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減負令難減負 家長吐槽:陪作業陪出焦慮症

2020-12-11 經濟日報

有人「心梗住院」,有人「腦出血奔急診」……家長們無處安放的「陪作業焦慮」近期廣受關注。相關統計顯示,中國學生每天寫作業超過2小時,而「陪作業」已成為影響家長幸福感,誘發親子矛盾、家校矛盾的社會問題。針對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教育部門不斷出臺減負要求,但學生負擔為何始終無法降低?

誰知作業苦?1個周末12張卷

2017年12月24日是個周末,本想出去過聖誕節的瀋陽市三年級學生小宇卻不得不埋頭寫作業。臨近期末考試,學校留了平時兩倍的作業:12張卷子加英文單詞記憶,其中7張語數英學科的期末衝刺升級卷,5張多音字注音組詞卷。

記者在多地採訪了解到,中小學生作業量大成為眾多家長抱怨的痛點。

深圳一所小學二年級學生家長反映,語文每天都有背誦,老師還要求寫童話短文,600字左右,每周一篇,孩子不會的字特別多,得一個個查字典,這樣的作業起碼要用2小時。英語方面,每天都要背誦英文短文,一次是一名外國人介紹他的家庭,人名又多又長總是卡。孩子從晚上8點背到11點,最後帶著哭腔說:「媽媽,我覺得我永遠都背不下來了。」

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平臺「阿凡題」近日發布網際網路教育大數據報告——《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以下簡稱《寫作業壓力報告》)。根據其線上近億註冊用戶、線下近百家實體店用戶調研數據,中國學生每天寫家庭作業2.82小時,或居全球第一。

因為有中考壓力,初中生作業量更是驚人。女兒去年升入黃浦區一所知名初中的上海市家長王珏說,女兒小學上課外輔導班比較少,到了初中就吃足苦頭。「我現在每天晚上都要陪她做作業,基本每天都要寫到11點之後,我看實在太晚逼她睡覺,但第二天早上五六點又得狠心叫她起來補作業。成績好的學生做作業又快又好,但是成績不好的學生有大量的訂正、罰抄寫。」

家長兜不住,天天「累成狗」

當前,孩子寫作業與家長關聯度越來越密切,不少孩子每天的作業都需要家長配合出題,或者檢查籤字後,才能完成。《寫作業壓力報告》顯示,中國91.2%的家長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78%的家長每天陪。隨著孩子年級升高,陪寫作業的壓力也沒有降低,7%的高中生家長中每天陪作業4小時以上。

漢口某小學三年級一名學生家長最近辭職回家,專心給女兒輔導功課。「孩子小的時候,白天工作晚上帶娃,都咬牙堅持下來了。沒想到,女兒上小學以後,每天的家庭作業成堆,複習、預習、背課文、聽寫、默寫、親子閱讀、學唱歌曲、做小報和電子相冊……全都要家長參與才能完成,感覺天天『累成狗』,再也沒有精力應付第二天的工作。」

「孩子太小,自律性差,家長怎麼能不陪。」瀋陽家長李女士說,自己都要先把全部作業梳理一遍,再一項一項看著孩子寫,還要改錯題、講解、準備水果等,疲憊不堪。

報告顯示,75.79%的家庭曾因「寫作業」發生過親子矛盾。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作業問題時很容易喪失冷靜,為此家長和孩子吵架,甚至抱在一起哭都時有發生。

作業量大導致家長對教育不滿情緒嚴重。「老師課堂不提高效率,把大量題海訓練留給孩子。這樣的教育太不負責任了。」家長李女士說。

深圳一名家長在朋友圈裡訴苦:「孩子很慘,每天沒精打採。我能幫的,就是教教教,陪陪陪。」

補習機構進一步助長了「作業焦慮」。有學生反映,與學校作業相比,一些補習機構的作業可在手機或iPad上完成,系統立刻批改並有視頻講解。兩相對比,進一步加劇了家長對校內作業的不認可和不理解。

考題越來越難,各地「減負令」難減負

從教育部2013年8月發布的《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徵求意見稿)》,到近年來遼寧、廣東、江蘇多地發布的「減負令」,都明確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1小時以內。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範先佐、瀋陽市鐵路五小校長於瑩等專家認為,學校作業屢屢「超量」的原因在於,當前教育模式還沒能形成因校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管理機制,考試時為了增強區分度,考題越來越難,老師人為拔高了教學標準和作業標準;此外,一些教師教學方法陳舊,課後不得不依靠大量「刷題」來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

專家建議,推進減負重在落實,要減少重複性作業,精準減負。

一是嚴格控制作業的時長。通過學生評價、家庭評價、教育督導等嚴格落實「減負令」,杜絕重複性作業,儘可能根據學情,因人而異,分類或分層布置作業。上海市普陀區針對全區學生在睡眠時間、作業時間等指標上存在的問題,進行「兩公示」,即全區所有中小學生課表在區教育政府網站公示,小學生作業情況通過家校互動網絡每天向家長公示。

