如果缺失了課後的複習、鞏固的過程,「減負」只可能產生更大的恐慌和焦慮。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無法根據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而孩子沒有作業或者作業量少,就會做到抓緊時間完成,不論質量如何,接著進入「歡樂時間」。至於測驗時候是什麼樣的一種情況,孩子也不清楚,只是知道「自己作業寫完了!」、「任務完成了」。

在焦慮狀態下的家長,只好無奈地將孩子送入課外輔導班或者給孩子請家庭教師來彌補這部分的缺失。

從表面上看,一紙文件要求「減負」,效果也很明顯,畢竟學校的「負」減了下來,但由此產生的後果卻要家長付出更多的經歷,來買更多的單。

四、如何才是真正的「減負」?

那麼,在學校作業量沒有降低的情況下,如何讓孩子能夠做到快速完成作業?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這裡程老師給大家提出幾個方法:

1、加強注意力訓練,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水平

注意力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在單位時間內每個孩子所能夠攝取到的信息量,注意力水平高的孩子能夠有效把握老師課堂上的重點,並且能夠充分吸收,而對於注意力水平相對比較低的孩子只能夠把握到老師所講授的部分內容。

對於知識來講,尤其是老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述的時候,往往都是一個整體,中間一個環節的缺失都有可能會對後面的學習造成影響。所以,注意力水平的高低對學習效果的影響非常重要。

通過注意力訓練,提升注意力的水平也可以參考程老師之前的文章。

2、、嚴格遵循「預習——學習——複習」的流程

聽課之前,對所學課程進行預習,尤其是要了解自己在預習過程中有哪些點是不明白的,或者不能夠靈活應用。

預習的過程不僅是預習要講的內容,更要結合相應的練習題用來驗證自己是否真的明白。

學習的時候就要針對預習過程中不明白的點進行重點學習了,當老師講述這部分的時候,耳朵一定要豎起來的。

複習過程中就是對自己之前預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結合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進行驗證,並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進行鞏固的過程。

只要嚴格按照這些方法進行訓練,孩子就會發現「學習,其實是件很簡單的事情。」

3、學校老師在布置作業時,需要對作業的內容進行優化。

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對作業的內容進行選擇性的優化,數量可以少一些,但選擇的一定是具有代表性的題目。這樣的作業會更有意義。

之所以會有很多學生不喜歡做作業,就是因為在他們看來相同類型的題目太多,覺得沒有意思。所以在做作業的時候會有一定的抵抗情緒。很大一部分小學生不喜歡做口算題,大部分都是這個原因。

4、家長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孩子的學習環境,不需要有太好的布置,關鍵是要整潔、簡單。人類在簡單、整潔的環境中就會處於一種相對比較舒適的狀態,這個時候心情很容易平靜下來;

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儘量不要幹擾,給孩子營造一個相對比較安靜的環境,避免影響他們的注意力;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影響,一個好學、愛讀書的家庭,孩子也會好學、愛讀書,這是環境的力量,也是父母對於學習的態度對孩子潛移默化的結果。

五、結束語

「減負」是一個持久性的話題,關於行政命令減負也由來已久,我國有些地區在N年以前已經發布過類似的行政命令,今年又發了一遍,但其內容和之前所發布的內容,除了日期之外沒有什麼差別。

由此可見,單純的行政命令——「減負」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只有結合具體的應用場景,有效地制定政策,才有可能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將家長對作業的一種焦慮,轉移成另外一種形式的焦慮。

正如2019年11月5日,在教育部通氣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對此做出了回應:

減負要進行到底,但要有方法,有重點;

減輕校外負擔,成為減負的一個新重點;

減負不是讓學生沒有負擔,成才必須要付出努力;

