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寫作業大人急到送醫院!家長的「心頭病」該怎麼治?

2020-12-22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近日,「陪孩子寫作業,大人急到送醫院」的新聞在網上火了,不少家長對其遭遇表示同情。關於家長陪寫作業的話題引發討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數據顯示,截至10月26日17時,相關網絡新聞達953篇,論壇帖文277條,App文章453篇,微信583篇。新浪微博話題#家長陪寫作業心梗#引發網民閱讀317.6萬次,討論261條。

  輿情要點

  
  ● 網民共鳴: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焦慮

  10月16日,一篇題為《我做錯了什麼,要陪孩子做作業……》的文章迅速刷爆了微信「朋友圈」。文章下面的跟評更是引來很多家長討論,一位家長吐槽道,「陪兒子寫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梗住院了,做了兩個支架,想來想去還是命重要,作業什麼的就順其自然吧。」心梗病因複雜,當然不能簡單歸因於陪孩子讀書做作業,但類似各種段子在家長圈熱傳,引發廣泛共鳴,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陪孩子做作業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家長。

  ● 微調查:如何陪伴孩子寫作業?

  此事很快引發媒體的關注。對於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寫作業的問題,有記者調查得知,多數家長在孩子寫作業時會陪在一旁。願意陪伴的家長,並沒有選擇拿出手機或iPad在一旁邊玩邊監督,甚至有家長選擇跟孩子一起寫作業。

  ● 探討:教育專家支招

  隨著輿情熱度上升,很多親子教育專家、家庭教育顧問等給家長支招,比如要家長「少教多問,少做多看。逐漸淡化領導者的角色,並由領導者向組織者、陪伴者過渡,而最好的狀態則是協助者角色」等。

  在討論中,多數家長認同和接受這些教育專家的意見。不過,也有家長表示,陪做作業成為心病,原因之一就在於一些學校默許教師把自己的分內工作轉嫁於家長。如今,一些老師建立了各種「家長群」,時不時就會「空降」任務,家長則隨時待命。許多學校布置給老師的工作,被「眾包」給了家長。家長為了孩子,即使心裡不情願,也個個都表現得奮勇爭先。  

  網民觀點傾向性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著實心累(37%)

  @娛扒學長:家長上了一天班,還要陪孩子寫作業到很晚,想想都心累。

  @不知道為啥:我家孩子現在上六年級,想想一路陪寫作業的歷程就很心酸,現在孩子作課業越來越難了,有些知識還得現補充。

  反思給家長留作業現象(31%)

  @小尼的微博:一些家長是不得不陪孩子寫作業,有些老師留的作業寫明要家長完成,或者是一些作業偏難,經常在微信「朋友圈」裡看到家長的求解作業信息。老師如此留作業、甚至是亂留作業,對孩子真的有好處嗎?

  家長陪寫作業對孩子也有好處(21%)

  @向日葵:有一些低年級的學生在書桌前面坐不住,家長陪著一起寫作業效率還高一些。

  媒體觀點

  ◆ 為學生和家長減負,公平比新規更重要

  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評論道,所說的減負,能減掉的是表面的作業量、輔導班、考試內容,減不掉的是競爭壓力。真正能帶動減負落到實處,還是得靠教育和就業機制的突破。真正減負,我們需要創造出一個機會公平、用人公平的大環境,教育主管部門必須狠抓教育公平,勞動部門對用人顯失公平的單位也要有所作為,學生和家長更加需要具備人生不分貴賤、工作沒有高低的平衡心態。

  ◆ 化解陪寫作業困擾,須考慮孩子探索能力

  《新京報》評論指出,家長陪孩子做作業,確實在很多方面,對雙方都有幫助。但是,學校也應該考慮家長的實際情況,不排除很多父母,確實很忙很累,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完成,會把孩子的作業視為負擔。另外,從教育的理念來說,家庭作業應該儘可能考慮孩子的自我探索能力,應該考慮到他們的能力和局限,不要追求「高標」,而是應該照顧到每個孩子的情況。要求太高,必然會有家長出手,這也會造成一種不公平。根據孩子年齡階段的自我發展和探索能力來布置作業,也是教育公平的題中應有之義。