二是提高課堂效率,改變評價體系。於瑩說,教師要保證學生每一堂課、每一天、每一階段所學的知識都能在課堂上全部吸收消化。二年級學生家長李女士建議,把學生的素質成績也作為老師的考核內容,這樣老師才能紮實推進。

三是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學校教育要多向家長傳遞正確的教育觀念,減少家庭自主增負。」十九大代表、遼寧省盤錦市高級中學年部黨支部書記楊丹表示,要減少家長盲目補課的衝動,讓孩子得到精神上的減負。

四是「網際網路+」或可提供布置作業新思路。有老師表示,如果作業全批全改,每天過半時間都要用來改作業。科技快速發展,或可為學校作業提供解決新思路:如借鑑一些培訓機構做法,通過APP指導學生完成作業,人工智慧批改,配以講解視頻,學生還可以在線隨時向老師求助。

(責編:張葦杭)

相關焦點

  • 天天「累成狗」 家長們吐槽:陪作業陪出焦慮症
    家長兜不住,天天「累成狗」:家長們吐槽,陪作業陪出焦慮症有人「心梗住院」,有人「腦出血奔急診」……家長們無處安放的「陪作業焦慮」近期廣受關注。相關統計顯示,中國學生每天寫作業超過2小時,而「陪作業」已成為影響家長幸福感,誘發親子矛盾、家校矛盾的社會問題。
  • 家長「陪作業」要還是不要?
    我看到如下一些文字:範小青還列舉了家長「陪作業」的若干不良之處:「如果所有這些本應該學校完成的工作,都要由家長輔導完成,那麼老師幹什麼?老師一定會說,在學校來不及完成。如果說老師在校來不及教,學生在校來不及學,那無疑就是頂層設計不合理,教育大綱出了問題。」
  • 陪孩子寫作業大人急到送醫院!家長的「心頭病」該怎麼治?
    文章下面的跟評更是引來很多家長討論,一位家長吐槽道,「陪兒子寫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梗住院了,做了兩個支架,想來想去還是命重要,作業什麼的就順其自然吧。」心梗病因複雜,當然不能簡單歸因於陪孩子讀書做作業,但類似各種段子在家長圈熱傳,引發廣泛共鳴,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陪孩子做作業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家長。  ● 微調查:如何陪伴孩子寫作業?
  • 深思:範小青兩會提議「給小學生家長減負」,家長這樣減才對
    ,其實也是給小學生減負,更是讓教育回歸初心,回歸根本。作為一個小學生家長,目前為了孩子學習,需要配合學校負擔以下3類任務:一、短期、常規任務:舉例:列印作業、完成安全平臺作業、微信轉發學校通知等等此類任務多屬於一次性的、或者是每次完成沒有後顧之憂的任務。對家長來說可以輕鬆處理。但我認為教育的主體應該是孩子自己。不要家長們全部包辦了,孩子能處理就交給他,定期檢查就好。
  • 給小學生家長減負:減負難成功的原因在這裡,作為家長,你怎麼看
    「給小學生家長減負,其實也是給小學生減負,更是讓教育回歸初心,回歸根本。我建議請專家論證,從教學大綱改起,給小學生減負,以所有作業基本在校完成為基準。同時,對學校要有嚴格規定,學校給家長的「陪作業」任務一定要適度和合理。」
  • 減少家長陪寫作業的任務,給學生減負,老師:語文作業該管還得管
    對於網課期間,家長當「助教」的輔導學習經歷,家長們覺得過於參與到中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了。而寫很多素質類作業:做PPT、拍攝小視頻等,是不符合小學生的作業範疇,希望能夠減少家長陪寫作業的任務。高難度作業的練習目的,其實是讓家長對學生學習做一個了解,增強親子互動,並不是難為家長。不過有的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確實存在給家長「增加負擔」的現象。
  • 範小青:建議減少家長陪作業任務,大家都很難!
    而在放學回家的時間段,小學生的學習就全部交給家長了。」範小青還舉出了家長「陪作業」的不良之處:首先,不能陪著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產生依賴性,自主學習能力差。第二,家長不是老師,不一定懂得如何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第三,每天長時間「陪作業」,對下班回來身心疲憊的家長來說,是「不人道」的。
  • 改作業不是家長的事!兩會建議:給家長減負!你怎麼看?
    各位家長,你因為「陪孩子寫作業」生過氣嗎?調查顯示,超過九成的家長都因孩子的作業問題發過火,超過一半的家長甚至會動手打孩子。有的家長感嘆:就像每天都打兩份工,下班比上班更痛苦!家長關注孩子的作業、適當地「陪作業」,這是家長關心孩子成長、支持學校教育的負責任表現。
  • 家家有本難減負的經:自從陪娃寫作業,我再也不用熬夜了
    在這種競爭機制下,學生要進更好的學校,就必須和同齡人展開激烈的競爭,考出更高的分數。哎呀,我不會做這道題;哎呀,媽媽你能不能陪著我;哎呀,我想上個廁所;哎呀,我又想喝水;哎呀,我的筆不見了;哎呀……輔導作業這件事,說多了都是淚。好在教育部長說了,減負難,再難也要減。
  • 關於未來教育大討論:減負錯了,還是減負方式錯了?
