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遊學」到「研學」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學習,在於書本,在於課堂,更在於天地間。

古人讀書,在課堂,也在天地間。

為了這個「天地間」,他們紛紛走出家門,開始了艱苦而又充盈的「遊學」。

我國古代很早就出現「遊學」二字。《史記·春申君列傳》稱:「遊學博聞,蓋謂其因遊學所以能博聞也。」《北史·樊深傳》中也有「遊學於汾晉間,習天文及算曆之術」的記載。在中國古代,很多名人都有「遊學」經歷,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即是古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旦遠遊學,如舟涉江湖。古代遊學標誌性人物是先秦時期的孔子,可以說孔子開了中國遊學風氣之先。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週遊各諸侯國長達14年之久,一生遍及衛、陳、魯、宋、鄭、蔡、楚諸國。不只孔子,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無一不是在遊學中成長,如墨子、莊子、孫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等,任誰都是震爍古今的悠悠遊士。

秦之後,遊學之風不減。司馬遷20歲即開始遠遊各地名山大川,從當時的京城長安出發,出武關(今陝西商州區東),經南陽,在南郡(湖北江陵)渡江,抵達長沙,來到屈原自盡的汨羅江江邊,憑弔詩人……歷時數年,把大半個中國都遊遍了,積累了豐富的素材,為《史記》的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到了唐代,李白動輒「仰天大笑出門去」。與李白一樣聞名的杜甫,看似清苦,可也經常「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明朝的徐霞客,更是把遊歷當做生活方式,寫就了名傳千古的《徐霞客遊記》。當代學者、作家餘秋雨,遊而學之,寫出憑藉山水風物來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的散文集《文化苦旅》。

可以說,他們的「遊」,就是「學」。天地之間,只是課堂、書院的延伸;所遇之人、之物、之事,都是賦予他們學識與智慧的獨特的老師。

現在,交通條件大幅改善,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不再是用雙腳丈量大地的苦旅,也不是乘轔轔之車徐徐而行的慢生活,而是在高鐵或飛機上,千裡萬裡轉瞬即至的零距離。這樣的旅途少了許多樂趣,也少了許多增長知識與智慧的機遇。但並不表示學生們就只能坐困課堂,踟躕於書本間。畢竟,沒有旅途,還有目的地。

因此,從「遊」到「研」,應該是現代中小學生學習的另一途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這樣重要的生活,在於書本,在於課堂,更在於天地間。

最近,筆者與江西的一群中學生開展了一次研學活動,就深切地感知到研學的必要性。在南昌軍事主題公園(軍事裝備展示中心),當學生們看到昂首欲飛的「轟六」轟炸機時,現場問帶隊老師:「飛機為什麼能飛?」相信他們以後在課堂上學習此類知識時,一定會更加聚精會神;在湯顯祖紀念館,當講解員介紹,湯顯祖的老師羅汝芳就是南城人時,學生們一個個顯得非常驚訝,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這些,課本上可以學到,但通過研學,可以學得更加深刻。因為這種知識,竟然是以這樣一種突如其來的方式撞擊著自己的大腦和心靈。這是走出從「學校到學校」、從「課堂到課堂」的封閉圈,不斷地拓展教育邊界的一種教育成果。

不過,對於中小學生研學,筆者有兩個「關鍵詞」不吐不快。第一個「關鍵詞」是「預習」,即充分做好研學的準備,尤其是知識上的準備。以「有備」之姿態,行「研學」之過程,才不至於知識如「穿堂風」般瞬間而過,除了幾張照片,什麼都沒在腦子裡留下。

第二個「關鍵詞」是「複習」,即要求學生研學之後,做一些簡單而又必要的總結,此次研學過程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得到了什麼,要能說出個一二三四。哪怕這些個一二三四,只是腦洞大開,只是奇思怪想,也比什麼都抓不住、摸不著的好。