  ◆「陪寫作業家長心梗」病根不在孩子

  紅網評論指出,「陪寫作業家長心梗」的病根不在孩子,更不在家長,而在學校。正是因為部分學校「甩鍋」,硬是把皮球踢給家長,才造成「家長陪讀」的荒唐局面。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校卻在實際上把作業布置給家長做;教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解惑」,但部分小學老師卻連學生作業都不願意輔導,任由其父母瞎「解惑」,如此顛三倒四的角色錯位,只能導致負擔越來越重。

  輿情觀察

  
  關於家長陪寫作業的話題時見輿論場。10月16日,「陪兒子寫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梗住院了」的新聞一出,很是吸引眼球,跟評中更是吐槽聲一片。為學生和家長減負之所以引發關注,是因為抓住了教育痛點。觀察發現,討論主要集中在家庭作業合理與學生減負等問題上。

  近年來,關於學生家庭作業的探索,相關部門從未止步。例如今年9月,浙江金華一小學叫停「家長籤字」;近日,江蘇省教育廳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學校管理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意見》,明確提出「不得將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對於糾結與孩子的家庭作業「戰鬥」的家長來說,或將讓他們鬆一口氣。這些都引發網民的強烈共鳴,並得到多數人的支持。不過,也有家長提出,這些規定看起來很美好,效果如何還要看具體如何實施。

  化解家長陪作業的心頭病,更需多方合力:

  首先,學校找準教育角色定位,明確老師和家長的責任分工。

  教育從來都是學校和家長配合的過程,老師和學校是「一隻手」,家長則是「另一隻手」,兩手都要抓才能共同突破教育困境。家長的陪伴對於孩子而言是必要的,但這不能成為某些學校教育不到位的擋箭牌。作業本身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家長應當起到輔助作用,但不能超過必要的界限,不能讓學校與家長的責任相混淆。例如,規定一些作業獨自完成,培養起學生獨立自主的意識。也可設置一些親子類作業,供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以便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

  其次,相關部門應及時起到監督的作用。

  十九大報告提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家長對陪讀的吐槽,一定程度上是對「有質量的」學校教育的期待,教育主管部門應該正視家長的苦衷,採取切實有效的辦法,督促學校善盡責任。

  最後,家長更應擺正心態。

  現實生活中,「深夜吼媽」和「心梗家長」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一些心裡再不情願的家長面對孩子課業時,也在奮勇爭先。因為不願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自己給自己「加戲」,恨不得每分每秒都盯在孩子課業上。建議這些家長能夠調整好心態,培養孩子獨立自查能力。

