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遊戲」遊戲中的地雷 真實威力有多恐怖?

2020-12-25 森納映畫

歡迎收看不止遊戲第104期我是喬伊。

地雷在各類型射擊和戰略遊戲中,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道具。遊戲中的地雷也可謂是種類繁多,花樣百出。只要在關鍵地點部署得當,就能給對手沉重的打擊,甚至能直接翻盤。

這期我就給大家講述遊戲出現的地雷真實的原型,和一些有趣的細節原理。

地雷最早起源於中國宋代,當時宋軍使用埋在地面的火藥炮來抵抗金軍入侵。到了明朝出現了通過機械觸發的地雷。明代兵書《武備志》裡就記載了十多款地雷。通過多次改進和創造,中國古代的地雷有較高的發展水平。但真正地雷走向制式化,由俄國在1903年開始研製。之後隨著兩次世界大戰,地雷有了快速的發展。

最基本的地雷通常是反步兵的,就是埋於地下幾釐米處,通過人踩在上面觸發。結構有壓髮式和松髮式。壓發就是踩上去就炸,而松發則是踩上去後鬆開才炸。

通常我們在各種遊戲電影中見到,主角踩到雷後陷入僵局,這些都是松髮式的。為什麼不用壓發呢?因為主角要是踩上去就沒了,這劇就沒法拍了。所以用松髮式能體現緊張的效果。只要不抬腳,還是有機會拆掉地雷活下來。

肯定有觀眾覺得,那電影遊戲為了劇情可以這樣搞,但真實中用松髮式的地雷,豈不是讓敵人有逃脫升天的可能? 實際上真實戰爭中絕大部分反步兵地雷,肯定用壓發的。壓根就不會給你逃脫個可能。

松發引信一般是做詭雷絆雷時用的,因為要用布線之類的觸發方式,你用壓發說不定布雷的時候一不小心把自己沒了。

【詭雷】Booby Trap

詭雷其實並不是一種專門的地雷,它是指將各種爆炸物,或者傷害物以偽裝,誘餌等形式部署,對大意的敵軍進行攻擊的一種軍用陷阱。也就是說詭雷是一種布置陷阱的方式。

詭雷有用正規地雷進行設置的,也有用手榴彈,炮彈等爆炸物,甚至不一定是爆炸物都能構成詭雷。例如越戰時期的尖竹釘陷阱。以前那個《小鬼當家》的電影,裡面各種整蠱壞人的陷阱,某種意義上來講也算是詭雷。

詭雷突出一種詭計多端,防不勝防的特點。通常以各種奇怪和隱蔽的方式部署,例如在《彩虹六號》中部署於門窗的詭雷。《GTFO》等各種以雷射鐳射感應觸發的詭雷。

以及之前我給大家講過手榴彈的作用原理,因此一具屍體加上一顆拔了銷的手榴彈,就能構成一個精妙的詭雷。甚至更陰的,還有布置在電燈按鈕上,食品箱,地板下等等各種地方。畢竟在戰爭中,兵不厭詐永遠是真理,只有謹慎小心才可能活的下來。

【跳雷】

跳雷是指當受到目標踩踏,牽拉或者通過其他傳感的方式,觸發跳雷後,由跳雷的拋射裝置將其發射到0.3米到2米的空中引爆,憑藉空爆產生的破片能造成更大的殺傷範圍和威力。跳雷不但能部署在地上,也能部署在水中。

在遊戲中玩家最有印象的應該是《使命召喚》裡的跳雷「彈跳貝蒂」。

1938年德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跳雷,被命名為S型地雷。這玩意跳到半空中炸腰,不,準確的來講是專門炸小JJ的。致殘但不致命,屬實惡劣。專門攻擊開闊地的士兵們,在二戰總共生產了193萬枚S地雷,給盟軍士兵造成了嚴重的傷害,特別是心理傷害,導致很多士兵非常懼怕「彈跳貝蒂」。