從「遊學」到「研學」,是一條線,一條由古至今的教育傳承之線;也是一種變,一種與時俱進的教育應時之變。(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揭方曉)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從「遊學」到「紮營」 世紀明德深耕千億研學市場
    新東方、攜程、驢媽媽等教育界、旅遊界的實力公司都關注到這個市場的巨大潛力,紛紛開啟親子遊學、研學業務。新三板市場聚集了一批專業遊學機構,如世紀明德、美之旅、樂旅股份、知鴻股份、決勝網、讀行學堂等。世紀明德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並正在努力探索從「遊學」到「紮營」的市場轉型。  用「旅遊」解決教育困境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是中國古代典籍四書之一——《大學》的開篇之語。世紀明德於2006年創立之時,公司名稱即取自於此。  世紀明德北京總部位於清華科技園,其創業團隊有著濃鬱的「清華工科男」基因。
  • 專家觀點|開啟研學遊學的「四川範式」
    顯然,我們此處所言的「修學」包括今天很多人依然在踐行的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活動、「禪修」「訪學」活動、考察交流活動,甚至一些養生、養心、養老、養顏、養療等旅遊康養活動,他們都屬於大的「修學」的範疇,與我們所倡導的「遊學合一」「學思合一」「知行合一」以及「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 四川研學遊學分會和大邑縣共同描繪研學遊學的「詩與遠方」
    4月21日,四川省旅遊學會副會長、研學遊學分會會長肖月強,研學遊學分會副會長李雷一行赴成都市大邑縣,與大邑縣文體旅遊局、教育局、農業農村局、安仁文博產業功能區管委會、西嶺雪山運動康養產業功能區管委會召開座談會,共同探討如何在大邑縣文旅、文博、文創的總體規劃下,發展大邑的「旅遊+研學
  • 【誠信建設萬裡行】「遊學」如何進階為「研學」
    2016年年底,教育部等多個部門聯合下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乘此東風,不少旅行社、培訓機構都在暑期推出了遊學夏令營,其中主打傳統文化的遊學格外受歡迎。改名容易符實難,脫胎於文化旅遊的「遊學夏令營」如何進階為「研學旅行」呢?
  • 西雙版納研學遊學:億元級別的藍海市場,引無數頭部機構群雄逐鹿
    >是指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到另一個全新的環境裡進行學習和遊玩,既不是單純的旅遊也不是簡單的學,在學習之中潛移默化的體驗人生,在體驗當中學習。在實際生活中,由於研學旅行是教育部門或學校組織為主,不以盈利為目的,家長們對研學活動的安排、主題有一定知情權和參與度,參與度相對較小。遊學是商業性活動,家長們對遊學主題的選擇、遊學的地點、遊學的時間、遊學的安排擁有較大選擇權。
  • 君和永信教育平臺:家長分不清的「遊學」&「研學」,有答案了!
    遊學和研學這兩個概念再次引發網友們的討論,研學和遊學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其實遊學與研學,他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是也有著一些內容上的區別,現在就讓君和永信教育的小編為您詳細分析一下。目的一致其實不管是遊學與研學,這兩種活動的目地都是相同的--走出校園,走出固有的生活方式,到國內或者國外,參觀當地名校、入住當地學校或寄宿家庭、參觀遊覽國外的主要城市和著名景點。
  • 首家專業研學遊學機構蜂眼皓學入駐茂名地區
    茂名網訊 4月23日上午,蜂眼皓學(廣東遊學研學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正式落戶茂名,並舉行了簡單而又隆重的開業儀式,這也意味著我市首家專業研學遊學機構入駐茂名地區。據了解,蜂眼皓學十年匠心沉澱,始終致力於青少年研學與企業家遊學服務,幫助一批批青少年與企業家走出國門、海外遊學、學成而歸。青少年研學通過走出去看世界,發現大不同,以研學的方式彌補學校課程和學習中的不足,增長見識、豐富知識,促進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促進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更多機構參與「研學市場」分羹:海外遊學低齡化,幼兒園加入
    從傳統市場來看,研學旅行一類由教育機構舉辦,比如新東方研學營、樹童英語國際研學營、知鳥遊學等;另一類由各大旅行社獨立開發,或聯合學校、機構開發。但從近年的情況來看,更多機構、單位,甚至行業協會加入研學市場分羹。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就有媒體組織小記者團赴京「採訪」。
  • 創始人 17 年留學經驗,「遊學醬」把「研學+遊學」想明白了