相關焦點

  • 陪孩子寫作業家長急到心梗?我做錯了什麼要陪你寫作業?
    今日一則陪孩子寫作業家長急到心梗的新聞可是刷爆了朋友圈,家長們可是炸開了鍋。,一陪寫作業獅吼虎嘯啊!其實,陪孩子寫作業不必急到心梗,做到以下幾條,陪寫作業也能母慈子孝。做作業之前:一、把各種雜亂事情做了。做作業的時候孩子總是說要尿尿,喝水,肚子餓……這些小動作讓我們抓狂。家長可以在作業之前告訴孩子把這些小動作做完,做作業的時候不準再做這些動作,不然會有懲罰。我家孩子做作業之前我留20分鐘給她自由行動,前提是做作業必須老老實實的,孩子每天做作業都挺規矩的。
  •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急到住院,陪寫作業究竟有多累?
    從孩子開始上學後,父母們日復一日陪寫作業的日子就開始了。曾經有段話真實地記錄了父母們陪孩子寫作業的悲慘場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讓老人血壓升高,讓鄰居不能睡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陪孩子寫作業的每一天,簡直就是一部災難片啊!
  • 陪寫作業家長心梗 警惕五大誘發因素
    陪寫作業家長心梗  這兩天,兩條「陪孩子寫作業,大人急到送醫院」的朋友圈火了。這兩份特殊「病歷」,來自一篇題為《老娘我做錯了什麼,要陪孩子做作業……》的文章下的評論,不少爸媽對兩人的「遭遇」感到同情,更多家長表示找到了組織:五年級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急到心梗住院做兩個支架。
  •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急到心梗,為什麼陪小孩做作業容易暴躁?
    吃完晚飯後,你和你的另一半商量:親愛的,洗碗和輔導孩子寫作業你選哪一個呢?(輔導作業)哇,簡直是太棒了你以為是另一個去洗碗就很「慘」麼,不,是輔導作業,最近有幾張圖火遍朋友圈,引起廣大家長(尤其是媽媽們)的共鳴,為什麼孩子做作業會這樣而導致輔導孩子的家長也會跟著這樣呢?
  • 別再陪孩子寫作業了,送你一份《擁抱未來閱讀會》的邀請函!
    導讀:「陪孩子寫作業,大人急到送醫院」的朋友圈火了。一條是:「陪兒子寫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梗住院了,做了兩個支架。想來想去命重要,作業什麼的就順其自然吧。」另一條是:「我此刻光榮地躺在急診室急救,病因是腦出血,我深刻懷疑就是教孩子寫作業弄的,請不要再讓我陪他寫作業。
  • 孩子寫作業怎麼就那麼難?這4招專治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
    陪娃寫作業又上微博熱搜,近日河北保定一段媽媽輔導兒子寫作業被急哭了的視頻引起大家的關注。視頻中,媽媽與兒子一同抽泣著。原因是寶媽對兒子說,寫字要注意空格,孩子怎麼也不明白,就哭了。讓她陪娃寫作業……陪娃寫作業,人間修羅場被娃氣哭算什麼?畢竟有的家長直接被氣出心梗!前段時間,深圳一位45歲的家長劉先生輔導三年級的兒子寫作業。
  • 近7成家長陪寫作業情緒暴躁!如何陪寫作業不生氣?
    一天晚飯後,本想去一樓的張姐家坐坐,順便給她送點水果。結果還沒進門,隔著門就聽見一通劈頭蓋臉的數落:「你那是寫了個橫嗎?都歪到本子外面去了!」「你擦個橡皮那麼用力幹嘛?嫌本子爛的慢是不?」「整天為了這點作業,我得讓你愁死。」
  • 王金海:陪孩子寫作業,怎麼才能不發火?
    今天給各位講的題目叫陪孩子寫作業,怎麼樣才能不發火?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常常被氣得火冒三丈,要麼看不慣孩子寫作業時磨磨蹭蹭的狀態,要麼就是覺得教了好幾遍,孩子也不開竅,要麼一檢查發現竟然還沒做對幾道題。
  • 陪孩子寫作業氣到心梗住院?專家表示:正確「陪寫姿勢」應是親子交流
    □信息時報記者 梁詩柳    近日,一則「陪孩子寫作業,大人急到送醫院」的文章在朋友圈火了,引起家長熱烈討論。事實上,對不少家長來說,陪孩子寫作業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一不小心就會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為此,心理專家表示,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不耐心、打罵等行為會容易導致孩子心理出現無力、自卑、自我懷疑等消極影響,「陪寫」背後的親子情感交流更為重要。
  • 「簡單育兒」放學後,家長這樣陪孩子寫作業,專治拖拉磨蹭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也是你陪孩子寫作業時的真實寫照嗎?其實,陪孩子寫作業也要掌握方法哦。他本該將全部心思用在作業上,卻頻頻分神去觀察家長的臉色,想著應對之策,注意力根本不在作業。若不送託班,就先讓孩子自己寫,全部寫完再檢查我妹妹輔導作業時,真的非常形象地「陪」。