當然,到毛子這畫風就變了,他們認為跳雷既然都是發射到空中引爆,發射到一兩米可以炸步兵,要是發射到百米豈不是可以炸直升機了?於是反直升機跳雷應運而生,該跳雷裝備了感知識別技術晶片,能搜尋250米左右直升機的聲場特徵。甚至能通過聲場來對直升機的進行敵我識別。然後通過紅外探測捕捉目標。要是敵軍直升機飛了過來,有點像《星際爭霸2》裡的寡婦雷一樣,自動發生彈體到空中引爆攻擊目標。

至於遊戲中的「貝蒂跳雷」,每次跳雷彈起,按Ctrl蹲下可以避免被炸。實際上只是遊戲一個玩法而已,這個造型的跳雷現實中並不存在一模一樣的。

真實的跳雷就算趴下有很難躲,和防禦性手榴彈一樣,空爆產生的破片散布基本沒有殺傷盲區。

【蝴蝶雷】

在遊戲《英雄連》中,可以見到德軍使用這樣一款炸彈,它採用飛機大量鋪撒,然後滿天旋轉飛舞,如含香引來了蝴蝶。然而這玩意一落地,並不會像其他炸彈那樣就地引爆,而是成為一種高度靈敏的地雷。這便是SD-2蝴蝶炸彈。當時德軍向英國伴隨轟炸的時候順帶丟一些。以拖延減慢轟炸後的救援以及城市修復。這些蝴蝶炸彈掛在建築的各處角落,一碰就炸。導致英國民眾十分恐慌。當時英國政府還專門印發傳單,來教民眾如何避免這種地雷。

二戰結束後,這技術被美國收走了。美軍改造成了更為先進的BLU-43龍牙。相比SD-2,BLU-43更加小巧和隱蔽,通常用飛機在空中大面積鋪撒,然後兩個翅膀旋轉緩慢落地。沙漠用黃色的,森林用綠色的。掉地上不注意看很容易踩中。

美軍在越戰就經常丟這東西用於封鎖地區,切斷敵人路線。雖然單個蝴蝶雷威力小,拿個石頭砸了就行。但勝在成本低數量多。很難被全清理乾淨。裝藥大約70克左右,觸感非常靈敏。最噁心是它又炸不死人,只炸傷你的腿。通過越南人撿回去給蘇聯老大哥看了看。蘇聯自己也整了個PFM1型蝴蝶雷,和美軍的非常相似,只不過裝藥更大。用於之後的阿富汗戰場。

由於造型很像小玩具,經常誤傷平民尤其是小孩子。所以說這蝴蝶雷非常陰險,導致後來國際社會點名禁止蝴蝶雷的使用。可謂是戰爭中最不人道的武器之一。

【闊劍地雷】

遊戲中裡最常見到的反步兵地雷,真實型號為M18A1。這玩意最早的原型來源於二戰時期。當時德國的武器專家胡伯特·沙爾丁(Hubert · Schardin)和匈牙利爆炸專家約瑟夫·米斯奈,通過多次爆炸測試,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找塊彎曲的鋼板,然後在鋼板前填充炸藥,這樣爆炸後的衝擊波會垂直的集中在鋼板前面。對鋼板前方造成更大的威力,而鋼板後方威力就會小很多。

這個現象被命名為沙爾丁爆炸效應(Schardin effect)。這個現象被發現後,軍方便準備加以利用,匈牙利率先弄了個名為「LTAK」的定向攻擊地雷,並在1944年在匈牙利軍隊裝備。德國的野心更大,想做出一個專門用於定向殺傷的反坦克地雷。但還沒做出來柏林就被插上紅旗了。隨著戰後德國的很多武器資料以及科學家流向國外,美國將這一技術收入囊中。

直到在朝鮮戰場,美軍面對志願軍夜間穿插偷襲的戰術被打的非常難受。又想起了這一技術,美國和加拿大開始重新研製這一定向地雷,加拿大率先研製出了名為「鳳凰」的反人員地雷。但由於經驗不足,「鳳凰」的效果很差,不但體積過大,有效射程只有20-30米。因此並沒有廣泛的被應用。之後美國自己倒騰了一個T-48的反人員地雷。加上了塑料外殼和大量鋼珠,使殺傷面積和威力大幅度提升。雖然做出來還是不怎麼符合軍方的要求,但這次方向對了,成如今大家看到闊劍地雷的前身M-18。