    遊學醬希望從國際「研學+遊學」作為切入點,以初高中作為核心客群,之後上線素質教育在線課程,以」線上+線下「的方式拓年齡段和課程品類,最後搭建教育核心資源分享中心,解決國內外教育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為什麼不直接做國際教育輔導,而是從「遊學+研學」切入呢?
  • 濟寧曲阜研學產品獲得2020年度「港澳青少年內地遊學推薦產品」稱號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8日訊10月27日,在浙江寧波舉辦的2020港澳青少年遊學推廣活動暨內地遊學聯盟大會上,曲阜市報送的《去聖地,尋找中國人的精神密碼》成功入選國家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度「港澳青少年內地遊學推薦產品」,是山東省唯一入選研學產品。
  • 【遊學·頭條】香港佛教大雄中學到內地開展中國水利工程研學之旅
    近日,香港佛教大雄中學師生在愛學遊和成都中青旅的合作下進行了二千多年的穿越,由都江堰到三峽大壩認識中國水利工程的演變,結合了歷史國情、STEM教育、體驗課程和研發學習等環節,讓我們跟隨香港學生的腳步和眼睛一起開展這次奇妙的研學之旅:只因一座古堰,洪水猛獸失去乖張脾性只因一個工程,多災蜀地變成天府之國四六分水,依天時而平潦旱
  • 出國研學旅行市場火熱 「教育旅遊」如何遊學兼得?
    ­  出國研學旅行市場火熱 歐美國家線路預定爆滿­  近日,一則孩子向母親抱怨「全班只有我還沒有出過國」的新聞引發眾議。而孩子之所以抱怨,是因為其所在的小學班級同學大都有海外研學經歷,自己沒能去覺得「丟人」,但研學的費用又讓母親犯了難。
  • 研學遊學春遊有區別嗎?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組織研學旅行該收費嗎?
    今天的第一個話題是關於青少年研學旅行一定要學校或者教育部門來組織嗎?社會機構比如旅行社、研學公司、文化公司、各景點等等不能自己組織嗎?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已經提到了關於青少年研學旅遊缺少明確的主管單位的問題,而今天第一個問題,依然與主管單位的不明確有關。為什麼這麼說呢?
  • 遊學知:海洋研學之旅,收穫海洋知識
    遊學知推出海洋研學的目的就是增加青少年的生態教育啟蒙、生態文化培育與生態意識形成,為海洋的未來、人類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因此開展海洋研學,首先要從頂層上構建和建設科學體系,主要包括研學定位與理念、研學(人才、平臺)資源整合、研學產品系列(教材、文學作品,等)和工作機制四大方面。
  • 洋沙湖研學|每個孩子都要有的一次遊學經歷
    遊學,我們一定會想到一個人——孔子,他曾周遊列國14年,他也是最早意識到遊學對一個人性格養成和知識形成具有重大影響的人,他是我國研學第一人。洋沙湖研學旅行,也是一樣。讓孩子走進自然,開闊視野,增進學識,探索生命,感知生活。去培養他們的毅力、品質及世界觀,實現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
  • 濟寧研學產品入選2020年「港澳青少年內地遊學推薦產品」
    □記者 孟一 通訊員 高震 報導本報濟寧訊 10月27日,在浙江寧波舉辦的2020港澳青少年遊學推廣活動暨內地遊學聯盟大會上,濟寧市報送的《去聖地,尋找中國人的精神密碼
  • 由遊玩到遊學再到遊悟,曲阜打造高品質研學遊線路
    近年來,我市又起草《研學旅行示範基地基本標準》,孔子的「為人之道」、孟子的「民貴之道」、魯班的「精工之道」、水滸的「大義之道」等成為十大國學之道研學旅行產品品牌。與此同時,曲阜市成功創建國家人文旅遊示範基地、首批「中國研學旅遊目的地」城市,三孔景區獲「全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稱號,「儒學經典遊學之旅」躋身內地遊學聯盟十大遊學精品線路。
  • 英國研學夏令營|英倫的貴族精神,誕生於遊學路上
    這種貴族精神的來源,和幾百年前英國流行的「歐陸遊學」密不可分。孩子們先到達了位於約克的遊學營地,這裡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認識世界,先從交朋友開始。在營地中,孩子們參加了英語能力測試,不同語言能力的學生,被分到不同班級,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交流。
  • 遊學假期雲課堂帶你身臨其境走進中國軍事博物館研學旅行
    遊學假期雲課堂帶你身臨其境,走進中國軍事博物館,了解國防科技、探秘火炮之源,鑄就時代之魂。遊學假期將帶領同學們參觀航空兵展、海軍艦船展、火箭發射展、輕重武器展、車輛坦克展。研學導遊以兵器陳列為教育資源,通過課堂授課、實地教學、實踐講解相結合的方式,透過獨特視角了解兵器發展史,普及軍事知識,增強國防意識,認識我國兵器研究和國防人才培養機制。
  • 動輒數萬元的歐美遊學讓孩子有何收穫?寒假未到,暑期遊學推廣又開始
    記者走訪發現,不少遊學營的路線在行程安排上,竟然與跟團遊並無太大區別,大部分以遊學、研學為名的冬夏令營也是分包給旅行社執行,「只遊不學」、「遊大於學」成為家長「吐槽」的重點。現象 寒假未開啟 暑假遊學熱「開啟2020屬於自己的夢想行程,2020溫哥華夏季研學營盛大啟動啦!」