減負要通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師教育水平來解決。

全腦開發程老師,教育戰線的一名老兵,主做全腦潛能開發、零秒思維寫作的師資課程,以及家庭教育指導,期待與更多的朋友一同交流。

相關焦點

  • 教育減負:可以完全取消學生家庭作業,全部變成學校作業嗎?
    教育「減負」成為國家基礎教育改革頻繁出現的一個熱詞,毫無疑問,教育減負的主體是中小學生。引發教育減負思考的源頭當然是應試教育,因為應試教育、過度追求中小學生的考試分數,所以呈現出幾個典型中小學生形象: 其一是小學生每天背負一個超大的書包,戴著厚厚的眼鏡,佝僂著腰;其二是中小學生每晚作業寫到0點以後,還總是寫不完,一副生無可戀懨懨欲睡的樣子;其三是家長帶著孩子每天奔忙於各種補課,令中小學生不堪重負,對學習毫無興趣;其四是家長輔導孩子家庭作業時被難到,或暴跳如雷,或痛不欲生
  • 國家發文!杜絕學生作業變家長作業!福建多地已行動!
    最近「減負」一詞徹底引發人們的關注教育部10日在發布會上表示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問題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會上,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 健全學校作業的常規管理、年級和班級的統籌、教師試做和面批講解、學生反饋和評估等方面的機制;· 在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間的基礎上,優化作業設計,創新作業形式,強化實踐性作業,積極探索彈性作業、跨學科的作業;· 鼓勵各地系統化設計一整套符合學生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要求和學科特點的基礎性作業
  • 專家眼中的中小學減負視角:關注體驗、決戰作業
    ,根據學校的學生特點、學習基礎,綜合選擇編制符合校情學情的作業本,有效控制作業量,同時保證作業的質;課後通過建立常態化的家長學生調查活動,實時了解作業量,並做好有效的調控。 德育部門全程參與教學管理尤其是作業管理的過程,通過家長會、家訪等一系列活動開展每戶人家的「一張書桌」工程,為孩子營造良好的作業環境,提高孩子作業的效率;通過區域「星級家長執照」工程,提升家長的教育水平,從而能科學合理地引導孩子養成良好地學習習慣。
  • 河北浙江分別出臺學生減負方案,老師不得在家長群裡布置作業
    節假日(含雙休日、寒暑假及國家其它法定節假日)不得加大作業量,不準用增加作業量的方式懲戒學生。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不得給學生布置機械性、重複性、懲罰性的家庭作業,提倡布置探究性、實踐性家庭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嚴禁將課後服務變為集體教學或集體補課。堅決控制考試次數。
  • 「減負」進行時:超四成小學生家庭作業超國家規定時長
    監測結果顯示,41.2%的四年級學生和54.9%的八年級學生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全部家庭作業時間超標,與2016年相比,四年級增加了2.9個百分點,八年級降低了4.1個百分點。   2018年12月28日起,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中小學生減負措施》中提到中小學要嚴控書面作業總量。
  • 「減負」進行時:超四成小學生家庭作業超國家規定時長
    監測結果顯示,41.2%的四年級學生和54.9%的八年級學生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全部家庭作業時間超標,與2016年相比,四年級增加了2.9個百分點,八年級降低了4.1個百分點。除此之外,央視網記者發現,目前絕大部分中小學生的睡眠時間未達到「減負」要求。2018年12月28日起,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中小學生減負措施》中提到中小學要嚴控書面作業總量。
  • 發文叫停「家長批改作業」,能減負嗎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對於輿論場上廣為關注的「中小學教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問題,已經有至少10個省區的教育主管部門對此作出回應,發文叫停。通過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一紙發文,釐清家庭和學校在孩子教育中的邊界,讓這些地區的家長免受「批改作業」之苦,初衷當然是好的,但細想此舉,又顯得有些多餘——按照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在「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部分,就有「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 取消家庭作業,所有作業都在課上完成,更有利於學生減負。好嗎?
    引發教育減負思考的源頭當然是應試教育,因為應試教育、過度追求中小學生的考試分數,所以呈現出幾個典型中小學生形象: 其一是小學生每天背負一個超大的書包,戴著厚厚的眼鏡,佝僂著腰;其二是中小學生每晚作業寫到0點以後,還總是寫不完,一副生無可戀懨懨欲睡的樣子;其三是家長帶著孩子每天奔忙於各種補課,令中小學生不堪重負,對學習毫無興趣;其四是家長輔導孩子家庭作業時被難到,或暴跳如雷,或痛不欲生,或呆若木雞,開始懷疑人生
  • 各地減負令難減負 家長吐槽:陪作業陪出焦慮症
    有人「心梗住院」,有人「腦出血奔急診」……家長們無處安放的「陪作業焦慮」近期廣受關注。相關統計顯示,中國學生每天寫作業超過2小時,而「陪作業」已成為影響家長幸福感,誘發親子矛盾、家校矛盾的社會問題。針對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教育部門不斷出臺減負要求,但學生負擔為何始終無法降低?誰知作業苦?