    導讀近年來,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一直在鍥而不捨地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各種「減負令」「禁令」「規定」「緊急通知」等文件層出不窮,措施一次比一次嚴厲。然而,時至今日,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不僅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沉重,家長質疑的聲音更是一浪高過一浪。
  • 給小學生家長減負,到底要從哪裡減?
    近日,有代表提議:要給小學生家長減負,長期以來,小學生家長需要陪跑孩子語文、數學、英語甚美術課、手工課的作業,這樣的情況不僅小孩子得不到鍛鍊,也會使家長苦不堪言。陪寫作業,當心陪出大問題老師為了確保孩子在家完成布置的任務
  • 我上輩子造了什麼孽,要陪娃寫作業?範小青建議給小學生家長減負
    憑什麼虐家長千萬遍?終於,有人為民請命來了!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範小青提出關於給小學生家長減負的提案,建議減少家長陪作業任務,說出了廣大家長的心聲,評論區一片叫好聲!真的不是家長不想教孩子,有時候是力不從心,一些家長吐槽自己堂堂大學生,竟被小學生的作業難倒,威信全無!而有時候是我們講得唾沫橫飛,孩子眼神空洞:「媽媽,我聽不懂!」鄰居家的小兒子今年一年級,十道算術題做了半小時,手腳並用還是算不清。
  • 家長:太貼心了,給小學生家長減負,受益人除了家長還有他們
    各地學校陸陸續續開學,全國家長無不歡騰雀躍,神獸終於回籠了。高興之餘,家長們又回歸到「陪孩子寫作業」的吐血之旅。不管是課本知識作業,還是包餃子、插花、畫畫等手工作業,都需要家長參與陪孩子寫作業,甚至很大程度上有些作業孩子根本不會,完全是由家長一手包辦。與其說是孩子的作業,不如說是家長的作業。
  • 2020兩會發聲:建議減少家長陪作業任務,說出家長心聲
    針對學生作業,全國政協委員範小青建議減少家長陪作業任務。具體如何實施? 2020兩會發聲:建議減少家長陪作業任務,說出家長心聲   2020兩會正在進行時,許多提案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針對學生作業,全國政協委員範小青建議減少家長陪作業任務。具體如何實施?
  • 家長陪作業,代寫作業的時代要結束了,恭喜各大疲憊的家長
    範小青認為,更多的家長做不好老師該做的工作的,結果反而壞事——家長著急,難免打罵,孩子更加學不進,適得其反。有的乾脆就由家長代做,學生根本沒有用心學習,沒有收穫。她還舉出了家長「陪作業」的不良之處:首先,不能陪著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產生依賴性,自主學習能力差。第二,家長不是老師,不一定懂得如何教學,效果不盡人意。
  • 程莉莎陪兒子寫作業咆哮2小時!陪寫作業的心酸,媽媽看完都哭了
    近日來我們常常能收到家長們的吐槽: 「我家娃寫作業從來都不讓人省心,一會兒不盯著他就雞飛狗跳,天天都磨蹭到很晚。」 「最近每天都盯著兒子寫作業,感覺長此以往兒子對大人會產生依賴,可不盯著他作業就瞎做啊!」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 幼兒園手工作業逼瘋家長?最新方案出臺:為家長減負!
    導語開學兩個月,#家長輔導作業崩潰#又又又又成為了家長社交平臺上的熱門話題。許多家長感嘆:白天被甲方虐、晚上被孩子的作業虐,做個好爸媽簡章太難了!就在昨天,山西省出臺了一則「為家長減負」的方案,引起了廣泛討論。其實,上海市在也提出過了與「減負」有關的意見。
  • 兩會·家庭教育|範小青委員:建議減少家長陪作業任務
    老師建的家長群,讓每個家長都膽戰心驚,群裡有一通知,肯定是「陪作業」、甚至是「代作業」,因為有些「作業」,小學生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她還舉出了家長「陪作業」的不良之處:  範小青提出,給小學生家長減負,其實也是給小學生減負,更是讓教育回歸初心,回歸根本。
  • 減少家長陪作業,家長拍案叫好,網友不解,老師回答亮了
    最近,熱議的給小學生家長減負的提案,家長們聽到這個消息,感覺終於有人說出了長久以來的心聲!各位家長紛紛留言表示,陪孩子做功課籤字不說,還要做手抄報、手工、錄製視頻……家長們可謂苦不堪言。事實上這個議題得到如此的熱議,也是因為在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上,參與的每一個人,從老師、學生到家長都非常辛苦。
  • 禁止幼兒園教拼音,減負正在變成笑話
    《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還顯示,78%的家長每天陪孩子寫作業,陪寫作業甚至成為了中國家長幸福感下降的主因之一,成為了親子關係的最大「殺手」——75.79%的中國家長,曾經跟孩子在寫作業這件事情上發生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