  • 放學後,這樣陪孩子寫作業,專治拖拉磨蹭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也是你陪孩子寫作業時的真實寫照嗎?其實,陪孩子寫作業也要掌握方法哦。孩子懂得的道理不多,察言觀色的能力卻很敏銳。家長的情緒稍有不對勁,那個敏感的孩子就緊張兮兮的。他本該將全部心思用在作業上,卻頻頻分神去觀察家長的臉色,想著應對之策,注意力根本不在作業。
  • 上輩子造了什麼孽,要陪孩子寫作業?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在家陪孩子寫作業,也成了父母的修煉場。有的家長已經「修成正果」,也有的家長「走了火入了魔」。手機前的你,修煉到哪一層了呢?這不禁讓家長們大呼:」我上輩子造了什麼孽啊,要陪孩子寫作業!」那家長們到底要不要陪孩子寫作業呢?三年級以前孩子,家長可以陪,特別是剛上一年級的小朋友,還沉浸在幼兒園的愉快玩耍中,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這時候,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與幫助是有必要的。三年級以後的孩子,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自由選擇哦。
  • 陪孩子寫作業氣到去醫院?那快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不管孩子是不是去學校上學,那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都必須是家長的吧!不知道是不是家長和孩子天生是冤家,家長左講又講孩子就是不懂,氣得都想打孩子,網上傳前不久某地一位33歲媽媽訓斥孩子後出現嘴歪口斜大舌頭症狀,送醫後被診斷為腦梗。
  • 陪孩子寫作業到心梗的家長,現在怎麼樣了?
    ​家長圈裡有個最強挑戰——陪孩子寫作業。不管平常多麼溫柔的家長,也扛不住孩子寫作業時候的心不在焉、磨磨蹭蹭,要是再錯上幾道不該錯的題,那就直接能被氣到懷疑人生。還記得那個陪孩子寫作業陪到心梗的媽媽嗎?不知道現在他過的還好嗎。
  • 你知道陪寫作業會氣到心梗,卻不知孩子被盯著寫作業會魂飛魄散!
    一位網友留言,換位思考一下,那個孩子心裡該有多麼絕望!我們經常吐槽,陪寫作業是道「送命題」,大人有可能血壓高、跳樓、心梗,可是那個被陪寫作業的孩子,何嘗不是忍著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暴力,被嚇得魂飛破散、神不附體!
  • 晚上陪孩子寫作業氣到爆炸?不妨試試這招,立見其效
    孩子是家長的期望,孩子的學習更是父母關心的重點。可能都遇過這樣的場景,前一秒還是和諧美滿的一家,突然就變得雞飛狗跳。大人喊,孩子叫。哄也不行,罵也不行,除了無奈還有種不知所措的無力感。該事件被報導後,再次觸發家長陪娃寫作業的「痛點」,引起廣泛熱議。
  • 爸爸陪寫作業生氣動手,致孩子耳鼓膜穿孔!家長陪寫作業,到底是陪什麼?
    最近,浙江省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許惠明,發了一個朋友圈,是接診時遇到的事情 :一位爸爸在督促輔導兒子做作業時,脾氣上來,手甩在孩子面耳部,結果致孩子耳鼓膜穿孔。所幸傷病較輕,沒造成嚴重後果。無獨有偶,再早些天,許惠明還接診了一位鼓膜穿孔小男孩(輕症),從其家長言語中得知,孩子受傷也與做作業表現不好家長發脾氣有關。
  • 孩子寫作業時,家長要怎麼「陪」?幾個小招數省心省力
    孩子上學後,家長們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習,回家後還會選擇陪著孩子一起寫作業。但是陪娃做作業,娃聽話省心還好,如果孩子磨磨蹭蹭,不認真對待,那陪寫作業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往往伴隨著雞飛狗跳,大人暴跳如雷,孩子哭泣委屈。
  • 孩子寫作業一定要陪嗎?陪寫作業你就錯了
    這是描述母親陪孩子寫作業的狀態,無獨有偶,有孩子因作業跳樓,還有家長因孩子不寫作業跳樓,在疫情期間,平頂山一位媽媽因孩子不寫作業要跳樓自殺,以死要挾,出動當地消防人員和民警救援,母親稱「沒有見過這樣的孩子」,後來孩子下跪道歉才算了事。因為作業,跳樓成了一項「壯舉」。驚訝之餘,不知從何說起,希望不要再有這種沉痛發生,彼此能正確面對孩子寫作業的問題。
  • 陪孩子寫作業寫到心梗的家長,都少說了這六個字
    那麼,問題來了:寫作業這個事兒,應不應該陪?如果陪的話,到什麼時候我們應該喊停?如果不陪的話,孩子寫作業太磨蹭怎麼辦?上次我和李懷源老師聊了很多家長和學校如何溝通的細節,不少家長都表示:很實用。趁熱打鐵,常爸又把「陪寫作業」這個老大難拋給了李老師,結果收穫頗豐,希望這次討論也能讓你遠離心梗支架高血壓。陪孩子寫作業這事兒,該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