  • 作業不能多留!河北中小學生減負新規出臺
    學校教育本著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的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嚴禁含有色情暴力、網路遊戲、商業廣告等內容的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婦聯組織要做好家庭教育指導,促進家長做好學生減負有關工作。 嚴格活動競賽管理 未經教育行政部門允許,任何部門不得隨意要求學校組織學生參加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活動,不得隨意要求學校增加專題教育內容。
  • 幼兒園手工作業逼瘋家長?最新方案出臺:為家長減負!
    02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控制書面作業總量。原則上不得通過微信、QQ群布置學科作業。03強化體育課、術實踐活動納入課程管理、加強勞動教育。04科學安排學生作息。不得強制性要求走讀生參加早、晚自習,嚴禁利用晚自習進行文化補習。
  • 中小學生減負困局:素質教育與升學壓力如何平衡
    而家長們的焦慮的根源也被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來:「今天你鬧著減負,明天升學考試會為了你而降低難度嗎?還是高考會因為看你快樂而特招你?」為了避免孩子因減負變成「學渣」,有家長甚至向有關部門投訴了減負的相關政策。
  • 教育話題:老師全批全改能給家長減負嗎
    為了給家長減負,多地陸續出臺規定,明確要求教師親自批改作業。但在教師尚需「減負」的情況下,教師全批全改家庭作業可行嗎?在孩子的學習中,家校之間各自應如何定位角色?慕斯冰淇淋519 : 老師一直都是批改作業的,不要以偏概全。
  • 關於未來教育大討論:減負錯了,還是減負方式錯了?
    導讀近年來,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一直在鍥而不捨地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各種「減負令」「禁令」「規定」「緊急通知」等文件層出不窮,措施一次比一次嚴厲。然而,時至今日,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不僅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沉重,家長質疑的聲音更是一浪高過一浪。
  • 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
    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標要求,教師不得布置重複性和懲罰性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  6.堅決控制考試次數。小學一二年級每學期學校可組織1次統一考試,其他年級每學期不超過2次統一考試。不得在小學組織選拔性或與升學掛鈎的統一考試。  7.採取等級評價方式。
  • 孩子學業負擔重,教育部門減負措施引發爭議,看家長十條減負意見
    近期,一些地方教育部門為學生減負制定了一些措施,出臺一些辦法,卻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網上引發爭議。圍繞「中小學生減負」問題,家長熱議:為什麼現在孩子的學業負擔重?因為競爭壓力大。為什麼競爭壓力大?因為好學校就那麼多,大家都想上。為什麼好學校不多?因為優質教育資源不足,且分布不平衡。
  • 學生作業到底該誰批?多地發文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是時候給家長「減負」了!而就在最近,杜絕「家長作業」,不少地方都有新動作。山東濰坊、湖北武漢、遼寧大連……多地相繼出臺新規或展開專項整治行動,嚴禁家長批改學生作業。實際上,新規在為家長、學生減負的同時,也提出要為教師減負,嚴格控制各項社會事務進校園,集中精力保障教師批改作業時間例如:
  • 孩子作業太多寫得太晚?13招為惠州中小學生減負
    今後惠州的小學、初中學校,不得按照練習冊等整頁整頁地布置作業,不布置機械性、重複性和懲罰性的作業;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每天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1小時以內,初中低年級學生每天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1.5小時以內……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為中小學生減負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 九部門印發中小學生減負三十條: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29日電(見習記者 郭森)12月28日,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全國婦聯等九部門聯合向省級人民政府印發了《關於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
  • 山西省教育廳等九部門關於印發《山西省中小學生減負實施方案》的...
    教育評價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唯分數、唯升學的傾向得到有效遏制,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明顯減輕,基本形成政府引導、部門負責、學校主抓、家庭配合、全社會支持的工作格局和職責明確、落實有力、措施有效、監督常態、齊抓共管的長效機制。  二、主要任務  (一)規範學校辦學行為  1.堅持正確辦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