M-18第一次正式使用是在越戰,面對叢林裡那些會說話的樹木,M-18幫美軍抵擋了多次偷襲和進攻。嘗到甜頭的美軍趕緊打電話回去:「這玩意賊好用,再給我研究研究弄好一點。」

於是M-18 PRO 型號誕生了,便是大家如今在遊戲中最常見到的M18A1。他們之間區別在於加了個簡易瞄準器。

M18A1最典型也是大家最津津樂道的標誌就是:在正面的外殼上寫了個「此面向敵」(FRONT TOWARDENEMY)。裡面填充C4炸藥,外殼內側已經有預製破片的溝痕,再加上裡面塞滿了700顆鋼珠,殺傷力非常恐怖。能將正面50米的射程,60度廣角的範圍,2米左右高度裡無保護的生命體安排的明明白白的。M18A1的鋼珠加破片,能掃倒一大片人,正如它的俗稱「闊劍」一樣。名字取材於蘇格蘭闊刃大劍。這種長達一到兩米的大劍,揮舞起來攻擊範圍極大。有時候鋼珠甚至還能飛個一兩百米遠程撿個漏。要是在戰場上看到「此面向敵」這幾個字,那麼就「此生已了」。如果隔的遠一點,依然會受不小的傷,雖然可以活下來,但會讓大量士兵失去戰鬥力。

這玩意更厲害的是,不但可以埋路上,草叢中,甚至可以掛樹上以及藏水坑裡,讓人防不勝防。

受使命召喚的影響,很多玩家一直以為真實的闊劍,走到前面就會自動起爆。實際上闊劍只是殺傷力大,並不是一過去就炸的東西。

《使命召喚》裡的闊劍加了個鐳射感應裝置。這東西真實情況下幾乎不可能這樣做。遊戲是簡化了操作原理的。因為一個風吹草動說不定就起爆了。

真正的闊劍地雷就算當地雷用,都利用絆線繩,電引線等方式,接在它耳朵上,讓敵人觸碰引線後起爆。不可能說單純闊劍插地上啥也不弄,敵人來了自己就會爆的。

因此闊劍最多的使用方式還是遙控起爆。說白了名字是「闊劍地雷」,但實際上這東西是當遙控炸彈用的。包括美軍現在的單兵訓練,基本都是訓練如何遙控引爆,而不是如何布置當地雷用。

當大量敵人進入殺傷區。快速握壓三下起爆器引爆,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甚至利用起爆器串聯起來,組成防禦地雷陣,有效面對大量敵軍撲上來時,可以將他們大片大片的撂倒。要是沒人來,還可以過去拆了下次用。當然也可能被敵人拆了給順走。

由於這玩意技術含量不高,成本低廉,卻屬實好用。因此被各國軍隊競相仿製,基本上有點實力的國家都裝備了闊劍地雷。尤其在毛子手裡,變成了闊劍PRO PLUS MAX版本。

隨後大家都發現這樣一個問題,你有我有大家有,那豈不是大家都要被闊劍給安排?要是流入黑市和不法分子手裡就更難受。或者埋的地雷沒有觸發,戰爭結束了潛在的危險也很大。於是各國乾脆商量了一下,說以後還是少用這玩意吧,畢竟對大家都不好。

由於各國都太懼怕闊劍了,因此合起夥把「闊劍地雷」硬生生改成「闊劍遙控炸彈」,某種意義上來講,將它踢出了地雷的行列,再也不準上面弄個絆線當地雷用了。

【反坦克地雷】Anti-tank mine

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用於破壞坦克裝甲車等載具的地雷,大體結構和反步兵地雷一樣。只不過要炸坦克嘛,裝藥就多了不少。並且它的壓感靈敏度會重很多。

