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發生一件非常痛心的事,6月8日一個六年級小學生跑到8樓跳樓而亡,寫下遺書「我恨你們,我要自殺,天天作業作業的,把我的作業都撕了吧。」痛心,只因作業?!當學生不該寫作業嗎?為何一個作業就至於跳樓?箇中原因不敢妄加猜測,但寫作業不知何時卻成為家長孩子心中的痛。
「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這是描述母親陪孩子寫作業的狀態,無獨有偶,有孩子因作業跳樓,還有家長因孩子不寫作業跳樓,在疫情期間,平頂山一位媽媽因孩子不寫作業要跳樓自殺,以死要挾,出動當地消防人員和民警救援,母親稱「沒有見過這樣的孩子」,後來孩子下跪道歉才算了事。因為作業,跳樓成了一項「壯舉」。驚訝之餘,不知從何說起,希望不要再有這種沉痛發生,彼此能正確面對孩子寫作業的問題。
如何正確對待孩子寫作業,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好習慣,彼此不再為作業費神?不再鬧得如此這般雞飛狗跳,甚至拿命相拼?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一經出版,掀起教育界轟動,自2009年出版第一版,歷經十一年暢銷不衰,在2017年銷量已達700萬冊,作者尹建莉說:「如果你在教導孩子時感覺痛苦,那就是方法不對。」作者提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提倡給孩子足夠的尊重、愛和信任,結合作者自身教子示範,給出很多簡單又便於實操的方法,讓人受益匪淺。
讓孩子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是每位家長期盼達成的事情。
一、家長不需要陪孩子寫作業
尹建莉說:「陪孩子寫作業不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對兒童自制力的日漸磨損。」為什麼不要陪孩子寫作業?
1、難以保持情緒平和,讓孩子厭煩學習
很多家長對於陪孩子寫作業表示要崩潰。
「我一看到他磨嘰就著急,一會喝水,一會玩鉛筆,耐著性子沒一會兒,我就忍不住抓狂。每天我也累得不行,回家就想休息,還得陪著小爺作業,我太難了!「
「我家那個也是,一說讓他寫作業他就喪個臉,給你推啊推,好像作業是老虎,心不甘情不願的,每次都是吼著他他才去寫。」
「我家娃寫作業不認真,你就得盯著他,要不就粗心抄錯數,算錯題,不知道啥時候能長點心。」
......
陪寫作業的媽媽,操碎了一顆老母親的心,陪著時間和耐性,希望孩子好好寫作業,然而效果不佳,孩子很反感。
如媽媽所說,陪孩子寫作業本非她所願,自己上班辛苦,回家想休息,還要惦念著孩子的作業,一旦孩子表現不如意,家長情緒爆發難以自制,發飈抓狂很不愉快。即便不發脾氣,有一定的耐性,但在陪孩子過程中難免嘮叨,「你快點寫,別磨嘰。」「細心點兒別粗心,這個字寫得難看,撕掉重寫。」這都會讓孩子厭煩。對孩子而言,寫作業猶如上刑,旁邊有一個嘮叨的監工,哪裡能有愛寫作業愛學習這回事?
2、依賴性強不獨立
經常陪寫作業,成為家長參與的事情,等著媽媽安排時間和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怎麼學習,對作業完成的好壞,孩子有依賴感,有推脫的理由,作業做錯,他認為家長有責任,是媽媽安排時間不對,或者輔導作業不得力,意識不到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要有承擔,懂得自我負責。
3、影響專心
孩子學習時要保持專注,家長陪寫作業,孩子有時會和家長聊天,說起學校的事情,或者媽媽打斷孩子專注,一會兒讓喝點水,一會說這道題是不是不對,都會影響孩子的專注。
不恰當的陪伴給孩子帶來壓力,每天的碎碎念讓愛孩子討厭學習,討厭作業,甚至導致不必要的悲劇發生。
二、讓孩子自己寫作業,他安排不好怎麼辦?
作業是孩子的事,父母可以給參考意見,但不要替孩子決定,要允許試錯。
尹建莉老師在書中說到女兒圓圓小時候忘寫作業的事,圓圓在睡前忽然想起沒寫作業,急得直哭,這時尹建莉老師說,「是嗎?你今天沒寫作業啊?」只表示驚訝,沒有責怪的意思。因為孩子哭,表示知道錯了,沒必要再指責,如果指責「不像話」「活該」」誰讓你......&泛文化寫作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