一般步兵踩上去反坦克地雷是不會爆炸的。通常要兩百公斤左右的重量才會觸發。畢竟從成本上來說,本來可以撈個坦克,結果只收個步兵就很虧了。所以人家壓根就瞧不上你。當然別吃飽了作死上兩腳蹦。畢竟反坦克地雷可能隨著時間流逝,靈敏度會發生變化。

反坦克地雷在1918由德國發明。畢竟1916年人類歷史上第一輛坦克出現在戰場上,這種新時代武器把德軍打懵圈了。因此一直在想方設法的對付英軍的坦克。相比於用炮彈與敵人坦克裝甲硬碰硬的對剛,反坦克地雷直接攻擊坦克最薄弱的底部,在二戰中盟軍有五分之一的坦克損失,都是被反坦克地雷所造成的。而之後在越戰甚至高達60-70%.。

反坦克地雷不一定是靠輪胎履帶等壓上才炸,還有一些專門反側甲雷,藏在坦克必經之路上,通過紅外和雷達等探測然後引爆,直接攻擊坦克側面裝甲。還有些通過磁性的,這些就不過多贅述了,總之就是想個法子貼近你坦克給你掀了。

最後來講一個雷場的問題,遊戲和電影中,經常看到有一些雷場的出現,並且會立個牌子告訴你這塊地有雷。不少人也比較疑惑,為什麼你埋了雷還要告訴大家。其實雷場的作用和牆的作用一樣,是限制和震懾你,讓你不能靠近這一區域。在戰爭中也會使用雷場將敵人逼向其他路線。

哪怕裡面一顆雷也沒埋,這個牌子一插,依然能嚇退很多人不敢靠近。可謂是一種性價比非常高的驅趕方式,畢竟誰也不希望拿自己的命去冒險。

由於地雷在布設後,可能會保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都依然有效。因此戰爭結束後如今世界上還有很多地雷扔埋入地裡,對平民造成嚴重的傷害。同時在戰爭中地雷的威脅也過於嚴重,因此在1997年各國召開大會,籤署《渥太華禁雷公約》。號召和禁止各國之後使用地雷。但遺憾的是很多大國出於各種原因並沒有加入其中。地雷的威脅依然會在今後長久存在。

感謝收看本期的不止遊戲,喜歡的觀眾朋友們可以點擊關注。我是喬伊,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最美應用」恐怖探索遊戲「扣押(DISTRAINT)」:為了錢,「我」可以...
    所以,當面臨「良心會不會痛」和「你缺不缺錢」的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這款遊戲的主人公,職場新人普萊斯(Price),一個住著破爛公寓的單身屌絲,果斷的選擇了要金錢,不要良心,毅然決然的走上了一條可以迅速「升職加薪出任 CEO 贏取白富美」的金牌收債人的道路。
  • VR恐怖遊戲「SafeZoneVR」免費登陸itch.io
    據外媒UPloadVR報導,由美國獨立開發者Will Codes開發的VR恐怖遊戲「SafeZoneVR」即將在Steam及Oculus平臺免費發布。目前「SafeZoneVR」仍在開發中,該作開發者Will Codes是一名在校學生,其在過去兩年中一直致力於這款遊戲的開發。「SafeZoneVR」現已免費登陸獨立遊戲平臺itch.io,併兼容HTC Vive、Oculus Rift/Quest/Go及Windows Mixed Reality頭顯。
  • VR恐怖遊戲「Wraith: The Oblivion–Afterlife」公布Quest 2版...
    據外媒VRFocus報導,如果要評選出明年最令玩家期待的VR恐怖遊戲的話,那麼很有可能由瑞典遊戲工作室Fast Travel Games開發的VR恐怖遊戲「Wraith: The Oblivion–Afterlife」會獲此殊榮。
  • 「不止遊戲」彩虹六號 幻變潮汐行動 真實背景故事
    歡迎收看不止遊戲第92期,我是喬伊。又到了一年四次的彩虹六號新幹員節目最後一期啦。今年彩虹六號最後一個賽季為幻變潮汐行動。加入了兩名來自肯亞和印度的幹員。以及一個純虛構的「永夜安港」的私人僱傭兵組織。純虛構?這讓我怎麼講?那本期的不止遊戲就到此為止,我是喬伊,我們下期再見!
  • 《噩夢樂園》萬聖節有哪些恐怖遊戲可以玩 躲在被子裡面玩的遊戲
    遊戲中一共有七個主結局和十個左右的分支結局,很多時候,一個選項的錯差都可能對結局的導向產生影響。 你有沒有玩過靈異遊戲呢?筆仙真的能招來靈體嗎?碟仙真的無所不知嗎?四角遊戲裡多出來的那個「人」又是誰呢?
  • 《幽靈線:東京》製作人:披著「恐怖」外皮的動作冒險遊戲
    —— 從這些描述來看,感覺遊戲設定脫離了生存恐怖的主題。那麼,遊戲中會有生存恐怖元素嗎,比如說提供很少的資源,或是詭異的驚嚇橋段? 木村:這些「Visitor」會給主角造成很大的困擾。每一位「Visitor」都扮演了特定角色,有著獨特能力。不同的日本妖怪傳說、寓言、都市傳說和有名的恐怖故事都是他們視覺和設定上的靈感來源。
  • 2018熱門恐怖手遊排行榜推薦 好玩的恐怖手機遊戲前十名
    好的恐怖遊戲和好的恐怖電影一樣,都是能給人心中留下久久餘味的。今天九遊小編要帶給大家的,就是10款今年最熱門的驚悚恐怖遊戲,相信不論哪一款,都能... 你有沒有曾經因為看恐怖電影而嚇到半夜不敢去上廁所的經歷?好的恐怖遊戲和好的恐怖電影一樣,都是能給人心中留下久久餘味的。
  • 重新開始「遊戲化設計」
    重新認識遊戲赫伊津哈[2]在其著作《遊戲的人》中,對人遊戲的行為做出了深刻的探討,指出「遊戲本身具備意義,遊戲不需要依賴任何生物性目的而存在」。進行遊戲時,有某些超越了生活所需並賦予遊戲意義的東西在遊戲中發生…所有的遊戲都具備某種意涵。
  • 這遊戲能讓你體驗到什麼叫「頂級壓抑感」「遊戲不止」
    歡迎收看本期的《遊戲不止》,我是喬伊。這期要給大家介紹的遊戲是《陰暗森林》 (Dark Wood)。肯定有很多觀眾第一反應是:「耶,這遊戲你不是講過了嗎?」對的,在《遊戲不止》第16期,我曾經給大家講過這款遊戲。那為什麼我這次要重新講呢?主要是我最近沒題材了,想水一期。開玩笑的,當然不是這樣的。
  • 雙重Meta 恐怖遊戲:潛入你的系統,挑撥你的神經
    我有個朋友在玩《半條命 2》的途中停下來休息了一個月才繼續,就因為萊溫霍姆嚇得他走不動道(這個「朋友」就是我,如今的我變強了)。 我甚至不能拿「某知名獨立 RPG」為例,因為說出來就足以毀掉那種重大劇情轉折的衝擊力。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揭示 meta 元素就一定會毀掉整款遊戲,畢竟遊戲樂趣不僅在於 meta,也在於實際體驗,有許多遊戲不介意給自己貼上「meta」標籤,不過說白了,在一無所知的前提下遊玩總能獲得最佳體驗。尤其是恐怖遊戲,氛圍就是一切。
  • 小島秀夫有意與伊藤潤二合作製作史上最狂的恐怖遊戲
    儘管如此,小島秀夫不僅沒有停下腳步,甚至似乎已經在腦中也開始計劃著下一款足以嚇尿玩家們的恐怖遊戲。▼先前為了慶祝《死亡擱淺》 PC 版如期上架,CD Projekts RED 還特別公開了小島秀夫《電馭叛客2077》概念圖,讓粉絲猜測他是否會出現在遊戲中而日前在 SDCC 線上訪問中,特別與「日本恐怖漫畫大師」伊藤潤二老師進行的一段訪談,其中伊藤老師提到了最近這陣子一直與小島秀夫有所聯繫,他表示
  • PlayStation 5首發遊戲體驗!「買家秀」蜘蛛俠究竟有多驚豔?
    同一個世界,另一個蜘蛛在遊戲《漫威蜘蛛俠》中,我們已經見過「小黑蜘」邁爾斯莫拉萊斯的出場,這位稍顯稚嫩的 17 歲少年此時還不知道蜘蛛俠意味著什麼,「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是彼得帕克的箴言與信條,而對「小黑蛛」來說,這句話卻是沉甸甸的石頭壓在他的心上。
  • 遊戲化定義及表現形式:「遊戲化」的 6 種常見元素
    「遊戲化」,就是將遊戲機制運用於非遊戲場景(網站或 app 等等)。比如,要想鼓勵用戶多參與交互,你可以在 app 中加入「挑戰」這類的遊戲元素。用戶可以參與挑戰,通過連續一周每日籤到,並獲得相應獎賞。如果目標清晰,用戶就願意參與。如果完成挑戰後還可以獲得獎賞,那用戶絕對會感興趣。
  • 6 款 「可使用彈反技巧」的遊戲排名
    在遊戲中,「彈反」技巧通常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它雖然能增加戰鬥的快感,但通常判定比較嚴格,需要長期練習。「彈反」的關鍵還是在於把握時機,一旦熟練運用後便可以解決戰鬥中不少的難題。我們今天就來看看由 IGN JP 選出的 6 款「可使用彈反技巧」的遊戲有哪些吧。1.
  • 種菜、養雞、消消樂……這是「不務正業」的電商遊戲
    隨著遊戲化的概念越來越火,有不少人發現遊戲化的最佳代表就是人生。經過前期猥瑣發育的新手村,進入更複雜的小學,然後是初中、高中、大學……在這過程中,NPC 和環境複雜度進一步升級。為了讓你對人生遊戲不徹底厭倦,緊接著的就是職場、戀愛、家庭、嬰孩……作為遊戲化最佳案例,「人生無限可能」是一個有足夠開放度的宏大遊戲。
  • 盤點史上十大最恐怖電腦遊戲
    恐怖遊戲相比恐怖電影那樣的被動接受更近一步,玩家的自由度也更大,甚至由於遊戲中的操作不同也會有不同的結局,而且身臨其境的體驗感更加逼真,這也是恐怖遊戲的最大魅力。今天,筆者就帶大家推薦十款最恐怖的電腦遊戲。
  • 瑞典遊戲工作室Fast Travel Games正開發多款VR遊戲 第一部將於...
    據外媒UploadVR報導,VR恐怖遊戲「Wraith: The Oblivion - Afterlife」的開發商瑞典遊戲工作室Fast Travel Games正在開發多款VR遊戲。  上周,Fast Travel Games CMO Andreas Juliusson在其推特上表示:「我們正在開發多款VR遊戲,這種感覺非常的棒。」
  • 懷舊恐怖遊戲《GoHome》發售日確定
    由虛擬YouTuber「市松壽ゞ謡」所製作的恐怖遊戲《GoHome》,宣布將於6月17日起在PC Steam推出,定價1555日元,Switch版將於今年夏季發售。《GoHome》為一款以2000 年代日本住宅街作為舞臺的懷舊型恐怖遊戲,也是官方於2019 年公開的免費遊戲《GoHome β版》的完全版。
  • 《三國志 14:威力加強版》製作人訪談:打造全方位的「威力加強」體驗
    隨著越來越多新情報的公開,《三國志 14:威力加強版》的全貌終於漸漸清晰了起來。本次《Fami 通》編輯特別針對遊戲裡的各種元素和主題採訪到了本作的製作人越後谷和廣先生,得知了不少玩家們值得注意的情報。 越後谷和廣(以下簡稱為「越後谷」)
  • 《三國志 14:威力加強版》訪談:要配得上「威力加強」才行!
    隨著越來越多新情報的公開,《三國志 14:威力加強版》的全貌終於漸漸清晰了起來。本次《Fami 通》編輯特別針對遊戲裡的各種元素和主題採訪到了本作的製作人越後谷和廣先生,得知了不少玩家們值得注意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